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河农场水稻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3279376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洪河农场水稻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洪河农场水稻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洪河农场水稻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洪河农场水稻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洪河农场水稻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洪河农场水稻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洪河农场水稻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洪河农场水稻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王新兵近年来洪河农场水稻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为解决农业生产上的问题,提高农户种稻水平,提高我场水稻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普及科学种稻常识,加快我局绿色稻米产业核心区建设,推进粳稻米生产中心、加工中心、交易中心三个中心的建设速度,下面简要总结一下洪河农场水稻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1、种植品种多样化近年来洪河农场水稻种植品种向多样化发展,品种多而杂,不利于掌握每个品种的栽培特性,生产管理上标准不好定,为生产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再者部分农户出现了跨区种植的现象,本场适合种植11叶品种,种植高于11叶品种的水稻就会有较大风险

2、,有些农户种植12叶品种,部分大胆农户种植13叶品种,若遇低温年份就会严重减产甚至颗粒无收,给老百姓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解决办法:选择适合本场的优质品种科学种植,掌握该品种的栽培特性,摸索该品种的高产栽培模式,坚决不越区种植。2、水稻品质较差今年播种后气温一直持续低温,致使水稻出苗不齐,部分大棚出现粉籽现象,前期秧苗素质较差;插完秧后气温迟迟不见回升,致使水稻有效分蘖较往年严重不足,6月中旬以后气温稳步回升,水稻晚生分蘖较多,加之部分农户种植12叶品种或13叶品种。综上导致部分水稻成熟度不够,青粒较多,虽然产量较高但出米率较去年严重降低。解决办法:首先在品种选择上下功夫,其次严格秧田管理,培育

3、壮秧,再次合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科学用水、肥、药,最后适期收获。3、集中浸种催芽存在的问题及建议(1)催芽箱内上下层水温不一致集中浸种催芽箱内,因体积较大,水容量大,自身循环调温系统有时调温速度较慢,易造成上下层水温不一致的问题。针对此种现象,勤得利农场的史得慧副场长研究的在浸种箱底部打孔,连接一外接的透明玻璃管,玻璃管上部位置在催芽箱中上部,即相当于连通器原理,先向浸种箱内注入一半体积的浸种用水,为箱内下部水稻增温,待下部种子温度升高一定值,将水排出或直接注入浸种用手,至水面没过种子10厘米以上,很好的解决了此问题。(2)大批量种子催芽时表层和里层出芽不均匀水稻种子浸好后,将水排出进行催芽

4、,因箱内堆积种子较多,且长时间浸在水中,易造成种子堆内部缺氧,结果造成上部和四周接触空气多的种子出芽好,而内部出芽较少或不出芽,严重影响了催芽质量。建议在催芽箱内设立不同的支架,种子分层次的落在支架上,避免上下层种子的挤压,增加空气接触面,应该能较好的解决此问题。4、智能化育秧大棚存在的问题及建议(1)大棚内温湿度传感器多为有线传输,棚内分布点数受限现有的棚内的温湿度传感器多为有线传输数据,弊端有以下几点:1、传感器的分布受线路限制,传感器数量较少,棚内分布不均,一般分布在棚头位置,缺少代表性。2、线路分布在棚内给棚内作业带来一定的不变,作业期间容易造成线路破损。3、为后期传感器的保养和维护增

5、加了劳动强度。建议:能否设立无线传感器,摆放位置可不受线路制约,排放位置可以增加代表性,便于棚内作业和后期维护。(2)电动卷帘器易损坏大棚布、燕尾槽和卷帘器电动卷帘器需人为设定温度参数和卷帘时间,若卷帘时间过长便会将上部燕尾槽卷起,导致大棚布、燕尾槽和卷帘器的损坏,卷帘器没有遇到阻力自行停止运转的功能。建议增加此项功能,如卷帘器运行过程中遇到一定范围的阻力将自行停止运转,不至于因卷帘器设定时间过长而损坏大棚布、燕尾槽和卷帘器,减少人为损失。5、大棚育苗保温方式多样化目前农户育苗常见的保温方式有以下几种:(1)三膜覆盖(2)直接覆一层地膜(3)直接覆一层无纺布(4)一层地膜和一层无纺布。前些年育

6、苗多采用第二种方式,近几年对三膜覆盖的认可度逐年提高,目前大多数农户多采用三膜覆盖。经实践证明:三膜覆盖的保温性最好,出苗快而齐。若播种较早,连续低温寡照,建议使用三膜覆盖,不提倡一层地膜和一层无纺布。原因有二:1、无纺布有遮阴的作用,阳光不能直射床面,置床温度低,种子出苗慢。2、地膜和无纺布紧贴床面,易使置床缺氧,容易诱发白芽病,若湿度过大,后果会更严重。若播期较晚,天气好,温度高,可直接覆一层地膜或一层无纺布。因外界温度高,棚内温度可以满足种子发芽,没必要在覆盖三膜,覆上地膜或无纺布保墒、增温即可。6、大棚通风方式不一目前大棚通风方式基本有三种:1、大棚两头通风2、小窗户肩部通风3、卷帘器

7、肩部通风。实践证明卷帘器肩部通风效果最好,棚头通风和小窗户通风已逐渐被其取代。卷帘器肩部通风的好处:1、冷风不直接吹在秧苗上,对秧苗伤害小2、通风彻底,降温快,利于培育壮苗。但也有其弊端,最主要的是防风效果较差,应时刻关注天气,做好各项防风措施。7、秧田管理不当,易出现各种病害由于农户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秧田管理不当,易出现各种病害。如:立枯病、青枯病、恶苗病、稻瘟病、白芽病、白化苗、绵腐病等。目前洪河农场秧田出现较多的病害为白芽病,主要是水分管理不当、厌氧造成的,光长白芽不长根,出现这种情况应及时撤去地膜,散墒增氧,几天情况就会缓解。立枯病、青枯病、恶苗病、白化苗、偶尔会出现,情况不多,基本没

8、有苗瘟和绵腐病。立枯病是一种土传病害,土壤调酸消毒可避免。青枯病是一种生理性失水,秧苗素质较弱的苗较易发生,尤其当外界由低温转高温时,秧苗根系活力弱,根系吸水供不上叶片失水,从而使叶片失水萎蔫打卷,及时补水或喷施一下叶面肥很快就会缓解。随着种衣剂大范围的推广使用,恶苗病已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秧田及本田已很少见到。白化苗多是生理性的,出现很少,一般三叶期后自然死亡,也有是低温冷害造成的,加强肥水管理可缓解。8、施肥种类和施肥方式大多数农户使用的肥料为:46%的尿素、46%磷酸二铵、50%的硫酸钾或60%氯化钾。随着农户认识的提高和种地水平的提高,不少农户在生产上施用了生物硅肥、镁肥和其他一些微肥,

9、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目前农户的施肥方式和施肥次数不一。不少农户在水整地前旱扬肥,说旱扬肥省工,好干活,其实不然,水整地找平时会使肥料重新分配,会出现部分地块肥量大,部分地块肥不够用的情况,水田不建议旱扬肥。建议基肥在最后一次水整地前施入,这样既避免了肥料的重新分配,又避免了磷肥表施肥。农户的施肥次数一般两次或三次。两次施入的又有只施基肥和蘖肥不施穗肥的,也有不施基肥,只施蘖肥和穗肥的。三次施入的即基肥、蘖肥、穗肥三次施入。综合考虑农户成本和产量效益建议分三次施肥,尿素基肥、蘖肥、穗肥的施用比例为4:3:3或3:4:3,高产攻关田可分五次施肥,加入调节肥和粒肥。磷肥全部做基肥施入,钾肥分基肥和穗肥两次施入,比例为6:4或5:5。9、晾田时期掌握不好农户晾田一般根据经验,按时间去晾田,不到时间不去晾田,这种晾田方式容易错过晾田最佳时期,要么晾田过晚,要么晾田过早。2009年水稻生产较往年拖后7-10天,2010年水稻生产农时较往年提前7-10天,若按经验去晾田就会出现过早和过晚的情况。水稻田间管理应按叶龄来管理,掌握水稻的同伸规律,适时晾田控蘖,即控制了无效分蘖又达到了增氧、壮根、防病、抗倒的目的。10、防病意识不强农户的思想是水稻不得病不想去防治,殊不知水稻得了病在去治就晚了,只能是去控制病情,得了就不好治,要做到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提高农户“防胜于治”的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