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基础练习.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2902346 上传时间:2024-02-0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基础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基础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基础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基础练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基础练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基础练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基础练习.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基础练习一、选择题1节俭是中华民族优良美德,下列属于这类人物的是( )尧汉文帝汉景帝秦二世ABCD2秦始皇为自己修建了巨大的骊山陵墓,汉文帝修建陵墓要求从简,不许用金银等装饰。对比他们的不同做法,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A汉朝的国力不如秦朝强盛B法治不如仁政C只有采用儒家学说才能治理好国家D“成由俭,败由奢”3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封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主要是为了( )A加强中央集权B促进经济发展C强化思想控制D开发边疆地区4(2011连云港中考)“欲天下之治安(安定),莫若众(多)建诸侯而少其力(使其弱小),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无)邪(反叛)心

2、。”下列与这一思想最相似的是( )A宗法制B分封制C科举制D推恩令5“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向汉武帝提出这一建议的是( )A李斯B主父偃C张骞D董仲舒6(2012桂城模拟)汉唐间史学的发展一书说:“政治上结束战国是在秦代,而文化上结束战国却是在汉代”“文化上结束战国却是在汉代”指( )A结束分封制,实行郡县制B结束割据,建立中央集权制度C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颁布推恩令,解决封国问题7一年一度的高考圆了许多莘莘学子进入国家高等学府深造的梦。汉武帝时,学生要进入全国的最高学府接受儒学教育,必须到( )A长安B洛阳C咸阳D开封8(2012泰州模拟)秦始皇、汉武帝都

3、是杰出的帝王,为中华民族发展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但他们在处理以下某一方面问题时态度截然相反,这个问题是( )A国家统一问题B外族入侵问题C中央集权问题D儒家思想问题9(2011孝感学业考)秦统一六国后,建立起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修筑万里长城。汉通过休养生息、解决王国问题、独尊儒术和北击匈奴,出现了“大一统”。从上述内容可以概括出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为(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B社会变革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发展D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二、非选择题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僇力本(农桑)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史记商君列传材

4、料二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每年春耕时,他们亲自下地耕作,给百姓做榜样。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1)结合材料一回答,这是什么时期哪次改革的内容。这次变法后,某位平民想使自己的社会地位与卿大夫平等,那么他最合法的途径是什么?(2)材料二中的“他们”是汉朝的哪两位皇帝?他们统治时期被称作什么?(3)比较材料一、二,说说对待“农”的态度的相同点。(4)当今社会,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仍然是重中之重,你认为应该怎么做?答案解析1【解析】选B。节俭是尧、汉文帝、汉景帝的美德。而秦二世实行的是残暴的统治。2【解析】选D。秦始皇役使大量人力为自己修建了巨大的骊山陵墓,繁重的徭役使民怨沸腾,

5、结果二世而亡;汉文帝提倡节俭,修建陵墓要求从简,不许用金银等装饰,到景帝后期出现“文景之治”的局面。故D项符合题意。3【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西汉初年,诸侯国不断发展壮大,严重威胁到了中央的统治。为了解除诸侯国的威胁,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使诸侯国不断弱化乃至消除。故选A。4【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分析能力。读懂材料的意思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这句话的意思是讲要使国家安定,不如使诸侯国再进行分封,使大的诸侯国分成若干小的诸侯国,国家小了,力量就小了,就容易治理。这一思想与汉武帝时期的推恩令思想最相似。正确答案为D。5【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材料中

6、“六艺”“孔子之术”都属于儒家学说,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尊崇儒家学说,压制其他学说。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这是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是由董仲舒提出的。故选D。6【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政治上结束战国是在秦代”指秦灭六国,完成统一。“文化上结束战国却是在汉代”指汉武帝时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春秋战国时的百家争鸣局面结束。7【解析】选A。汉武帝时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8【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注意题干中“截然相反”的限制,这是进行比较的关键。秦始皇与汉武帝都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都极力维护国家的统一;都曾派兵北

7、击匈奴;但在对待儒学的态度上却截然不同:秦始皇焚书坑儒,压制儒家思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尊崇儒学。【方法指导】统治者采取任何措施的根本目的都是巩固其统治。无论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还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然对儒学的态度截然相反,但其实质都是一种文化专制,其目的都是为了控制人们的思想,巩固统治。所以无论看待什么问题,都要透过现象看本质。9【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概括能力。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巩固统一;汉武帝采取了诸多措施,实现了封建帝国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大一统,达到了鼎盛时期。所以这一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

8、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发展时期。故选C。10【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比较能力。材料一中的关键信息是“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商君列传”,可知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由材料二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的文帝、景帝都重视农业,与民休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1)、(2)、(3)题。第(4)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立军功。(2)汉文帝和汉景帝。文景之治。(3)重视农业生产。(4)增加农民收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支援农村建设等。经典练习1汉初统治者采取宽舒政策的历史原因是( )A秦亡教训B文治天下C经济困难D人心思安2当今党和政府正在带领全国人

9、民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而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也曾出现过“文景之治”的和谐社会景象。它是指( )A西汉初年的政治统治局面B西汉文帝、景帝时期的清明统治C汉武帝时期的大一统局面D文帝、景帝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3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实质是( )A巩固国家边防B加强中央集权C显示皇帝的恩宠D缓和中央和地方的矛盾4下列帝王中,与秦始皇对待儒学态度截然不同的是( )A汉高祖B汉景帝C汉武帝D光武帝5汉武帝接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根本目的是( )A推行儒家教育B破格录用人才C窒息学术空气D加强中央集权6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它的主要教材是( )A儒家经典B道家经典C法家著作D墨家著

10、作7西汉鼎盛时期出现在哪个皇帝时期( )A汉文帝B汉景帝C汉武帝D汉高祖8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热播后,很多人对汉武帝的文韬武略有了基本了解。汉武帝的治国核心思想来源于( )A法家学说B道家学说C儒家学说D墨家学说9汉武帝为解决诸侯国势力过大问题,曾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汉武帝是接受了哪位大臣的建议采取这项措施的( )A董仲舒B主父偃C李斯D赵高10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始于( )A秦朝B汉朝C战国D春秋拔高练习1西汉初年,在文帝和景帝的治理下,汉朝出现了一个社会稳定,国家繁荣的时期,历史上把这段时期称为“文景之治”。你认为形成文景之治局面的原因有( )

11、皇帝提倡节俭,以身作则政府减轻人民的各种负担注重农业的发展重视以德化民推行儒家学说ABCD2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统治期间颁布的“推恩令”,主要是针对西汉前期出现的( )A王国问题B货币不统一的问题C社会贫困的问题D思想混乱的问题3“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其中“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 )A创立中央集权B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C稳固大一统局面D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4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措施包括( )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统一思想平定“七国之乱”,加强对诸侯国的控制颁布“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实行“

12、修养生息”政策ABCD参考答案经典练习1C2B3B4C5D6A7C8C9B10B拔高练习1C2A3C4C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天下既定,民亡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选不出)醇驷(纯一色的四匹马),而将相或(有的)乘牛车。上(皇帝)于是约法省禁(制订许多节约的措施),轻(减轻)田租,什五而税一(收入的十五分之一用来交税),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根据官府的用度来制订农民的赋税标准)。材料二至武帝之初七十余年间,国家亡(无)事。非(除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因库中的粮食新谷子压着旧谷子),充益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分析,造成

13、“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的原因是什么?(2)为改变这一局面,西汉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3)材料二说明了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旨意不同。”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天人三策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百家殊方,旨意不同”指的是什么时期的什么事件?(2)材料二中的“孔子之术者”指的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二的核心思想。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晁错)说上曰:“(吴王刘濞)乃益骄溢,即山铸钱,煮海水为盐,诱天下亡人,谋作乱。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

14、”史记吴王濞列传材料二(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削弱矣。”汉书主父偃传请回答:(1)材料一中晁错提出了什么建议?他为什么提出这一建议?(2)材料二中主父偃提出了什么建议?他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3)晁错、主父偃都是针对当时的什么问题向皇帝提出建议的?18阅读下列材料“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请回答:(1)上述材料表明汉初统治者采取的是什么政策?(2)分析这一政策的原因。(3)这一政策的实施产生了什么影响?(4)当前,国家为减轻人们的负担采取了什么措施?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谈谈你的看法。1(1)经过秦末农民战争,经济萧条,到处一片荒凉景象,社会极端贫困。(2)措施: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