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视力障碍的盲人交往并帮助他们.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3450583 上传时间:2023-10-0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与视力障碍的盲人交往并帮助他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如何与视力障碍的盲人交往并帮助他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如何与视力障碍的盲人交往并帮助他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如何与视力障碍的盲人交往并帮助他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如何与视力障碍的盲人交往并帮助他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与视力障碍的盲人交往并帮助他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与视力障碍的盲人交往并帮助他们.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与视力障碍的盲人交往并帮助他们第一节 如何正确看待视障人的特殊面容及盲态1. 正确认识视障人士的特殊面容和盲态很多视障人在面容上与明眼人有很大不同,我们经常可以从外观就能看出这个人是否有视力残疾。例如,无眼球、小眼球、角膜浑浊、虹膜缺损、白内障、青光眼、眼球震颤等各种眼疾都有一定的外观表现。也正因为如此,很多视障人士都经常戴眼镜来掩饰眼睛,不想让人们看到他们与常人不同的一面。值得注意的还有盲态。形成盲态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因为视力上的原因,视障人为了保护自身的安全,在行动时会有意无意之间作出一些保护性动作,这是客观上无法避免的;另一方面,因为视力障碍,对自身言行的关注在客观上也是有所欠缺

2、的。所以,当视力不好的时候,他们让自己做出一些感觉舒服的动作,但又没有意识到这个动作是不雅观的。盲态可能会使一些明眼人感觉不舒服,甚至产生厌恶的情绪,进而对盲态显著的视障人士采取拒绝或回避的态度。这样就使视障人士丧失一些交往的机会,降低了视障者对自身的认同和自尊自信感,降低他们与明眼人交往的愿望。不论是特殊的面容或者盲态,可能都会使明眼人在初次见到视障人时,心理感觉有些奇怪,甚至害怕。我们应该理解这些现象,不能想当然地认为残疾人本来就“奇怪”或者“丑陋”。我们要以正确的心态去关注视障人士,真诚地与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站在他们的角度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采取合适的方式帮助他们。“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3、,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了解和认同,要通过眼神。视障人士由于视力上的残疾,在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或者与他人沟通的时候可能会让明眼人觉得有所欠缺。作为明眼人,我们应该以一种平等友好的机会尊重视障人士,和他们实现真诚的交流和沟通。还有就是视障人士由于缺乏视觉信息,对于面部表情的理解不够深入。例如,明眼人在笑的时候有笑声,慢慢没有笑声了之后,脸上的笑容有一个慢慢消失的过程。但是视障人士由于缺少这种视觉经验,他们常常出现的情况是:笑声一停止,脸上立刻恢复一般状态。这是因为,很多视障人士生活和交往的对象和空间很小,除了家人之外,他们缺少与明眼人交往的经验。视力上的障碍也使他们看不到或者难以看清社交的场面,难

4、以通过社会学习,自然地模仿和学习人际交往中的礼节,特别是在体态、表情方面,容易不合乎人之常情。我们应该对这种类似的面部表情表达上的不足给予理解和谅解。我们应该对这种体态、表情等方面的异常给予理解,放弃固有的偏见,敞开心扉和他们做朋友。2. 了解视障人士的常见心理问题出于对自身残疾的认识以及周围社会环境的影响,部分视障人士在性格上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特征,当然只是部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大多数视障人士在逐渐的社会交往和被他人认同的基础上,都能形成健全的人格,成为社会交际中活跃和受欢迎的一分子。只有在了解了视障人士性格特征的基础上,我们在与视障人士的人际交往中才能更加愉快,使我们自己,同时也使得视障人

5、士体验到更多人际交往的快乐。他们可能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或者性格特征主要为:(1)缺乏安全感。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里,对于安全的需要是仅次于生理需要的一种基本的需要。安全需求包括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的需求。和生理需求一样,在安全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之前,人们唯一关心的就是这种需求。即使一些明眼人,在黑暗中也常会感觉害怕和不安,这都是因为黑暗对人似乎有一种无形的威胁。因此,我们可以想象到视障人士心理是多么地恐惧,时时刻刻感觉到自己生活在一个不安全的世界里。就是那些有光感或者有部分视觉的人也仍然会因为无法认清环境、无法把握环境中发生的变化而产生不安全感。这种对于环境的不安全感

6、也会迁移到人际交往当中来,他们不信任与之交往的人,容易有多疑的现象发生。(2)自卑。生理上的残疾是造成视障人士自卑的一个主要原因。主要表现为自我意识差,认知片面,“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总感觉低人一等,生活畏首畏尾,总是“弯着腰”过日子。视障人士之间的交往表现得并不明显,但是在与明眼人相处的时候,很多视障人士表现得比较自卑。(3)内向、孤独。独来独往,不善于与人交往,在同龄人中、在同一个群体中没有知心朋友。形成他们内向性格的原因主要有:长期的家庭封闭生活;因为生理原因,曾经受到某些刺激,从而认为他人是可恶的、不可信任的;性格古怪、内向,不善于交际,不愿意与人交往。(4)任性、以自我为中心。以自

7、我为中心,需要什么就要得到什么,不管这种需要是否合理,达不到目的就大吵大闹,纠缠不休,直到达到目的为止;经常无端发脾气,情绪起伏很大,情绪好时春风满面,情绪差时暴风骤雨。(5)冷漠、易怒。传统社会对目盲的迷信解释、对盲人的种种偏见、无知者对盲人不公或不善甚至于歧视的态度,以及社会环境中各种并未考虑到盲人需要的房屋建筑、公共设施、交通道路等,使得很多视障人士感觉不到社会的温暖,感觉到为社会所遗弃,为他人所轻视。因此,他们在性格上表现出冷漠、自私,甚至极端地愤恨易怒,有攻击性。(6)急躁、缺乏耐心。急躁情绪,是在部分视障人士,尤其是儿童阶段体现出来的一个特点。由于看不见,独立活动能力差,面对复杂的

8、外部世界,视障儿童心理上无助的感觉,渴望他人帮助自己完成某些事情。同时,也因为看不见,他们在头脑中难以形成做事的条理和秩序,经常感觉乱糟糟的,做起事来不知从何处入手。在上述心理影响下,视障人士就难以自如地处事、做事,如果再加上有明眼人的对比,他们就更容易产生急躁情绪了。此外,部分视障人士还可能出现焦虑、消沉、过于敏感、抑郁等心理问题。视力残疾带给他们的影响是深重的,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轻视和孤立他们。第二节 社会场合帮助视障人士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技巧和视障人士的交往既有和明眼人交往相同的一面,也有不同的一面。相同之处在于,要用正常的心态和平等的态度与他们交往,这是人与人交往的前提;不同之处在于,要

9、对他们多一些理解、关心和耐心,并掌握与其沟通的正确、恰当的基本方法与技巧。从社会学角度来看,人们普遍认为目盲是最残酷、最可怕的残疾之一。社会对视障人往往投以较多的同情、怜悯和关注,即社会对他们常常抱消极的态度,加上由于过去视障教育事业的不发达和对视障人士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不够重视,视障人士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总被认为是被别人照料的群体。如果视障人士都能接受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做到独立自理,社会对视障人士的态度就会大不一样,这就会给视障人士赢得很多朋友、赢得更多地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再则,视障人士也有与明眼人一样享有过安全、有效、稳妥的生活的权利,他们不希望也不可能永远生活在一种保护性的环境之中而一

10、辈子受人照料。他们需要品尝人间的酸甜苦辣及悲欢离合,他们希望也应该拥有自己的生活,这是他们的基本人权,是他们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前提。一、社会场合帮助视障人士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在帮助视障人士的时候,我们应该遵循下列一些基本原则:(1)以一种平等的态度给予视障人士以帮助,而不是以一种怜悯和慈善的心态给予帮助。(2)帮助视障人士应该要事先取得他们的允许。例如,可以问他们“您需要帮助吗?”。(3)帮助不等于包办,要尽力增强视障人士的独立生活能力。二、帮助视障人士时应注意的事项(1)视障并不等于看不见。很多人对视障的理解有一些误差,事实上,视力障碍分为盲和低视力两种。大部分的视障人士可以看到部分事物的影像

11、或者模糊的影像,根据病因的不同,他们眼中的世界呈现不同的样貌。而且,科学统计表明,大部分的视障人士多多少少都有光感。无任何光感的全盲只是少数。(2)恐惧和排斥。正如前文所说,有些视力障碍是有一定外观表现的,此外,部分视障人士喜欢用墨镜遮掩自己视力障碍的现实。再加上视障者由于缺少视觉体验而造成“盲态”。很多明眼人在刚刚接触视障人士的时候都有恐惧或者排斥的心理。其实视障人并不可怕,他们也有着一颗渴望沟通、渴望被关注的心。他们在这个以明眼人为标准而构造的世界里,本来就已经步履维艰了,如果我们再对他们有心理上的隔离和排斥,那么他们就更加艰难了。(3)过度怜悯。除了一部分明眼人对视障人士的恐惧和排斥心理

12、以外,另外一些人则走了另一个极端。他们富有相当的同情心,能体会到视障人士生活的单调、社交中的障碍,愿意为视障人士尽自己的力量。但是这种同情往往容易矫枉过正,他们容易以一种保护和怜悯的心态帮助视障人士,无形中使自己处于了一种比视障人士强势的地位,而非平等的关系。其实视障人士与明眼人一样有自尊心,非常要强,并非处处事事依赖他人。对于视障者的怜悯之心是理解、关心、帮助他们的基础,但不能出于怜悯,以一种施舍的心态去帮助他们,那样将会适得其反。三、与视障人士交流时应注意的小技巧在与视障人士交流时,还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小技巧,虽然都是一些微不足道,一说就能理解的技巧,但是要真正把它们运用到与视障人士接触的实

13、践中,还是很难的。具体如下:(1)与视障人士相处要避免说“瞎说”、“瞎猜”、“瞎想”、“瞎”等字眼,以免刺伤他们的隐痛;(2)第一次见面要尽可能多地告知对方有关你的消息,让他有信任和安全感,让他明白自己在和谁说话;(3)和他说话时先要拉拉他的手、拍拍他的肩等,使其有亲近感;(4)保持正常的语调和语音和他们讲话,只要不是聋盲,他们的耳朵一般都没问题;(5)与视障人士在一起时,明眼人不要窃窃私语或者互相用手势交流,容易让盲人产生猜测,感到不舒服;(6)在距离视障人士一两米左右的时候,应该有一个声音提示,让其知道你在附近,然后再进行交谈和帮助,语调应诚恳而平和;(7)当要离开的时候,要事先告知视障人

14、士。当他们要离开时,要做到“有迎有送”,告别礼数周到;(8)对他(她)讲话时,先说他(她)的名字,提示正在对他(她)说话;(9)和别人说话时间别太长,以免把他“晾”在一边让其无所事事(明眼人可以东张西望,自己分散注意力);(10)指挥方位要清楚准确。如“把水杯放在你自己的前面”而不是“把水杯放在那儿”;“在你左前方一米左右”而不是“在这里”(11)别以为他们看不见而有时做些“小动作”其实他们有可能“看到”,有可能听到,有可能猜到;(12)不断向他们解释你所看到的一切;(13)不厌其烦地向他介绍某件新鲜物品;(14)不断告诉他周围环境(人和物)所发生的变化;(15)让他们等候的时候一定要让他有所

15、倚靠,不要让他觉得“孤苦伶仃”;(16)遇到熟人的时候顺便向他介绍一下;(17)鼓励他们使用剩余视力;(18)让他跟着你走,而不是拽着他走;(19)做他的眼睛,而不是他的手需要的是“借”你的眼并通过嘴翻译给他,而不是替他做了;(20)助人者最主要的,就是要松弛和自然,不要太顾虑怎么做才恰当,只要让他知道,你对他是有诚意的。倘若他需要你的帮助,他会让你知道。倘若他认为他自己能够做得到,便让他去做。只要让他知道,你乐于跟他一起,他便会感到温暖和高兴。第三节 为视障人士进餐、购物、就医、如厕、乘坐交通工具提供帮助一、进餐当视障人士进入餐厅时,应当给予适当的关注,但又不得使视障人士觉得周围的人全都在议

16、论和关注自己,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在他们进入餐厅后,应有一位服务员全程负责其就餐期间的服务。1进入餐桌服务员或者陪同视障人士进餐的人应用胳膊把盲人引领到餐桌旁,然后把他们的手放在坐椅的靠背上,以便他们自己坐下。在坐定后,还需要向盲人介绍周围的环境,例如,周围有几桌客人在进餐,什么地方是走道,洗手间位于什么方位等,使视障人士对周围的环境建立起大致的空间概念,产生心理上的安全感。2选菜当视障人士在餐桌前坐定时,应该把菜单递给他们供他们点菜。在标准的无障碍餐厅里,一般备有盲文菜单,以方便盲人点餐。如果视障人士无法阅读菜单,请求服务员念菜单,那么服务员或者陪同者应该为盲人念菜单。部分视障人士可以自己阅读菜单,但需要离眼睛很近或者借用助视器来阅读,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服务员不得因为时间较长而有不耐烦情绪。3用餐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