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2901349 上传时间:2023-12-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地质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工程地质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工程地质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工程地质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工程地质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地质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程地质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形式的讨论摘要社会开展需要复合型应用人才,石家庄铁道学院坚持“地经浸透、工管结合的办学特色,在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方面进展了有益的尝试,获得了一定的成功经历,从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形式方面进展了讨论,通过构建以学科交融为核心的教学平台和构建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理论平台,多方位培养工程地质技术复合型应用人才。关键词工程地质复合人才培养形式石家庄铁道学院办学特色是评价一所高校办学程度与质量的重要标准,人才培养特色是衡量高校是否有办学特色的根本根据。因此,培养特色人才已成为高校改革与开展的热点问题。石家庄铁道学院在半个多世纪的办学过程中,面向土木交通行业和全国建筑的开展,优化学科

2、构造,深化教育改革,形成了土木类专业和工程地质专业之间的互相穿插、互相浸透、互相拓展的办学特色,为社会培养输送了大批复合型应用性的工程地质高级人才。地质技术经济复合型人才,是指既懂工程地质技术,又懂土木工程的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培养工程地质复合型人才是社会对地质类专业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一、工程地质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讨论学生的知识构造是学生所掌握的各门类知识及其诸要素的相对稳定的组合。知识构造的形成并不是各门知识或诸要素的简单叠加,而是一种互相联络互相浸透的有机结合所形成的知识整体。作为工程地质复合型人才,应懂得工程地质的有关知识,能担当起一定的技术工作,同时懂土木工程,能在土木交

3、通的不同领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由于工程地质的技术领域多种多样,而每一个技术领域有包括不同的工作内容或工作过程,如规划、勘察、设计、施工、管理等。随着消费的社会化和专业化,一方面,各个领域的分工越来越细,需要技术人员具有较深的专业知识,能独立承当某个领域的技术工作。另一方面,只有各个领域、各个不同的工作过程协调有序得当,才能发挥知识的最正确整体效益。这就需要掌握不同领域、不同工作内容或过程中的根本知识,懂得如何协调方方面面,可以把整体利益作为工作的最高目的,这一任务需要地质技术经济复合型人才。因此工程地质复合型人才应全面具有技术、土木和交通的合理的知识构造,能适应社会需要和市场的变化。培养符合社

4、会需要的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是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主要目的,人才培养的知识构造是通过一系列的课程设置来实现的。合理的课程体系应该门类合理、配合得当、符合教学规律,有利于学生形成理想的知识构造。随着地质教育改革的开展,课程体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特点。一是以工程地质技术为主兼顾土木工程的课程体系,这类专业以工程地质类专业为根底,通过适当压缩技术课程,增设了土木、交通等根底理论课程和隧道、桥梁、工程工程投资管理等课程。二是以土木交通为主兼顾工程地质技术的课程体系,这类专业以桥、隧、交通为根底,适当增设工程地质学等根底理论课程和工程地质行业必需的专业技术课程。三是“根底+模块的课程体系,采取根底课

5、和规定的专业课作为必修课,对其它局部专业根底课和专业课,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设置几个模块供选择。这类课程设置方法根底设置齐全、学时多,学生根底扎实,适应广、后劲大。四是复合型人才课程体系,以工程地质技术专业为依托,构架土木工程课程体系,注意浸透结合知识与技能各层次间的互相衔接,使技术、根底类课程成为互相衔接、环环相扣的有机整体。在增设新的课程的根底上,进一步拓宽课程内容,增加案例分析和理论教学环节的课时,使土木交通专业学生可以较为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有关工程地质的理论和方法,改变学生以往习惯了的思维形式,拓宽他们的思路。二是适当增加选修课门类,扩大了学生选课自主权。根据社会需要,开设一定数量的多学科

6、互相浸透的选修课程,培养学生独立考虑才能和创新精神,鼓励学生跨学科选修和兼修专业的课程。三是增设系列专题讲座,有组织有目的地聘请有关专家、学者进展专题讲座,使不同专业的学生理解跨学科、专业的前沿动向,理解地质、土木交通的开展动态以及一些相关的热点问题,培养学生对不同学科的专业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四是利用假期或课余时间开展社会理论活动,要求学生结合当前经济管理等问题进展实际调查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进一步稳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多元化的思维方式。二、工程地质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形式的讨论第一、优化学科专业构造,构建以学科交融为核心的教学平台。为实现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这一目的,我们加

7、强教学根底建立,推出了一系列教学改革举措,在全校范围内施行,并在理论中不断提升、完善。1、是优化学科专业构造,促进学科专业穿插交融。在开展工程地质学类学科专业同时,积极开展相关专业,增强工科对其他学科的支撑力度,努力开展穿插学科专业。同时,认真开展专业建立与改造,强化工程地质与土木交通的复合,促进工程地质在其他学科专业中的浸透以及理、工、经、管等学科的穿插交融,为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创造良好的学科专业构造环境。2、是强化理论教学体系,注重实验室与实习基地建立。从应用人才这一培养目的出发,在培养方案中大幅度增加理论教学的内容与课时,注重理论教学内容与体系的改革与优化。3、是构建两大公共根底平台,开

8、设跨学科门类选修课。所有理工科学生都须修读至少4学分的土木交通根底方面的选修课,所有土木类、交通类学生都须修读至少4学分的地球科学技术和工程地质根底方面的选修课。4、是开展课程群建立,创立网络教学平台。针对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这个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开展了一系列课程整体优化为主要目的的课程群建立工作,建立起学校公共性的网络教学平台,营造良好的知识与才能建构环境。5、是实行学分制,推进制度创新。全面推行学生自主选择老师、课程、时间、学习进程的选课制,并制定了一系列配套的规定与方法。绝大局部公共根底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实行全天候开放,学生自主选择实验时间及工程。添置合适本校学分制需要的学生网

9、上选课系统、排课系统和网络学籍管理系统,为学分制的顺利施行提供了有效的必要条件。6、是完善教学质量标准,强化质量监控机构。为各教学环节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教学质量标准,强化了质量保证与监控机制。通过每学期在全体学生中开展“学评教活动、学生选课选老师、督导专家听课、职能部门组织不定期检查等多种方式,促进老师教学程度与质量的不断进步。第二、进步学生理论才能,构建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理论平台。以学生处、团委和科技处为主要负责部门,构建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学生课外科技文化活动,把它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才能的重要阵地。一是开展学生早期进入科研训练活动。在指定导师的指导下,为每个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早期科研训练

10、方案,让学生尽早参与局部老师承当的创新工程及企业合作工程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到不同学科的实验技术、科研方法,开阔学科视野,拓宽思维空间。二是开设“创新学分,纳入公共选修课学分。鼓励、支持学生参加省级和全国性的科技文化活动。学生在各级科研、文体等比赛中获得各种奖励者:凡在省级以上学术杂志发表学生论文;参加系列学术讲座等等都可获得相应的学分。三是建立综合社会理论基地,融校外实习、见习以及就业、三下乡等活动为一体,把基地作为学校教育功能的扩展,使通过社会理论培养学生的理论才能的教育活动标准化、制度化,增强教育过程中的操作性和指导性。三、工程地质技术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质量分析我院在人才培养上求真务实,积

11、极探究,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的,大力推进教学根底建立,扎实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在进步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获得了可喜的成绩。学生质量总体符合我院设定的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培养要求。近年来我院学生获得全国“挑战杯系列竞赛奖70项,其中国家奖9项,省级奖61项。在2022年至2022年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我院学生获全国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获河北省一等奖11项、二等奖5项。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获奖53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15项、三等奖31项。参加河北拾世纪之星等英语演讲比赛获奖18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0项。参加全国大学尘电子设计竞赛获河北赛区奖励6

12、项,获河北省省级以上体育竞赛大奖81项。学生科技协会“带着课题去理论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几年来学生参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一湖北丹江口市社会调查、“生态脆弱区生态平安与保护一内蒙古科尔沁沙化区生态保护社会理论、“贫困地区如何因地韦,宜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河北省涞源县下北李庄村周边社会理论等系列活动13次。学生依托学校设立的“大学生科技基金开展自主科研活动,获得了显著的成绩。自2022年开场立项159项,涉及经济、管理、地质、环境、社会、法律、教育、电子、信息等领域,选题越来越丰富。学生在各类公开学术刊物上60余篇(其中16篇),创造制作实物4件,撰写研究报告上百份。四、工程地质技术复合型应用

13、人才培养进一步努力的方向我院在培养工程地质复合型应用人才方面进展的探究与理论,已获得了较明显的成效,但总体上说这些成效还属于阶段性成果。我们将在优化人才培养条件和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等方面不断开拓创新,为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应用人才而不懈努力。继续优化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的条件。大力加强学科专业建立,加大对重点学科、专业和实验室建立的经费投入,在稳固现有学科专业建立成果的根底上,扎实开展专业建立与构造调整工作,加强多学科结合,促进多学科协调开展,形成覆盖面宽、多学科穿插的综合优势。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强教学根本建立,完善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的软硬件条件。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加大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力度,适当缩减专业课时,进步修读跨学科门类课程的学分要求,进一步加深专业培养方案的“复合度。进一步做好工程设计与训练工作,通过产、学、研相结合,在实际工程技术工程和施工真实环境中更有效地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继续探究主辅修制,加大学分制改革力度,不断创新教学管理制度。参考文献1.张举钢,牛树银,刘泰峰加强地质专业学科建立,为国土资源行业和地方经济,53-582.刘路.对建立地质经济管理学科的考虑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1997423-4373.王国钧.建立效劳J.中国地质教育,2022;(4):36384.唐辉明.产学合作培养复合型人才J中国地质教育,2000;(2):454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