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的调研报告.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3280367 上传时间:2022-09-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留守儿童的调研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留守儿童的调研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留守儿童的调研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留守儿童的调研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留守儿童的调研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留守儿童的调研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留守儿童的调研报告.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留守儿童的调研报告一、提出问题:通河县第六小学是一所县城学校,地处通河县西北,县与乡镇交界。学区内多半是平房,学区较大,但住户比较稀少。学区内居民由无职业城镇居民、贫困居民、农民工家庭、和少部分城镇职工组成。因此,入我校的学生家长有工作的不足五分之一,农民工子女达三分之二。穷则思变,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为改变生存状况,无职业又无土地的家长只好选择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由于正常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的发展尤其是品德、心理健康成长方面的问题日益凸显,亟待引起学校及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二、收集数据:我校在校生696人,

2、其中,农村留守儿童近138人,城镇留守儿童65人,留守儿童在学校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高达29.17%。父母双方都外出流动,儿童不能与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情况在全部留守儿童中超过了半数。调查问卷显示,“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料的占73%。由叔伯舅姨等亲戚照料的占20%。有哥哥姐姐照料的占3%,全托在社会招住宿生的占4%。“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打工后,一般半年以上才回家一次。其中61%的家长一年回家一次,有进13%的家长两年以上没有回过家。“留守儿童”主要是通过电话或书信与父母进行联系,但次数很少,一般至少要一个月才能联系一次。半年以上联系的占63%,有的一年到头都没有联系,甚至有的已经忘记父

3、母的样子,在记忆力根本没有父母了。在问及对父母外出务工的态度时,有65%的孩子表示不希望父母在外务工,渴望和他们生活在一起,8%的孩子表示“无所谓”。在生活上,“留守儿童”与监护人有矛盾的占48%。其中经常发生矛盾的占22%。在学习上,53%的“留守儿童”表示学习遇到困难时有无助。在与同学的关系上,40%的“留守儿童”表示曾经受到过同学的欺负。在回答“平时父母不在身边,你最盼望什么,最担心什么,最大的困扰是什么”的时候,有83%的孩子表示最盼望的是父母回家,得到他们的关爱;有71的孩子表示最担心父母的健康和安全;有45%的孩子表示面临的最大困扰是遇到困难时不知道该怎么办.在调查中,发现有些情况

4、也是极其严重的,现形成如下调研报告:三、定量调研: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3份,有效问卷203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走访8名留守儿童家庭。问卷调查选取的样本为义务教育阶段我校小学在读学生,学生年龄主要分布在6-12岁之间。在被调查的留守儿童中,家中有两个孩子的居多;独生子女家庭也有一定的比例,大部分分布在低年级。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

5、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成为了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也给学校教育带来了极大的难度。1、绝大多数留守儿童是单亲监护或是隔代监护。在我校被调查的203名留守儿童中,有138人是农村留守儿童,占全校留守儿童的67.98%;其中女童有78人,占所有留守儿童的56.5%。单亲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有180人,占留守儿童的88.7%;父母均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有23人,占留守儿童的11.3%。大部分是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8% 的留守儿童是父母离异后杳无音讯,靠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收养。为了增收致富,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随之留守儿童的数量也逐年增加2、留守儿童基本能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70%的留

6、守儿童表示父母很辛苦,约80%的孩子能按时完成作业,生活自理能力较强,但是90%以上学习成绩中等或偏下,成绩优秀的较少3、留守儿童行为习惯欠佳。在受调查的留守儿童中,行为习惯好的占25%,中等占45%,其中,说谎、打架、好吃懒做、沉迷于看电视、游戏、网络,抽烟、偷盗等不良现象的约占30%.四、定性分析: 留守儿童的这些问题形成,既有家庭原因,也有学校原因,更有社会方面的原因,现具体分析如下。第一,来自家庭方面的原因。从家庭状况来看,教育意识薄弱和教育方式不当是两大致命的顽疾。家庭是青少年社会化的一个最重要的环境,也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儿童的社会生活知识、道德规范,首先是从家庭中获得的。留守儿童

7、与父母的分离造成了家庭教育的弱化,家庭教育的主体由父母变成了其他的抚养者,其中绝大多数是祖辈,还有一部分是其他的亲戚。祖辈在儿童的教育上往往存在许多误区。其一是祖辈觉得儿童缺少了父母的关爱照顾,对儿童过分溺爱,养成了儿童任性的性格;其二是老年人大多观念陈旧、文化程度较低,他们很难和儿童交流,在学习方面不能给儿童任何帮助,他们的观念是只要能养活孩子就行,学习怎么样都无所谓,更不懂得对品行的约束;而寄住在其他亲戚家或长托在陌生人家的儿童,新的家庭环境对儿童更加不利,站在亲戚的立场上不便对儿童进行管束,儿童也很难在亲戚家中产生归属感。长托在陌生人家的儿童,学习、生活等各方面,就不用说了,为了自己的经

8、济,更加放纵儿童行为,良好品行的形成更难。第二,来自学校方面的原因。从学校教育来看,课程设置与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教师的关注是儿童形成学习动机的外部动?因之一。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这些教育内容不但对留守儿童是必要的,对生活在社会飞速变化,媒体迅猛发展时代的所有儿童都是必要的

9、。学校是家庭以外最主要的社会化主体,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打工,学校无法及时联系到家长,进而无法和他们一起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和监管。加之留守儿童的家庭大多由祖辈抚养,而老人由于文化程度和教育方法的局限性,往往忽视了对留守儿童内心世界的关注,与学校教育无法协调一致。使得学校、家庭之间形成了断层。我校只有696名学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是留守儿童。由于孩子得不到父母的直接关照,老师难管难教,造成儿童性格放纵,活动无拘束,生活无规律,很多学生怕学厌学,学习成绩很差。在推行新课改过程中,全新的教学方法难以实施。由于现行教材都是以城市教育为参照,严重脱离孩子的实际,使得很多留守儿童形成知识的匮乏和人格的扭曲

10、。第三,来自社会方面的原因。由于留守儿童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缺乏有力的监督管理,所以存在着很大的交通安全方面的隐患。同时,由于社会监管不力,存在着许多不良社会环境,如游戏厅、网吧等对自制力较差的儿童存在着很大的吸引力,容易致使他们误入歧途,抱憾终身。更为严重的是有一些是居住在一些偏僻和落后的乡村的村民,孩子被长托在外,暑假才能回到农村生活。家里的精神文化生活极度落后,有的连电视机都不能保证,更谈不上文化站、图书室,单调枯燥的生活使得在假期儿童成长发育阶段物质文化生活匮乏。五、结论:经过调查分析,发现留守儿童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1、自由散漫,不服管教,心里问题严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

11、育对人格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家庭教育的突然断裂或缺位,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关爱,心理健康堪忧。通过此次调查得知,有的外出打工父母单纯认为给孩子吃饱、穿暖、有学上、有书读就万事大吉了,忽视与孩子的心理沟通与交流,导致学生对父母很陌生,亲情关系出现了障碍。父母无法了解子女的心理变化,往往以物质弥补歉疚的感情。子女缺乏亲情关爱,内心空虚,待人处事往往有盲目性,随意性,冲动性,有的对家长有埋怨情绪,许多“留守儿童”出现内向,孤僻,自卑,不和群,不善于与人交流,顽皮伶俐,冲动易怒,神经过敏等问题。还有的留守儿童为了宣泄烦恼,逃学上网,有的还染上一些社会不良恶习等。有的还流入了社会不良群体中,成为“

12、小混混”,有的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2、留守学生有厌学情绪多,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处于小学高年阶段的儿童少年,其行为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他律阶段,自律能力很弱。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不爱学习。另一方面,打工父母对子女总体期待过低,调查中发现,部分家长潜意识里认为,自己的孩子学业有成的机率不高,对孩子的学习总体期望值较低,缺乏硬性约束,将孩子的学业定位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上,将孩子的前途定位在外出打工上。很多家长说“孩子读完初中就可以了,外出打工不迷路就可以了,你看某某初

13、中没有毕业,打工一个月照样一千多元”。调查中还发现,许多留守孩子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行为。有部分留守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认为读书无用,自己父母也没读什么书,照样天南地北挣钱,部分学生开始把人生发展方向定位为打工挣钱,热衷于吃喝玩乐,在学习中往往缺乏进取心和刻苦钻研精神,得过且过,不求上进,成绩普遍较差。大多数“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缺乏自主性,自觉性,心不在焉,应付了事,据调查不少教师告诉我,大多数留守儿童厌学倾向严重,成绩普遍较差,认为读书无用 。 3、不会理财。大多数留守儿童对于爸妈给的零花钱不知道怎么正确支配以至于

14、造成铺张浪费的不良现象4、存在着的安全隐患。对于环境适应能力较差,自制力较弱的农村孩子来说,加强安全防护工作至关重要。但由于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安全衔接上的“真空”,学校不可能面面俱到,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等安全隐患将无处不在。六、建议: 1、家庭方面 树立“子不教,父之过”的教育责任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家长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并不影响对子女的教育。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承担起来,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向老师说明自己的情况,了解子女的发展变化,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这样才不致于使“留守儿童

15、”的家庭教育方面出现盲区。家长还应加强与“监护人”联系及亲子间的沟通。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要求“监护人”一定要保证孩子充分的学习时间,一定要嘱咐其对孩子的严格要求,加强生活和学业的监护。 另一方面,应采取多种方式,注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沟通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保证熟悉孩子的生活、教育情况以及孩子的心理变化;沟通内容力求全面、细致,沟通中父母要明示他们对孩子的爱与厚望,希望孩子能理解他们的家境与现状,通过沟通以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感变化;沟通方式可以多样化,除电话外,可采用书信等进行交流。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无暇的“翡翠”,只要心里

16、装有父母和亲人的爱,他们就有积极向上的原动力,就会学得更棒,做得更好 。2、学校方面 (1)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 。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其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教师应承担起家长或监护人的部分责任,多与留守儿童交流谈心,提高亲密信赖程度,给予更多关爱和正面引导。 (2)为与留守儿童沟通提供方便。开通亲情热线电话,为外出务工家长与子女沟通提供方便,并配有心情聊天室,留守儿童可以和老师进行交流,把自己的不快,自己的烦恼告诉他们,让他们一一为这些有问题的留守儿童解决问题,并承诺对他们的谈话内容绝对保密,让他们放心地去,安心地回,让留守儿童没有任何包袱的去学习。(3)建设一个发泄室,当留守儿童内心亢奋,情绪不稳定时,可以去那里发泄,这样就可以让内心舒服些,情绪好后,就可以更好的去学习。(4)加强德育教育,从先成人、再成才、后成功入手,以感恩教育、养成教育为出发点,多开展活动,以小手拉大手把留守儿童逐步融入学校大家庭里去。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