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2606384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优秀教学设计评选作品 教学设计庄子故事两则学习目标1、能翻译课文,并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自学能力。2、查阅有关庄子的资料,了解庄子的思想。3、感知庄子和惠子的不同,理解庄子的志趣。学习重点1、欣赏惠子相梁中反映的庄子的志趣2、感受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学习难点1、理解庄子和惠子的辩论思维。2、分析庄子和惠子的关系。前置作业 1、借助工具书,找出常用文言词汇,翻译理解课文。2、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3、从这两则故事中,你看出对庄子和惠子是怎样的人?4、搜集有关庄子故事的资料,进一步了解庄子。学习流程一、导入观看视频庄子,通

2、过视频了解庄子的思想,了解庄子作品的一些内容,如巨大的怪鸟、寒蝉和灵龟、小麻雀的得意等。提示学生,通过视频的介绍,我们初步了解了庄子的思想,还从惠施的大葫芦中知道了惠子和庄子好像是朋友,现在我们就通过学习故事两则来进一步了解庄子。二、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教师:学习文言文首先要过朗诵关,要注意停顿、语气等,让我们一起朗读课文一遍。然后小组合作,积累文言词汇。学生活动:1、齐读课文。2、小组讨论,找出常见的文言词汇,找出不懂的词句。3、全班以小组为单位,交流积累的词语,共同理解难懂的词句。教师的准备:惠子相梁:做宰相或谓惠子曰:有人欲代子相:想,想要子知之乎:你,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夫鹓鶵发于南海:

3、句首发语词;非梧桐不止:栖息于是鸱得腐鼠:在这时是鱼之乐:这固不知子矣:本来汝安知鱼之乐:怎么三、再现课文,初识庄子教师:这两则故事写的都是发生在庄子和惠子之间的故事,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同学们根据课文故事改编的课本剧。学生活动:两名男生表演惠子相梁,两名女生表演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教师:谢谢两位同学精彩的表演。通过课本剧的表演,结合课文内容,你看出庄子和惠子分别是怎样的人?学生活动:学生小组讨论,找出能表现庄子和惠子的性格的语言和行动描写。教师的准备:惠子相梁1、作为好朋友,惠子在得知庄子要来的时候为什么害怕?显然关键词在于“相”,也就是惠子和庄子之间的矛盾在于物质利益。这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

4、板书事件关键词:惠子、庄子、相。用符号表示二者的关系。为下面的教学作准备。2、学生举庄子的比喻,写出关键词:鹓鶵、鸱、腐鼠。然后让学生与事件的关键词连线。学生连好线后,一定要问他为什么这么连。庄子用这个故事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的讥讽了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且无端猜忌别人的丑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1、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结尾处,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乎应该无言以对而就此认输了,可是他却又返回争论的起始,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所谓偷换概念,指他把惠子说的“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或“怎样知道”,而惠子的本意却是“怎么(能)

5、知道”。但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前面说过,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才是胜者。2、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它愉悦心境的投射。庄子此时快乐,他认为鱼也应该是很快乐的。我们把话题说得远一点,庄子的这种人生态度,我以为是非常重要的,带着这样的眼光我们可以在冰冷的现实中找寻到诗意,从而丰富我的精神家园。板书:诗意的栖居四、拓展延伸,感悟庄子教师:从刚才的两个故事,我们看到庄子和惠子似乎是死对头,不仅在政治生活中,他们有矛盾,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也争论不休,那他们真的是敌人的关系吗?请同学们交流你们搜集到的资料,并谈谈

6、你对庄子和惠子关系的理解。学生:小组合作,一起分享已找到的资料,讨论庄子和惠子的关系。然后向全班推荐资料,阐述两人的关系。教师的准备:庄子钓于濮水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s)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庄子在濮水边垂钓,楚王派遣两位大臣先行前往致意,说:“楚王愿将国内政事委托给你而劳累你了!”庄子手把钓竿,头也不回地说:“我听说楚国有一神龟,已经死了三千年了,楚王用竹箱装着它,用巾饰覆盖着它,珍藏

7、在宗庙里。这只神龟,是宁愿死去为了留下骨骸而显示尊贵呢,还是宁愿活着在泥水里拖着尾巴呢?”两位大臣说:“宁愿拖着尾巴活在泥水里。”庄子说:“你们走吧!我仍将拖着尾巴生活在泥水里。”)表现了庄子鄙弃富贵权势,不为官所累,坚持不受束缚,逍遥自在生活的高尚品质,表现了他对人格独立,精神自由的追求庄子送葬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斲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斲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斲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坟墓,回头对跟随他的人说:“楚国郢

8、人捏白士,鼻尖上溅到一滴如蝇翼般大的污泥,他请匠石替他削掉。匠石挥动斧头,呼呼作响,随手劈下去,把那小滴的泥点完全削除,而鼻子没有受到丝毫损伤,郢人站着面不改色。宋元君听说这件事,把匠石找来说:替我试试看。匠石说:我以前能削,但是我的对手早已经死了!自从先生去世,我没有对手了,我没有谈论的对象了!”)庄子和惠子,在现实生活上固然有距离,在学术观念上也相对立,但在情谊上,惠子是庄子生平惟一的契友。板书设计庄子 惠子 相 鄙弃功名利禄鹓鶵 鸱腐 鼠鱼庄子 出游从容,是鱼之乐 诗意的栖居惠子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检测反馈1、庄子故事两则,均选自 。庄周,是 (朝代)哲学家,是诸子百家中 家思想的代表人

9、物。2、惠子相梁中比喻巧妙贴切,“鹓鶵”比喻 ,“鸱”比喻 ,“腐鼠”比喻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惠子相梁( )(2)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 ) (3)是鱼之乐也( ) (4)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4、翻译下列句子。(1)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2)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5、就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这则故事看,惠子觉得每个人无论如何不会知道第三者的心灵状态,对此,你是否赞同?为什么? 1. 庄子去看望惠子,惠子心态怎样?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心态?他对庄子来梁国有何反应?说明了什么? 害怕。怕庄子取代他的位置。起初的反应可能也是欣喜。可是在别人的挑拨

10、下,他马上对庄子起了疑心,进而大动干戈,在城里进行大搜捕,非要把庄子拿捏在自己手里不可。说明惠子薄情寡义,利欲熏心。2.庄子对此的反应呢?他没有躲,没有逃,没有破口大骂、当面痛斥,而是大大方方地主动来到惠子面前。面对利欲熏心、薄情寡义的惠子,给他讲了一个鹓鶵的故事,极其辛辣的讽刺了惠子醉心功名利禄,心胸狭小,让惠子自己去感悟故事的用意。3.惠子相梁这则故事对什么样的人进行了辛辣的嘲讽?醉心功名利禄,心胸狭小的人。4.你认为惠子相梁一文中表现了庄子对功名利禄的一种怎样的态度?清高自守,淡薄功名利禄。5.读了惠子相梁的故事,我们从中可以悟出一个什么道理?做人要豁达、大度。豁达、大度可以使人树立远大目标、坚定理想;豁达、大度可以使人避免因眼前小利而迷失方向。6.惠子相梁这则故事富有趣味。很能体现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你能总结一下这篇文章的美点吗?(1)、情节出人意料。朋友来贺,不喜却疑;搜捕在即,不躲自迎;义愤填膺,泰然相答;委婉相叙,一针见血。(2)、人物形象鲜明。惠子利欲熏心,庄子清高自守。(3)、比喻巧妙贴切。巧借鹓鶵故事尖锐地批评了惠子的卑劣。(4)、描摹生动传神。鸱卫护“腐鼠”,丑态十足,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七分析文中庄子和惠子两个人物的性格:庄子:清高自守、鄙视荣华富贵、淡泊功名利禄。惠子:利欲熏心、薄情寡义、以自己的心思猜度别7博罗实验学校 黄艳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