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比创新更重要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3349544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传承比创新更重要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文化传承比创新更重要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文化传承比创新更重要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文化传承比创新更重要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文化传承比创新更重要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化传承比创新更重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传承比创新更重要(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use观点陈述文化,是人类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的总和,而传承,分为”传”与”承”两个方面,”承并不只是 简单的继承,而是有所扬弃.我们今天立足于中华文化这个大环境来探讨,我们的对象也应该 是中华文化,文化是流变的,在文化的发展中,传承与创新可谓都是举足轻重.而哪一者,更能解 决现阶段我们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呢?针对文化创新速度过快,而文化传承延滞的现状,,我方认 为,文化的传承比创新更重要.原因如下:第一,就文化先传承后创新的阶段性发展规律而言,文化的传承在第一阶段起着主导作

2、用, 任何文化都是先有传承方有创新的,我们绝对不能建造出空中楼阁,文化在一代代人手中传承, 我们必须坚守和稳固好做好第一层时,才能做好第二层建筑.其次,它对第二阶段的文化创新 起了指导性作用,原有传统文化经过千年的发展与创新,已经形成了新的发展规律和节奏,这 也为新的文化的发展和创新,可谓是提供了真知灼见,为新道路的开辟指导迷津.厚德载物,自 强不息,本就是中华文化的固有性质,文化的创新,本就是对原有文化的改变,是与新文化的融 合化身,如果新文化只不过是另起炉灶,或者只是与原文化单纯的共存,这种缺失了传承的创 新,也并不能够促进文化的发展.第二,就中国传统文化的现状而言,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迫在眉

3、睫,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美 国部分地区政府已经决定在本地区开设国人文化的孔子学堂,但这一举动,在此之前就已经遭 到美国当地部分白人的强烈质疑和反对,现在孔子学院,基本只有语言文化的功能,文化功能 基本没有具备.革命以来,中华文化就一直处于弱势,在此情况下奢谈文化创新,最后的结果只 能是飞蛾扑火.归根结底,孔子学院失败的地方就在于,孔子学院并没有把中国传统文化传承 好,文化影响力,不是靠钱砸出来的,对于弱势文化,就是要做好内功的修炼,加强文化的延续和 继承.如今,我们应该加大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发展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树立传统文化的形象,使 我国国民能够成为我国优秀文化的传承者,来拯救我国岌岌可危

4、的传统文化现状。放眼当下, 我们看到的,正是古老的城墙被推翻,钢筋混凝土的混合风格大厦拔地而起,浓重而艳俗的 涂鸦掩盖了千年流传下来的壁画,中国正在逐渐成为一个由上千雷同城市所组成的国家,所 谓的民族性的体现少的可怜。正是国人对传统文化的漠视,使得传统文化在渐渐流失,传统 文化何在?当一栋栋欧式建筑以触目惊心的数量矗立在我们眼前时,我们又怎们去要求我们 的国民热爱传统文化,甚至在传统文化上有所发展和创新?我们生活在文化的断层期,曾一 度忽视了传统文化,让我们大失所望,然而近几年来,国人在传统文化的继承上的觉醒,让 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希望,不仅有具有中国特色的奥运会的举办,还有青花瓷,中国

5、 红和茶文化的流行,这些都从现实角度反映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大势所趋,也让我们 看到了希望。其实我方一直都强调两者都很重要,但我们怎么判别一个更呢?就是看他对知识的传承 运用和人类的传承发展有什么取得更大重大的意义,广泛的意义.请大家想一起,或许千百 万人他们没有知识创新,他们一辈子都很平凡,但是如果他们没有知识积累的话,他们还算 是一个真正的社会人吗?所以说无论是在哪个时代,就算是在互联网时代,他们同样是在知 识积累的基础上进行知识创新的.因此,不论是从文化的历史发展规律,还是现阶段中国社会的文化现状来看,都说明了 一个问题,文化的传承,比创新更重要。质疑a)反方陈述1:在守住文化的同时

6、,对文化进行创新.质疑:中国守住文化了吗?韩国申请端午节为文化遗产的成功,以及一系列中国传统文化 (如造纸术,指南针)也逐渐被韩国立为申遗对象b)反方陈述2:文化在创新中得以发展.质疑:文化的继承是发展的前提,文化的发展是继承的提高.c)反方陈述3:文化的创新是文化前进和发展的前提.质疑:从不否定创新,但传承作为条件,才是一切的重要前提.提向1)我们接受教育,是不是为了更好的传承传统文化?2)传承与创新的区别?3)创新的定义:创新是变化还是创新.4)创新的必要性并不代表它的必要性.5)文化传承出现了问题质询小结1)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并存时,更重要更基础的是文化的传承现阶段哪一者更迫在眉睫2)有所

7、扬弃并不就代表创新,而是传承的形式.3)每一种创新在没有传承的基础之上,就是一种虚谈.质问1)创新不需要载体吗?载体正是传承2)创新不正是有传承的创新吗?3)一个连饭都吃不饱的人怎谈变换菜样?4)中国人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了吗?5)我们要在世界舞台上走下去,更需要渊博的传承文化,还是一时的创新?6)爱迪生发明了电灯,那么他是建立在成百上千次失败的基础上的,那么如果没有这睦知 识的积累他能进行这种创新吗?7)你们在准备这个大专辩会的时候,是就课下的积累更重要呢?还是临场发挥的这个创新 作用更重要?总结陈词正方四辩:谢谢主席,大家好!刚才对方辩友提到木乃伊,我就觉得非常可惜.古埃及人的 防腐

8、知识可谓是种创新吧?但是由于没有积累沉淀下来,它却没有更大程度上造福人类,也 就是因为它没有回归到整个人类的知识积累当中,所以才给我们后人只留下几具木乃伊.我 想指出对方辩友的五个错误:第一,他们把知识创新的概念扩大化了.他们把知识创新和制 度创新以及技术创新等同起来,其实三者在我们国家又已经明确的提出了区分.第二,对方 辩友又把知识积累的概念缩小化了.他们说只积累,只是个由少到多的纵向积累.我不明白 什么这样的积累就不算是积累呢?对方辩友把一方扩大、一方缩小来讨论这个辩题,这公平 吗?对方辩友第三个失误就是他们没有知识创新就一定没有知识积累.第四,对方辩友把创 新知识成果的运用也归于知识创新

9、的过程当中,那我们知道:一个是做什么,一个是做出来 之后怎么运用它,二者可以等同吗?前者可以包含后者吗?其实基于我方观点大家可以发现 三个观点.下面就请让我用一个例子来进行说明:爱因斯坦大家都知道,大科学家术业有 专攻,物理有创新,以相对论闻名于世,但该论绝非天上之馅饼,乃以广博学识为根基,各 类知识综合运用而得.可见没有知识积累就一定没有知识创新,此乃其一.而在进行科研的 过程当中,爱因斯坦也在不断的学习和积累产几何学与物理学的知识,这才有了他补习数学 的佳话和广义相对论的诞生.可见知识积累的广度和浓度影响和制约了知识创新的广度和深 度.此乃其二.而当相对论诞生之后,很自然的便成为爱因斯坦自

10、身积累的一部分,够成为 全人类的财富推动社会发展呢?可见只有当知识创新加归到知识积累中,才能够让个人的一 小步成为人人类的一大步,此乃其三.所以我们才要说:好好积累吧,因为只有登高才能望 远,只有学习丰才能通辩.当然在知识积累的基础之上,我们也要说:多创新吧,因为如果 创新的成果回归并沉淀为整个人类知识积累宝库的一部分,便能够作为全人类的财富,功于 千秋、泽被万世.面对现代化.背靠五千年、朋友们,“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您准备好 了吗?辩论场上一直传承着一句话叫做“有理不在声高”。今天对方四位辩友慷慨激昂、争先恐后、 蜂拥而上、咄咄逼人,但从立论到总结可谓是漏洞百出。对方一辩首先在概念上进行

11、创新,分别扩大文化和创新这两个词的外延。她告诉我们今天几 乎一切事物都属于文化,一切改变都是创新,这样无所不包,显然是在偷换论题。对方二辩继续在理论上创新。企图运用哲学上发展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这一原理来混淆视 听。将区分事物是否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新旧等同于时间上的先后,显然是荒谬的。对方三辩更是别出心裁。她先在辩论形式上进行创新,将攻辩创新成个人总结,自问自答自 娱自乐。在逻辑上,将目的性等同于重要性。对方四辩则坚持在价值上将创新进行到底,曲解了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将手段等同于目的, 为了创新而创新,导致的结果必然是工具理性膨胀,人文精神衰微。今天对方辩友一直在为文化创新大声疾呼,但听起来总是

12、缺少些文化内涵和底蕴。其实,我 们很能理解对方辩友作为年轻人求变求新的心态,但作为泱泱华夏的子孙,我们更应该去体 会文化传承的厚重感与深远意义,文化传承已迫在眉睫。如果80后和90后的年轻人是从周杰伦的东风破里才开始接触、体会到中国古典诗词之 美,是不是太迟了?自诗三百到汉乐府再到全唐诗、全宋词,从屈原、班固 的楚辞、汉赋,到魏晋的蓬莱文章建安骨”,这浩瀚如海般的诗词国度,又怎是一首流行歌 曲所能表达的?如今,还有多少人能体会“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的烂漫情怀?还有多少人能理解“会挽 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壮烈胸襟?失去了任侠的少年轻狂,缺少了温文的少年情 怀这样的青春还完整吗?如今

13、,还有多少人知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来自于孟子的“以天下兴亡为己任”?还有多 少人理解“仁义礼智信,忠孝悌忍勇”?许多人只会在日本动漫中显示自己的潇洒不羁,只 会在武侠小说中发泄自己的爱恨情仇。如今,还有多少人会觉得“香九龄,能温席”是一种孝心的表现?还有多少人会觉得“融七岁, 能让梨”是一种中国式的谦逊礼让?孩子们自小接受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达尔文式教 育,却再不知何谓“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了。君不见上元灯节赏花灯,君不见端午赛舟挂香符,君不见盂兰盆会驱鬼傩,君不见重阳登高 插茱萸。传统的节日在许多人看来除了意味着能看到无聊的文艺晚会,多几天人满为患的假 期以外,剩下的只有苍白。传

14、统文化,也像流沙那样从我们指缝间轻轻滑过,慢慢流失。 谈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闻一多先生在五四断想中的一段话。文化传承是从一代人传到 另一代人的过程,但是骨子里必须是本土化的,也就是说要有中国的味道”。到底什么才是 “中国的味道”,我可以说几个现象:那热气腾腾的饺子、人来人往的庙会、泥人张、听相声、 唱大戏、东北的秧歌.就是不要失去这类的“中国味道”。希望在岁月更替的过往中,依然 可以保持那样独特的韵味,给后人一个交代,保持了那点味道,无论你走到哪里,都更像一 个中国人!参考资料1840年4月22日,鸦片战争打响,英国人的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他们靠的是什么,仅 仅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19

15、14年,一个叫斯坦因的英国人从敦煌莫高窟以极低的价钱带走了数以千记的文物,以至 于现在收藏在大英博物馆的敦煌文物有1。37万件之多,法国考古学家伯西和也以廉价收购 了 1万多本敦煌文书,现藏于法国国立图书馆!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向井敏明和野田毅杀人比赛中,他们手上举着的是用中 国唐朝时流传出去的唐刀改造的武士刀。同时期流传出去的唐服在日本人手中反而成了日本 的象征也许这些都已经过去太久了,我们都已经忘记了是么?那么看下面两个事件2005年11月25日,沸沸扬扬的中韩端午节之争以韩国胜出结束2006年10月6日,韩国在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上举办“韩国是印刷术起源国”展览这些事我们也许

16、最近才开始关注,这证明了什么,任何人都知道中国有着世界最长的历史, 中国的文化影响了许多东南亚和南亚的国家甚至整个世界。但是我们中国人却在不断的糟蹋 着自己的文化;道德经,孙子兵法这些在国外被视为珍宝的东西,在国人的眼中却是那 么的不屑一顾。种种的事实摆在眼前,难道我们不应该进行一场反思么?中国有着5000年 悠久的历史,我们留下了多少,我们又丢失了多少?思考这些并非是我们国人利用历史上的 辉煌来满足当前的虚荣心,而是一个民族,捍卫其本身自尊和自信的一种表现!文化本身既 不是教育,也不是立法,它是一种氛围,一种遗产,美国文艺评论家亨利。路易思。门肯曾 经这么说过。如今,我们连遗产都没了,又有什么基础和资本去创新?因此,文化的传承迫 在眉睫,所以当代中国,传承比创新更重要.因此,不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