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素养小 2.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2605394 上传时间:2023-11-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素养小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信息素养小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信息素养小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信息素养小 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信息素养小 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信息素养小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素养小 2.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信息素养小论文 作者:1009班 卢国秀摘要: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中每个成员的基本生存能力,信息社会中信息素养的内涵、层次,提出在新的时代如何通过学习与培训以及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实践和锻炼来不断地提升人们包括中小胜的的信息素养。关键字:信息素养 内涵 信息技术教育 学习 实践能力 信息意识 信息资源 引言 随着以“信息和知识”为基础的新经济社会的到来 ,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最活跃最具决定意义的因素。信息化社会对人的挑战表现为对人的综合能力的挑战 ,而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中人的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素养不仅会成为当前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 ,而且将影响信息时代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

2、能力。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应当成为教育工作者不可忽视的研究课题。一、 信息素养的内涵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斯基(PaulZurkowski)于1974年提出的,他把信息素养定义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决的技术和技能”,不难看出,这个概念是从图书检索技能演变而来的。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下设的“信息素养总统委员会”在其年度报告中对信息素养的含义进行了重新概括:“要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就必须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且能够有效地查询、评价和使用所需要的信息。”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为

3、基础,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这在信息技术基础第一单元第一节中就提到了。信息素养: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如何去评价信息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它包括三个层面:文化素养、信息意识、信息技能。信息素养具体表现为: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与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想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信息意识是整个信息素养的前提,信息能力是整个信息素养的核心,信息道德把握个人信息素养的方向.二、 信息素养的层次 参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4、从纵向上,我们可以把信息素养分成三个层次,即基础性信息素养、自我满足性信息素养、自我实现性信息素养。基础性信息素养是指在信息社会中生存的所有人所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信息素养,它保证了人们的基本生存需要,因此是三个层次中最浅的一个层次,也是对其信息能力要求最低的一个层次,但它却是培养另两个层次信息素养的基础;自我满足性信息素养则是指人们为了更好地从事一定职业、承担一定工作或者陶冶自己的情操所应具有的应用信息技术的素养,在三个层次当中,它的要求处于中间水平,利用信息技术辅助管理、教学、工作的人如教师、会计等必须具有自我满足性信息素养;自我实现性信息素养是指人们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开发或设计新的信息系统

5、供他人利用,以服务大众和社会为目的的高层次素养,所以是要求最高、培养难度最大的层次,如计算机系统设计人员、软件开发人员等必须具有自我实现性信息素养。三、 信息素养的培养 由于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推广和普及时间还不是很长,再加上我国经济欠发达,信息技术产品对于大多数普通百姓特别是农村百姓来说还是“休闲的奢侈品”,尚未能渗透到中国的每一个角落,国人的整体信息素养并不高。所以,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考虑培养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的培养应当涵盖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这几个方面,可以通过以下“四结合”的途径来进行。 1、与信息技术课程融合从前苏联学者伊尔肖夫在二十

6、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提出的“计算机文化(computerliteracy)”论,到美国信息学家霍顿(Horton)提出开设信息素养课程,世界各国一直都在探索通过开设专门课程来提高学生和国民的信息能力。我国也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探索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培养问题,如早期学习BASIC之类的计算机语言,近期教育部提出实施“校校通工程”、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等。值得注意的是:信息技术课程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的教学目标对信息意识、知识、能力、道德也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例如,在信息意识方面,小学阶段“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1;初中阶段

7、“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和社会的影响”1;高中阶段“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较深入地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和社会的影响”。2、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整合(以下简称“课程整合”)进行课程整合,将会涉及到各学科领域,因此有必要打破旧的课程体系,重新制订新的课程标准。例如,美国的信息素养教育,在进行课程整合时,重新制定了“学校数学的课程和评价标准”、“社会学课程标准”等等,将信息技术的内容显性或隐性地贯穿于学科课程,以此来指导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让学生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感受信息技术带来的新鲜气息,体味信息技术的无限魅力,产生学习信息技术、运用信息技术的强烈愿

8、望和需求。3、与现实生活结合配备了硬件设施,建立了教学资源库,设置了信息技术课程(以上是具备的条件),并不等于就能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这是目标或结果),条件和结果之间还必须有“潜件”这一“桥梁”。这里的“潜件”指的是要让学生明白在现实生活、工作、学习中何时使用信息技术、为什么要用信息技术、如何恰当地利用信息技术。否则,学生拥有了信息技术技能和工具,却不能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来完成特定任务或解决现实问题,这无异于捧着“金饭碗”却上街去要饭。在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培养时,应尽可能地创设现实生活的情境,将信息技术作为交流的工具、研究的工具、形成决策的工具、创新的工具,培养学生创造性地去解决问题,而不应是

9、仅仅停留在“技术的空间”里“操作的层面”上。4、全社会通力配合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必须得到全社会的通力配合。辅助以家庭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已越来越多地进入家庭,所以,家庭教育中培养青少年的信息素养也必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家教是人一生中最先经历的教育环境,可以说从人的启蒙教育到终身教育几乎与家庭都分不开,父母的言谈举止对子女的影响有时相当深远,因此,可以通过父母所具有的特定信息素养去影响与感染下一代。社会网吧监督与管理网吧大多是私营,由于利益驱动,对上网人员常没有任何约束,任你在网上“自由冲浪”,所以大多数学生在这里只是沉湎于上网聊天、发email、打游

10、戏,甚至光顾色情网站。这种放纵对于涉世未深的中小学生来说简直是一种诱惑,而学生在这里所失去的将不仅仅是金钱和时间,所以必须加强对社会网吧的监督与管理。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面对网络,学生处于一种有意识但无目的的状态,对学生的引导与管理已经成为学生信息素养培养过程中的薄弱环节。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引导学生。(1)课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布置任务应目标明确,可操作性强,积极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获得知识,培养学生能力;(2)课外通过推荐书籍、开讲座、座谈会等形式,以一些典型的利用信息技术的案例来示范,让学生意识到培养信息素养的重要性,懂得如何利用和用好信息技术;另外,教师还可以结合一些研究性课题,让

11、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去解决问题,并择最佳方案进行奖励;(3)与社会需求结合学生学习了一些信息技术手段,不知用在何处,而一些单位常因为不能及时得到有价值的信息影响经济效益,将两者结合,学生搜索、整理、甚至初步分析信息,为单位的决策提供帮助,不仅可以通过实践提高能力,得到一定的经济回报,还能体验具备信息技术能力所带来的成就感,激励学生信息素养的进一步培养。2四、信息素养的教育-概况 (1)国外现状 美国-信息素养教育起步较早,当前,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大学和公民层次的信息素养教育与研究,都是走在世界前列的,取得了丰富的经验与成果。 美国信息素养的概念由图书检索发展而来,自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

12、PaulZurkowski)在1974年提出这一概念后,到20世纪80年代时,信息素养教育在美国逐步取代了图书馆的用户教育,学校已开始开设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使其得到了更多的大学、教育机构和企业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大学开设了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信息素养教育的层次不断扩展,教育的对象从原来主要针对高校学生向中小学生和在职人员扩展;公民信息素养教育不仅由研究人员所倡导,而且得到了普通公民的接受与支持。 英国-为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和交流技术能力,在新的国家课程中将以前的“信息技术”改为“信息和交流技术”,这门课程旨在为学生有能力快速变化的世界生活作准备,学生可以运用信息工具创造性地发现

13、、探索、分析、交换、提供信息,学会如何使用信息工具迅速地从社会、文化中获得思想和经验。 日本-1998年6月公布的新的课程方案将“信息科”作为高中普通科的必修科目,以适应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带来的信息社会的变化,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韩国-开设了信息素养的相关课程,并实施信息素养认证考试,以此来加强学生的信息素养。 我国港台地区-非常重视信息素养教育。如:香港中文大学的信息素养认证考试内容由5项内容组成:面向图书馆的教育;数据库搜索方法和技巧;专业(例如经济、教育、工程、物理等)相关电子资源;网络免费电子信息资源的获取;有关香港或其他的有影响的重大事件。 (2)国内现状:我国高等学校的信息素养教

14、育可以追溯到1984年,教育部规定在全国有条件的高校广泛开展文献检索与利用课教育,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的情报意识和文献检索技能。2002年教育部首次将文献检索课教学改革成信息素质教育,表明文献检索课已经进入新的阶段,发生了质的变化。在高等教育领域,目前只有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质能力示范性框架研究和台湾“资讯素养协会”制定了信息素养能力的指标体系,国内至今没有建立一个完整的标准。目前我国教育界在这个领域的研究明显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课程 2)学生 3)理论研究现状 4)实践研究现状 五、结语 在信息时代,信息本身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为此,国内外十分重视对人

15、的信息素养的教育、培养和提高。信息素养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必须是在基于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环境中,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教师成为课程的设计者和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构建信息丰富的、反思性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学习环境与工具,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允许学生进行自由探索,极大地促进他们的批判性、创造性思维的养成和发展。当今社会,唯有终生学习,才能培养完善的人,只有具备信息素养的人,才能实现终生学习。学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历史使命,必须在学生中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帮助学生进一步强化信息意识、提高信息能力、培育信息道德,使其成为适应信息社会发展需要的“信息素养人”。这既是信息社会对教育特别是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又是现代信息社会人的精神诉求。参考文献1教育部文件;关于印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教基200035号,200012192张倩苇;信息素养与信息素养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02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