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期末试卷7514.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2400342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期末试卷751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二语文期末试卷751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二语文期末试卷751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二语文期末试卷7514.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二语文期末试卷7514.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期末试卷751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期末试卷7514.doc(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语文期末试卷7514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 高中语文第三册期末考试试卷命题说明:本试题以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为依据,根据新课标要求,研究揣摩高考动向,将高中第三册读本作为同步应试材料,以达到加大学生阅读量的需要2005年高考全国卷文言文材料巨鹿之战直接选自高中语文读本第六册,而且许多字词在书本和读本中都能找到这应该引起我们的密切关注教者每次考试出卷都以书本和读本为依据,效果很好现拟写一套期末试卷,请斧正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20分,1-4题每题2分,5-8题每题3分)1、下列括号中对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惩创(chung) 干练(gn) 瑕疵(c) 怏怏不乐(yng)B、

2、娉婷(png) 锃亮(zng) 风靡(m) 天真罄露(qng)C、菲薄(fi) 感喟(ku) 震慑(sh) 大煞风景(sh)D、关卡(qi) 熟稔(rn) 歆羡(xn) 长歌当哭(dng)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坐镇 拉家常 德高望重 实至名归B、秉赋 享清福 异曲同功 直截了当C、端详 辨证法 习焉不察 乌烟瘴气D、烦燥 水蒸气 钟灵毓秀 金碧辉煌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这一切的刺心回忆,我忍不住流下_的泪滴,连忙离开这容易激动感情的地方吧!想无名而终于有名,其原因大概因为历史需要_清高的样板现代文明_是一种不可阻挡的潮流,然而美的领域,是不是应该留

3、下一席原始的纯自然的位置呢?A、辛酸 竖立 纵然 B、心酸 竖立 固然C、心酸 树立 纵然 D、辛酸 树立 固然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眼泪不为一己的悲痛而是为芸芸众生而流,佛的慈悲真不能不令人流下感激的泪B、没有人肯为他们的过失辩护或予以原谅,许多人还要夸大其词地同声攻击,把他们骂得体无完肤C、我国企业遭遇的知识产权国际纠纷越来越多,但国内能够应对这些诉讼的高级人才却是百里挑一,极其缺乏D、虽然我们有长安,有洛阳,但没有一个像你们的:既素朴又华贵,既博雅又大方;细大不捐,而巨细悉得其当5、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

4、在家里的家虫B、正是这种发现,沟通了我国新文学和世界现代文学的精神联系,奠定了自我在现代散文中的主体地位C、在当代,清高曾经长期受批判,但因为它毕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独特的概念和价值观念,在人们心中影响很深,因此虽然批了,却仍然没有使许多人的观念真正转变D、本文通过对青海湖梦幻般的景象和作者游历青海湖的感觉,突出了青海湖景物的显著特点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诗经和离骚分别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秀传统B、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南朝的木兰诗并

5、称乐府双璧C、苏洵、王安石、苏轼、欧阳修都是宋代著名的散文家,他们各自的代表作是六国论、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和伶官传序D、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创作的人间喜剧被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雨果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7、下列对课文中有关语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不仅写出雄伟壮阔的长江气势,而且化空间为时间,化具体为抽象,从对自然的赞叹转到对历史英雄的羡叹B、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以水喻愁,显示出愁思如春水的汪洋恣肆,奔放倾

6、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一江春水向东流七字表达出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C、伟人们为自己建造了底座,未来负起安放雕像的责任(巴尔扎克葬词)-伟人们将自己的岁月献给了毕生追求的事业,作出杰出的成绩,为日后人们对他的评价奠定基础作为后来者应主动承担起伟人雕像安放的责任,永远缅怀这些伟大的人们D、年青时读向子期思旧赋,很怪他为什么只有寥寥的几行,刚开头却又煞了尾然而,现在我懂了(为了忘却的记念)-鲁迅先生借用向秀在司马氏高压政策下没有言论自由,不能淋漓尽致地表达自己感情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对白色恐怖的现实的愤慨之情8、下列对有关课文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同是写三一八惨案,

7、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以精彩的抒情议论见长;朱自清的执政府大屠杀记则以准确可信的叙事见长B、同样一座故都,在文人眼里各显其美,郁达夫觉得故都的秋最美,张恨水觉得故都的春最美C、好的抒情散文既能细致地描写个人的情感活动,又能从这种情感活动中捕捉到时代脉博的跳动现代作家庐隐的异国情思正是这样将个人的愁情升华为思念祖国的感情D、苏辙的黄州快哉亭记将写景、叙事、抒情、议论熔于一炉,提倡士人远离尘世,自寻其乐借用典故并加以发挥,把快意之情抒写得淋漓尽致二、(6分,每题3分)散文是一种实虚结合、因实出虚的艺术所谓实,指的是现实生活中人、事、物、景等真实的客观外物写作主体(我)生活在社会现实里,置身于这些人、事

8、、物、景的实生活环绕之中,他自然会有所观照、感应因此,在散文中写出这些激活主体精神映射的实生活来,就显得很有必要;它实在是营造作品精神家园不可或缺的基石在散文的实生活层面上,作者所做的是生活运动在这里,真实是绝对的要求其记写应准确无误,取信后世,力戒虚构编织,矫情伪饰散文的这种纪实性,是这种文体和读者之间千百年来所达成的一种信任默契,是不可率性改动的散文需要写实,但写实并非终极目的散文的真正作意或精神是在铺垫好这些基石后,向情感、精神等形而上的领域大胆进发,构建出一个精神或心灵的大厦!而这即是写虚写虚,又可向两方面发展:一是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着力,走客观、向外的路,主理,重哲理感悟,求思想深邃

9、,以理智的深刻、明澈取胜-杂文、随笔等走的即是此路;二是在人类自身的观照上着力,走主观、向内的路,主情,重人性开掘,求心灵净化,以情感的明净深沉动人-艺术散文走的即是此路杂文和随笔是极其亲近的两姐妹:它们都是说理性散文,重哲理,崇个性,富理趣,有文采它们的区别仅在于选材、笔调和语言色彩上,但两者的共同性大于差别性从情感-性灵-心灵-生命体验这不同的层面,散文已超越了实生活而进入了写虚的精神内宇宙情感层面,即所谓七情,它们是主体在现实生活中因受到某种刺激而产生的一种情感或情绪反映性灵层面即作为一个个体生命所具有的个性、性格性灵即自我,从这一点看,能写出鲜活而独特的这一个来是散文具有审美魅力的很高

10、境界心灵层面,又向内深入一步,直攫性情的奥府、个性的根据它不仅包括意识、前意识,而且涵盖下意识、潜意识(如幻觉及梦等)这种微妙而精深内心活动,是只有主体自我才能体察和表现的,难度很大现在,我们尚难举出很典范的心灵散文至于生命体验层面,不像以上几层有内在的递进关系,它只是抽出来予以强调而已但生命意识与自我意识密切相连,因此,散文中的这种独特的生命体验,也就和作者生命独特性息息相关散文的向内性或精神性相当重要,其神髓怕更在于内或虚上因此,欣赏散文既要看到它是一种实、虚结合的艺术:虚,不离实(外物)的铺垫,实,有待虚(精神)的上升;更要看到内或虚,才真正是触发作家作意的激活点,思想、精神的闪光点,是

11、散文作品的魅力所在!(选自刘锡庆现当代散文欣赏,有删改)9、关于散文的实与虚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散文的实指的是现实生活中真实的客观外物因此,写实是散文绝对的要求,是散文的终极目的B、散文虚可以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着力,也可以在人类自身的观照上着力,前者如杂文、随笔等,后者如艺术散文C、散文是一种实虚结合,因实出虚的艺术,实即外物,虚即精神,虚离不开实的铺垫,实又有待于虚的上升,两者相辅相成D、散文的向内性或精神性显示出内或虚的重要价值,内或虚正是触发作家作意的激活点,思想、精神的闪光点,是散文作品的魅力所在10、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杂文和随笔的差异表现在取材、笔调、语言色彩上,但它

12、们都属说理性散文,重人性开掘,求心灵净化它们都已超越了实的生活而进入了写虚的精神境界B、性灵即自我,写出鲜活而独特的这一个来是散文具有审美魅力的最高境界性灵层面区别于情感层面的关键是:性灵层面重性格展现,轻情感抒发C、作者认为,我们尚难举出很典范的心灵散文,因为心灵层面涵盖下意识、潜意识等微妙而精深的内心活动,只有主体自我才能去体察和表现D、从情感-性灵-心灵-生命体验这不同的层面,显现出向内、主情的狭义散文内在的层层递进的关系,展现出散文不朽的艺术魅力三、(24分,每题3分)11、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此则人之变化,而风何与焉 固知一

13、死生为虚诞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以乱易整,不武 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1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洎牧以谗诛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其孰能讥之乎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13、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火尚足以明也 函梁君臣之首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虽大风浪不能鸣也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 不舟不车,不衫不帻 项伯杀之,臣活之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籍吏民,封府库A、 / / / / B、 / / / / C、 / / / / D、 / / / / 14、对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归类正确的一项是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