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实验试题答案.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3548507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实验试题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生理实验试题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生理实验试题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生理实验试题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生理实验试题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理实验试题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实验试题答案.doc(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 实验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1C; 2C; 3D; 4D; 5C;6A; 7B; 8B; 9D;10C; 11B; 12D; 13C; 14B; 15B; 16 D; 17C; 18D; 19D; 20C; 21D; 22C; 23C; 24B; 25D; 26D; 27C; 28C; 29A; 30D; 31A;32C; 33B; 34D; 35D; 36D; 37A; 38A;39C; 40C; 41C;42C; 43C; 44B; 45B; 46A; 47B; 48C; 49C; 50C;51A;52A; 53B; 54C; 55A; 56D; 57D; 58C; 59D; 60

2、D; 61B;62C; 63D; 64B; 65C; 66B; 67A(二)名词解释题 1兴奋:机体的器官或组织接受刺激后,从相对静止状态转变为活动状态,或由较弱的活动状态转变为较强的活动状态,这一过程叫做兴奋,以动作电位的出现为指标。 2时值:在两倍基强度下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最短刺激时间。 3临界融合频率:随着刺激频率的增加,肌肉收缩表现为单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完全强直收缩。引起完全强直收缩时的最小刺激频率即为临界融合频率。 4阈强度:固定刺激的持续时间和刺激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能引起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 5绝对不应期:细胞在接受一次刺激而发生兴奋的当时和随后的一个短

3、时间内兴奋性降低到零,对另一个无论多强的刺激也不能发生反应,此期间称为绝对不应期。 6相对不应期:在绝对不应期后,一些失活的Na+通道开始恢复,如有比阈电位较强的刺激可引起新的兴奋,故称为相对不应期。 7基强度:在刺激时间足够长的情况下,引起可兴奋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称基强度。 8动作电位: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细胞受到一个适当的刺激时,膜电位发生迅速的一过性的波动,这种短暂可逆的、扩布性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9等长收缩:肌肉收缩时长度保持不变而只有张力的增加,称为等长收缩。 10等张收缩:肌肉收缩时只有长度缩短,张力保持不变,称为等张收缩。 11单收缩:肌细胞受到一次短促刺激,产

4、生一次动作电位而引起的一次机械收缩和舒张的过程。 12不完全强直收缩: 骨骼肌受到频率相对较低的连续刺激时,收缩反应总和过程发生于前一次收缩过程的舒张期,表现为收缩不完全相互融合,称为不完全强直收缩。 13完全强直收缩:骨骼肌受到频率较高的连续刺激时,总和过程发生在前一次收缩过程的收缩期,表现为完全强直收缩。 14 红细胞比容: 抗凝血在比容管内以3000转/min的速度离心30min后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叫做红细胞比容,又叫红细胞压积。 15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 将抗凝血静置于一支小玻璃管中,红细胞虽然比重大于血浆,但下沉十分缓慢,说明红细胞有一定的悬浮稳定性。 16红细胞沉降率

5、: 将抗凝血置于一垂直竖立的血沉管内,由于红细胞比重较血浆大,红细胞将逐渐下沉,在一定时间内,红细胞沉降下来的距离,叫红细胞沉降率。 17血液凝固: 血液离开血管数分钟后由流动的溶胶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胶冻状凝块,这一过程称血液凝固。 18抗凝系统:血液内与凝血系统相对抗的系统,主要有血浆中存在的多种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蛋白质C系统,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和肝素等。 19生理性止血: 血液从损伤后的小血管流出数分钟后将自行停止,称为生理性止血。 20交叉配血试验:把供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进行配合,再将受血者的红细胞与供血者的血清相配合,以观察有无红细胞凝集的试验,称交叉配血试验。 21房室延搁

6、: 房室交界是兴奋由心房进入心室的惟一通道。房室交界区细胞传导性很低,交界区的缓慢传导使兴奋在这里延搁一段时间才向心室传导,故称房-室延搁。 22有效不应期: 心肌细胞一次兴奋过程中,由0期开始到3期膜内电位恢复到-60mV这一段不能再产生动作电位的时期,称为有效不应期。 23期前收缩:在心室肌有效不应期之后,下一次窦房结兴奋到达之前,心室受到一次人为的或来自窦房结以外的刺激,则产生的一次提前出现的兴奋和收缩,分别称为期前兴奋和期前收缩。 24代偿间歇: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出现较长的心室舒张期,称为代偿间歇。 25正常起搏点:窦房结是主导整个心脏兴奋和搏动的正常部位,称为正常起搏点。 26潜在起

7、搏点:正常情况下,窦房结以外的心脏自律性组织并不能表现出他们自身的自律性,只是起着传导兴奋的作用,称为潜在起搏点。 27平均动脉压: 一个心动周期中每一瞬间动脉血压的平均值,称为平均动脉压。平均动脉压大约等于舒张压加1/3脉压。 28收缩压:心室收缩射血时,动脉血压快速上升,所达到的最高值称为收缩压。 29舒张压:心室舒张时,动脉血压降低,在心舒末期所达到的最低值称为舒张压。 30脉压:收缩压和舒张压之差称为脉搏压,简称为脉压。 31中心静脉压:是指胸腔大静脉和右心房的血压。 32微循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其基本功能是进行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 33压力感受性反射:当动脉血

8、压升高时,牵张刺激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的压力感受器反射性引起动脉血压的下降,又称减压反射。 34无效腔:通常将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等呼吸道称为解剖无效腔;进入肺泡而未能发生气体交换的这部分肺泡容量,称为肺泡无效腔。 35生理无效腔:解剖无效腔加上肺泡无效腔合称为生理无效腔。 36胸膜腔内压:指胸膜腔内的压力。平静呼吸过程中胸膜腔内压总是低于大气压,称胸膜腔内负压。 37外周化学感受器:指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能直接感受血液中PCO2、H+浓度及PO2的变化。 38吸收: 食物经过消化后,透过消化道的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循环的过程。 39. 胃容受性舒张:当咀嚼和吞咽时,食物对咽,食管等处感受器

9、的刺激,可通过迷走神经发射性地引起胃底和胃体肌肉的舒张。胃壁肌肉的这种活动,被称为胃的容受性舒张。 40. 蠕动:肠段的一种速度缓慢的波浪式推进运动。 41. 分节运动:是小肠的一种以环形肌为主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运动,主要起混合食物的作用。 42. 蠕动冲:小肠内行进速度很快、传播较远的蠕动。它可将食糜从小肠的始端一直推进到末端,有时还可推送入大肠。 43能量代谢: 生物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释放,转移和利用等,称为能量代谢。 44食物的卡价:1g营养物质在动物体内完全氧化分解或在体外燃烧时所放出的能量,也称热价。 45食物的氧热价:将某种营养物质氧化时,消耗1L O2所产生的热量。

10、46呼吸商: 生理学上把机体在一定时间内呼出的CO2量与摄入的02量(即耗氧量)的容积比值(CO2/O2)称为呼吸商。 47. 基础代谢率:在基础状态下即清晨、清醒、静卧,未做肌肉活动, 无精神紧张,禁食12h以上,室温在2025,机体单位时间的能量代谢。 48渗透性利尿:小管液中溶质的浓度增大,渗透浓度随之升高,就会阻碍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排出尿量增多,这种利尿现象称为渗透性利尿。 49水利尿:大量饮清水后引起的尿量增多的现象,其原因是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所致。 50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的规律性应答。 51. 交互抑制:指一条传入纤维的冲动进入中枢后,一方面直接

11、兴奋某一中枢神经元,另一方面通过其侧支兴奋另一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然后通过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活动转而抑制另一中枢神经元。其作用在于使不同中枢之间的活动协调起来。这种抑制称为交互抑制。 52牵张反射: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时,引起受牵拉同一肌肉收缩的反射活动,称为牵张反射。 53腱反射:是指快速牵拉肌腱时引起的牵张反射。 54肌紧张:是指缓慢持续牵拉肌腱时引起的牵张反射,表现为受牵拉的肌肉发生轻度、持续的紧张性收缩,以阻止被拉长。是姿势反射及进行其他复杂运动的基础。 55去大脑僵直: 在中脑上、下丘脑之间切断脑干后,动物出现抗重力肌(伸肌)的肌紧张亢进,表现为四肢伸直,坚硬如柱、头尾昂起、

12、脊柱挺硬的现象,称为去大脑僵直。 56皮层诱发电位:是指感觉传入系统受到刺激时,在大脑皮层某一区域内引起的较为局限的电位变化,称为皮层诱发电位。 57内分泌:某些腺体或细胞能分泌高效能的生物活性物质,通过血液或其它体液途径作用于靶细胞,从而调节机体的功能活动,这种有别于通过导管排出腺体分泌物的现象,称为内分泌。 58激素:由内分泌或散在的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高效能的生物活性物质,经组织液或血液传递而发挥其调节作用,此种化学物质称激素。 59应激反应:是指当机体受到各种有害刺激(创伤、感染、中毒、疼痛、缺氧、手术、寒冷、恐惧)时,以ACTH和糖皮质激素分泌为主体,多种激素协同,共同提高机体对有害刺

13、激耐受力的非特异性反应。 60应急反应:是指当机体运动、低血糖、低血压、寒冷以及精神紧张(恐惧和愤怒)时,通过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增加,而导致供给机体在紧急状态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增加,并出现相应的防御性和攻击性行为的反应。 (三)问答题 1请设计实验证明骨骼肌单收缩和复合收缩的振幅不同。 (1)蟾蜍毁脑和脊髓。 (2)用丝线结扎腓肠肌止点并游离至起点。 (3)在股部分离出坐骨神经,下置一保护电极以作刺激用。 (4)将丝线与换能器相连。用“自动幅度调节”方式对腓肠肌标本进行刺激,记录其收缩曲线,并分别找出相应的阈刺激、阈上刺激与最大刺激的强度值。 (5)以阈上刺激对腓

14、肠肌标本进行单刺激,记录收缩强度。 (6)采用连续刺激记录肌肉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的强度。 结果发现骨骼肌单收缩和复合收缩的振幅不同。肌肉受到一次刺激,爆发一次动作电位,引起一次单收缩。如果每次刺激的间隔时间大于肌肉收缩缩短期和舒张期之和,则肌肉出现一连串单收缩,实验条件下就可以得到锯齿状收缩。如果增加刺激频率,使后一个刺激落在前一个收缩的缩短期内,肌肉处于连续收缩状态,产生完全强直收缩,实验条件下锯齿状收缩曲线消失而得到一条平滑的上移收缩曲线。 2为何肌肉收缩在一定范围内可随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增强? 从阈刺激起始,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肌肉收缩也相应地增大。当刺激强度增加到一定限度时,肌

15、肉收缩也达到最大限度,如再增大刺激强度,肌肉收缩力就不再增大。其原因同上一题。 3用阈强度和阈上刺激分别刺激单根神经纤维与神经干时,其记录的电变化有何不同?为什么? 用阈强度和阈上刺激分别刺激单根神经纤维与神经干时,动作电位幅度不相同。用不同的刺激强度刺激神经干时,动作电位的幅度将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呈等级性反应。神经干是由许多条兴奋性不同的神经纤维组成,即兴奋性高的纤维先兴奋,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大,兴奋的纤维越来越多。当刺激达到某一最适强度时,可使神经干中所有的纤维都兴奋,此时动作电位的幅度就先到最大值,再增大刺激强度,动作电位幅度不再增大。在神经干上记录的是许多神经纤维兴奋所形成的复合动作电位。单根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呈“全或无”现象。刺激强度未达到阈值不产生动作电位。一旦达到阈值,就产生固定幅度的动作电位。再给予阈上刺激,动作电位幅值也不随之增大。 4电刺激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神经后,从电刺激神经到引起肌肉收缩的整个过程中依次发生了哪些生理活动? 从坐骨神经接受刺激到发生肌肉收缩历经下列变化过程:刺激引起坐骨神经产生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沿坐骨神经以跳跃式传导至末梢;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传递,即:突触前膜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