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级本科梁板课程设计.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3309574 上传时间:2023-12-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级本科梁板课程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10级本科梁板课程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10级本科梁板课程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10级本科梁板课程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10级本科梁板课程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级本科梁板课程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级本科梁板课程设计.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阳理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实践教学审核表 实践教学名称: 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 起 止 时 间: 20122013学年第1学期 第1617周 专 业/班 级: 10级土木工程(建工方向)1.2.3班 指 导 教 师: 尹晓清 季宪军 杨庆年 陈守兰 李伟伟 张树珺 课程所在教研室: 结构教研室 教研室主任审核(签字) 学院教学院长审定(签字) 2012年12月6日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设计一多层工业厂房中间层楼面: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面。二、课程设计目的 (1)了解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荷载传递关系及其计算简图的确定; (2)通过板及次梁的计算,熟练掌握考虑塑性

2、内力重分布的计算方法; (3)通过主梁的计算,熟练掌握按弹性理论分析内力的方法,并熟悉内力包络图和材料图的绘制方法; (4)了解并熟悉现浇梁板的有关构造要求; (5)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表达方式和制图规定,进一步提高制图的基本技能;三、设计资料 某多层厂房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其中三层平面图如图所示,楼面荷载、材料及构造等设计资料如下:(1)楼面活荷载标准值qk=6kN/m2或(qk=5kN/m2、qk=5.5kN/m2、 qk=6.5kN/m2、qk=7.0kN/m2 、qk=7.5kN/m2 、qk=8.0kN/m2 );(2)楼面面层用20mm厚水泥砂浆抹面(=20kN

3、m3),板底及梁用15mm厚石灰砂浆抹底( =17kN/m3);(3)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 C20、 C25或C30,钢筋采用HPB300、HRB335或HRB400;(4)板伸入墙内120mm,次梁伸入墙内240mm,主梁伸入墙内370mm(主梁下附墙垛尺寸为370490mm,下设柔垫200mm厚);柱的截面尺寸bh=350 mm350mm (或 400 mm400 mm或自定)。 L2(mm)L1(mm)可变荷载标准值(KNm2)5.05.56.06.57.07.58.018000285001号2号3号4号5号6号7号300008号9号10号11号12号13号14号3150015号16号17

4、号18号19号20号21号3300022号23号24号25号26号27号28号3450029号30号31号32号33号34号35号189002850036号37号38号39号40号41号42号3000043号44号45号46号47号48号49号3150050号51号52号53号54号55号56号3300057号58号59号60号61号62号63号3450064号65号66号67号68号69号70号198002850071号72号73号84号75号76号77号3000078号79号80号81号82号83号84号3150085号86号87号88号89号90号91号3300092号93号94号95号

5、96号97号98号3450099号100号101号102号103号104号105号 2850028500106号107号108号109号110号111号112号30000113号114号115号116号117号118号119号31500120号121号122号123号124号125号126号33000127号128号129号130号131号132号133号34500134号135号136号137号138号139号140号四.设计内容和要求(1)板和次梁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内力;主梁按弹性理论计算内力,并绘出弯矩包络图。(2)绘制楼盖结构施工图1柱网平面楼面结构平面布置图(标注墙、柱定位

6、轴线编号和梁、柱定位尺寸及构件编号)(比例1:1001:200);2板模板图及配筋平面图(标注板厚、板中钢筋的直径、间距、编号及其定位尺寸)(比例1:1001:200);3次梁模板及配筋图(标注次梁截面尺寸及几何尺寸、钢筋的直径、根数、编号及其定位尺寸)(比例1:50,剖面图比例1:151:30);4、梁材料图、模板图及配筋图(按同一比例绘出主梁的弯矩包罗图、抵抗弯矩图、模板图及配筋图),(标注主梁截面尺寸及几何尺寸、钢筋的直径、根数、编号及其定位尺寸);(比例1:50,剖面图比例1:151:30);5在图中标明有关设计说明,如混凝上强度等级、钢筋的种类、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等。(3)计算书要求计

7、算准确,步骤完整,内容清晰。4.设计参考进度第1周:第1天:布置设计任务,阅读设计任务书、指导书,复习有关课程内容;确定梁格布置、绘制楼面结构平面布置草图。第23天:确定板、主梁、次梁计算简图,计算荷载值。第45天:板的配筋计算并绘制配筋草图。第2周:第1天:次梁的计算及绘制配筋草图。第2天:主梁的计算及绘制包络图、配筋草图第34天:绘制楼面结构平面布置图,板、次梁和主梁的施工图。第45天:整理课程设计说明书,上交课程设计资料 五、结构布置:墙、柱、梁位置要求按建筑物使用要求来决定。本设计在使用上无特殊要求,故结构布置要按照实用经济的原则进行,并符合下列要求:1、 柱网可布置成长方形或正方形;

8、2、 板的跨度:一般在1.7-2.7m,由于实际上不易得到完全相同的计算跨度,故一般将边跨布置的小些,但跨差不宜超过10;3、 次梁的跨度:一般在4.0-6.0m,中间各跨可布置成等跨,若边跨不能与中间各跨相等,可布置略小些,但跨差不宜超过10;4、 主梁的跨度:一般在5.0-8.0m,同时宜为板跨的23倍,各跨度值的设计与次梁相同。五、设计步骤:(一)、板的设计(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1、 板、次梁、主梁截面的假定:板厚:工业建筑t70mm,一般取70100mm次梁截面尺寸:h(112118)L0,b(1213)h主梁截面尺寸:h(18114)L0,b(1213)h主、次梁的截面高度和宽度以

9、50mm为模数。2、 板的计算简图:板为多跨连续板,凡大于五跨的连续板,可按五跨连续板考虑,除边跨及第二支座处,其余按中间跨及中间支座考虑。当考虑塑性内力重分时:中跨:L0Ln边跨:L0Lnh/2且(Lna/2)(1) 、荷载计算:(取1m宽板带计算)1) 、恒载:板自重:板厚钢筋混凝土容重1m板带面层:面层厚水泥砂浆容重1m板带板底粉刷:粉刷厚混合砂浆容重1m板带恒载标准值:gk=恒载设计值:g=分项系数gk2) 、可变荷载:标准值:qk=可变荷载1m板带设计值:q=分项系数qk(2) 、内力计算:考虑内力重分布后各跨中及支座弯矩系数如下:M=(q+g)L2,据此式求各跨中及支座处弯矩(3)

10、 、配筋计算:位于次梁内各跨上的板带,其内区格四周与梁整体连接故其中间跨截面(M2、M3)和中间支座MC计算弯矩可减少20。(二)、次梁设计(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方法计算)1、 确定计算跨度及计算简图:计算跨度取为(当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时)中跨:L0Ln边跨:L0Lna/2和L1.025Ln,二者比较取小值当(L边L中)L中10时,可按等跨连续梁计算。2、 荷载计算:(1)恒载:g由板传来:板荷载次梁间距次梁自重:次梁宽(次梁高板厚)容重次梁粉刷:厚度净高2单位重恒载标准值:gk=恒载设计值:g=分项系数gk(2)可变荷载:设计值:q=分项系数板上可变荷载次梁间距3、 内力计算:考虑内力重分布

11、各跨中及支座弯矩系数如下: M=(q+g)L24、 配筋计算:次梁跨中截面为T形截面,T形截面其受压翼缘宽度的确定方法见相关叙述,支座按矩形截面计算。5、 斜截面强度计算:(1)、剪力公式: V=(q+g)L0为剪力系数L0为净跨(2)验算各截面:V0.25fCbh0若不满足需加大截面。(3)验算各截面:V0.07fCbh0若不满足需计算配筋。(4)确定箍筋直径、间距。(5)弯起筋的计算。(6)绘出次梁钢筋布置图。(三)主梁设计(内力按弹性方法计算)1、 计算简图:由于主梁线刚度较钢筋混凝土线刚度大,故在梁中间支座铰支于柱上考虑,主梁端部支承于砖壁柱上,支承长度按实际设计确定。中跨:L0LC边

12、跨:L0Lnb/2+a/2且1.05Ln2、荷载计算:为简化计算,主梁自重可按集中荷载考虑。(1)恒载G:次梁传来恒载:次梁恒载主梁间距。主梁自重:主梁宽(主梁高板厚)次梁间距钢筋混凝土容重主梁粉刷:合计:标准值Gk=设计值:G=分项系数Gk(2)活载:标准值Pk=次梁活载主梁间距设计值:P=分项系数Pk总荷载:GP3、弯矩及剪力计算:(1)弯矩公式:MK1GK2G式中:K1恒载作用下弯矩系数K2活载作用下弯矩系数K1、K2可由钢筋混凝土附表中相应栏中查得,计算表格可参见相应参考书。(2)剪力公式:VK3GK4G式中:K3恒载作用下剪力系数K4活载作用下剪力系数K3、K4可由钢筋混凝土附表中相

13、应栏中查得,计算表格可参见相应参考书。4、主梁正截面及斜截面配筋计算:计算方法同次梁,可参考钢筋混凝土结构教材,此外,尚需要按下式计算承受次梁集中荷载所需的附加横向钢筋。ASVFfyvSina5、绘制主梁的弯矩和剪力的包络图。应按一定比例在各种最不利荷载作用下所得的弯矩图(剪力图)迭合在一起的外围包线就是弯矩(或剪力)迭合图。从而得到每一截面最大最小的弯矩(剪力)计算值。(1)弯矩包络图:对于第一跨一般考虑三种情况:a、 最大跨中弯矩图形;b、 最小跨中弯矩图形c、 第二支座最大负弯矩时相应的跨中弯矩图。对于中间跨一般考虑四种情况:a、 最大跨中弯矩图形;b、 最小跨中弯矩图形;c、 左支座最大负弯矩时相应跨中弯矩图形;d、 右支座最大负弯矩时相应跨中弯矩图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