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计委伍源德论制造业振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计委伍源德论制造业振兴.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加快重庆制造业振兴引领长江上游产业集群伍 源 德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成长和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基石,发展现代制造业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阶段,也是重庆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根本出路。制造业兴,重庆兴,这是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战略选择,也是重庆持续快速发展的紧迫任务。重庆制造业面临新时代的挑战重庆作为我国老工业基地,曾经为我国经济建设和增强国防实力作出过重大贡献,这是不争的事实。进入新世纪,我国制造业将以“全球制造中心”的形象进入全球制造业分工体系中,重庆作为我国老工业基地,能否在制造业的某些行业建成“全国基地”、“世界工厂”,必须面对若干的时代性挑战。一、庞大的产业基础与支柱产业集中度不高
2、形成反差,难以提高产业集群效应到2002年,重庆制造业资产总额达到2031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高达96.6%;其销售收入达110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91.4%,可见制造业是重庆工业的主体。总体规模较大、单个企业规模小,是重庆制造业的基本特点。2002年重庆工业50强实现销售收入仅476亿元,与我国第一大企业一汽集团实现销售收入482亿元相比还差5亿元;重庆作为支柱产业的汽车摩托车制造业、化工及医药制造业、食品工业和建筑及建材工业四大产业中,属于国内产业效率高、市场份额大、比较竞争力强的一类产业仅有以汽车摩托车为主体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食品工业、建材工业属于产业效率
3、低下,市场份额小、竞争力弱的四类产业。可见支柱产业选择的选择急待调整。从产业集中度看,汽车摩托车行业占全市制造业的41%,在重庆产业中算是产业集中度最高的行业,但与一汽所在的长春市、二汽所在的石堰市和大众所在的上海市相比,重庆汽车的产业聚集度、产业聚集指数和结构竞争力指数都排在三大汽车基地之后。从总体上看,在全国47个城市产业竞争力排序中,重庆的产业空间聚集度排序40,产业专业化聚集排序22,产业聚集程度指数排32位,结构竞争力排23位,总体居中偏后,比东北三省稍高,但大大落后于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的城市,在西部落后于西安、成都。从45种主要工业品产量规模看,2000年摩托车产量323.
4、42万辆,占全国的28.1%,全国第一;汽车产量33.13万辆,占全国10.2%,全国第四。因天然气资源优势在全国序列排前的还有维尼纶、甲醇、醋酸等化学品,其他产品少有位次。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重庆制造业集中度高的行业太少,就是在集中度较高的汽车、摩托车行业内,其产业行业主体(企业)的共同行动和互动持续程度不高,表现在摩托车行业有五大总装企业和若干小型组装厂,汽车有重型、轻型、微型、轿车总装企业五大家,还几个有改装厂。汽车摩托车总装厂大都有为之配套的总成、零部件生产企业,其通用率和整合度较低。二、低水平生产能力过剩,高水平生产能力不足,新兴产业难以形成规模2002年在全市工业产业中,高技术产业产
5、品产值仅为297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制造业的22.3%。主要集中在机电一体化产业和新材料产业中,分别占65.3%和15.1%。列为重庆高技术三大先导产业的信息产业、生物医药及新药和环保产业在2002年的产品产值仅为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1%。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工业品是属于传统工业生产的一般技术水平的产品;200多万吨钢材生产能力中,优质特殊钢材、薄板、卷带等品种又供给不足,一般钢材生产能力富余。全市大量机械企业生产工艺技术水平低,一般加工能力闲置,技术水平要求高、市场需求大的设备又不能批量生产。最典型的例子是重庆三峡库区数十座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所需的设备不得不大量从东部地区购入。以天然气为原料
6、生产的甲醇、醋酸目前产量居全国第一,但生产能力有限,仅能满足国内需求的十分之一。重庆制造业高技术水平和高市场占有率的行业能与“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相比的仅有汽车摩托车,除摩托车在规模上占有优势外,汽车行业的综合制造水平和市场占有与东部地区比尚有差距。重庆市列为先导产业,并重点培育的电子信息制造业远远落后于上海、北京、广东,在西部不及四川省成都市和锦阳市;生物医药及新药产业不及北京、青岛、上海;环保装备制造业远不及江苏宜兴、无锡。分析表明,在科技迅猛发展、产业不断创新的新形式下,重庆老工业基地产业老化,高技术产业规模不足,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现代需求,难以纳入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
7、三、国有、非国有企业布局结构的缺陷造成制造业企业整体竞争力弱2002年,重庆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总资产和总产值占全市工业的比重分别为78%和61%,占全市制造业比重分别为80%和65%,但资产产出率仅有0.45,比非国有企业的0.67低。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重庆国有及国有控股制造业的资产占规模以上制造业的比重要高出20%,但产出却低20%,资产产出率低一倍。可见重庆国有资产在制造业中的配置效率较低。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资源的配置上看,重庆主要分布在金属冶炼及原材料加工业、普通机械工业和化学及医药制造业;在信息产业制造、软件产业、生物医药及环保产业等领域,主要由非国有企业占据;就连量大面广、市
8、场需求大的水泥及制品、饮料及食品都为非国有企业及外资企业主导。国有及国有控股与非国有企业共同支撑,重庆的第一大支柱产业汽车摩托车行业,但在行业内的整合度仍显不足,特别是在国内和世界市场竞争中尚未能形成同盟。在全球企业和国内企业并购浪潮中,市域内的集团型企业收购重组市内企业规模不大,国内大企业入驻重庆收购企业数量极少,跨国公司入驻重庆并购重庆企业成功案例不多。2002年我国汽车行业10大重组事件,在重庆没有一例,这与建设“西部汽车城”和“摩托车之都”的策划差距甚远。2003年,市计委举力支持一家上市公司收购市内制药企业,重组第二大药业集团,终因国企主管部门的不配合而未果。国内知名企业进入重庆收购
9、市内企业及股的不乏其例,重庆重汽公司与德隆、湘火炬合资,綦江齿轮厂与长福、湘火炬合资,红岩弹簧与上海海欧合资,实现重汽资产重组,壮大重汽实力;青岛啤酒集团以占领重庆及西部市场为动机,收购垫江啤酒厂获得成功;腾辉水泥集团经过几年的投资、收购、重组,做大了重庆水泥产业。但被列为支柱产业和高技术先导产业的行业,在产业整合、企业并购重组共同提升市场竞争力方面比东部地区滞后太多。四、制造业的区域互补性不强,国际参与度差,进入世界制造业分工体系步履维艰全球经济一体化,国内市场国际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阻挡之潮流。关注国内“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都市圈和产业带,重庆应以制造业的振兴引领长江上游地区
10、现代制造业产业带的整合,但重庆当今尚难以在多行业里担当西部制造业的领头羊。首先是重庆与成都、西安等城市的优势行业相差甚远,按相对竞争力系数排序前两位的产业对比,重庆是汽车摩托车、仪器仪表制造业;四川省是电子制造和重型机械制造业;贵州、云南两省都是烟草加工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陕西省是医药制造和印刷及记录媒介复制业,很显然,各省市间优势产业互补性不强。重庆在近期可能引领某些行业,但不能率头整个长江上游制造业。其次是长江上游以重庆为中心东至宜昌的整个三峡库区,西至成都、绵阳的成渝地区尚未形成完善的“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的城市群,产业集群化尚待时日。由此可见重庆制造业要在国内产业分工和区域经
11、济格局中充当龙头尚有艰苦的路要走。重庆在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制造业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引进外资,提升了产业技术水平,扩大了产品出口,引入外国公司开展产业联盟,直至走向国外。我市摩托车行业的成功说明重庆制造业参与国际分工大有作为。但是近两年,重庆的出口总额呈下降趋势,出口额占全国的比重仅为0.44%;直接利用外资总额增长不大,2002年为2.8亿美元,占全国比重一直保持在0.5%左右。两项指标与东部沿海城市差距太大,也只相当于四川省的一半左右。出口额是辖区内制造企业生产,但外资利用额中有一半以上是投向非制造业。上世纪90年代,重庆制造业基本走完了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的阶段。摩托车行业在近五年中先
12、后走上了产品进军国际市场的阶段,其他行业尽管有小批量产品出口,但在世界市场的占有率极低。当全球制造业广泛建立战略联盟阶段之后,我国东部一批企业开始与世界500强企业结成战略联盟(包括技术、供应、生产销售等方面合作),而重庆企业只有“长安福特、”“国际复合材料公司”算是初步建立起了国际战略联盟。情况表明,重庆制造业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很低。抓住机遇,加快重庆制造业振兴党的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我国老工业基地在新时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按照“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的总体要求,
13、重庆应紧紧抓住21世纪头二十年这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集成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应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工业,做大先进制造业,实现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造现代产业基地,重振老工业基地雄风。一、在新的战略机遇期,重庆制造业振兴的新机遇一是新经济,全球经济一体化,加入WTO,世界制造业向中国转移,为制造业基础好的重庆带来了扩张的机遇。现代科技革命正推动着世界产业经济大规模的调整和重组,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明显,国际分工不断深化和扩大,世界资源在重新进行配置,并趋于合理化。发达国家正向知识密集型产业和知识经济迈进,而把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技术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世界
14、制造中心向中国转移,中国的制造中心向中西部转移的趋势日益明显。重庆可以充分发挥制造产业方面的基础和潜力,加速传统工业和现代工业转换的进程。二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战略,使重庆工业特别是制造业有了较大的发展空间。党的十六大把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和老工业基地改造,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作为新时期经济建设、重振东北等老工业基地雄风,促进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明确提出:国家将在投资项目、税收政策、财政转移支付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就业政策、帮助国企改制解困、支持特色产业扩张等措施促进老工业基地振兴。重庆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和老工业基地,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15、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中,为全市工业经济,特别是制造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国家在政策优惠、资金投入等方面的支持,为老工业基地改造和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三是国家举力推进工业化、信息化,为重庆高新技术先导产业快速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提供了高新技术支撑。国家推进新型工业化,从下一代互联网、第三代移动通信、数字电视、汽车电子、集成电路、软件产业发展和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等方面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从现代农业、资源增值转化、生物医药及新药、中药现代化、生物医学工程产业、新材料、数控机床、先进环保产业等重大专项上支持高技术成果产业化,将为重庆老工业基地的高新技术产业
16、发展和高技术改造传统工业,促进高技术成果转化及新兴产业的成长提供了物质技术支撑。四是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为重庆制造业体制和机制的创新提供了制度保障。决定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中,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将有力推动国有制造业改制,发展非国有制造业,形成混合所有制企业群体;建设统一开放的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这将为重庆充分发挥老工业基地的物质技术基础、拓展国内外市场,以优势制造业整合资源要素,引领长江上游产业集群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二、择优发展五大高技术产业,构建八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充分发挥较富足的自然资源、强大的工业物质技术基础和科技人才集聚的优势,坚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战略思想,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施“科教兴渝”、“工业兴市”战略;坚持实行“政府引导、市场导向、突出优势、集成创新”,把培育高技术产业和应用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