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酮安全技术说明书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2779730 上传时间:2023-09-0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0.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丙酮安全技术说明书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丙酮安全技术说明书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丙酮安全技术说明书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丙酮安全技术说明书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丙酮安全技术说明书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丙酮安全技术说明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丙酮安全技术说明书(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丙酮安全技术说明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丙酮化学品英文名称:acetone中文俗名或商品名:阿西通CAS No.: 67-64-1分子式:C3H6O分子量:58.08推荐及限制用途:丙酮是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用于生产环氧树脂,聚碳酸 酯,有机玻璃,医药,农药等。亦是良好溶剂,用于涂料、黏结剂、钢瓶乙 炔等。丙酮也用作稀释剂,清洗剂,萃取剂。还是制造醋酐、双丙酮醇、氯 仿、碘仿、环氧树脂、聚异戊二烯橡胶、甲基丙烯酸甲酯等的重要原料。在 无烟火药、赛璐珞、醋酸纤维、喷漆等工业中用作溶剂。在油脂等工业中用 作提取剂。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物理和化学危害:丙酮属于第3.1类低闪点易制毒

2、易燃化学品,其蒸气 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 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 火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丙酮的危险类别(GHS):丙酮属于第3.1易制毒化学品警示词:危险易燃液体防范措施.远离火源、火花、明火、热表面。-禁止吸烟.采用防静电措施,容器及接收设备接地、连接.使用防爆电器,保持通风。.穿戴防静电服装、一般防护手套、护眼面罩.应与氧化剂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健康危害: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对

3、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出现乏力、恶 心、头痛、头晕、易激动。重者发生呕吐、气急、痉挛,甚至昏迷。对眼、 鼻、喉有刺激性。口服后,先有口唇、咽喉有烧灼感,后出现口干、呕吐、 昏迷、酸中毒和酮症。慢性影响:长期接触该品出现眩晕、灼烧感、咽炎、支气管炎、乏力、易激动 等。皮肤长期重复接触可致皮炎。环境影响: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主要成分:丙酮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易流动液体,有芳香气味,极易挥发。主要用途:是基本的有机原料和低沸点溶剂。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提起眼脸,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 入:迅

4、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如呼吸困难,给输 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 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 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 险。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 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 马上撤离。灭火剂:二氧化碳,干粉,沙土。用水灭火无效。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

5、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 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沙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能够用大量水冲洗,洗水 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 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容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 所处理。第七部分:操作处理与储存操作处理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 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安全防 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吗。远离火

6、种、热源,工作场所 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 中。避免与氧化剂、还原剂、碱类等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 置,防止静电积聚。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的有害物。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 26C。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还原剂、碱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 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第八部分: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中国 MAC(mg/m3): 400前苏联 MAC(mg/m3): 200TLVTN:OSHA 100mmp,2380mg/m3;ACGIH 750mmp,1780mg/m3TLVMN:ACGIH 1000mmp,2380mg/m3检测方法:气象色谱法;糠醛分光光度法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