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普勒天气雷达原理与业务应用思考题.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3040627 上传时间:2024-01-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5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普勒天气雷达原理与业务应用思考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多普勒天气雷达原理与业务应用思考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多普勒天气雷达原理与业务应用思考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多普勒天气雷达原理与业务应用思考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多普勒天气雷达原理与业务应用思考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多普勒天气雷达原理与业务应用思考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普勒天气雷达原理与业务应用思考题.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多普勒天气雷达主要由几个部分构成?每个部分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答:主要由雷达数据采集子系统(RDA),雷达产品生成子系统(RPG),主用户终端子系统(PUP)三部分构成。RDA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和发射射频脉冲,接收目标物对这些脉冲的散射能量,并通过数字化形成基本数据。RPG的主要功能是:由宽带通讯线路从RDA接收数字化的基本数据,对其进行处理和生成各种产品,并将产品通过窄带通讯线路传给用户,是控制整个雷达系统的指令中心。PUP的主要功能是:获取、存储和显示产品,预报员主要通过这一界面获取所需要的雷达产品,并将它们以适当的形式显示在监视器上。2 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应用领域主要有哪些?答:一、对龙

2、卷、冰雹、雷雨大风、暴洪等多种强对流天气进行监测和预警;二、利用单部或多部雷达实现对某个区域或者全国的降水监测;三、进行较大范围的降水定量估测;四、获取降水和降水云体的风场信息,得到垂直风廓线;五、改善高分辨率数值预报模式的初值场。3 我国新一代天气雷达主要采用的体扫模式有哪些?答:主要有以下三个体扫模式:VCP11规定5分钟内对14个具体仰角的扫描,主要对强对流天气进行监测;VCP21规定6分钟内对9个具体仰角的扫描,主要对降水天气进行监测;VCP31规定10分钟内对5个具体仰角的扫描(使用长脉冲),主要对无降水的天气进行监测。4 天气雷达有哪些固有的局限性?答:一、波束中心的高度随距离的增

3、加而增加;二、波束宽度随距离的增加而展宽;三、静锥区的存在。5 给出雷达气象方程的表达式,并解释其中各项的意义。答:Pt为雷达发射功率(峰值功率);G为天线增益;h为脉冲长度; 、 :天线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波束宽度;r为降水目标到雷达的距离; :波长; m :复折射指数;Z雷达反射率因子。6 给出反射率因子在瑞利散射条件下的理论表达式,并说明其意义。答:,反射率因子指在单位体积内所有粒子的直径的六次方的总和,与波长无关。7 给出后向散射截面的定义式及其物理意义。答: 定义:设有一个理想的散射体,其截面面积为,它能全部接收射到其 上的电磁波能量,并全部均匀的向四周散射,若该理想散射体返回雷达

4、天线处的电磁波能流密度,恰好等于同距离上实际散射体返回雷达天线的电磁波能流密度,则该理想散射体的截面面积就称为实际散射体的后向散射截面。物理意义:定量表示粒子后向散射能力的强弱,后向散射截面越大,粒子的后向散射能力越强,在同等条件下,它所产生的回波信号也越强。8 什么是天气雷达工作频率?什么是天气雷达脉冲重复频率?答:工作频率天气雷达发射的探测脉冲的震荡频率 脉冲重复频率每秒产生的触发脉冲的数目9 什么是波束的有效照射深度和有效照射体积?答:有效照射深度雷达发出的探测脉冲具有一定的持续时间,在空间的电磁波列就有一定的长度h=c,在雷达波束径向方向上,粒子的回波信号能够同时返回雷达天线的空间长度

5、为h/2,称为雷达的有效照射深度。 有效照射体积在波束宽度和范围内,粒子所产生的回波能同时到达天线的空间体积,称为有效照射体积。10 0 dBZ代表多少反射率因子单位? 10dBZ、30dBZ和40dBZ分别代表多少反射率因子单位?答:0代表1,-10代表0.1,30代表1000,40代表1000011 何谓多普勒效应?多普勒雷达测量回波径向速度的主要技术是什么?答:多普勒效应当接收者或接收器与能量源处于相对运动状态时,能量到达接收者(器)时频率的变化。 多普勒雷达测量回波径向速度的主要技术是“脉冲对处理”,也就是利用相继返回的两个脉冲对之间的位相变化确定目标的径向速度。12什么叫距离折叠?什

6、么叫速度模糊?最大不模糊距离和最大不模糊速度的表达式是什么?多普勒两难指的是什么?答:距离折叠雷达对于产生雷达回波的目标物位置的判断有最大不模糊距离,最大不模糊距离就是当雷达发出的一个脉冲遇到该距离的目标物产生的后向散射波返回到雷达时,下一个雷达脉冲刚好发出。而当目标物的距离超出最大不模糊距离时,雷达对产生雷达回波的目标物位置就会产生辨认错误,雷达所显示的回波位置的方位角是正确的,但距离是错误的(但是可预计它的正确位置),当目标位于最大不模糊距离Rmax以外时,雷达却把目标物显示在Rmax以内的某个位置,这种现象称为距离折叠。 速度模糊因为多普勒雷达测速的主要技术是“脉冲对处理”,能够测量的一

7、个脉冲到下一个脉冲的最大相移的上限是180,与180脉冲对相移所对应的目标物径向速度值称为最大不模糊速度。如果目标运动的真实脉冲对相移小于180,那么雷达对速度的第一猜值是正确的,或者叫做不模糊的,但如果一个目标在两个脉冲的时间间隔期间移动的太远了,它的真实相移超过180,则将赋给它一个小于180的相移值,那么速度的第一猜值是不正确的,或者说速度是模糊的。最大不模糊距离的表达式:Rmax=C/(2*PRF)最大不模糊速度的表达式:Vmax=*PRF/4多普勒两难由于最大不模糊距离和脉冲重复频率成反比,而最大不模糊速度与脉冲重复频率成正比,因此不存在一个单一的脉冲重复频率能够使最大不模糊距离和最

8、大不模糊速度都比较大,这通常称为多普勒两难。13 0.5度仰角,Rmax=460km和7.5仰角,Rmax=115 km时为什么不大可能产生距离折叠?答:前者由于最大不模糊距离比较大,460KM以外的回波才会产生距离折叠,而460KM以外即使是较低仰角,波束中心的位置也已经比较高(约17KM),一般的对流风暴较难达到,而且距离远也造成回波能够回到雷达天线的能量已十分小,基本上不会对460KM以内的回波造成影响。后者由于仰角比较高,在115KM以外,雷达波束也已经到了很高的高度,一般的对流风暴很难达到此高度,所以也不大可能有大量降水粒子回波返回雷达天线造成距离折叠。14 地物杂波有哪几种?抑制地

9、物杂波的主要思路是什么?答:地物杂波包括固定地物杂波和异常地物杂波,固定地物杂波是指高塔和山脉等地物在雷达波束正常传播情况下造成的杂波,异常地物杂波是指由雷达波束的超折射造成的地物回波。抑制地物杂波的主要思路是地物为静止不动的,因而其沿着雷达径向的速度必然是零,因此抑制地物杂波的做法是将一个距离库内径向速度在零值附近的那部分功率滤掉。15 指出超折射在雷达回波图上的特点。出现超折射表明当时的大气状况怎样?答:超折射在反射率因子产品上的形态:造成反射率因子数据出现杂斑点,斑点值的变化范围很宽,并且可以扩展到很大的范围;超折射造成的地面回波的不均匀性相当明显,通常反射率因子值相当高,并且会发生突然

10、从低值到高值的变化,其反射率因子梯度不如气象回波的反射率因子梯度光滑。超折射在平均径向速度产品上的形态:一个接近零的速度场中孤立的镶嵌着非零值。 出现超折射说明当时的大气状况: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增加(逆温)和/或湿度随高度增加而迅速减少。16 速度退模糊算法的主要思路是什么?CINRAR-SA雷达速度退模糊算法的主要步骤是哪几步?答:速度退模糊算法的主要思路是根据连续性原则将每个速度初猜值与它的周围的相邻速度值相比较,如果一个速度初猜值与它的周围值显著不同,则该算法试图用另一个可能的值替换那个速度初猜值。 速度退模糊算法的主要步骤是:一、径向连续性检查;二、九点平均;三、扩展搜索;四、环境风表1

11、7 ,雷达波长5厘米,应是多少?若雷达波长10厘米,是多少?答:PRF=C/(2*300000)=500 4*/=500 所以当=0.05米时,=6.25m/s;当=0.1米时,=12.5m/s18 如果一个模糊的径向速度值是45节,它的邻近值是-55节,最大径向速度是60节,那么这个径向速度的最可能值是什么?答:45-2*60=-75节19 对流风暴分为哪几种类型?答:对流风暴分为:1、普通单体风暴;2、多单体风暴;3、线风暴(飑线);4、超级单体风暴20 雷暴产生的环境条件主要有哪些?答:产生对流风暴的环境条件主要有:1、大气热力层结不稳定;2、垂直风切变;3、水汽分布;4、触发机制21

12、垂直风切变对雷暴发展的主要作用是什么?答:在一定的热力不稳定条件下,垂直风切变的增强将导致风暴进一步加强和发展,主要原因在于1、在切变环境下能够使上升气流倾斜,这就使得上升气流中形成的降水质点能够脱离上升气流,而不会因拖曳作用减弱上升气流的浮力;2、可以增强中层干冷空气的吸入,加强风暴中的下沉气流和低层冷空气外流,再通过强迫抬升使得流入的暖湿气流更强烈地上升,从而加强对流;3、通过环境垂直风切变和上升气流的相互作用提供一附加向上的扰动气压梯度力,从而使气块获得除浮力以外的向上加速度。 如果风切变较弱,相对风暴气流就不可能增强到足以携带降水远离风暴的上升气流区,降水就通过上升气流降落,并进入风暴

13、低层的入流区,从而导致上升气流中水负载的明显增加,最终使得风暴核消失。而中等到强的垂直风切变有利于相对风暴气流的发展,此时,气块携带着降水远离风暴的入流区或上升区,中等到强的垂直风切变能够产生与阵风锋相匹配的风暴运动,从而使得暖湿气流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发展中的上升气流中去,垂直风切变的增强有利于上升气流和下沉气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共存,新单体将在前期单体的有利一侧有规则地形成,如果足够强的垂直风切变伸展到风暴的中层,则产生于上升气流和垂直风切变环境相互作用的动力过程能强烈影响风暴的结构和发展,在这种风切变环境下,有利于组织完好的对流风暴如强烈多单体风暴和超级单体风暴的发展。22 雷达单体生命史分为

14、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答:分为三个阶段: 1、塔状积云阶段:由上升气流所控制,上升速度一般随高度增加,这种上升气流主要由局地暖空气的正浮力或者由低层辐合引起。初始雷达回波的水平尺度为1KM左右,垂直尺度略大于水平尺度,初始回波顶通常在-4-16之间的高度上,回波底在0高度附近,初始回波形成后,随着水滴和冰晶等水成物的不断生成和增长,回波向上、向下同时增长,但是回波不接地,此时最强回波强度一般在云体的中上部。 2、成熟阶段:上升气流和下沉气流共存的阶段,开始于雨最初从云底降落之时,表现为雷达回波接地。此时,云中上升气流达到最大,随着降水过程的开始,由于降水粒子所产生的拖曳作用,形

15、成了下沉气流,这种下沉气流在近地面的低层向外扩散,与单体运动前方的低层暖湿空气交汇形成飑锋。成熟阶段的对流单体的中上部,仍为上升气流和过冷水滴及冰晶等水成物,当云顶伸展到对流层顶附近时,不再向上发展,而向该处的环境风下风方向扩展,出现水平伸展的云飐,云飐回波可伸展到几十千米至上百千米。 3、消亡阶段:下沉气流所控制,降水发展到整个对流云体,从雷达回波上看,回波强中心由较高高度迅速下降到地面附近,回波垂直高度迅速降低,回波强度减弱,并且分裂消失。23 给出中气旋的定义答:中气旋是与强对流风暴的上升气流和后侧下沉气流紧密相联的小尺度涡旋,该涡旋满足一定的切变、垂直伸展和持续性判据。这个涡旋可以用一个兰金组合涡旋来模拟:中气旋核作为一个固体旋转,切向速度与半径成正比,在中气旋核以外,切向速度与半径成反比,随着半径的增加而减少。中气旋的水平尺度一般不超过10KM,垂直厚度超过相应对流风暴厚度的三分之一,垂直涡度的量级为10-2s-1,持续时间为两个体扫以上24 给出超级单体风暴的定义。经典超级单体风暴反射率因子回波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答:超级单体风暴是伴随着一个持久深厚的中气旋,具有强烈而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