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市2013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3622610 上传时间:2023-11-3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韶关市2013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韶关市2013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韶关市2013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韶关市2013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韶关市2013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韶关市2013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韶关市2013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韶关市2013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 文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 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目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

2、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浑浊/蛰伏 锋镝/贬谪 首创/创举B园圃/逮捕 烘托/哄骗 记载/超载C安静/绥靖 渎职/木椟 量具/胆量 D疏浚/逡巡 稍息/口哨 卡壳/关卡2下面一段文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如何反腐无疑是当今世界炙手可热的话题之一。在很多发达国家,当你方唱罢我登场时,如何反腐成为了执政者及老百姓最关注的问题,韩国也不

3、例外。每当政府换届的时候,新上台的总统都不遗余力地推进反腐败,承诺杜绝腐败。不过令人惋惜的是,这些反腐大多都无疾而终。A炙手可热B你方唱罢我登场 C不遗余力D无疾而终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据媒体报道,在距离西安市区一小时的终南山中,五千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修行者隐居山谷,过着和一千年前一样的生活。B根据此前几所深度参与了铁路改革方案制定的研究机构的思路,铁道部政企分开后还将继续拆分,有机构建议中国铁路总公司横向切割为运营、投资、建设三大公司。C记者昨日从交警部门获悉知道,广州市“限外”措施一旦经过听证正式出台,外地车擅闯“禁区”,将被处以200元、扣3分的处罚。D演而优则导的周星

4、驰最近执导的电影在内地大受欢迎,目前他接受有线娱乐新闻台电影蒙太奇访问,分享了他成为“十亿票房导演”的感受。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茶文化包括茶叶品评技法、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和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 它起源久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与宗教结缘。有的地方把饮茶品茗作为一种艺术享受来推广。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各国的饮茶习惯不尽相同,各有千秋。全世界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居民都喜爱品茗。中国人民历来就有“客来敬茶”的习惯,这充分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文明和礼貌。A BC D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22分)胶州柳西川,法内史之主计仆也。年四十余,生一子,溺爱甚至。纵任之,惟恐拂。既长,荡侈逾检,翁囊积为空。无何,子病,翁故蓄善骡,子曰:“骡肥可啖,杀啖我,我病可愈。”柳谋杀蹇劣者。子闻之,大怒骂,疾益甚。柳惧,杀骡以进,子乃喜。然尝一脔,便弃去。病卒不减,寻死,柳悼叹欲绝。后三四年,村人以香社登岱。至山半,见一人乘骡驶行而来,怪似柳子。比至,果是。下骡遍揖,各道寒暄。村人共骇,亦不敢诘其死。但问:“在此何作?”答云:“亦无甚事,东西奔驰而已。”便问逆旅主人姓名,众具告之。柳子拱手曰:“适有小故,不暇叙间阔,明日当相谒。”上骡遂去。众既归寓,亦谓其未必即

6、来。厌旦俟之,子果至,系骡厩柱,趋进笑言。众曰:“尊大人日切思慕,何不一归省侍?”子讶问:“言者何人?”众以柳对。子神色俱变,久之曰:“彼既见思,请归传语:我于四月七日,在此相候。”言讫,别去。众归,以情致翁。翁大哭,如期而往,自以其故告主人。主人止之,曰:“曩见公子,情神冷落,似未必有嘉意。以我卜之,殆不可见。”柳啼泣不信。主人曰:“我非阻君,神鬼无常,恐遭不善。如必欲见,请伏椟中,察其词色,可见则出。”柳如其言。既而子来,问曰:“柳某来否?”主人曰:“无。”子盛气骂曰:“老畜产那便不来!”主人惊曰:“何骂父?”答曰:“彼是我何父!初与义为客侣,不意包藏祸心,隐我血资,悍不还。今愿得而甘心,

7、何父之有!”言已出门,曰:“便宜他!”柳在椟中,历历闻之,汗流接踵,不敢出气。主人呼之出,狼狈而归。异史氏曰:“暴得多金,何如其乐?所难堪者偿耳。荡费殆尽,尚不忘于夜台,怨毒之于人甚矣!”(聊斋志异柳氏子)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便问逆旅主人姓名 旅舍,客舍 村人共骇,亦不敢诘其死 询问,追问趋进笑言 催促曩见公子,情神冷落 先前,从前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厌旦俟之 久之曰B杀骡以进 众以柳对 C一人乘骡驶行而来 既而子来D柳如其言 察其词色,可见则出7下列句子属于疑问代词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3分)A言者何人 B何

8、不一归省侍C彼是我何父 D在此何作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柳西川四十余岁,生了个儿子, 溺爱异常。言无不从,儿子生病,要把家中那头肥骡杀来吃。柳西川想换一头瘸腿的,儿子便寻死觅活。B柳氏子死去几年后,村里人却在泰山见到了他。他骑着一头骡子,对村里人颇为客气,谦恭有礼,谈笑寒暄,但一谈起他父亲就变了脸色。C柳西川跑到泰山想见儿子,客店主人认为神鬼无常,劝他先藏起来。柳氏子满怀仇恨陈说的一番话语,令藏在柜子里的柳西川冷汗淋漓。D作者认为,一下子得到很多很多钱财当然快乐无比,可偿还起来就不那么好受了;而将家产几乎破费净尽,到了阴间还念念不忘,这怨恨也太厉害了。

9、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既长,荡侈逾检,翁囊积为空。(4分)译文: (2)适有小故,不暇叙间阔,明日当相谒。(3分)译文: (3)暴得多金,何如其乐?所难堪者偿耳。(3分)译文: 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庚辰西域清明(元)耶律楚材 清明时节过边城,远客临风几许情。野鸟间关难解语,山花烂漫不知名。葡萄酒熟愁肠乱,玛瑙杯寒醉眼明。遥想故园今好在,梨花深院鹧鸪声。(1)有人认为将“玛瑙杯寒醉眼明”中的“醉眼明”改为“醉眼迷”更能体现出酒醉的情态,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3分)(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4分)11请补写下列

10、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共6分)(1)呦呦鹿鸣, ,我有嘉宾 。(曹操短歌行)(2)鹰击长空,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3)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4)樊迟未达。子曰: , 。(论语)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215题(16分)“言不尽意”:言者的“失语”龚举善 陈小妹作家主体的“失语”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书到用时方恨少”,是普通书写者时常面临的困惑。法捷耶夫说过:“一个艺术家有时写不上几句,就忽然大失所望。写出来的不是想要写的。”这显然不是个别现象。有人将文学创作看成是春蚕吐丝,也有人将其喻为蜜蜂

11、酿蜜,都充分表达了对于作家的生活经验、学术境界和包括语用能力在内的艺术修养的尊重。说到底,作家的生活经验和学术境界等制约着作家语用能力的发挥,影响到言传行为的自由度。生活积累是创作工程的第一环。正如人们已经认识到的,“花是需要土壤的,杨柳也需要土壤。黄桷树虽然长在石头上,但根子还是扎在土壤里。艺术之花是栽在生活的土壤里的,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是长在空气里的。”比较而言,痛苦的生活似乎更能成就一个作家,此所谓“不平则鸣”、“穷而后工”。据统计,生于18351940年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30%经历过家庭的不幸,尤其是早年生活的苦难。王蒙则称,“如果高尔基不是在轮船、码头、面包房里而是在彼得堡

12、的最高学府读我的大学,那也就不成其为高尔基了。”可见,生活积累本质上是作家言说的基本对象,是意之根、言之源。王蒙同时强调指出,“靠经验和机智也可以写出轰动一时乃至传之久远的成功之作,特别是那些有特殊生活经历的人。但这很难持之长久。有些作家,写了一部或数篇令人耳目一新、名扬中外的作品后,马上就显出了后力不继的情况,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缺乏学问素养。光凭经验只能写出直接反映自己的切身经验的东西。只有有了学问,用学问来熔冶、提炼、生发自己的经验,才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生活与艺术、现实与历史、经验与想象、思想与形体从而不断开拓扩展,不断与时代同步前进,从而获得一个较长久、较旺盛、较开阔的艺术

13、生命。”这是颇有见地的。从更为开放的视野来看,一个人语用能力的高低,不仅与生活积累相关,而且与其哲学、美学、文艺学、语言学、心理学、生理学、人类学、宗教学等综合学养密不可分。只有具备了宽阔的知识视野和深厚的学问素养,才能在更高层次上认识和驾驭语言。反之,视野的狭窄和学养的贫弱将直接限制语用的灵活性、自由度和时空感,最终造成言传上的“失语”。所以茅盾指出:“普通所谓文艺修养,不仅指一个作家阅读过不少的前代巨匠的名著,而且也指到他对于文学理论上的理解,对于一般文化艺术的广大的知识。一个作家并不一定要先获得文学理论和一般文化艺术的知识,然后才能创作,这是不消说的;可是,一个作家的不断的精进,事实上却有赖于这方面的修养。”上述因素,不同程度地干扰着作家言以尽意企图的实现,因而时常出现辞不达意或“哑言”状态就不足为怪。这便是刘勰所说的“义在咫尺而思隔山河”,结果自然是“言所不追”了。但这并不意味着作家可以擅自放弃语用追求。恰恰相反,言说主体应努力走进生活,用心提高学养,以求言意间的最高贴近度。也就是说,“只有符号运用时语义明确、语构规范并与接受者的符号系统相对应,符号才能发挥它的语用效果,符号才具有生命。而没有语用效果的符号,即读不懂的符号,就像红灯、陷阱、悬崖,阻绝了人类情感或意义传达之通道,必使符号自身陷入危机之中。”(有删节)12下列各项的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