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月考5月试卷.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3635723 上传时间:2024-02-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月考5月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二语文月考5月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二语文月考5月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二语文月考5月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二语文月考5月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月考5月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月考5月试卷.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2016学年下期5月月考语文试卷 (满分100分,供高二综合班使用)一 基础知识题(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A蒙骗 / 蒙蔽 模样 / 模棱两可 荫庇 / 绿树成荫B差别 / 差错 间断 / 间不容发 应届 / 应有尽有C角斗 / 角色 累积/ 罪行累累 强求 / 强词夺理D蹊跷 / 蹊径 芳菲 / 妄自菲薄 恰当 / 安步当车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申冤 走头无路 励精图治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B妨碍 养尊处优 矢口否认 道不同不相为谋C. 编辑 梳装打扮 气宇轩昂 醉翁之意不在酒D厮守 混淆视听 咎由自取 麻雀虽

2、小,肝胆具全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自私使某些人变得鼠目寸光,_看不到国家利益。围绕埃及最大金字塔胡夫金字塔的诸多迹团,多年来_围扰着全世界的考古学家。由于忽略了保护环境,_类似切尔诺贝利事件那样的灾祸不断发生。A从而一直所以B进而一贯因此C从而一贯所以D进而一直因此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十四届亚运会女子100米蛙泳比赛中,名将罗雪娟不孚众望,以1分06秒84的成绩刷了新的亚洲纪录,并且为中国队再添一金。B近一段时间来,巴以暴力流血冲突持续加剧,巴以和平面临空前绝后的威胁。C这人一贯爱占便宜,碰到对自己有好处的事情,总是当仁不让,所以大

3、伙都不怎么喜欢他。D陈水扁近日信口雌黄,抛出了与“两国论”如出一辙的“一边一国”论,结果一时舆论大哗,谴责声四起。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游戏中的暴力现象是一种比色情和电视暴力更具危害的社会问题,它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对自身及他人的伤害,它助长了青少年的暴力倾向和反社会人格。B对征税机制完善的国度,是没有特殊身份可言的,即便你是炙手可热的权贵,只要你有偷税嫌疑,照样查你没商量。C由于各地、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共同努力,“菜篮子”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实现了“菜篮子”由长期短缺、品种单调到品种丰富、供求基本平衡的历史性转折。D如果美国政府不履行它在中美贸易协定,多种纤维品协定和纺织品协议中

4、所应承担的义务,那么,任何人也难以预料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会不会出现逆转。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天生我材必有用,_.7._,相逢何必曾相识.8._,此时无声胜有声.9.谈笑间, _.10._,竟无语凝咽三 诗词鉴赏题(共8分)梦中作 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注】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酒阑:酒尽。1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4分)答: 13.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4

5、分)答: 四 阅读题 (37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9分)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说“春秋”是由鲁国国史春秋而得名。徐连城在文史哲第三期著文提出不同看法,认为“春秋”作为时代称谓,是由战国时人命名的,确立于西汉。春秋以前是以族名、国都名、王朝名三者合一来命名时代的,战国人继续使用前人关于夏、商、周三代的名称,但其历史年代学的观点略有变化,在命名新的历史时代时有了自己的特点。一方面,自周王室东迁后,诸侯国林立,大国争霸的战争不休,周王室已无力控制诸侯,相反却常有求于大国。显然,仍以族、地、王朝三名合一的年代学命名已失去意义。另一方面,战国是个思想活跃、百家争鸣的时代,战国人发展了

6、春秋时已有的“天命靡常”的观点,命名当世为“战国”;又根据西周以后诸侯国林立,各国国史均名曰春秋,称这段历史时期为“春秋”。两汉时,人们继承了战国时人对春秋时代的称谓。至于说“春秋时代是由鲁国国史春秋得名”的看法,徐文商榷说:鲁史 春秋被拔高到经典的地位,是汉以后儒学作为官学后的事,战国时人未必肯把它奉为经典;鲁国当时并非大国,地位衰微;再者,在秦始皇焚书以前,众多的春秋还会大量保存的,否则何以会说“吾见百国春秋”.可见,战国人是不会以鲁春秋来命名这一时代的。14对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在秦始皇焚书以后,众多的春秋已被焚毁,不可能大量保存,所以墨子不可能见到百国春秋。

7、B墨子见过的百国春秋,几乎全被秦始皇烧毁了,只剩下鲁国春秋,因此 当时各国国史均以“春秋”命名。C墨子说他见过百国春秋,说明当时各国国史均以“春秋”命名,而绝大多数都已被秦始皇烧毁。D在秦始皇焚书以前,保存了大量的鲁国春秋。如果不烧这些书,墨子见到的春秋会有百部以上。15徐文认为“春秋”不是由鲁国国史春秋而得名的,不能作为这一观点的依据的一项是( )(3分)A鲁史春秋当时并未被奉为经典。B当时大国争霸,周王室 无力控制诸侯。C当时各国国史均以“春秋”为名,并非鲁国一国。D鲁国当时并不是大国,而且地位衰微。16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夏、商、周三代的名称,是由族名、国都名、

8、王朝名三者合一命名的。B“春秋”这一时代称谓始于战国,两汉时人们继承了这一称谓。C“春秋”作为时代称谓是以思想活跃、百家争鸣作为历史背景的。D产生于战国的“天命靡常”的观点,是“战国”时代得名的依据。 (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11分) 窗钱钟书 又是春天,窗子可以常开了。春天从窗外进来,人在屋子里坐不住,就从门里出去。不过屋子外的春天太贱了!到处是阳光,不像射破屋里阴深的那样明亮;到处是给太阳晒得懒洋洋的风,不像搅动屋里沉闷的那样有生气。就是鸟语,也似乎琐碎而单薄,需要屋里的寂静来做衬托。我们因此明白,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好比画配了框子。 同时,我们悟到,门和窗有不同的

9、意义。当然,门是造了让人出进的。但是,窗子有时也可作为进出口用,譬如小偷或小说里私约的情人就喜欢爬窗子。所以窗子和门的根本分别,决不仅是有没有人进来出去。若据赏春一事来看,我们不妨这样说:有了门,我们可以出去;有了窗,我们可以不必出去。窗子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把风和太阳逗引进来,使屋子里也关着一部分春天,让我们安坐了享受,无需再到外面去找。古代诗人像陶渊明对于窗子的这种精神,颇有会心。归去来兮辞有两句道:“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不等于说,只要有窗可以凭眺,就是小屋子也住得么? 他又说:“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意思是只要窗子透风,小屋子可成极乐世界;他虽然

10、是柴桑人,就近有庐山,也用不着上去避暑。所以,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我常想,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刘熙释名说:“窗,聪也;于内窥外,为聪明也。”正和凯罗晚歌起句所谓:“双瞳如小窗,佳景收历历。”同样地只说着一半。眼睛是灵魂的窗户,我们看见外界,同时也让人看到了我们的内心;眼睛往往跟着心在转,所以孟子认为相人莫良于眸子。我们跟戴黑眼镜的人谈话,总觉得捉摸不住他的用意,仿佛他以假面具相对,就是为此。据爱戈尔记一八三年四月五日歌德的谈话,歌德恨一切戴眼镜的人,说他们看得清楚他脸上的皱纹,但是他给他们的玻璃片耀得眼花缭乱,看不出他们的心境。窗子许里面人看出去,同时也许外面人看

11、进来,所以在热闹地方住的人要用窗帘子,替他们私生活做个保障。晚上访人,只要看窗里有无灯光,就约略可以猜到主人在不在家,不必打开了门再问,好比不等人开口,从眼睛里看出他的心思。关窗的作用等于闭眼。天地间有许多景象是要闭了眼才看得见的,譬如梦。假使窗外的人声物态太嘈杂了,关了窗好让灵魂自由地去探胜,安静地默想。有时,关窗和闭眼也有连带关系,你觉得窗外的世界不过尔尔,并不能给与你什么满足,你想回到故乡,你要看见跟你分离的亲友,你只有睡觉,闭了眼向梦里寻去,于是你起来先关了窗。因为只是春天,还留着残冷,窗子也不能整天整夜不关的。(节选自写在人生边上)17、文章第1自然段说“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

12、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3分) 18、第三段写到歌德憎恨戴眼镜的人的例子有什么作用?(4分) 19、文章以“窗”作标题有何作用?(4分) (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3题。(共17分)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20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