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支援帮扶考察组天祝调研活动方案.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3039632 上传时间:2024-02-1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口支援帮扶考察组天祝调研活动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对口支援帮扶考察组天祝调研活动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对口支援帮扶考察组天祝调研活动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对口支援帮扶考察组天祝调研活动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对口支援帮扶考察组天祝调研活动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口支援帮扶考察组天祝调研活动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口支援帮扶考察组天祝调研活动方案.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昌市对口支援帮扶工作组天祝考察活 动 安 排中共天祝县委办公室天祝县人民政府办公室2010年12月目 录1、日程安排2、金昌市对口支援帮扶考察组成员3、天祝县陪同人员4、汇报座谈会议程5、天祝县县情概况暨扶贫开发工作情况6、华藏寺镇红大口易地扶贫搬迁暨新农村试点建设项目简介7、 华藏寺镇黄草川生态移民暨新农村建设示范点项目简介8、天祝县宽沟循环经济产业区简介 9、天祝县高原农业科技示范园简介10、松山镇阿岗湾村大圈湾组贫困状况简介日 程 安 排12月24日(星期五)上 午10:00 县上领导在安门高速路口迎接;10:20 考察华藏寺镇红大口易地搬迁及新农村试点建设项目;10:40 考察华藏寺

2、镇黄草川生态移民暨新农村建设示范点项目;11:00 考察天祝县宽沟循环经济产业区建设项目;11:20 考察天祝县高原农业科技示范园;11:40 考察松山镇阿岗湾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12:00 华瑞宾馆午餐、休息。下 午14:30 在县政府礼堂召开汇报座谈会;18:00 华瑞宾馆晚餐、住宿。金昌市对口支援帮扶考察组成员 马 森 市委副书记 石振才 市政协副主席、统战部部长 柴世英 市委副秘书长 毛万福 市政府副秘书长 李英民 市发改委副主任 杨永虎 市水利局副调研员 谢复银 市农牧局副局长 李才元 市委农办副主任 魏生祥 永昌县副县长 赵德荣 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副主任 杨江山 市委统战部民宗科

3、副科长 罗 真 永昌县农牧局副局长 司 机 5人 天祝县陪同人员杨得中 县委书记吴联正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马国荣 县委副书记、政府县长何万雄 县政协主席王明德 县委副书记雷 忠 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迭目江明 县政府副县长廖正泰 县政府副县长孟寿堂 县委办主任刘舜尧 县政府办副主任马义学 县农牧办、扶贫办主任李春云 县畜牧局局长张金学 县农业局局长马文祝 县宗教局局长张有宗 县发改局副局长窦泰山 县经贸局副局长段恒荣 县水务局副局长 县电视台、政府网站记者天祝藏族自治县县情概况暨扶贫开发情况天祝,又名华锐,意为英雄的部落,地处河西走廊东端,为青藏、黄土和内蒙古三大高原交汇处,是新中国成立后由周恩来

4、总理亲自命名成立的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也是新一轮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全国仅有的两个藏族自治县之一。全县有藏、汉、土、回、蒙古等16个民族共同聚居,辖10镇9乡176个行政村,17个居委会,总人口23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37.12%。境内海拔在20404874米,地貌以山地为主,总面积7149平方公里,其中草地面积587万亩,耕地面积83.38万亩,森林总面积346万亩。属大陆性高原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0.2,年降水量在231.3-555.2毫米之间。县境内矿产资源富集。已发现的矿床、矿点、矿化点80处,查明矿种29种,其中煤炭储量9亿吨、石膏3亿吨、石灰石4亿吨、石英石1000

5、万吨以上。畜牧资源丰富,有世界珍稀畜种“天祝白牦牛”、驰名中外的岔口驿马和毛肉兼优的甘肃高山细毛羊。水资源充足,有10条内外陆河流,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3.5万千瓦,地处石羊河流域6条内陆河(金塔河、杂木河、黄羊河、古浪河、大靖河、西营河)和黄河流域2条外流河(大通河、金强驿河)的源头,仅石羊河流域年径流量达10.24亿立方米,是黄河、石羊河两大流域源头生态大县。森林广袤,森林覆盖率为33.08%,有30多种珍贵的野生动物,600多种野生植物和数百种名贵中药村。生态旅游独具风格,以“天祝三峡”、石门沟、马牙雪山、抓喜秀龙为代表的自然景观和藏族民俗风情受到广大游客青睐。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东南距省

6、会兰州144公里,距中川机场88公里,西北距武威市132公里,境内交通便捷,兰新铁路和312国道横穿县境,人流、物流、信息流十分便捷。自治县成立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县委、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发扬“民族团结、艰苦创业、励精图治、奋力拼搏”的天祝精神,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按照“围绕一个目标、构筑两大屏障、实施三大战略、打造四个基地”的总体思路,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开发培育特色种植业、生态旅游业、特色工业、藏酒藏医药业和以白牦牛为主的特色畜牧业五大特色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县上下保持

7、了民族团结、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的大好局面。1983年以来,我县先后被列入国家“三西”建设扶持县、国家“八七扶贫”攻坚县,2001年又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界定扶贫工作重点乡镇19个、重点村142个、贫困人口10.6万人,占农村人口的57.7%。近十年来,从特殊县情出发,全县上下始终坚持以扶贫开发统揽农村工作全局,把夯实发展基础、培育增收产业、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作为解决温饱的根本和核心,紧紧围绕增加农牧民收入、减少贫困人口两大目标,突出“一体两翼”战略,整村推进、基础建设、产业扶贫、劳务移民、社会帮扶“五路并举”,因地制宜,因贫施策,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劳则劳

8、、宜迁则迁,走出了一条发展有设施保障、增收有产业支撑的较为稳定持久的脱贫致富路子。扶贫开发规划纲要实施的10年,是我县扶贫开发以来投入最集中、项目建设最有成效、贫困人口受益最为显著的10年,全县贫困程度实现了由整体性贫困向区域性贫困的转变,农牧区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但由于特殊的地理地势条件,全县总体脱贫标准低,且区域性贫困问题越来越突出,加之自然灾害频发,返贫率居高不下,按国家新的贫困界定标准,全县人均纯收入在1196元以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尚有11.429万人(其中返贫人口6.66),占农业总人口的65.9%,这部分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林缘区、干旱山区和高寒阴湿区三大区域,与发达地区差距越来越大,

9、目前仍然是武威市乃至全省较为贫困的民族县份,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仅有全市水平的59%、全省水平的48%,贫困人口占到全市贫困人口的31%。社会发育程度低,基础设施薄弱,贫困程度深,农牧民科技素质低,仍是自治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华藏寺镇红大口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暨新农村建设示范点项目简介天祝县华藏寺镇红大口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暨新农村建设示范点项目地处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缓冲区,覆盖华藏寺镇柏林、阳洼台、韭菜沟、黄草、野雉沟、红大、红明等7个行政村,主要针对柏林、阳洼台、红明、红大4个村的434户2113人,在红大口修建中心村,进行整体搬迁,在韭菜沟、黄草、野雉沟村以产业开发、生态环境治理为重

10、点,转变农牧民生产、生活、生存方式,促进农牧民增收。该项目经省发改委2006291号和2007487号文件批复,以“统筹规划、基础先行、产业超前、分步实施”的原则进行,建设年限为2007-2010年。项目总投资2864万元,其中:国家易地扶贫搬迁资金948万元,县上整合资金913万元,群众自筹1003万元。重点培育日光温室、舍饲育肥、大田蔬菜和劳务输转等产业,推进新农村建设,增加农牧民收入。项目自2007年4月实施以来,县委、县政府多次组织召开项目现场办公会,把扶贫开发与移民搬迁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拼盘整合易地搬迁、整村推进、民族发展、以工代赈、通达通畅等项目,集中力量办大事,研究解决了项目

11、实施过程中的资金瓶颈等问题。截止目前,已完成总投资4028万元,其中:国投资金2489万元(产业投资140万元),群众自筹1539万元(用于产业的投资340万元,住宅建设1199万元)。已建成日光温室202座(其中红提葡萄温室57座、蔬菜温室145座),日光温室效益已达585.5万元。平整场地500亩,硬化道路3.3公里,绿化主干道1.84公里。完成日光温室区管道、渠道灌溉和排洪工程以及住宅区人饮工程,铺设人饮管道10公里,修建防洪堤1.84公里,架设输电线路4公里。完成学校、村委会、卫生所、兽医站、汽车站各1所。建成占地16000平方米的中心广场。修建住宅300套,建成三位一体沼气池260座

12、,搬迁群众230户1221人。该项目建成后,将凸现巨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搬迁村的草原载畜量可下降60以上,10万亩草场可达到休牧、禁牧。旧村庄可整理恢复草场500亩、恢复耕地400亩。新农村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1250提高到4600元,从而解决了这些村庄就地扶贫成本高、收效慢的问题,使搬迁群众由牧民向菜农转变,由粗放的大田种植向精细的温室种养植转变,由分散居住向集中统一居住转变,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目标,从根本上解决农牧民群众上学难、看病难、吃水难、行路难的问题,解决农牧区发展与生态建设,牧民增收与生产基础薄弱的矛盾,逐步出一条探索扶贫开发与

13、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有机结合的新路子。华藏寺镇黄草川口生态移民暨新农村建设项目简介华藏寺镇黄草川口距离县城10公里,在周家窑村、栗家庄村和黄草村三村交界处,位于华柏公路和庄浪河东侧1公里,地处庄浪河下游,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海拔在24002700米之间,年均气温2,年平均降水量为400毫米,相对无霜期130天。项目区地质构造稳定,无重大的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由于多年干旱少雨,现有摞荒地3100亩。2007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总体安排部署,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在黄草川口新建千亩红提葡萄生产基地。通过县上优惠政策支持和整合扶贫开发项目解决了建棚补助

14、,依托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新建提灌工程和二级提灌工程向上延伸1.6公里解决了日光温室供水问题。现已建成日光温室132座,其中红提葡萄日光温室17座。2010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申报了华藏寺镇黄草川口生态移民暨新农村建设项目,该项目涉及华藏寺、安远、祁连、旦马、大红沟、东大滩、西大滩等七个乡镇7个村,计划从七个乡镇七个村整体搬迁400户2000人,建设地点为华藏寺镇黄草川口,项目建设期限为2011-2015年。目前,黄草川口已完成土地流转2436.2202亩,其中耕地面积2329.5453亩,荒地面积106.6749亩。按照“科学规划,基础优先、产业支撑、分步实施”的原则,通过五年时间,

15、在黄草川口建成千亩红提葡萄生产基地, 同时,建成新农村住宅400套,配套完善人畜饮水、日光温室灌溉工程、防洪工程、排污工程、道路工程、电力工程、绿化美化工程、农村新能源等基础设施及村委会及文化活动室、学校、卫生所、畜牧兽医站、农畜产品交易市场、公共汽车站、文化活动广场等公共设施。项目估算总投资为1.426603亿元。该项目建成后,将凸现巨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迁出区祁连山涵养林区搬迁村的草原载畜量可下降60以上,草场可达到休牧、禁牧,并可整理旧村庄恢复草场、耕地。安置区通过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1500提高到7500元,从而解决了迁出区村庄就地扶贫成本高、收效慢的问题,农牧民群众由分散居住向集中统一居住转变,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