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存货增值税控制指标如何实际运用[会计实务优质文档].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2978005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案例分析:存货增值税控制指标如何实际运用[会计实务优质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案例分析:存货增值税控制指标如何实际运用[会计实务优质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案例分析:存货增值税控制指标如何实际运用[会计实务优质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案例分析:存货增值税控制指标如何实际运用[会计实务优质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案例分析:存货增值税控制指标如何实际运用[会计实务优质文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案例分析:存货增值税控制指标如何实际运用[会计实务优质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案例分析:存货增值税控制指标如何实际运用[会计实务优质文档].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财会类价值文档精品发布!案例分析:存货增值税控制指标如何实际运用会计实务优质文档存货增值税控制指标,是分税种案头分析中经常涉及的项目,类型为内部指标(根据企业自身的财务数据计算获得,无需外部标准参照),包括进项税额控制值与应纳税额控制值。进项税额控制值为理论上企业当期可以抵扣的税额上限,比较的对象为实际抵扣的货物进项税额(剔除固定资产部分);应税劳务(如运费、维修加工费)则根据是否计入存货成本加以判断,计入则包括在内,不计入则剔除。应纳税额控制值为理论上企业当期应该缴纳的税额下限,比较的对象为实际应纳税额。文中就商业和工业企业分别举例,分步骤具体介绍指标用法,所引数据均为真实业务,文中隐去企业

2、名称和发生年份。案例1某化工产品批发企业相关财务数据:销售收入3000676.21元,销售成本2878269.47元,期初存货285812.31元,期末存货216984.82元,实际抵扣进项税额525452.02元,实际应纳税额5457.46元,上期留抵税额0。进项税额控制值测算1.进项税额控制值外购控制值适用税率(销售成本期末存货期初存货)适用税率(2878269.47216984.82-285812.31)17%2809441.9817%477605.14(元);2.进项税额控制值实际抵扣进项税额477605.14-525452.02-47846.88(元),结果0,说明测算值异常。应纳税

3、额控制值测算1.应纳税额控制值(销售毛利存货增量)适用税率上期留抵税额(销售收入期初存货销售成本期末存货)适用税率上期留抵税额(3000676.21285812.31-2878269.47-216984.82)17%-0191234.2317%-032509.82(元);或者:应纳税额控制值销售收入适用税率-进项税额控制值-上期留抵税额3000676.2117%-477605.14-032509.82(元);2.实际应纳税额-应纳税额控制值5457.46-32509.82-27052.36(元),结果0,说明测算值异常。数据一致性验证实际应纳税额-应纳税额控制值进项税额控制值实际抵扣进项税额,

4、说明验证不一致,数据真实性和可信度存疑。案例2某纸塑包装企业财务数据:销售收入18065009.12元;销售成本17369992.20元;期初存货1439366.33元;期末存货1444558.86元;计入生产成本的职工薪酬、折旧、摊销部分分别为694384.34元、180431.40元、0,实际抵扣进项税额2877170.68元,实际应纳税额193881.04元,上期留抵税额0。进项税额控制值测算1.进项税额控制值外购控制值适用税率(销售成本期末存货-期初存货-生产成本中的工资、折旧、摊销部分)适用税率17369992.21444558.861439366.33-(694384.341804

5、31.400)17%16500368.9917%2805062.73(元);2.进项税额控制值实际抵扣进项税额2805062.73-2877170.6872107.95(元),结果0,说明测算值异常。应纳税额控制值测算1.应纳税额控制值(销售毛利存货增量产品增值)适用税率上期留抵税额(销售收入期初存货生产成本中的工资、折旧、摊销部分销售成本期末存货)适用税率-上期留抵税额18065009.121439366.33(694384.34180431.400)-17369992.20-1444558.8617%-01564640.1317%-0265988.82(元);或者:应纳税额控制值销售收入适

6、用税率-进项税额控制值-上期留抵税额18065009.1217%-2805062.73-0265988.82(元);2.实际应纳税额-应纳税额控制值193881.04-265988.82-72107.78(元),结果0,说明测算值异常。数据一致性验证实际应纳税额-应纳税额控制值进项税额控制值-实际抵扣进项税额,说明验证一致,数据基本真实可信。上述两个指标,若比较结果0,均说明测算值正常;若比较结果0,但绝对值10,也应视为正常,多为计算转换所致;验证值尾数误差忽略不计。计入生产成本的职工薪酬、折旧、摊销(产品增值)部分不能直接从公共财务报表中取得,需要查询企业账册,建议在一年一度的税收调查中专

7、列项目反映。依通常经验,企业最终补缴的税款都会超过测算的异常值。分析进项税额控制值,应重点考察企业是否虚抵、多抵进项或者发出商品未转成本、未计存货。此指标商业部分是原型公式,运用已久;工业部分由笔者加以创新,敏感度更高。案例2中,若按原型公式,测算值正常(17369992.201444558.86-1439366.33)17%-2877170.6876610.72(元),工业公式则不但测算值异常,而且明显有所放大(72107.95元)。比起风险识别报告中的进项税额控制值差异率(相对值),此指标(绝对值)更显简单直观、更易理解。案例1中,进项税额控制值差异率(进项税额控制值-实际抵扣进项税额)实

8、际抵扣进项税额(477605.14-525452.02)525452.02-9.11%,常常让人云蒸雾绕,不看说明就无法确切知晓,指标如何计算、结果是否正常。分析应纳税额控制值,应重点考察企业是否隐瞒收入、是否多转成本,结合行业毛利率与行业税负率等外部指标,效果更佳。此指标由笔者首创,公式原理以及理想模型测试与验证部分,详见拙文存货增值税控制指标初探(已收入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发展与行业学术论坛丛书国税卷)。分析数据一致性,需要特别注意,风险识别报告中的数据有时不能直接沿用,必须进行还原计算。更简捷的处置是:销项税额只取销售收入乘适用税率值;实际进项税额剔除与存货无关的因素;实际应纳税额为二者相减而得。这套指标与公式,属于存货与税额流转中的逻辑性测试,只起提示方向的作用,并不追求绝对精确。测算值异常,必定存在问题;测算值正常,也不代表可以高枕无忧,仍须结合其他指标,综合考量。若善加利用,一定会在纳税评估或税务检查中有所作为。结语:学习财务会计,要注意两个不良,一个是“营养不良”,没有一定的文史基础,没有科学理论上的准备,没有第一手资料的收集,搞出来的东西,不是面黄肌瘦,就是畸形发展;二是“消化不良”,对于书本知识,无论古人今人或某个权威的学说,要深入钻研,过细咀嚼,独立思考,切忌囫囵吞枣,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粗枝大叶,浅尝辄止。本文由梁志飞老师编辑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