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认识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2923381 上传时间:2024-02-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圆的认识教学设计.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圆的认识教学目标: 1、体验用不同的工具画圆。 2、认识圆,了解圆各部分的名称。 3、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或者在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5、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以及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数学传统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掌握圆各部分的名称及圆的特征和圆的画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规、直尺、线、圆片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刚才同学们朗诵的传统文化的片断,非常精彩,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相关的知识,你能从中获取哪些有价值的数学信息呢?(出示课件)。 师:仔细观察这几幅图

2、片,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特征? 生:它们都有圆。 生:它们都和圆有关。 板书:圆 设计意图:提供有关圆的传统图文资源,使学生置身于鲜活的文化背景之上,浸润在数学知识的发展演变过程之中,引领学生通过学习感受数学的博大与精深,领略人类的智慧与文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究新知 (一)、画圆 师: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那你不想把这美丽的圆画下来吗? 生:想 请同学们拿出画圆的工具,画出自己喜欢的圆。 师:很多同学都画出了自己漂亮的圆,但少数同学画得不够理想,你们猜猜他是什么原因没能成功的画出圆来? 生:他拿圆规的方法不对。(圆规应该拿在手柄处) 生:他画圆时可能

3、针尖移动了位置。(画圆时针尖的位置一定要固定) 生:他圆规两脚一下近一下远。(对,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不能变) (学生边汇报,师边示范用圆规画圆) 其实,同学们刚才说的就是画圆时应注意的地方。 现在请同学们利用圆规画一个标准的圆。 设计意图:“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动手操作的过程,不仅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而且对所学知识能理解得更深刻,记忆得更牢固。看似简单的画圆问题,实则是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表述、概括等步骤,循序渐进地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体验出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为后续教学奠定好基础。从而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用数学语言表述的能力,发展数学思维。(二)、初步感知圆 同学们,通过你们

4、的努力画出了这么美丽的圆,那在这之前我们还学过哪些平面图形? 生: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生汇报,师出示相应课件) 这些图形和圆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它们的边都是直直的。 对,它们都由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 师:请拿出课桌里的圆片来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生:弯弯的。 这样弯弯的线我们称它为曲线。(课件出示曲线)圆就是由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课件演示圆)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和与已学平面图形的比较,从而揭示圆的概念,这样设计不但能够形象生动地让学生明确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而且将要学的新知识建立在学生

5、已有经验和认知基础上,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需要,使学生顺利成章的获取知识。 (三)、自学圆的概念:圆心、半径、直径 俗话说圆是最美丽的几何图形,你想了解圆的哪些知识呢? 生:我想知道怎样求圆的周长. 生:我想知道怎么求圆的面积. 无论是求圆的面积还是求圆的周长,我们都必须先认识圆。(板书:圆的认识) (1)引导学习圆心 请学生拿出刚才的圆片来,然后象老师一样对折,使上下两部分完全重合,打开;反复从不同方位对折几次,这些折痕用铅笔画下来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些折痕相交与一点。 对,这一点呀我们称它为圆心,用字母o表示。(边总结边在黑板上标出圆心) 请同学们标出自己手中那个圆的圆心。 (2

6、)自学半径 其实,在圆里还有半径和直径两个重要的概念,科学家是如何定义它们的呢?这个秘密就藏在数学书56页的例2中,请同学们自学相关的内容并用笔画出相关的概念和重要的词语。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半径吗? 生:从圆心出发至圆边上任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 师:圆边上任意一点我们叫它圆上任意一点。 请你帮老师找出黑板上这个圆的半径,其他同学标出自己手中那个圆的半径。 (3)自学直径 通过自学你们认识了半径,那你能找出下面图形中的直径来吗?(出示课件) AB为什么不是直径,它是什么? 生:它虽然通过了圆心,但它只有一端在圆上,所以它不是直径,它是圆的半径。 EF为什么不是直径? 生:它没有通过圆心。

7、 GH为什么不是直径? 简单的说,圆的直径必须满足哪几点要求? 生:一要通过圆心,二要两端都在圆上,三要是线段。 设计意图:运用课本并不是死读课本,而是要把教材内容吃透、用活。学生经过上面的学习,对圆的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再让学生自学课本,通过互相交流,使学生逐步建立了正确、完整的概念。 (四)、自主探索圆的特征 (1)探究 师:学到现在,关于圆,该有的知识我们也探讨得差不多了。那你们觉得还有没有什么值得我们深入地去研究? 生:有(自信地)。 师:说得好,其实不说别的,就圆心、直径、半径,还蕴藏着许多丰富的规律呢,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来研究研究?(想!)同学们手中都有圆片、直尺、圆规等等,

8、这就是咱们的研究工具。待会儿就请同学们动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新的发现。两点小小的建议:第一,研究过程中,别忘了把你们组的结论,哪怕是任何细小的发现都记录在学习纸上,到时候一起来交流。 (随后,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研究,并将研究的成果记录在教师提供的“研究发现单”上,并在小组内先进行交流) (2)汇报 师:光顾着研究也不行,我们还得善于将自己的发现和大家一起交流、一起分享,你们说是吗? 生:是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大家的发现吧!(师收集了一些在代表性的发现) 展示发现1:圆有无数条半径。 师:能说说你们是怎么发现的吗? 生:我们组是通过折发

9、现的。把一个圆先对折,再对折、对折,这样一直对折下去,展开后就会发现圆上有许许多多的半径。 生:我们组是通过画得出这一发现的。只要你不停地画,你会在圆里画出无数条半径。 生:我们组没有折,也没有画,而是直接想出来的。 师:噢?能具体说说吗? 生:因为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圆的半径,而圆上有无数个点(边讲边用手在圆片上指),所以这样的线段也有无数条,这不正好说明半径有无数条吗? 师:看来,各个小组用不同的方法,都得出了同样的发现。至少直径有无数条,还需不需要再说说理由了? 生:不需要了,因为道理是一样的。 师:关于半径或直径,还有哪些新发现? 展示发现2:所有的半径或直径长度都相等。

10、师:能说说你们的想法吗? 生:我们组是通过量发现的。先在圆里任意画出几条半径,再量一量,结果发现它们的长度都相等,直径也是这样。 生:我们组是折的。将一个圆连续对折,就会发现所有的半径都重合在一起,这就说明所有的半径都相等。直径长度相等,道理应该是一样的。 生:我认为,既然圆心在圆的正中间,那么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应该都相等,而这同样也说明了半径处处都相等。 生:关于这一发现,我有一点补充。因为不同的圆,半径其实是不一样长的。所以应该加上“在同一圆内”,这一发现才准确。 师:大家觉得他的这一补充怎么样? 生:有道理。 师:看来,只有大家互相交流、相互补充,我们才能使自己的发现更加准确、更加

11、完善。还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展示发现3: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两倍。 师:请原创组说说你们是怎么发现的? 生:我们是动手量出来的。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我们是动手折出来的。 生:我们还可以根据半径和直径的意义来想,既然叫“半径”,自然应该是直径长度的一半喽 师:看来,大家的想象力还真丰富。 生:我们组还发现圆的大小和它的半径有关,半径越长,圆就越大,半径越短,圆就越小。 师:圆的大小和它的半径有关,那它的位置和什么有关呢? 生:应该和圆心有关,圆心定哪儿,圆的位置就在哪儿了。 同学们还有很多精彩的发现,没来得及展示。没关系,那就请大家下课后将刚才的发现剪下来,贴到教室后面的数

12、学角上,让全班同学一起来交流,一起来分享,好吗? 生:好。 设计意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课改所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从学生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中逐渐形成了一个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让他们自主去探究。这样的设计更突出了对学的过程的重视,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自己动手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相互交流、讨论、补充、启发,得到圆的特征,不仅使学生的认识从具体上升到抽象,而且使学生感悟了研究数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去发现、总结圆的特征,使学生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小组内交流,组与组交流,师

13、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让信息不断交流,思维不断碰撞,学生在探究未知领域的同时,实现了智力的发展。 三、拓展练习 师:其实,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就有了关于圆的精确记载。墨子在他的著作中这样描述道:“圆,一中同长也。”所谓一中,就是指一个 生:圆心。 师:那同长又指什么呢?大胆猜猜看。 生:半径一样长。 生:直径一样长。 师:这一发现,和刚才大家的发现怎么样? 生:完全一致。 师:更何况,我古代这一发现要比西方整整早一千多年。听到这里,同学们感觉如何? 生:特别的自豪。 生:特别的骄傲。 生:我觉得我国古代的人民非常有智慧。 师:我们不单为中国人民而自豪,更为我们有如此厚重的文化底蕴面自豪。 其

14、实,我国古代关于圆的研究和记载还远不止这些。老师这儿还搜集到一份资料,周髀算经中有这样一个记载,说“圆出于方,方出于矩”,所谓圆出于方,就是说最初的圆形并不是用现在的这种圆规画出来的,而是由正方形不断地切割而来的(动画演示)。 现在,如果告诉你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你能获得关于圆的哪些信息? 生:圆的直径是6厘米。 生:圆的半径是3厘米。 师:说起中国古代的圆,大家还记得它吧!(课件出示太极图) 生:阴阳太极图。 师:想知道这幅图是怎么构成的吗?(想!)原来它是用一个大圆和两个同样大的小圆组合而成的(课件出示构成图)。 现在,如果告诉你小圆的半径是3厘米,你又能知道什么呢? 生:小圆的直径是6厘米。 生:大圆的半径是6厘米。 生:大圆的直径是12厘米。 生:小圆的直径相当于大圆的半径。 师:看来,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联系,我们还能获得更多有用的信息。 设计意图:不是机械地进行练习,而是更进一步彰显圆的文化内涵,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到数学的文化魅力,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了圆的特征,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爱国教育。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经过四近十分钟的努力,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呢? 师:其实啊,生活中圆的魅力无处不在,只要你们用心观察,善于思考,就能探索出关于圆更多的奥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