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性质和运动(专题-好).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2952691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2.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气性质和运动(专题-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大气性质和运动(专题-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大气性质和运动(专题-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大气性质和运动(专题-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大气性质和运动(专题-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气性质和运动(专题-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气性质和运动(专题-好).doc(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年高考地理第一轮专题复习大气性质和运动一、考纲展现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1)大气的组成。 干结空气(N2、O2、CO2、O3)、水汽、固体杂质(2)大气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分层依据:大气的温度垂直递变规律及大气运动方向分层:对流层(下热上冷,直接热源是下垫面,空气对流运动强烈,水汽和固体杂质含量高,有复杂多变的天气现象,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大,和人类关系最密切,对流层的厚度从低纬向高纬减小,赤道附近的对流层厚度约17-18千米,两极地区约8-9千米,中纬度地区约12千米)平流层(热量来自于太阳,平流层中的臭氧层能够吸收太阳紫外线,下冷上热,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大气能见度高,

2、是飞行的理想层次,平流层中的臭氧层通过吸收紫外线,使得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形成一道保护伞)高层大气(空气非常稀薄,电离层位于高层大气中,由于温度高空气分子呈现电离状态,电离层能够反射无线电短波,对地面无线电短波通信影响较大)2对流层大气的热状况和大气的运动(1)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大气通过反射、散射和吸收等方式,削弱太阳辐射,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减少,从而使得地面白天的温度不致于太高。大气通过大气逆辐射将大部分热量返还给地面,使地面但热较少,夜晚的温度不致于太低,从而起到保温作用。大气层的存在使得地面附近昼夜温差较小。(2)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气

3、温分布的一般规律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取决于其热量收支状况,一天当中,陆地最高温出现在14时前后,陆地最低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两个时刻恰好处于一天当中热量收支平衡的时刻(海洋上相应向后推迟一个小时)。一年当中,陆地最高温北半球是7月份(南半球是1月份),陆地最低温北半球是1月份(南半球是7月份),海洋上相应向后推迟一个月。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在不考虑地形的影响下,等温线大致和纬线平行,从低纬向高纬递减;考虑到地形和洋流的影响,海拔高的地区,等温线向低纬突出,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等温线向高纬突出;受洋流的影响,等温线突出的方向和洋流流向一致;在大气层中,垂直方向上,同一高度上气温偏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

4、空突出,气温偏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空突出。(3)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的关系。大气垂直运动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下垫面冷热不均造成的,冷的地方空气收缩下沉,热的地方空气膨胀上升。水平运动(风):由于大气的垂直运动,使得同一个水平面出现气压差异,叫水平气压梯度,从而产生气压梯度力,在同一个水平面上,空气会从气压高的地方向气压低的地方运动,空气的水平运动成为风。大气的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形成完整的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三圈环流: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全球性大气环流,和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基本相同,但是因为运动空间尺度较大,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形成了

5、三圈环流。气压带和风带是三圈环流在近地面的具体表现,垂直运动表现为不同的气压带(垂直上升的区域形成低气压带,垂直下沉的区域形成高气压带),水平运动表现为不同的风带。如果考虑到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受海陆热力环流的影响,三圈环流就变得不完整。由于大陆和海洋比热性质差异较大,在大陆东岸形成海陆热力环流,即季风环流。大气环流是物质和能量的传递的基本载体,从海洋向陆地运动的空气会把水汽从海洋带到陆地,从低纬向高纬运动的空气会把热量从低纬带到高纬。另为在水热输送的过程中,水的三态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大气降水(1)大气降水大气降水取决于大气环流形式,大气无论是水平运动还是垂直运动,只要是运动过程中是降

6、温的,就容易出现降水,运动过程中是升温的,就不容易出现降水;比如说:从低纬向高纬运动的风(盛行西风、夏季风),在运动过程中气温下降,降水较多。从高纬向低纬运动的风(信风、极地东风、冬季风),在运动过程中气温上升,降水少。上升运动的气流(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山地的迎风坡,锋面区域,气旋),气流上升降温,降水较多。下沉气流(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山地的背风坡、反气旋),气流下沉升温,降水较少。(2)降水的时间变化。 不同区域的降水时间变化不一样,有年雨型(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夏雨型(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冬雨型(地中海气候);少雨

7、型(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3)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参考地图册世界降水量分布图二、考纲解读大气环境作为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着其他自然和人文要素,因此在地理学科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历年地理高考中,对大气环境有关内容的考查一直是重中之重。本部分内容对学生有较高的能力要求,正符合未来高考重视能力考查的趋向。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是本单元的基础,从近几年的高考看,电离层的扰动、对流层的逆温现象经常出现在高考试题中,对这些问题产生的机理、危害、对策是高考命题不可回避的知识,复习中注意密切关注新的科研成果和观测资料。大气运动和大气环流是多年来高考考查的重点知识,如根据等压线图判断气压

8、的高低、气流的运动状况、风力大小、天气状况等,它们在高考中占有突出的分量,选择题、读图分析题均有体现,本部分内容也是今后高考不回避的地方。三、重难点及经典例题解析知识点1 大气的组成及作用1.低层大气和干洁空气的组成 大气是多种气体的机械混合物。低层大气是由干洁空气、水气和固体杂质三部分组成。其中干洁空气是不含水汽和固体杂质的空气,也是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氮和氧,二者合占干洁空气体积的99%。2.大气组成成分对生命活动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大气成分主要作用干洁空气氧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氮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二氧化碳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对地面有保温作用臭氧

9、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对地球上的生命有保护作用水汽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影响地面和大气温度,具有“保温效应”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凝结核);削弱太阳辐射;影响大气质量3.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人类活动中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不断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大量森林被砍伐,二氧化碳吸收量减少,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氟氯烃含量增加 在制冷工业发展前,大气中并不存在氟氯烃化合物。随着冰箱、冰柜、空调等的广泛使用,释放出大量的氟氯烃化合物,使大气中的氟氯烃化合物含量增加。大气中的臭氧总量减少 大气中的氟氯烃化合物增加,破坏大气中的臭氧,使大气中的臭氧总量减少。说明:大

10、气中气体含量的变化规律:CO2:城区农村;冬季夏季;夜间白天;阴天晴天;与排放物和植物光合作用有关。水汽:夏冬;低纬度地区高纬度地区;与蒸发量有关。固体杂质:陆海;城乡;早晚午;冬夏;与排放物和空气稳定与否有关。补充:京都议定书与温室气体的排放京都议定书是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大会上通过的。该议定书规定,在2008年至2012年期间,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削减5.2%,其中美国削减7%,欧盟削减8%,日本削减6%。【例1】 关于大气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干洁空气由氮、氧两种气体混合组成B.大气中的臭氧虽少,但能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C.二氧

11、化碳不能对地面起保温作用D.水汽主要分布在平流层【分析】本题主要通过考查大气的组成等知识来分析大气成分的作用。大气的主要成分为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三部分组成。干洁空气由氮、氧、二氧化碳及臭氧等气体构成。氧气是人类和一切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氮是地球上的生物的基本成分;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并对地面起保温作用;臭氧吸收太阳的紫外线。水汽和固体杂质主要分布在对流层,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答案】B【点评】本题容易出错的是大气组成与干洁空气的成分,往往把二者混为一团。因为大气是多种气体的机械混合物。而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氮、氧、氩、二氧化碳、臭氧等。二氧化碳不仅对地面起保

12、温作用,更主要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水汽和固体杂质主要分布在对流层。知识点2 大气的垂直分层1.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将大气自下而上依次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厚度因纬度而异:低纬达1718km,高纬仅89km。因季节而异:夏冬自对流层顶至5055km高度平流层顶至20003000km特点1.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地面是其主要的直接热源)2.对流运动显著3.天气现象复杂多变1.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高(臭氧吸收紫外线增温,臭氧层以上,太阳紫外线辐射强烈)2.气流以水平运动为主1.气压很低,密度小。2.在80500km的高空有若干电离层与人类关系1.与

13、人类关系最密切,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2.各种天气现象发生在对流层1.臭氧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上生命的保护伞”)2.有利于高空飞行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短波,对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作用2.对流层中的逆温现象对流层由于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辐射,所以海拔越高,气温越低。一般情况下,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有时候出现下列情况:海拔上升,气温升高;海拔上升100米,气温下降幅度小于0.6。这就是逆温现象。逆温现象往往出现在近地面气温较低的时候,如冬季的早晨。出现逆温的大气有一定的厚度,这层大气称为逆温层。出现逆温现象时,不能产生垂直对流,大气处于稳定状态,低层空气中的污染物难以扩散,污染

14、物浓度显著升高,形成环境污染,危害人体健康。较为常见有辐射逆温、锋面逆温、下沉逆温等。由于地面强烈辐射冷却而形成的逆温,称为辐射逆温。上图表明辐射逆温的生消过程。图a为正常的气温垂直分布情形: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很快,贴近地面的气层也随之降温。离地面愈近,降温愈快,离地面愈远,降温愈少,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图b);随地面辐射冷却的加剧,逆温层逐渐向上扩展,黎明时达最强(图c);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逆温便逐渐自下而上地消失(图d、e)。辐射逆温厚度从数十米到数百米,在大陆上常年都可以出现,以冬季最强。冬季夜长,逆温层较厚,消失较慢。在山谷与盆地区域,由于冷却的空气还

15、会沿斜坡流入低谷和盆地,因而常使山谷和盆地的辐射逆温得到加强,往往持续数天而不会消失。锋面逆温是由暖气团位于冷气团之上而形成的,这种逆温层是随锋面的倾斜而成倾斜状态。由下面的冷气团到上面的暖气团等温线通过锋面的区域时必有曲折,曲折的程度视两种气团间的温度对比来决定。如图,层结曲线ABCD在通过锋面的区域内出现BC一段逆温层。【例2】读某地某时气温垂直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此地终年干燥,其气候类型可能是 气候。(2)以上气候类型在南美洲分布的特点是 。(3)近地面逆温层常出现在晴朗的夜晚,至日出前后最厚,试简要说明原因:。(4)此地附近有座高山,山顶有皑皑白雪。这座高山的海拔高度估计至少在 米以上。(5)在图上适当位置用斜线绘出臭氧层。如何避免两极地区臭氧层遭受进一步破坏。(6)南极地区无太阳紫外线辐射的范围达最大面积时,下列同期图示正确的是。【解析】(1)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根据对流层的厚度得出该地位于低纬度,因而该纬度范围里的终年干燥的气候为热带沙漠气候。 (2)该气候类型在南美受地形和洋流影响,呈南北狭长分布。安第斯山的阻挡使之不能向东扩展,秘鲁寒流使之南北延伸。 (3)逆温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