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 母题题源系列 专题20 文意概括(含解析)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2778740 上传时间:2024-01-2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语文 母题题源系列 专题20 文意概括(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9年高考语文 母题题源系列 专题20 文意概括(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9年高考语文 母题题源系列 专题20 文意概括(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9年高考语文 母题题源系列 专题20 文意概括(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9年高考语文 母题题源系列 专题20 文意概括(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语文 母题题源系列 专题20 文意概括(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语文 母题题源系列 专题20 文意概括(含解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意概括【母题来源】2019年高考新课标卷【母题原题】1【2019年高考新课标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

2、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

3、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贾谊初入仕途,展现非凡才能。他受到廷尉推荐而入仕,当时年仅二十余岁,却让诸生自觉不如,不久得到文帝越级提拔,一年之间就当上太中大夫。B贾谊热心政事,遭到权要忌恨。他认为汉朝建立二十余年,政通人和,应当全盘改变秦朝法令,因此触及权贵利益,受到诋毁,文帝后来也疏远了他。C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答很满意,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

4、D贾谊劝止封候,文帝未予采纳。文帝封淮南厉王四个儿子为候,贾谊认为祸患将自此兴起;数年之后,梁怀王堕马死,贾谊觉得未能尽责,悲泣而死。【答案】C 【试题解析】C项,“重新得到重用”原文没有提及,只是“征见”,“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顺序不当,应该是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然后才“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故选C。【命题意图】此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命题主要着眼于与主要人物相关的事件、言行等。选项设计特点多是先概括人物某方面的品质、特点,再结合材料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印证。此类题要求考生在全面理解

5、文言的基础上,找到选项在文中的信息区域仔细比对。选项设错,包括信息错位(具体事件在时间、地点、人物、原因、方式的错误)、翻译错误、无中生有等多种情况。【考试方向】本题是历年高考课标全国卷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尤其是对传主主要性格特点、优良品行、人生经历等方面的概括分析。【得分要点】回答这个问题,注重三个方面:具体的时间节点中传主的言行和体现的品格,可以根据传主不同年代的言行来把握;选项对应内容中语句的准确解说,比照原文,从具体的语境出发,正确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内容,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正确翻译;相关事情的综合分析,注重前后内容的联系,综合分析人物的品格、精神等。本题选项

6、常见的设错类型有以下几种:错位信息。常常是将非此人的行为当作此人的行为,或将非此时间发生的事情说成是此时间发生的事情。错解词语。有些选项是对文中某些含有重点词语的句子的间接翻译,表述时将重点词语的意思故意弄错。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将不存在因果关系的事物强加以因果关系,或将因说成果,将果说成因。无中生有。无端地在原文中添加某种信息,导致某种说法于文无据。【题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乐恢字伯奇,京兆长陵人也。其父,为县吏,得罪于令,收将杀之。恢年十一,常俯伏寺门,昼夜号泣。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恢长好经学,事博士焦永。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

7、以通关被系,恢独皦然不污于法,遂笃志为名儒。性廉直介立,行不合己者,虽贵不与交。信阳侯阴就,数致礼请恢,恢绝不答。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归,复为功曹,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同郡杨政数众毁恢,后举政子为孝廉,由是乡里归之。辟司空牟融府,会蜀郡太守第五伦代融为司空,恢以与伦同郡,不肯留,荐颍川杜安而退。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后征拜议郎。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入为尚书仆射。是时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与窦宪厚善,纵舍自由。恢劾奏调、阜,并及司隶校尉。诸所刺举,无所回避,贵戚恶之。宪弟夏阳侯瑰欲往候恢,恢谢不与通。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

8、妻每谏恢曰:“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恢叹曰:“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遂上疏谏曰:“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大臣持国常以势盛为咎诸舅不宜干政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不测。方今之宜,上以义自割,下以谦自引。”书奏不省。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未亲万机,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窦宪因是风厉州郡迫胁,恢遂饮药死。弟子缞绖挽者数百人,庶众痛伤之。后窦氏诛,帝始亲事,恢门生何融等上书陈恢忠节,除子己为郎中。(节选自后汉书乐恢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大臣持国/常以势盛为咎/诸舅不宜干政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不测/B臣闻百王

9、之失/皆由权移于下大臣/持国常以势盛为咎/诸舅不宜干政/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不测/C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大臣持国/常以势盛为咎/诸舅不宜干政/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不测/D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大臣/持国常以势盛为咎/诸舅不宜干政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不测/【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根据名词代词“臣”“百王之失”“权”“大臣”“国”“势

10、”“咎”“诸舅”“政王室”“天下”“政”,虚词“之”“于”“以”“为”“其”,“大臣”作“持国”的主语,意思是“大臣把持国政”,结构独立,意思完整,其间不能断开,排除BD两项。“干政王室”意思是“干预王室的事情”,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项,再结合本句意思:我听说众多帝王的过失,都是由于权利下移造成的。大臣把持国政,常因势力大而作恶。国舅们不应该干预王室的事情,以此显示天下是个人的天下。政治有了过失,如果不加补救,其结果不可预测。句子可以断开为: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大臣持国/常以势盛为咎/诸舅不宜干政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不测/。故选A。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

11、正确的一项是( )A“博士”古官名,秦汉时掌管书籍文典,后指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教授生徒的官职。B“临朝”特指皇室女性亲临朝廷处理政事,古时后宫不能上厅堂,后妃要掌权就要“临朝”。C“缞绖”,在古代缞和绖就是丧服和丧带,“缞”“绖”合在一起指整套衣服,后来渐渐引申为服丧。D郎中。古代官名。战国时为国君侍卫。秦汉为郎中令的属官。东汉以后为尚书台属官。隋唐以后为尚书省六部二十四司诸曹司的长官。如:荆轲刺秦王:“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文中与荆轲刺秦王意思相同。【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

12、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D项,“文中与荆轲刺秦王意思相同”说法错误,文中的郎中与荆轲刺秦王的不同。荆轲刺秦王中郎中为国君侍卫。文中为官职名称。故选D。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乐恢为人至孝,为人洁身自好。因父亲得罪了县令被关押,他昼夜痛哭不已,县令被感动,释放了他父亲;老师焦永因事被劾查,乐恢却拒绝为他通关。B乐恢清正廉洁,做事正直特立。杨政多次当众诋毁他,他却举政子为孝廉;任司空牟融府期间,第五伦代融,乐恢为避同乡之嫌,荐杜安

13、代己,受到好评。C乐恢不畏权贵,弹劾多名重臣。河南尹、洛阳令与权贵窦宪相互勾结,为非作歹,他上疏弹劾;宪弟欲与其交好,乐恢因恨其不依附自己,也予以谢绝。D乐恢敢于直言,不计个人得失。妻子劝他明哲保身,他仍然上疏劝谏;因意见未被采纳,他称病退职,后在窦宪暗示下,州县官吏胁迫其自杀。【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乐恢因恨其不依附自己,也予以谢绝”说法错误,由“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可知“乐恢恨他们不

14、依附自己”理解有误,意思说反了。故选C。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 (2)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后征拜议郎。 【答案】(1)后来(他)在本郡做官,太守因犯法被杀,朋友中没有谁敢前往奔丧,只有乐恢为他奔丧守孝。(2)许多人都称赞他的行为,接连几次征辟他,他都没有答应。后来征召他做了议郎。【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的“仕”,动词,做官;“仕本郡吏”,指在本郡做官;“坐”,因为;“诛”,指被诛杀;“故人”,指朋友;“莫”,没有谁;“故人莫敢往”,朋友中没有谁敢前往奔丧;“独”,只,只有;“恢独奔丧行服”,只有乐恢为他奔丧守孝。(2)中“多”,称赞;“连辟”,接连征辟;“皆”,都;“征”,征召;“拜”,指授予官职;“后征拜议郎”,后来征召他做了议郎。【参考译文】乐恢字伯奇,京城长陵人。他的父亲是县里的小吏,得罪了县令,(县令)拘禁了他并要把他杀死。乐恢当时十一岁,常常伏在官署门前昼夜不停地放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