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之班级管理知识点.docx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3039636 上传时间:2023-12-1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7.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考试之班级管理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之班级管理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之班级管理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之班级管理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之班级管理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考试之班级管理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考试之班级管理知识点.docx(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班级与班级管理考试形式:主观题、客观题重点考点:班集体的形成阶段、班级管理的模式、突发问题的处理, 尤其需要掌握课堂突发问题处理的原那么与方法。一、班级概述1、班级的概念班级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在学校进行教育和教学活动的 根本单位,是学生学习、生活、开展的直接环境,同时也是其实现社 会化开展的重要场所。2、班级的历史最早使用“班级 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 斯1519。而从现代意义上对班级进行系统论证的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1632。3、班级对学生成长的作用:1有利于促进学生相互学习与共同成长2有利于学生社会化与个性化开展3有利于学生提升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2、。二、班集体的形成与开展1、班级与班集体的区别班集体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标准组织起来的, 由具体明确的奋斗目标、坚强的领导核心、及良好纪律和舆论的班级 学生所组成的活动共同体。班集体不是学生的简单集合,是不会自发形成的。班集体是班 级群体的高级形式。班集体的形成需要全班学生和班主任以及各学 科教师的共同努力。2、班集体的形成阶段初建期:组建阶段,班主任是把你的核心和动力。形成期:核心初步形成阶段班级凝聚力开始出现,大多数学生在班集体中获得了归属感,班级的核心、初步形成。形成期是班主任培养班级骨干 的重要时期。成熟期:集体自主活动阶段有明确的、共同认可的奋斗目标、形成了坚强的核心。

3、学生已有了较强的自我教育能力,形成了良好的舆论气氛和民 主团结的风气,自主的开展集体活动。3、班集体的根本特征1共同的奋斗目标和为实现这一目标而组成的共同活动共同 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2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坚强的领导核心3严格的组织纪律和健全的规章制度4健康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班风:是班级中多数成员所表 现出的共同理想和行为倾向,包含情绪状态、言行习惯、道德 面貌等,它是经过一定时间的相互影响而逐渐形成的,是班集 体形成的重要标志5学生个性的充分开展4、培养正确舆论和良好班风的措施(1)发挥班主任的表率作用:班主任率先垂范(2)发挥身边典范的作用(3)发挥班级舆论阵地的宣传作用:

4、班主任要指导学生善于利用 黑板报、墙报、专栏、班级日志、班级网络主页、班会等形式,开展 问题讨论,宣导主流价值观念,使正确的集体舆论得以张扬稳固。(4)发挥任课教师和家长的作用三、班级管理概述1、班级管理的概念班级管理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 带着班级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方案、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2、班级管理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的、 全面的开展。3、班级管理的对象:班级活动中的人、事、物、时空、环境等。4、班级管理的内容1班级组织的建设和制度建设:其首要原那么是有利于教育。2班级日常管理:包括思想管理、纪律管理

5、和学习常规管理。3班级活动管理:如班务活动、学习活动、文娱活动、竞赛活动、科技活动、体育活动、劳动实践活动、主题教育活动。4班级教育力量管理:包括学校教育力量、家庭教育力量、社 会教育力量等。5、班级管理的功能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让学生学会自治自理。6、班级管理的开展趋势1教师角色由“领导者向“引导者过渡;2教师影响力由权力性影响向非权力性影响过渡;3教师的管理方式由“专制型 向“民主型 过渡;4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逐渐增强和提高。四、班级管理的模式1、常规管理。班级常规管理是建立良好班集体的根本要素。2、平行管理。

6、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 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 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3、民主管理。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 方法。实质是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力量,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 事务。4、目标管理。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 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时期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 目标体系,以此推动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最早提出目标管理的是德鲁克。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 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从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正确业 绩的现代管理方法。目标管理亦称“成果管理,俗称责任制。五、小学班级管

7、理的原那么1、方向性原那么。班级建设目标是全班的行动指南。2、全面管理的原那么。德智体美劳全面开展。3、自主参与原那么。学生是被管理者,也是管理者,培养他们的 主人翁意识。4、教管结合原那么。教育要有诲人不倦,管理要宽严适当。5、全员鼓励原那么。鼓励全班每个学生。6、平行管理原那么。既通过集体的管理影响个人,又通过个人的 管理去影响集体。六、小学班级管理的方法1、调查研究法。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清楚才有的放矢。2、目标管理法。将目标分解,逐级落实,成为学生努力的诱因和内驱力。3、典范示范法。典范的力量是无穷的,典范要有典型性,教师要 以身作那么。4、情境感染法。教育情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

8、神文化环境,引起学 生的共鸣。5、标准制约法。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帮助学生从“他律 到“自 律转化。6、舆论影响法。健康的集体舆论,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7、心理疏导法。通常有心理换位法、宣泄疏导法和认知疏导法。8、行为训练法。行为训练,知行统一,通过正强化和负强化,养 成习惯。七、班级管理的理论根底1、教育学理论与班级管理1马卡连柯的集体教育理论。“在集体中、通过集体并为了集体而 进行教育2苏霍姆林斯基的自我教育理论。“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 的教育。3陶行知的解放儿童创造力与学生自治理论。学生自治是学生团 结起来,大家学习自己管理自己的手段2、社会心理学理论与班级管理1从众与逆反。从众

9、是根据他人而做出的行为或信念的改变的 一种心理状态,有顺从、服从、接纳人三种形式。逆反是人们为了 维护自尊或自由,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 理状态。2群体影响。在群体中,顾忌、分心、他人在场和隐蔽等因素 都会引发个体的唤起状态,唤起个体完成简单任务的成绩,产生“社 会助长作用,也会降低复杂任务的作业成绩,产生“社会惰化作 用。3冲突与和解。个体或群体感受到来自另一方不利于已的行为 并进行还击的现象。冲突令人产生不快或威胁感,但缺乏冲突也死 气沉沉。矛盾双方互相让步或者一方让步,以解决双方争执的现象 为和解。3、管理学理论与班级管理1科学管理理论。泰罗为提高工厂的生产率,对工人

10、实行科学管 理。这种科学化、标准化手段用来进行班级管理,效果更好。2行为科学理论。霍桑实验说明,调开工人积极性不能只靠金 钱,人的大局部需要是感情上的慰藉,平安感、和谐、归属感, 领导者应提高职工的满足感。班级管理也是如此。3群体开展阶段与高效团队理论。群体开展经过五个阶段:其 一,形成阶段,摸着石头过河。其二,震荡阶段,凸显内部冲突 阶段。其三,标准阶段,凝聚力强,结构稳固。其四,执行阶段, 精力用于完成任务。其五,解体阶段,善后工作成为取代业绩关 注。高效团队的特征是:清晰的目标,相关的技能、相互的信任、 统一的承诺、良好的沟通、谈判的技能、恰当的领导、内部和外 部的支持率。(4)情境领导

11、理论。赫塞与布兰查德提出,成功的领导是根据下 属的成熟度,通过选择恰当的领导方式而实现的。班级管理也要针对学生的成熟度来决定管理模式。5全面质量管理理论。1961年,美国通用电器公司质量管理 部长菲根堡姆博士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概念,将质量扩展到产品 寿命循环的全过程,全员参与,全过程把关,全范围监控。班 级管理也做到学生身心全面开展,家庭学校社会全满意,学生 积极性全调动。6学习型组织理论。美国的彼德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一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1990中提出“学习型组织 理论。自我超越。深刻了解自我的愿望,对现实作出正确判断,对待学习如同对待生命一般。改善心智模式。开放心灵,容纳别人的观点,改善

12、根深蒂固的 思想方式和行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组织能鼓舞人心、凝聚成员的共同理念。团队学习。团队成员在一起自由交流,真正一起思考,相互激发。系统思考。组成成员形成系统观察、系统思考的能力,并正确 行动,最重要的修炼。班级也需要经历这五项修炼。八、班级管理中的问题及应对1、班级管理中的问题1班主任对班级管理方式偏重于专断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民主管理的程度低。2、班级管理问题的应对策略1以满足学生的开展为目的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3有目的的训练学生进行班级管理的能力九、班级突发事件的处理1、小学班级突发事件类型:1人际分歧。2打架斗殴。3顶撞老师。4恶作剧。5意外伤害。2、班级突发事件的

13、处理原那么1教育性原那么。教师在处理突发事件时要让学生受教育,促 进每个学生的成长为目的。2客观性原那么。对事不对人,公平民主处理。3有效性原那么。善于总结引导,惩前毖后,治病救人。4可接受性原那么。让学生心服服。5冷处理原那么。教师在处理突发事件时,沉着冷静、机智果 断,心态宽容,不急于下结论。3、班级突发事件处理的方法1沉着冷静面对2机智果断应对3公平民主处理4善于总结引导5保证教学进度第二章班主任考试形式:客观题、主观题重点考点:班主任的角色定位和工作内容一、班主任的概念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工作 的教师,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校办学思想的贯彻

14、 者,是联系班级任课教师和学生团队组织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长 和社会的桥梁。二、班主任的角色定位1、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骨干力量2、是学生全面开展的引导者3、是班级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协调者三、班主任的根本素养1、责任意识与移情能力。责任意识表达在对小学生负责、对社会 负责、对自己负责三方面,移情能力指班主任能设身处地地站在小学 生的角度,理解或欣赏他们的感受。2、学习意识与探究能力。3、团队意识与领导能力。领导能力包括决断力、控制力、前瞻力、影响力、感召力。四、班主任工作的内容1、常规工作(1)了解和研究学生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根底和前提,包含对学生 个体的了解和对学生群体的了解(2)组织和培养良好

15、的班集体中心环节(3)建立学生档案集体档案和个体档案(4)班会活动班级例会和主题班会班级例会:晨会、周会、民主生活会、班务会主题班会:按活动类型划分:体验型最常见、讨论型、表演型、叙事型、 综合型按主题划分:日常主题、政治主题、阶段性主题、节日主题(5)协调各种教育影响学校与家庭、社会(6)操行评定(7)班主任工作方案与总结2、个别教育工作1先进生的心理特征:自尊好强,充满自信,强烈的荣誉感, 较强的超群愿望与竞争意识。先进生的教育: 严格要求,防止自满。 不断鼓励,弥补挫折。 消除嫉妒,公平竞争。 发挥优势,全班进步。2后进生的心理特征:不适度的自尊心,学习动机不强,意志 力薄弱,是非观念模糊。后进生的教育重点: 关心保护后进生,尊重他们的人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