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贺公路改扩建工程-—实施方案.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3303480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 页数:72 大小:5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纸贺公路改扩建工程-—实施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纸贺公路改扩建工程-—实施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纸贺公路改扩建工程-—实施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纸贺公路改扩建工程-—实施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纸贺公路改扩建工程-—实施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纸贺公路改扩建工程-—实施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纸贺公路改扩建工程-—实施方案.doc(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纸贺公路改扩建工程施工方案第一章 编制依据、工程概况第一节 编制对象、依据一、编制对象:本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对象为纸贺公路改扩建工程。具体编制范围是本次招标路段第二标段k17+000k34+656.127,长17.656127km。二、 编制依据:1、纸贺公路改扩建工程项目招标文件(项目专用本)2、中标通知书、投标文件、施工合同3、纸贺公路改扩建工程第一标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4、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规程、标准: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D502006)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G40200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村规范(J

2、TG073.1200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村规范(JTG073.22001)公路养护技术规范(JTJH102009)第二节 工程概述一、基本情况1、纸贺公路位于武汉市江夏区,属于江夏区县道,与武纸公路一起构成江夏区的南北中轴干线之一。纸贺公路起点在区公路局大门口与南环线相连,终点在贺站转盘与G107和省道铁贺线相接。该公路连接了江夏区的纸坊、乌龙泉、土地堂、山坡等大型乡镇,通过国、省干线可达咸宁、黄石、鄂州等地。2、纸贺公路是贯穿江夏区南北的中轴干线之一,也是区内南部乡镇与纸坊城区以及武汉市区的连接通道。纸贺公路始建于1985年,路线全长约34.691km,沥青表处路面。2000年,在老

3、路基础上进行改建,标准为平原微丘区二级公路,双向车道,路基宽12m,路面宽9m,水泥混凝土路面。本线原在宁巷设有收费站,根据国家相关政策,收费站已被取消。3、随着江夏区经济的快速发展,纸贺公路上交通量日益增加,特别是收费站取消以后,交通量大增,另外,乌龙泉水泥厂布置在纸贺公路两侧,运输水泥的超载超限的大型货车比例大,路面破损严重,致使该路段经常发生交通拥堵现象,交通事故时有发生,已严重影响江夏区南部地区与纸坊城区快速便捷的交通联接,制约南部乡镇的经济发展;所以纸贺公路改造迫在眉睫!本项目的实施对沿线开发、带动沿线经济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推动意义。二、主要技术指标1、公路等级:公路二级,部分路段兼城

4、市道路2、设计速度:60 km/h3、路基宽度:12米(城镇路段采用城市断面)4、汽车辆荷载等级:公路一1级5、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6、路面设计荷载等级采用BZZ100轴载标准,设计年限为12年。7、路基、桥涵设计洪水频率:沿用旧路不变。三、工程环境及施工条件1、地形、地貌 拟建项目区域地质地貌单元多属剥蚀残丘及山间凹地,路线走廊带沿途地形起伏不大,植被发育。老路两侧一般为种植地和鱼塘,局部为村庄,地面标高一般在18.065.0m之间;地势开阔,地形略有起伏。路线所经区域垅冈相间,伴有低山。2、水文地质本项目公路走廊带内地下水类型主要有:上层滞水、空隙潜水及裂隙水。无冰冻土层不良地质。

5、(1)、上层滞水赋存与低洼地带表层粘性土层中,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水位不连续,无统一的自由水面,水量一般较小,对施工影响不大,但对路基沉降周期有一定影响;空隙潜水主要赋存于地下沙砾石土层中,一般不具承压性或微具承压性,主要受侧向径流补给。裂缝水主要赋存于风化基岩层中,水量于基岩裂缝连通性。泥质岩层的泥质含量、周边地形地貌及地表水环境有关。(2)、本工程建设场地沿线基本上无污染源,自然环境保持良好;据工可勘察所取水试样的水质分析结果数据,可以判定拟建公路沿线场区地表水和上层对砼及砼中的钢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3、气象、水文拟建项目所经区域属华中地区亚热带气候,主要具大陆气候特色,温暖湿

6、润,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光、温、水配合协调。四季分明,无霜期长,一般年平均温度在16.70C17.00C,最冷月份为1月,平均气温3.80C4.10C,极端最低气温-12.40C-15.30C,最热月份为7月,平均气温29.00C29.50C,极端最高气温40.30C。全年平均无霜期为253262天,多年平均日照实数为1955小时。多年平均降雨量在12001350mm之间,39月份为雨季,为洪涝期,其雨量占全年的74%,一九四五年长江中下游流域内大雨不止,不但雨天多,而且降水量大,致使武汉地区遭受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每年10月至次年3月初为干旱季节,降雨量小于蒸发量。多年平均风速在2.9m/

7、s,最大风速19m/s,冬季多北风和东北风,夏季多东南风和西南风,春季多东北风、西南风和东南风交替,秋季偏北风增加,风向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本地区全年均可施工,但雨季对施工存在一定的影响,连天阴雨对路基填土质量影响大,特别要注意路基土的晾晒处理,保证填土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附近,使路基压实度达到设计标准。第三节 总体设计概况一、原路设计简况1、沿线地质、地形本项目路断从地貌单元、上部地层年代和成因等工程地质条件情况分析,沿线场地基本为波形状垄冈地貌,道路两侧多为种植地或居民区,偶夹水塘,地形起伏较小,地势开阔。全线路段浅表层多为第四系更新统老粘土:褐黄褐红色,可硬塑状,粘性强,含少量铁锰质结核,区

8、域资料显示具弱膨胀潜势;其下为泥盆系(D)中强风化石英砂岩:浅黄、灰黄色,砂质结构,厚层状构造,裂缝较发育,岩层较完整,锤击声脆,岩质硬。地势低洼处局部为全新统一粘性土:褐黄色,可塑状,粘性较强。;路基工程地质条件较好。2、旧路现况调查本次改扩建,设计单位对旧路进行了了全面调查。(1)调查内容:按照规范对沥青路面进行了弯沉调查、坑槽调查等,对水泥砼路面进行分类:如断板、边角破损、开裂、坑槽等。(2)调查方法:为全面掌握路面状态、路面破损类型和程度,项目组按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073.1200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0402002)、的规范和要求,徒步新型逐

9、板调查记录,两处每块板的长度,并拍摄了必要的照片。3、调查数据分析(1)路面断板率全线水泥混凝土路面评定等级为差。老路为未设置拉杆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由于运营时间长,超载车多大部分面板都较为破碎,已基本失去了传荷能力,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评价等级主要由断板率决定。根据调查本项目DBL=25。全线水泥混凝土路面评定等级为差。断板率(DBL)等级评定标准评定等级优良中次差断板率DBL(%)125610112020(2)强度检测强度检测采用钻孔取芯试验,其方法属于破损试验。钻机采用HZ-20型,芯样直径为10cm,工钻取芯样18个。观测水泥砼面板厚度25cm;试件层间的胶结情况较差,基层颗粒松散,水泥混凝

10、土板整体性很差;对芯样进行抗压试验,抗压强度41MPa。(3)弯沉检测本项目沥青路面,为了进行路面结构性能评价,了解路面的承载能力。路面结构承载能力是路面使用性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路面的结构强度特性,是里面涉及、施工控制。养护管理以及里面改建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其表征指标通常采用路表弯沉。项目组采用5.4米的梁式弯沉仪按标准轴载100KN对沿线老路沥青路面进行了实测弯沉,实测路面计算弯沉值:15(0.01mm)。4、原有公路设计标准(1)原路路基设计根据调查,旧路路基宽度:一般宽度为12.00m,经过城镇的地方路基按城市道路标准进行改建,路基加宽最宽地段达21.2m。(2)原路面设计

11、通过钻孔取芯试验可知原路面除起点路段在原有水泥路面上加铺8cm沥青面层外,对于加宽路段,按照路基标准横断面对老路水泥混凝土面板进行植筋加宽并修复破碎水泥混凝土面板,然后在其上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路面破损较严重。路面调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3)旧路面排水设计原有路面采用漫流排水形式,;路面降水经行车道、土路肩由路拱横坡排出路基外。在部分路段路肩起伏不平,阻碍了路面水的及时排除。(4)旧路基排水设计全线排水设施设置不全,少部分城镇路段两侧设置了矩形排水沟,一般填方路段除个别路段设置有土质边沟外,一般路面汇水漫流至路堤底部后直接流入农田中。(5)旧路基防护设计原有路堤坡面主要采用植灌木+植草防护。二

12、、改扩建设计1、设计原则本次改扩建的原则是:遵循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安全经济、造型美观、顺应自然与环境景观相协调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防治路基病害,确保路基稳定。根据沿线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对路基、路面、桥梁、涵洞、排水工程、路基防护等进行综合设计。2、线形、路基设计处理方案路基基本上为老路利用。一般路段路基宽度为12.00m,通过城镇路段路基宽度有所变化,K29+280-K29+420段路基宽度为15.00m,K29+560-K30+200,K34+000-K34+656.127段路基宽度为21.2m。3、路面设计处理方案路面设计荷载等级采用BZZ100轴载标准,设计

13、年限为12年。为节约投资,本路的新路面设计是采用在老路混凝土路面板上直接加铺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形式对路面进行改善。根据全线不同路段的具体情况,按三种情况分段叙述如下:(1)直接加铺路段机动车道:3cmAC-13C细粒式沥青砼上面层5cmAC-20C中粒式沥青砼下面层聚酯长丝单面烧结土工布粘层沥青处治合格的老路面板拼宽路段机动车道:3cmAC-13C细粒式沥青砼上面层5cmAC-20C中粒式沥青砼下面层聚酯长丝单面烧结土工布粘层沥青C35水泥混凝土面板现浇c15水泥混凝土基层(2)新建路段:根据道路纵断面设计,对于填方高度小于28cm的路段首先控除原有路面结构然后做新建路基设计。机动车道、硬路肩:

14、3cmAC-13C沥青砼上面层5cmAC-20C沥青砼下面层6mm下封层20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0cm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3)破碎压稳路段:根据道路纵断面设计,对于填方高度大于28cm的路段采用破碎压稳老路水泥混凝土面板后加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及沥青混凝土面层。机动车道、硬路肩:3cmAC-13C沥青砼上面层5cmAC-20C沥青砼下面层6mm下封层20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兼调平层1cm下封层破碎压稳原有水泥砼面板对于原有道路出现塌陷情况的面板,应挖除现有路面面板及基层挖除严重破碎板后回填碎石,再和破碎后水泥混凝土面板一起进行碾压。三、主要工程数量1、里程桩号起止桩号K17+000K34+65

15、6.127路段全长:17.656127Km2、主要工程数量:现场清理:49734挖除旧混凝土路面及基层:3490;破碎旧混凝土路面及稳压:132643;挖除淤泥换填碎石土598m3;路基挖土方:45391m3; 路基挖石方:3835m3; 路基填(石)土方:12129m3;路基防护、排水工程(圬工体积):598m3;路面毛渣垫层厚220:24819;C15#水泥混凝土基层(补填老路)厚140mm:2558;C15#水泥混凝土基层(补填老路)厚110mm:1205;C35#水泥混凝土基层(补填老路)厚250mm:3765;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平均厚189.2 mm:2834(4%);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平均厚353.6mm:145164(5.5%);水泥稳定碎石平面交叉基层厚200mm:8511(5.5%);透层、粘层、封层:292140、177366、292140;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下面层:156350;细粒式沥青混凝土上面层:156350;水泥混凝土人行道步砖(含基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生/硕士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