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装饰材料教案 1.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3494730 上传时间:2023-11-2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装饰材料教案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建筑装饰材料教案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建筑装饰材料教案 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建筑装饰材料教案 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建筑装饰材料教案 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装饰材料教案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装饰材料教案 1.doc(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程教学教案(2012 2013 学年 第1学期)课程名称: 建筑装饰材料 授课系部: 建筑与城市规划系 授课专业: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 班 级: 12建筑装饰工程技术1班 任课教师: 罗 浩 桓 广安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制课程名称建筑装饰材料本学期授课总学时48教 学 目 标建筑装饰材料讲述了常用建筑装饰材料的基本成分、原料及生产工艺、技术性质、应用、材料试验等基本理论及应用技术。本课程共分为14章,内容包括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能、建筑装饰石材、建筑装饰石膏、建筑装饰水泥、建筑装饰混凝土与砂浆、建筑装饰陶瓷、建筑装饰玻璃、建筑装饰木材制品、建筑装饰涂料、建筑装饰塑料、建筑装饰金属材料、建筑装饰纤维织

2、物与制品、建筑装饰绝热、吸声材料、建筑装饰胶粘剂。 教学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建筑装饰材料共分为14章,内容包括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能、建筑装饰石材、建筑装饰石膏、建筑装饰水泥、建筑装饰混凝土与砂浆、建筑装饰陶瓷、建筑装饰玻璃、建筑装饰木材制品、建筑装饰涂料、建筑装饰塑料、建筑装饰金属材料、建筑装饰纤维织物与制品、建筑装饰绝热、吸声材料、建筑装饰胶粘剂。本课程采用了最新技术标准,在内容上,既介绍装饰材料的种类、性能、功能和应用,又代表性地介绍了建筑装饰材料的新技术和发展方向,同时在装饰材料检测与选购方面,加入了大量的应用案例与实用技术,并增加了常见装饰材料检测试验,实用性强、适用面宽。学情分析 建筑装饰

3、材料讲述了常用建筑装饰材料的基本成分、原料及生产工艺、技术性质、应用、材料试验等基本理论及应用技术。本课程采用了最新技术标准,在内容上,既介绍装饰材料的种类、性能、功能和应用,又代表性地介绍了建筑装饰材料的新技术和发展方向,同时在装饰材料检测与选购方面,加入了大量的应用案例与实用技术,并增加了常见装饰材料检测试验,实用性强、适用面宽。教学环境分析建筑材料实训室2-106授课计划教学计划规定总学时数48理论学时30本学期安排学时数48理论学时30实践学时18实践学时18周次讲 授 内 容 (章、节、题目)学时数备 注1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能32第二章 建筑装饰石材33第三章 建筑装饰石膏及其

4、制品34第四章 建筑装饰水泥35第五章 建筑装饰混凝土与砂浆36第六章 建筑装饰陶瓷37第七章 建筑装饰玻璃38第八章 建筑装饰木材制品39第九章 建筑装饰涂料310第十章 建筑装饰塑料311第十一章 建筑装饰金属材料312第十二章 建筑装饰纤维织物与制品313第十三章 建筑装饰绝热、吸热材料314第十四章 建筑装饰胶粘剂315-16实训6合计48学 时 教 案 (总第 1-3学时)授 课 题 目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能授 课 学 时3课 型讲授 讨论 习题 复习 其它:教 学 目 标 主要介绍建筑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力学性能、材料的耐久性以及有关参数、性能指标和计算公式等,通过对材料基本性能的了解

5、与掌握,为今后的学习与实践打下一定的基础。 教学重点1、材料的物性参数计算。2、材料的力学性能。教学难点1、材料的物性参数计算。2、材料的力学性能。教具、课件 PPT,图纸,教材教学过程备 注1-3学时: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能1.1 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1.1.1 材料的基本物性参数1.1.1.1 密度 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内部不含任何孔隙),单位体积的质量称为材料的密度,以表示。其计算式为: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是指不包括材料内部孔隙的固体物质的真实体积。1.1.1.2 表观密度表观密度是指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所具有的质量,其计算式为: 表观体积是指包含材料内部孔隙在内的体积。对

6、外形规则的材料,其几何体积即为表观体积;对外形不规则的材料,可用排水法测定。一般所指的表观密度,是以干燥状态下的测定值为准。 1.1.1.3 堆积密度堆积密度(旧称松散容重),是指散状(粉状、粒状或纤维状)材料在自然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包含了颗粒内部的孔隙即颗粒之间的空隙)所具有的质量。其计算式为:常用建筑材料的基本物理参数见表1.1。表1.1 常用建筑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和孔隙率 1.1.1.4 密实度与孔隙率(1) 密实度 密实度是指材料体积内被固体物质所充实的程度,也就是固体物质的体积占总体积的比例,以D表示。其计算式为:(2) 孔隙率 孔隙率是指材料体积内孔隙体积占材料总体积

7、的百分率,以P表示。 其计算式为: 材料的总体积是由该材料的固体物质与其所包含的孔隙所组成的。建筑材料的许多性能如强度、吸水性、耐久性、导热性等均与材料的孔隙有关。孔隙按其尺寸大小又可分为微孔、细孔和大孔。 几种常用建筑材料的孔隙率见表1.1。1.1.1.5 填充率与空隙率(1) 填充率 填充率是指散粒状材料在其堆积体积内,被其颗粒填充的程度,以D表示。 其计算式为:(2) 空隙率 空隙率是指散粒状材料在堆积体积中,颗粒之间的空隙体积占堆积体积的百分率,以P表示。 其计算式为:填充率与空隙率的关系为: 空隙率的大小反映了散粒状材料的颗粒之间相互填充的致密程度。 1.1.2 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1

8、.1.2.1 亲水性与憎水性润湿是水在材料表面被吸附的过程,材料被水润湿的程度可用润湿角表示,如图1.1所示。 一般认为,润湿角90(如图1.1(a)所示)的材料为亲水性材料。反之,90时,表明该材料不能被水润湿,称为憎水性材料(如图1.1(b)所示)。 图1.1材料的润湿示意图 (a)亲水性材料;(b)憎水性材料 1.1.2.2 吸水性与吸湿性(1) 吸水性 材料在浸水状态下吸入水分的能力称为吸水性。吸水性的大小,以吸水率表示,有两种表示方法:质量吸水率和体积吸水率。 质量吸水率材料吸水达饱和时,其所吸收水分的质量占材料干燥时质量的百分率,可表示为: 体积吸水率是指材料体积内被水充实的体积。

9、即材料吸水达饱和时,所吸收水分的体积占干燥材料自然体积的百分率,可按下式计算:质量吸水率与体积吸水率有如下的关系: (2) 吸湿性材料在潮湿空气中吸收水分的性质称为吸湿性。吸湿性的大小可用含水率表示。材料所含水的质量占材料干燥质量的百分率,称为材料的含水率,可用下式计算: 1.1.2.3 耐水性 材料长期在饱和水作用下而不破坏,其强度也不显著降低的性质称为耐水性。一般材料随着含水量的增加,会减弱其内部的结合力,强度也会不同程度地降低。材料的耐水性用软化系数Softening coefficient表示,可按下式计算: 1.1.2.4 抗渗性 材料抵抗压力水渗透的性质称为抗渗性(或不透水性),可

10、用渗透系数K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表示。材料的透水性可用达西定律来描述,即在一定时间内,透水材料试件的水量与试件的断面积及水头差(液压)成正比,与试件的厚度成反比。可用下式表示: 1.1.2.5 抗冻性 抗冻性是材料抵抗冻融循环作用,保持其原有性能的能力。对结构材料,主要指保持强度的能力,并以抗冻标号来表示。抗冻标号是用材料在吸水饱和状态下(最不利状态),经冻融循环作用,强度损失和质量损失均不超过规定值时,所能抵抗的最多冻融循环次数来表示,记作F25、F50、F100、F150等。 材料抗冻性的高低决定于材料的吸水饱和程度和材料对结冰体积膨胀所产生的压力的抵抗能力

11、。抗冻性常作为考查材料耐久性的一个指标。 材料的强度愈高,耐水性愈好,其抗冻性愈好。 1.1.3 材料的热工性质1.1.3.1 导热性 材料传导热量的能力,称为导热性。材料导热能力的大小可以用导热系数()表示。导热系数在数值上等于厚度为1m的材料,当其相对两侧表面的温度差为1K时,经单位面积(1m2)单位时间(1s)所通过的热量。可用下式表示:材料的导热系数除与其本身的性质、结构、密度有关外,还与材料的含水率及环境温度等有关。 1.1.3.2 比热容 材料加热或冷却时,吸收或放出热量的性质,称为热容量。热容量的大小用比热容(也称热容量系数,简称比热)表示,比热容表示1g材料,温度升高1K时所吸

12、收的热量,或降低1K时放出的热量。材料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和比热,可用下式计算: 比热是反映材料的吸热或放热能力大小的物理量。 常见建筑材料的热工指标见表1.2。 材料 导热系数(W/(mK)) 比热容(J/(gK)) 钢材580.48铜材3700.38花岗岩3.490.92混凝土1.510.84烧结普通砖0.80.88松木0.170.362.72泡沫塑料0.031.30冰2.202.05水0.64.19密闭空气0.0231.001.1.3.3 材料的保温隔热性在建筑工程中常把1/称为材料的热阻,用R表示。Thermal Resistance导热系数和热阻都是评定建筑材料保温隔热性能的重要指标。材

13、料的导热系数越小,其热阻越大,则材料的保温隔热性能越好。常将0.175W/(mK)的材料称为绝热材料。 声能穿透材料和被材料消耗的性质称为材料的吸声性,用吸声系数(吸收声功率与入射声功率之比)表示。吸声系数越大,材料的吸声性越好。吸声系数与声音的频率和入射方向有关。通常使用的六个频率为125Hz、250Hz、500Hz、1000Hz、2000Hz和4000Hz。 一般将上述6个频率的平均吸声系数0.20的材料称为吸声材料。最常用的吸声材料大多为多孔材料。影响材料吸声效果的主要因素有:(1) 材料的孔隙率和体积密度 (2) 材料的孔隙特征 (3) 材料的厚度 1.1.4.2 隔声性 (1) 隔空气声透射声功率与入射声功率的比值称为声透射系数,用表示,该值越大则材料的隔声性越差。材料的隔声能力用隔声量R(R=10lg(1/)来表示,单位为dB。与声透射系数相反,隔声量越大,材料的隔声性能越好。 (2) 隔固体声固体声是由于振源撞击固体材料,引起固体材料受迫振动而发声,并向四周辐射声能。固体声在传播过程中,声能的衰减极少。弹性材料如地毯、木板、橡胶片等具有较高的隔固体声的能力。 1.2 材料的力学性质材料的力学性能,就是指材料在外力(荷载)作用下,抵抗破坏和变形的能力。 1.2.1 材料的强度 材料因抵抗外力(荷载)作用而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