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法灸法学__习题.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3204105 上传时间:2023-11-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刺法灸法学__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刺法灸法学__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刺法灸法学__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刺法灸法学__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刺法灸法学__习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刺法灸法学__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刺法灸法学__习题.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请将正确选项的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A型题(20分):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1.针刺手法发展的鼎盛时期一般被认为是: A.春秋战国时期 B.隋唐时期 C.金元明时期 D. 明末清初时期 2砭石在内经时代主要用于哪些病种的治疗? A.内科病 B. 妇科病 C.外科病 D.神经科病 3.古代医家中提倡针药并用,曰“针灸不药,药不针灸,尤非良医”的医家? A.孙思邈 B.王焘 C.葛洪 D.张仲景4.徐疾补泻手法主要源于古代哪部著作? A.灵枢九针十二原 B.灵枢口问C.针经指南气血问答D.难经七十八难 5.临床常用的毫针规格是根据什

2、么来确定的? A.针身的长短与粗细 B.针根+针柄的长短与粗细 C. 针柄的长短与粗细D. 根据腧穴定位的同身寸6.“候气”的含义是? A.留针等待经气之法 B. 催促经气速至之法 C. 气至病所之法D. 守气之法 7. 醋调贴敷用药有何作用? A.激发药性 B.保持药性 C.收敛药性 D.引药归经 8.“短刺”之“短”为何意? A.接近“骨”的含义 B. 使用短针的含义 C. 针刺浅表之义D. 接近“皮肤”之义 9.“齐刺法”主要适应于何种病症? A.“寒气小深”之痹痛 B. “寒气博大”之痹痛 C. 病位表浅之痹痛 D.各类疾病 10.头皮针的主要适应范围是什么? A.脑源性疾病B.外感性

3、疾病C.传染性疾病 D.感染性疾病 E. 以上全不对11.头皮针中顶颞前斜线的定位是从哪个穴位到哪个穴位? A.前神聪-悬厘 B.百会-前顶 C.百会-悬厘 D.百会-曲鬓 12.头皮针中颞前线的定位是从哪个穴位到哪个穴位? A.前神聪-悬厘 B.百会-前顶 C.颔厌-悬厘 D.头维-曲鬓 13.头皮针中额旁2线的定位是从哪个穴位到哪个穴位? A.神庭向前额方向1寸 B. 眉冲向前额方向1寸C. 本神向前额方向1寸 D.以上都不对14.头皮针中顶中线的定位是从哪个穴位到哪个穴位? A.前神聪-百会 B.百会-前顶 C.通天-正营 D.前顶-后顶 15.耳穴“神门”位于耳廓表面的哪个区域中? A

4、.耳甲腔 B.耳甲艇 C.三角窝 D.耳舟16.耳穴“交感”位于耳廓表面的哪个区域中? A.对耳轮上脚 B.对耳轮下脚 C.三角窝 D.耳轮17.耳穴“屏间”位于耳廓表面的哪个区域中? A.耳甲腔 B.耳甲艇 C.三角窝 D.耳垂18.耳穴“风溪”位于耳廓表面的哪个区域中? A.耳甲腔 B.耳轮 C.三角窝 D.耳舟19.耳穴“肝”位于耳廓表面的哪个区域中? A.耳甲腔 B.耳甲艇 C.三角窝 D.耳舟20.下列哪类疾病适应于采用皮内针刺法? A.急性病证 B.慢性病症以及经常发作的疼痛性疾病C.热症以及原因不明类疾病 D.寒症以及原因不明类疾病B型题(12分):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每个备选

5、答案可用一次或几次或一次也不用。A.斜针浅刺、摆动行气 B.直针深刺、摇振行气C.浅针变向、多方行气 D.直针深刺、上下行气21.“白虎摇头”手法的操作以及作用方式可以概括为何? B22.“青龙摆尾”手法的操作以及作用方式可以概括为何? A.23.“赤凤迎源”手法的操作以及作用方式可以概括为何? DA.罐斑显示水泡、水肿与水汽状B.罐斑色深紫黑触之痛,伴身热C.罐斑微痒或者出现皮纹D.罐斑无皮色变化,触之不温24.提示湿盛或者寒湿的罐斑表现多为? A 25.提示热毒郁结的罐斑表现多为? B 26.提示虚寒症的罐斑表现多为? DA.常用于止痛、镇静、缓解肌肉和血管痉挛。B.促进代谢、血液循环,改

6、善组织营养、消除炎症水肿,常用于外伤、关节炎等。C.刺激性强、提高肌肉韧带张力、治疗痿症、肌肉韧带损伤。D. 刺激性强,对横纹肌有良好的刺激作用,常用于治疗痿症、瘫痪。27.电针密波的主要作用和治疗范围? A28.电针疏波主要作用和治疗范围? C29.电针断续波主要作用和治疗范围? DA. 具有消肿、拔毒、散结、止痛作用,治疗痈、疽、疮等病症。B. 具有温中散寒、止呕解表,适于感冒、呕吐、腹痛、泄泻等病症。C. 具有温肾壮阳作用,适应于各种阳虚证,如阳痿、早泄、遗精等。D. 具有回阳、救逆、固脱作用,适应于急性腹痛、吐泻、痢疾、四肢厥冷和脱证。E. 适应于顽固性疾病者。F. 可抢救呼吸衰竭者。

7、G 以上全不对。30.隔盐灸的作用? D31.隔附子灸的作用? C32.隔姜灸的作用 ? BD型题(4分):每题有两个最佳答案,选择备选答案中的两个相互间有特殊联系的答案33.电针的刺激作用以及强度主要与何有关? A.波形 B.频率 C.波幅 D.波宽 E.患者感受34.补泻手法的效应多通过哪两种方式判断? A.针感得气 B.病人主诉 C.皮肤变化 D.刺激强度 E.仪器测定35.决定针刺角度主要因素是? A.穴位解剖 B.治疗要求 C.患者年龄 D.时令季节 E.选穴数目36.齐刺法与傍针刺法的区别与联系主要体现在哪几方面? A.针刺位置的深浅 B.病变范围大小 C. 针刺数目的多少 D.手

8、法轻重的不同 E.针刺方向的不同X型题(4分):在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项以上是正确的。37.可以融入“烧山火”手法操作的相关内容包括哪些? A.呼吸补泻 B.徐疾补泻 C.提插补泻 D.开合补泻E.九六补泻F.针下求热 G.一进三退 H.三进一退 I.押手重按 J.针下紧涩38.针刺深度应当结合哪些因素综合考虑,以保证针刺疗效和安全? A. 腧穴部位 B.症候性质 C.体质强弱 D.体格胖瘦 E.经脉深浅 F.补泻要求G. 季节时令 H.敏感程度 I.治疗经验39.晕针的轻重不同临床表现可以有哪些症状? A.精神疲倦 B. 眩晕 C. 胸闷恶心 D.面色苍白 E.冷汗淋淋 F.四肢厥冷 G.脉

9、微弱欲绝 H.猝然仆倒 I.唇甲青紫 J.神智昏迷40.针刺气胸的临床表现可以有哪些? A.胸痛 B.胸闷 C.气短 D.心悸 E.紫绀 F.咳嗽G.呼吸困难 H.血压下降 I.休克 J.冷汗淋淋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0.5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1. 针刺损伤脑脊髓的主要症状有头痛、恶心、呕吐、抽搐以及呼吸困难、休克、神智昏迷等。2. 烧山火的基础针感应以热感为佳。透天凉的基础针感应以凉感为佳。决定补泻效果的主要因素有机体反应状态、腧穴特性、针刺手法等三个方面。3. 耳穴探查方法主要有望诊法、压痛法、皮肤电阻测定法等三种。4. 提插手法的刺激量主要从幅度、频率

10、、用力大小加以判定。5. 临床选择体位的基本原则是患者应做到舒适;医者应做到取穴正确、施术方便。6.针后异常感称后遗感的处理方法主要是让患者休息、局部循按、艾条施灸三种。三、 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正确者在括号中划,错误者在括号中划。1.三棱针疗法主要适应于瘀血证、实热证和急症。2.内经“乱气”指的是虚实不明显而表现为机能紊乱的病症,可用平补平泻法。 3.任何一种针刺方法均可以实施补泻两种作用,但是以其中一种作用为主。 4.明杨继洲提出的“平补平泻”是从刺激量立论,相对“大补大泻”而言。5.辅助手法的作用与针刺基本手法的基本一致,只是应用时机略有不同。四、名词解释(本大

11、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辅助手法、气至病所 运动针法 化脓灸法及作用 行气法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简述灸法的主要分类以及温和灸的操作方法。 揣穴的主要方法有哪些,任选3个阐述其作用? 简述三棱针点刺放血的基本方法与适应范围? 简要说明提插手法、提插补泻手法、徐疾补泻手法的异同。 简述得气的主要表现和作用。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试述针刺基本操作步骤和要点?(10分) 单项选择题 1C 2C 3A 4A 5A 6A 7C 8A 9A 10A 11A 12C 13D 14B 15C 16B 17A 18D 19B 20B 21B 22A 23D

12、 24A 25B 26D27A 28C 29D 30D 31C 32B多项选择题 33 CD 34AB 35AB 36CE 37ABCDEFI 38 ABCDEFGH I39 ABCDEFGHIJ 40 ABCDEFGHI填空题1. 1 头痛 恶心 呕吐 抽搐2. 热感 凉感 机体反应状态 腧穴特性 针刺手法3. 望诊法 压痛法 皮肤电阻测定法4. 幅度 频率 用力大小5. 舒适 取穴正确 施术方便 6. 后遗感 让患者休息 局部循按 艾条施灸判断题1 2 3 4 5命题解释1. 辅助手法:辅助基本手法和补泻手法,促使针下得气,行气,气至病所,诱导凉热针感的针刺手法 1. 气至病所:通过一定手法使针感向病所方向传布,最终达到病变部位 1. 运动针法:针刺得气后,实施针刺手法的同时,嘱患者活动患处或相关部位,以调动患者自身潜能的一种针刺方法。 1. 化脓灸法及作用:艾炷直接放置腧穴进行施灸;局部组织经烧伤后产生无菌性化脓现象即灸疮的灸法,适合全身各系统顽固病症而又适合灸法者。 1. 行气法:针刺后使气循经而行,达到病所的方法 五、简答题1简述灸法的主要分类以及温和灸的操作方法。 艾炷灸法:直接灸:华脓灸,非化脓灸 间接灸:隔盐灸,隔姜灸,隔附子灸,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