操作系统习题及答案一.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3636716 上传时间:2023-12-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操作系统习题及答案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操作系统习题及答案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操作系统习题及答案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操作系统习题及答案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操作系统习题及答案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操作系统习题及答案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操作系统习题及答案一.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习题一 操作系统概论一 选择题1. 计算机的操作系统是一种( ). A. 应用软件 B.系统软件 C.工其软件 D 字表处理软件2. 批处理系统的主要缺点是( ). A. CPU的利用率不高 B.失去了交互性 C.不具备并行性 D.以上都不是3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功能是( ). A.把源程序代码转换为标准代码 B.实现计算机用户之间的相互交流 C.完成计算机硬件与软件之间的转换 D.控制、管理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和程序的执行4. 在分时系统中,时间片一定时,( ),响应时间越长. A.内存越多 B.用户数越多 C.内存越少 D 用户数越少5操作系统的( )管理部分负责对进程进行调度. A.主存储器 B

2、.控制器 C.运算器 D 处理机6. 从用户的观点看,操作系统是( ). A.用户与计算机之间的接口 B.控制和管理计算机资源的软件 C.合理地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的软件 D.由若干层次的程序按一定的结构组成的有机体7. 操作系统的功能是进行处理机管理、( )管理、设备管理及信息管理. A.进程 B.存储器 C.硬件 D.软件8. 操作系统中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提高CPU和外部设备的( ). A.利用率 B.效率 C.稳定性 D.兼容性9. 操作系统是现代计算机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为了提高计算机的( )和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而配备的一种系统软件. A. CPU的利用率不高 B.资源利用率 C

3、.不具备并行性 D.以上都不是10. 所谓( )是指将一个以上的作业放入主存,并且同时处于运行状态,这些作业共享处理机的时间和外围设备等其他资源. A.多重处理 B.多道程序设计 C.实时处理 D.并行执行11( )操作系统允许在一台主机上同时连接多台终端,多个用户可以通过各自的终端同时交互地使用计算机. A.网络 B.分布式 C.分时 D.实时12. 分时操作系统通常采用( )策略为用户服务. A.可靠性和灵活性 B.时间片轮转 C.时间片加权分配 D.短作业优先13. 系统调用是由操作系统提供的内部调用,它( ). A.直接通过键盘交互方式使用 B.只能通过用户程序间接使用 C.是命令接口

4、中的命令 D.与系统的命令一样14. 下面6个系统中,必须是实时操作系统的有( )个. 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航空订票系统、过程控制系统、机器翻译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计算机激光照排系统 A. 1 B. 2 C. 3 D. 415. 设计实时操作系统时,首先应考虑系统的( ). A.可靠性和灵活性 B.实时性和可靠性 C.灵活性和可靠性 D.优良性和分配性16. 在下列操作系统的各个功能组成部分中,( )不需要硬件的支持. A.进程调度 B.时钟管理 C.地址映射 D.中断系统17. 引入多道程序的目的在于( ) A.充分利用CPU,减少CPU等待时间 B.提高实时响应速度 C.有利于代码共享,

5、减少主、辅存信息交换量 D.充分利用存储器18. 若把操作系统看作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下列的( )不属于操作系统所管理的资源. A.程序 B.内存 C. CPU D.中断19. 在下列性质中,( )不是分时系统的特征. A.交互性 B.同时性 C.及时性 D.独占性20. CPU状态分为系统态和用户态,从用户态转换到系统态的惟一途径是( ). A.运行进程修改程序状态字 B.中断屏蔽C.系统调用 D.进程调度程序二 填空题1. 计算机系统是由 系统和 系统两部分组成。2. 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 管理、 管理、 管理、 管理。除此之外还为用户使用操作系统提供了用户接口.3. 如果一个操作系

6、统兼有批处理、分时处理和实时处理操作系统三者或其中两者的功能,这样的操作系统称为 4. 在分时和批处理系统结合的操作系统中引入了“前台”和“后台”作业的概念,其目的是 5. 如果操作系统具有很强的交互性,可同时供多个用户使用,但时间响应不太及时,则属于 类型;如果操作系统可靠,时间响应及时但仅有简单的交互能力则属于 类型;如果操作系统在用户提交作业后,不提供交互能力,它所追求的是计算机资源的高利用率,大吞吐量和作业流程的自动化,则属于 类型。6. 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能充分发挥 与 并行工作的能力。7. 按内存中同时运行程序的数目可以将批处理系统分为两类: 和 。8. 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是 、

7、 和 9. Unix系统是 操作系统,DOS系统是 操作系统10. 计算机中CPU的工作分为系统态和用户态两种系统态运行 程序,用户态运行 程序。 三 简答题1.什么是计算机系统?它由哪几部分组成? 2.简述操作系统的定义。 3.为计算机设计操作系统要达到什么目的?设计时应考虑哪些目标? 4.从操作系统提供的服务出发,操作系统可分哪几类? 5.何谓批处理操作系统? 6.简述操作系统的五大功能。四 应用题1. 有一台计算机,具有1MB主存,操作系统占用200KB,每个用户进程各占200KB。 如果用户进程等待I/O的时间为80%,若增加1MB主存,则CPU的利用率提高了多少?2. 在单CPU和两

8、台I/O(I1,I2)设备的多道程序设计环境下,同时投入三个作业运行。它 们的执行轨迹如下: Jobl:I2(30ms)、CPU(10Ms)、I1(30ms)、CPU(10ms) Job2:I1(20ms)、CPU(20ms)、I2(40ms) Job3:CPU(30ms)、I1(20ms)如果CPU、I1和I2都能并行工作,优先级从高到低为Jobl、Job2和Job3,优先级高的作业可以抢占优先级低的作业的 CPU。试求:(1)每个作业从投入到完成分别所需的时间。(2)每个作业投入到完成CPU的利用率。(3)1/O设备利用率。答案一 操作系统概论一、单项选择题1、B 2、B 3、D 4、B

9、5、D 6、A 7、B 8、A 9、B 10、D 11、C 12、B 13、B 14、C 15、B 16、A 17、A 18、D 19、C 20、C二、填空题1、硬件、软件 2、处理机、存储器、设备、文件3、通用操作系统 4、为了提高CPU的利用率5、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批处理操作系统6、CPU、外设 7、单道批处理系统、多道批处理系统8、并发、共享、异步性 9、分时、单用户10、操作系统、用户三、简答题1计算机系统是按用户的要求接收和存储信息,自动进行数据处理并输出结果信息的系统。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硬件系统是计算机系统赖以工作的实体,软件系统保证计算机系统按用户指定

10、的要求协调地工作。2操作系统是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系统内各种硬件和软件资源、有效地组织多道程序运行的系统软件(或程序集合),是用户与计算机之间的接口。3操作系统是一种系统程序,其目的是为其他程序的执行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它有两个主要设计目标:一是使计算机系统使用方便,二是使计算机系统能高效地工作。4从操作系统提供的服务出发,操作系统可分为: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和分布式操作系统。5用户准备好要执行的程序、数据和控制作业执行的说明书,由操作员输入到计算机系统中等待处理,操作系统选择作业并按其作业说明书的要求自动控制作业的执行。采用这种批量化处理作业的操作系统称为批处

11、理操作系统。6从资源管理的观点出发,操作系统具有五大功能:(1)处理器管理。为用户合理分配处理器时间,提高处理器工作效率。(2)存储管理。为用户分配主存空间,保护主存中的程序和数据不被破坏,提高主存空间的利用率。(3)文件管理。管理用户信息,为用户提供按文件名存取功能,合理分配文件的存储空间。(4)设备管现。负责设备约分配、启动以及虚拟设备的实现等.(5)作业管理。实现作业调度和控制。四、应用题1答:设每个进程等待1/O的百分比为P,则n个进程同时等待1/O的概率是Pn,当n个进程同时等待1/O期间CPU是空闲的,故CPU的利用率为1-Pn。由题意可知,除去操作系统,主存还能容纳4个用户进程,

12、由于每个用户进程等待I/O的时间为80%,故: CPU利用率=1-(80%)4 =0.59若再增加1MB主存,系统中可同时运行9个用户进程,此时: CPU利用率1-(80%)9 =0.87故增加1MB主存使CPU的利用率提高了47%,即: 87%59%=147% 147%-100%=47%2答:(1)Jobl从投入到运行完成需80ms,Job2从投入到运行完成需90ms,Job3从投入到运行完成需90ms。 (2)CPU空闲时间段为:60ms至70ms, 80ms至90ms。所以CPU利用率为 (90-20)/90=77.78%。(3)设备I1空闲时间段为:20ms至40ms,故I1的利用率为(90-20)/90=77.78%。设备I2空闲时间段为:30ms至50ms,故I2的利用率为(90-20)/90=77.7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