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生成”来自哪里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3518557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彩“生成”来自哪里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精彩“生成”来自哪里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精彩“生成”来自哪里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精彩“生成”来自哪里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精彩“生成”来自哪里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彩“生成”来自哪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彩“生成”来自哪里(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彩“生成”来自哪里曾几何时,教育研究者对课堂“生成”现象的研究非 常热,而后来这股热逐渐冷淡下来。这固然跟“生成”在操 作层面上难以落实有关,但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研究者对于 “生成”理论本身缺乏足够的了解,甚至在理解上存在严重 的偏差。什么是生成?课堂“生成”是好还是不好?生成之前需 要传统课堂中的预设吗?“生成课堂”教案如何书写? 对这些问题, 教育研究者一直缺乏深入、 系统的思考和研究。 最近,江苏省盐城中学李仁甫老师及其团队就“生成课堂” 问题进行了一次探讨和交流。现将有关内容整理成文,以期 抛砖引玉,引发大家更多的关注和思考。课堂的生成是必然的李仁甫(江苏省盐城中学) :百度搜索一下

2、,“生成教学” 相关结果约 1710 万个,“ 课堂生成” 相关结果约 6690 万个。 浏览其中主要文章发现:一方面把生成推升至生命、生态、 生活的高度,对生成课堂抱有无比美好的愿景;另一方面又 把预设抬高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以为“唯有精心的预设才有 精彩的生成” 。但实际上,往往是预设做到精心之极,却没 有带来许多“不可预约的精彩”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课堂生成?倪同刚(江苏省射阳中学):法国哲学家德勒兹说过,“生 成是不断生成差异”。现代汉语词典认为生成是“经过化 学反应而形成(性质、组成、结构与原来不同的新物质)”。两种说法,惊人相似。课堂上既有可能出现一些课前完全没 有意料到的思维

3、火花,更有可能使课前准备好的知识序列不 得不发生些微的改变,使课前设想好的切入点不得不进行灵 活的调整。前者是“性质与原来不同”,可称之为“意外”, 后者是“组成、结构与原来不同(即重组、重构) ”,可称之 为“陌生”。简单地说,生成就是出现意外和陌生。比如我 在教学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时,学生忽然插问:“老师,做官有什么不好?只要做个好官就行了。你为什么说陶渊明 辞官不干了,就情操高尚了。 ”教室里一下子嘈杂起来。在 此情况下,是沉下脸来,对这种用俚俗来消解崇高,以现实 来曲解历史的做法严词斥责,还是正视挑战,顺势引导?最 终,我选择了后者,结果教学效果非常好。至于课堂上因重 组、重构而产生的意

4、外、陌生现象,那就更多了。武 健(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程桥高级中学):在通常情况下,教师在教学中总是希望减少乃至消灭这些意外和陌 生,所以课堂教学采用“满堂灌”“满堂问”的教学策略,而让课堂上的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都在掌控之中。这个时候, 教师就需要将预设做到极致,把课堂中发生的“意外”变成教师的“意料之中”。倪同刚:是的。通常教师都会认为“意料之中”多一点, 多到层出不穷,没有什么不对,它似乎完全符合教师教、学 生学的主观性。然而这种主观性有悖于课堂教学过程的客观 性,只能是一厢情愿的、“大跃进” 式的美好。武健:倪老师所说的客观性是什么?倪同刚:“课堂的客观性”就是指课堂上一切皆有可能 发生

5、的事情,比如突然停电了,如何使用课件?调皮的学生 突然提出一个怪问题,教学如何进行下去?甚至说,一只小 鸟飞进教室,如何处理?在课堂中,学生提出教师预想不到 的问题是非常正常且经常发生的事情,一些学生会以发散性、 跳跃性思维打乱教师预定的教学策略和节奏。遇到这种情况, 教师如何处理?李镇西讲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时,学生 质疑:“苏联的解体和东欧剧变,这是不是说明马克思的事 业发生了什么问题?这又怎么理解恩格斯所说的永垂不 朽?” 面对突如其来的问题,他并不回避,而是从容接 招、拆招:“哦,你是为共产主义的命运而深深地担忧啊! 这个问题本来最好是请教总书记。不过,我可以谈谈我的看 法,也许你听了我

6、的看法后对这个问题会有新的认识。”这就是对课堂客观性的尊重。武健:简单地说,倪老师的“课堂客观性”,其实是一切教学行为都是放在“现场”进行的,都有现实的、意外的 属性。李仁甫:两位老师都说了课堂教学问题的实质。课堂教 学是存在并活动于“现场”的,各种意外和陌生的现象就必 然会发生,即课堂中的生成是必然会有,而且是意料之外, 让人陌生的。课堂生成走向增量倪同刚:课堂是教学的现场,可教学和现场常常发生矛 盾一一有“现场”的热闹而无“教学”的实质,乃是花架子; 有“教学”的灌输而无“现场”的交流,乃是填鸭式。自然, 我们需要“教学”的实质,但也需要“现场”的交流。理想 的课堂,应该有“教学”的实质加

7、“现场”的交流。武健:是的,过去我们对“教学”的形式强调得多, 而对“现场”关注得少。我觉得,“现场”的实质就是各种“关系”的存在:有时是教师与一个特定学生的关系,有时 是教师与所有学生的关系;有时是一个学生与另一个学生的 关系,有时是小组与小组的关系;有时是一个学生“舌战” “群儒”的关系当我们意识到教学现场的存在并应对复 杂的关系时,课堂上出现的东西无疑就会跟原来有所不同或 者有差异,意外和陌生就必然会出现。然而很多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所以,“现场”在他们看来往往是可以不考虑的,课堂是不需要生成的。教学 中的对话、讨论、活动等教学策略便很少使用,学生缺乏身 体体验、情感交流、思维碰撞,

8、最终导致知识无法自我内化 和重新建构。唯有充分考虑现场感,让学生在复杂的关系之 中进行参与式学习,进行知识的建构,课堂中才会有“不可 预约的精彩”。李仁甫:其实,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课堂教学是分为“教”系统和“学”系统的。当教师自顾自地独白,无视学 生存在,忽视跟学生交流,其实就是使“教”的系统处于封 闭状态。而事实上,课堂教学就是“教”的系统和“学”的 系统在动态的、相互碰撞的一个过程,教师在“教”的过程 中要学会在某种程度上介入、冲击学生的“学”一一生成就 这样不得不产生。倪同刚:而从学生“学”的角度来思考教学,我们可以 发现,有的学生想了解一般性的系统知识,有的想解决一个 疑难问题,有的

9、想就一个重点问题拓展到课外。既然学生的 需求不一样,教师怎能预设同样的内容去应对一切呢?因此, 课堂中就需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而进行教学,让学生充分表 达他们对文本的初始感受或提出疑问点,或分享欣赏点。 在学生的提问与分享之中,意外和陌生就会大量出现,“不可预约的精彩”便化为现实。李仁甫:根据我们刚才的讨论,是否可以得出这么几点“共识”:只要师生存在和活动在课堂上,就必然会有生成,即课堂必然会有生成; 当教师遇见这种生成现象并能够机智应对时,会获得职业 生涯中少有的高峰体验;学生往往喜欢这种灵动的课堂, 而其实这是值得关注的生成源;遇见生成现象的关键时刻, 有人严加管控、消极应付,希望意外和陌生

10、越来越少(减量 生成),但也有人高度重视、积极应对,希望意外和陌生越 来越多(增量生成);不少教师开始不适应, 可历练之后, 最终能够走向增量生成。倪同刚:一句话,不是要不要生成,而是要减量生成还 是增量生成。消极看生成,它“不得不如此”,因为教学现场是教师活动的“地球”,只要不做“拔着头发离开地球” 的傻事,他就必然会迁就“场效应”;而积极看生成,它“最 好如此”,师生以活跃的思维状态进入教学现场,并且这种 状态被一种场效应充分地诱发出来,最大限度地转化成生成 动力,从而产生无限精彩的意外和陌生。从消极到积极,从 减量生成到增量生成,完成了一个质的飞跃:从传统的再现 课堂到新型的生成课堂。武

11、健: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理解“生成课堂”。李仁甫:当课堂上出现意外、陌生的现象成为必然,而 如果教师希望这种意外、 陌生的现象越来越少(减量生成), 就必定对课堂教学过程严加管控,消极应对课堂生成。这种 课堂就是让课前的准备如愿、完美地再现,谓之“再现课堂”; 教师希望意外、陌生的现象变得越来越多(增量生成),并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性,积极应对课堂生成。这种课堂强调的是随机、即时生成,可谓之“生成课堂”生成之前要预备倪同刚:正如李人甫老师所讲, “预设”是容易走向 “再 现课堂”的,那么,走向“生成课堂”如何才能做到呢?李仁甫:这个问题很有探讨价值。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要 先弄清“预设”的实质。就教

12、学目标、教学流程、教学内容 来说,教学目标在预设下是确定的,一般不会更改;教学流 程在预设下也是确定的,大致不会更动;教学内容基本上伴 随教学流程而适时显现,所以往往也因为教学流程而变得确 定。教学流程课前设计好了,对课堂往往“全覆盖” ,比如 课堂导入、检查字词、范读课文、文本切入、问题研讨(问 题1问题N)、课堂总结、当堂练习、课后作业,其中文 本切入、问题研讨是标志性的流程。很多教师都把功力放在 这些关键的流程上,他们苦思冥想,挖空心思,试图从文本 中找出一个最佳切入点,并精心设计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 届时让学生一同顺着这个切入点和这些问题思考、回答。教 学流程的外化形式是教案、课件,

13、而为了减少意外和陌生, 使之尽量在意料之内。倪同刚:是的。 “预设”就是让学生的思维跟着教师的 教案走,课堂中没有意外的、陌生的生成,只有教师预设的 流程。李仁甫:所以,在这里我提出了一个“预备”的概念。所谓预备,就是教师在课前预先所做的一切准备。 “预备” 具有弹性的、动态的、隐性的(不如此亦可) 、机动的等特 性,仅是充当课堂教学需要的备料。我说的这个“预备”更 强调是对教学素材的选择性,而“预设”强调是规定性一一 数量上的规定,序列上的规定,尤其是后者。那么,难道生成课堂一定不需要预设?自然不是。生成 课堂的启动也是需要一个预设的,但是这种预设不是课堂的 “全覆盖”,仅仅是一个切入口或者

14、一个导语,就像是“起 调”后真正唱歌的仍是学生。比如发出“提问与讨论”的指 令便是预设,但是当学生的自由提问使课堂获得最初动力后, 在此基础上展开的广泛讨论,便出现了下面更多的教学环 节这些环节是不可预知的。 以李镇西讲孔乙己 为例。教师:现在请同学们快速阅读一遍课文,把你有什么不 懂的问题提出来,看谁的问题提得最多。女生A:老师,第一段为什么要说“这是二十多年前的 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教师:好,谁来帮她解答? 男生:这是为了说明那时物价在上涨,人民生活水平下 降了。女生B:不对,我想应该是间接说明孔乙己生活的年代, 因为读者从小说后面的落款日期 “1919 年”就可以大体推断 出那是上

15、世纪初发生的事。教师:好,出现不同看法了。同学们想想哪个意见更有 道理一些啊?倪同刚:如此“预设”,“预设”也变成“预备”了,那 么生成课堂究竟应该如何“预备”呢?李仁甫:仍就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教学内容来说吧。 预备的教学内容不能被安置在固定的教学流程之中,所以它 们往往就以板块(或者小包装)的形式存在,按照一定的策 略进行尝试性的拼接,而最终还是要看是否被教学现场选中。 这样一来,就是预备好了的教学目标也完全可能发生被现场“修正”(增减)。武 健:既然提倡预备,那么是不是就可以不备课了? 教案是不是就不需要了?李仁甫:当然不是。既然有板块式的预备,通常也就有 相应的教案编写。不过,为区别于

16、“再现课堂”的工序式教 案,我称之为板块式教案。所谓板块式教案,就是在对课文 内容进行全面、深入、延伸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头脑中预先 形成了一个个供课堂随机、即时地选择的教学板块,然后把 这些板块记录在案,形成教案。适应性比较强的教师,甚至 可以将板块式教案搞成“书头备课”,即在课文字里行间和 其他空白处写些理解性的文字,补充些资料(书上不够写, 可粘贴附页),做些标记,安排些局部性的教学方案。预备 好了的教学板块,类似于卡片,因情况需要再去发挥作用, 即哪些板块需要,哪些板块不需要,哪些板块发挥大作用, 哪些板块发挥小作用,在课堂上完全靠“机缘” 而这个 机缘由教学现场决定,由学习中的学生决定,由各种关系决 定。武 健:使用板块式教案是好办法,不过广大一线教师 在致力于生成课堂时难以书写啊,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