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体验的优化数学学习的方式创新.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2389679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究体验的优化数学学习的方式创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探究体验的优化数学学习的方式创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探究体验的优化数学学习的方式创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探究体验的优化数学学习的方式创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探究体验的优化数学学习的方式创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究体验的优化数学学习的方式创新.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探究体验的优化数学学习的方式创新一、合理调整教材,为学生探究学习创造机会新课程实验实施以来,改变最大的莫过于教材本身。以北师大版教材来说,教材不再注重以知识点来串联教学内容,需要识记的概念被大量的删减,法则性质等则隐含于问题解决的过程之中。从过去“教材使用者”到现在“课程开发者”,我们需要及时地进行角色转换与定位,才能使数学学习的过程更加科学有效。因此,我认为合理调整教材资源,是实现有效探究性学习的前提。比如,在五年级学习粉刷墙壁这一内容时,考虑到教学内容所具有的高度开放性,我对教材做了大刀阔斧的改造。一改教学内容的选择,我将教材中的测量环节剔除,把实践操作的过程放在课外让学生去完成。这样的好

2、处在于学生容易将自己的主要精力集中于解决问题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去,避免了外界非思维因素的影响。同时,将计算粉刷墙壁面积与计算涂料购买数量问题重新设计,选择比较简单的数据信息进行呈现,让有意义的思维活动取代繁琐的计算活动。二改教学序列的安排,除了教材安排的相关问题,我注意引导学生将问题进行拓展,避免重复机械练习的操作。由粉刷墙壁、买涂料,延伸到铺贴游泳池、买瓷砖问题。借助一个问题的解决,进行举一反三,引导学生在解决不同问题的过程中,抓住问题的本质属性,进行学习迁移。这样的序列安排,关键不在于解决的问题多少,重要的是学生在经历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提升了探究性学习的价值高度。不难看出,这样的处理教材

3、方式,正是基于学生学习起点的分析研究。我对教材的调整立足于通过一个问题解决作为背景,从问题出发,吸引学生尝试探究,使学生在设疑、解疑、质疑中不断获得积极的探究学习体验。二、优化教学流程,为学生探究学习搭建平台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富有意义的,进行有效探究性学习体验离不开教学过程这一载体。因而,我认为并不是任何课堂教学都能达成有效的探究性学习实践,只有那些经过精心预设的教学才有可能成为探究性学习生长的沃土。比如,在六年级学习圆周率这一内容时,针对教学内容的广度与深度,我对教学流程进行了调整。“问题发现活动探究寻找规律知识补充运用提升”,以“如何计算圆周长”为问题导向,尝试发现、探索规律,获得知识经验,

4、进而尝试运用。这样的优化方式,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的本源,为有效开展探究性学习进行了良好的铺垫与预设。1.“问题发现”。教师准备了一些大小不同的圆,引导学生在求周长前先猜测,圆的周长可能和什么有关。如果和直径有关,那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2.“活动探究”。课前活动体验对学生的认知发展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引导学生借助探究学习的方式发现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利用“滚圆法”“绕绳法”,借助图表分析来研究C与d的关系,在做中学,较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并获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3.“发现规律”。探究之后,利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说一说,议一议,都发现了什么样的规律。在这个环节中,

5、激发学生自主表达非常重要,学生在自主表达的同时,也正体现了学生探究学习的价值。教师借助矛盾冲突,因势利导建构数学模型。4.“知识补充”。圆周率是千百年来数学家研究圆周长与直径关系的重要结论。圆周率的历史发展是怎样的?祖冲之与圆周率有什么样的联系?为什么说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这些问题都能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我借助查资料、开汇报会等形式将学习的时间、空间进行拓展,进而丰富学生探究性学习的体验过程。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

6、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5.“运用提升”。数学知识的理解需要运用,借助练习又能达到提升的效果。练习采取分层、难易结合,适应学生练习的心理需求。同时,变枯燥为喜闻乐见的形式又激发了学生练习的兴趣。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

7、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总之,数学课堂教学要优化探究性学习体验,关注学生作为“人”的成长,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它不仅是新时期每位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的教育理念,更应该是一种具体的、自觉的教育行为。同时,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性学习体验活动中,我们的数学学习才能更加生动、更加深刻。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第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