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基坑监测成果报告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2497101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75.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基坑监测成果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某基坑监测成果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某基坑监测成果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某基坑监测成果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某基坑监测成果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基坑监测成果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基坑监测成果报告(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第一章 工程概况 11.1 工程概况 1第二章 监测依据及内容 12.1 监测目的 12.2 监测的依据 22.3 监测内容 2第三章 控制点的布设 23.1 监测控制网的布设 33.2 控制测量 3第四章 监测点的布设及监测 44.1 围护墙体深层位移监测孔(即测斜孔)的布设及监测 44.2 周边道路沉降监测点的布设及监测 64.3 地下水位监测点的布设及监测 74.4 周边地表沉降监测点的布设及监测 84.5 围护墙顶水平位移、垂直位移监测点的布设及监测 84.6 周边建筑物沉降监测点的布设及监测 94.7 锚索内力监测点的布设及监测 104.8 裂缝监测点的布设及监测 11第五章 仪

2、器设备及技术措施 115.1 仪器设备 115.2 监测精度 125.3 质量保证措施 12第六章 监测成果 126.1 工作进程及完成工作量 126.2 报警值及监测频率 13第七章 监测成果表 147.1 周边道路沉降监测 147.2 围护墙体深层位移监测 157.3 地下水位监测 177.4 周边地表沉降监测 177.5 围护墙顶水平位移、垂直位移监测 207.6 周边建筑物沉降监测 217.6 锚索内力监测 227.8 裂缝监测 24第八章 结论 25第一章 工程概况1.1 工程概况本工程为郑州市郑东新区 CBD9 号公共停车场暨行政服务大厅工程,位于郑 州市郑东新区商务外环路东、九如

3、路南。建筑占地面积1201.90 ,总建筑面积 为8765.65 m,地下两层,地上两层,建筑高度为12.00m,工程性质为公共停 车场,结构形式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耐火等级为一级,抗震设防类别为丙 类,建筑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 50 年。本工程基坑开挖范围55x81米,面积约4833平方米。基坑开挖深度为15.3 米。基坑为一级,基坑维护结构采用桩锚支护和复合土钉墙结合的方式进行支护。第二章 监测依据及内容2.1 监测目的深基坑桩锚支护工程进行监测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护坡桩、预应力锚索埋设、 安装相应的传感器,作为深基坑开挖施工时的监视仪,随时掌握护坡桩、预应力 锚索的位移、变

4、形、受力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更改设计和施工中的不足, 为下一步安全施工作准备,确保基坑安全开挖,做到信息化施工。具体包括以下 几点:1. 将监测数据与预测值相比较以判断前一步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是否符合 预期要求,以确定和优化下一步的施工参数,做好信息化施工;2. 将现场测量结果用于信息化反馈优化设计,使设计达到优质安全、经济 合理、施工快捷的目的;3. 将现场监测的结果与理论预测值相比较,用反分析法导出更较接近实际 的理论公式,用以指导其他工程。2.2 监测的依据(1) CBD9 号地下车库设计方案(2) CBD9 号地下车库支护施工图设计文件(3)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

5、( 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J50202-2002);(5)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6)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GB50497-2009);(7)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8)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9)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 GB50292-1999)2.3 监测内容本基坑为一级基坑,根据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的 规定,基坑工程现场仪器监测项目的选择应在充分考虑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基坑 工程安全等级、支护结构的特点及变形控制要求的基础上,考虑到该工程的特点, 确定的监

6、测项目如下(布点祥见附图):( 1)围护墙体测斜;( 2)周围道路沉降监测;( 3)地下水位监测;( 4)周边地表沉降监测;( 5)围护墙顶水平位移、垂直位移监测( 6)周边建筑物沉降监测( 7)锚索内力监测( 8)裂缝监测第三章 控制点的布设为保证所有监测工作的统一,提高监测数据的精度,使监测工作有效的指导整个基坑施工,本次监测工作采用有整体到局部的原则。即首先布设统一的监 测控制网,再在此基础上布设监测点(孔)3.1监测控制网的布设监测控制网主要用于地下管线、建筑物沉降、立柱沉降、围护墙顶的位移、 基坑周边地表沉降、地下水位、围护墙体深层位移监测、深层土体测斜等方面的 监测。监测控制网分两

7、部分:1、水准控制网:用于各垂直位移监测项目(即沉降监测)的高程控制基准;2、平面控制网:用于各水平位移监测项目平面控制基准。水准控制点布设3个,编号为0103。建立闭合环与施工高程控制点,每 个月联测一次。平面控制点布设4个,编号为P1P4。控制区域为整个监测区,为使测距、 测角误差在横、纵坐标上均匀分布,网形为闭合导线网,引侧外方向为施工用平 面控制网。点位设在稳定、安全的地方,通常在地面埋设钢钉点,顶上刻划+” 字。3.2 控制测量3.2.1仪器设备选用水准测量用苏州一光DS05水准仪配合精密铟刚水准尺,其标称精度为:0.5mm。图3-1苏州一光DS05水准仪平面控制点测量采用南方NTS

8、-350全站仪,其标称精度为:测距5mm+3ppm, 测角2。图3-2南方NTS-350全站仪3.2.2控制精度的要求1、水准控制网按国际二等水准要求进行,各项技术指标如下:等级读数基附差测站附合差路线闭合差备注二等水准0.3mm0.5mm2 丿LmmL为公里数2、平面控制网采用二级城市导线,其各项技术指标如下:等级测量中误差边长中误差点位中误差备注二级导线21/10001 mm3.2.3在测量过程中固定观测人员和仪器,测量成果必须严格平差。第四章 监测点的布设及监测4.1围护墙体深层位移监测孔(即测斜孔)的布设及监测监测目的:围护结构的变形通过预埋在围护桩外侧的测斜孔进行监测,主要了解 随基

9、坑开挖深度的增加,围护结构不同深度的水平位移变化情况。布设原则:布置在基坑平面上挠曲计算值最大的位置,如悬臂式结构的长边中心, 设置水平支撑结构的两道支撑之间。孔与孔之间布置间距宜为2050m,每侧边 至少布置1个监测点。监测点布置深度宜与围护体入土深度相同。测孔设置:本监测项目共布设8个测点,编号为CX01CX08。其中CX03、CX06 孔在基坑施工过程中被施工人员破坏。(具体测点见附图)埋设方法:随灌注桩施工时埋设在钢筋笼内,管间用管套衔接,自攻螺丝固定并 密封。测斜管的顶底两端头用布料堵塞,盖好管盖;检查测斜管内壁的一组导槽, 使其与基坑开挖方向基本垂直;测斜管内注入清水,防止其上浮;

10、测斜管口高度 与围檩实际高度相当。工作方法:测斜管应在工程开挖前1530d埋设完毕,在开挖前的35天内复 测23次.待判明测斜管已处于稳定状态后,取其平均值作为初始值,开始正 式测试工作。每次监测时,将探头导轮对准与所测位移方向一致的槽口,缓缓放 至管底.待探头与管内深度基本一致、显示仪读数稳定后开始监测。一般以管 口作为确定测点位置的基准点,每次测试时管口基准点必须是同一位置,按探头 电缆上的刻度分划,均速提升。每隔500mm读数一次,并做记录。待探头提升 至管口处。旋转180后,再按上述方法测量测,以消除测斜仪自身的误差。图4.1滑动式测斜仪通常使用的滑动式测斜仪采用带导轮的测斜探头,探头

11、两对导轮间距500mm,以两对导轮之间的间距为一个测段。每一测段上、下导轮间相对水平偏差量6可通过下式计算得到。5 = l x sin 0式中:l上、下导轮间距;9 探头敏感轴与重力轴夹角。测段n相对于起始点的水平偏差量A,由从起始点起连续测试得到的5累计 ni而成,即A =丫5 =l x sin 9n i ii=0i=0式中:5 起始测段的水平偏差量(mm);0A 一测点n相对于起始点的水平偏差量(mm)。n数据整理:计算各孔各深度段位移的累计差值,并与初始值比较,计算累计变化 量,与上次累计变化量比较计算本次变化量,填入监测日报表中。4.2 周边道路沉降监测点的布设及监测监测目的:观测基坑

12、开挖过程中周边道路垂直情况,掌握该区域道路的稳定性, 了解基坑施工对周边道路的影响。布设原则:道路及地表沉降测点按监测方案图纸设计布点位置在受施工影响的地 表设置。测点间距以2550m为宜。测点布设: 在基坑周边道路九如东路与商务外环路布设一组沉降监测点。共布设8个测点,编号为D1D8。(具体测点见附图)埋设方法: 基准点与工作基点与建物沉降共用。为保护测点不受碾压影响,道路 及地表沉降测点标志采用窖井测点形式,采用人工开挖或钻具成孔的方式进行埋 设,要求穿透硬质路面,埋设形式参考图 3-1。测点加保护盖,孔径不得小于 150mm。道路、地表沉降监测测点应埋设平整,防止由于高低不平影响人员及车

13、 辆通行,同时,测点埋设稳固,做好清晰标记,方便保存。图4 1道路、地表测点埋设形式图计算方法:周边道路沉降按照国家二等水准要求观测。以水准控制点为基准,从 高程控制网引入高程,固定测站进行闭合或者附合线路测量,进行平差并计算各 测点高程,并与初始值比较,计算累计变化量,与上次高程比较计算本次变化量。4.3地下水位监测点的布设及监测监测目的:观测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地下水位情况,掌握该区域地下水位的稳定 性。通过坑内水位观测可以检验降水方案的实际效果,如降水速率和降水深度。 通过坑外水位观测可以控制基坑工程施工降水对周围地下水位下降的影响范围 和程度,防止基坑工程施工中的水土流失。布设原则:根据工

14、程特点,在基坑内外各布设监测孔,要求坑体内、外孔位尽量 在一个剖面上,其深度一般低于拟降水位深度0.5m以上。测孔布设:本监测项目共布设3个测孔,编号SW1SW3。其中SW1、SW2于施 工过程中被施工人员破坏。(具体测点见附图)埋设方法:用钻机钻孔至设计深度后清孔,孔底部以上2m初安放100mm的 PVC透水管,在其外侧用铜网包好。然后逐节将水位管插入孔内至设计深度。在透水管顶底深度范围内回填黄砂,以保持良好透水性,其它段采用回填膨润土 将孔隙填实。成孔后加清水,检验成孔质量,空口用盖子盖好,防止地表水进入 孔内。图4.2水位计工作方法:在基坑降水前测得各水位孔孔口标高及各孔水位深度,孔标高

15、减水位 深度即得水位标高,初始水位为连续二次测试的平均值。每次测得水位标高与初 始水位标高的差即为水位累计变化量。W=WoW1式中:W为本次水位标高(m)(计算结果精确至0. 01m)Wo为水位孔的孔口标咼(m)WI为本次水位的深度(m)4.4周边地表沉降监测点的布设及监测监测目的:观测基坑开挖过程中周边地表垂直情况,掌握该区域地表的稳定性, 了解基坑施工对周边地表的影响。布设原则:同周边道路沉降监测测点布设:在基坑外延垂直面方向布设一组地表沉降监测点。共布设一组,编号 为T1T4。埋设方法:同周边道路沉降监测。计算方法:同周边道路沉降监测。45围护墙顶水平位移、垂直位移监测点的布设及监测监测目的:了解在基坑开挖、结构施工中围护墙顶部的水平、垂直位移,为围护 墙体测斜控制孔口提供修正参数。布点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