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的语言.docx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2388683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鉴赏诗歌的语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鉴赏诗歌的语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鉴赏诗歌的语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鉴赏诗歌的语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鉴赏诗歌的语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鉴赏诗歌的语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鉴赏诗歌的语言.docx(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鉴赏诗歌的语言鉴赏古诗词语言的常见方法:(一)推敲字词鉴赏古典诗词,要特别注意对字词的推敲。许多诗中都有一些特别值得重视的词,通常使全诗增色不少甚至成为诗眼。 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 动词。动词的提炼是古诗炼字的主要内容,有很多例子,比如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绿”字;陶渊明“采菊东 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见”字;张先“沙上并禽池上鸣,云破月来 花弄影”的“弄”字等等可谓是尽人皆知。例1: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冷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孔尚任哀江南)问:“剩”可以是“留”可以是“见”,为何作者独独选择了

2、“剩字?(1)孔尚任的哀江南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典范之 作,这段曲词写的是长板桥边的风景。首先要注意整段曲词的意境:长板桥边,曾经是歌妓聚居,繁华热 闹,风景优美,而今当年横跨清溪的半里桥,是旧红板也没一条,而 本为句首的时间状语,现被分拆为二,定语“月远离中心语而居于 句末,仿佛成了宾语的中心部分,但作者“飞渡”的显然只能是“镜 湖”,而不可能是“月”。又春夜喜雨诗:“晓看红湿处,花重 锦官城。”(锦官城花重)(三)注意诗词中的省略,用想象和联想去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二、古诗词常见的总体语言特色(一)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清新一般是用在写景诗中,一般诗 风比较亮丽,语言比

3、较通俗,比喻新颖独到,包含着作者的喜悦之情。 清新之风常见于以下一些人诗中。一是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陶潜的 诗特点主要在平淡,有时候也不乏清新,而王维,孟浩然的诗则相对 比较清新。(二)平淡平淡不同于平庸与淡而无味,是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思想用朴素的 语言说出,富有情味的,所以说往往平淡而有思致。正如王安石所说: 看似平淡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平淡首推陶渊明,能够把诗写到平淡的人不多,李煜的词绝对不是平淡,相反,带有一种强烈的感发的力量。(三)绚丽比如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琢春泥。李商隐的诗歌不但绚丽,而且朦胧晦涩,李贺的诗也比较绚丽乃至 于奇丽。(四)明快就是不绕弯子,一语道破

4、,一语中的。明快莫过于白居易了。其他如含蓄简洁也不是那一个诗人所独有的,大部分诗人多多少少 都有一些而已。事实上,在做题的时候,我们往往不能单独析出一个 特点,而往往连在一起说,比如简洁明快,清新平淡等等。(五)简洁又表述为洗炼(练):语言简练利落。明白如话:不雕塑饰,不加 修饰。(六)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 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 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七)自然:即不加雕饰的率真朴素的语言,多用口语,较少炼 字,读来平白如话,自然生动,韵味无穷。如李白诗歌的语言,被誉 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o例如“青天有月来

5、几时?我今停杯 一问之。(把酒问月)“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 行)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八)雄浑:雄壮、强健、浑厚等,这一般是用在诸如杜甫、辛弃 疾、陆游等人的身上。还有沉郁顿挫、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等且是秋水长天,行人稀少,冷清清的落照下,只剩一树柳弯腰,给人 一种凄清冷落之感;而“剩”字本身有“残存残余”之意,是被动的, 给人以“无可奈何”之感,这与全曲意境相协调;从现在只剩一树柳 弯腰,令人想见昔日之繁华,“剩”的时间性,表达一种昔盛今衰的 变迁感,表达了抒情主人公深切的亡国之痛,故国之思。(2)在做题时如何整合答案:字义一意境一感情对诗歌的语言鉴赏我们就要首先解释它的

6、字义,其中既包括字面义, 也包括语境义;然后,就指向诗歌的意境,或谈这些字词形成了怎样 的意境,或谈它对整首诗意境的作用;最后指向诗歌的感情,或谈形 成了怎样的感情,或谈对诗人感情的作用。例2: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峰。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问:找出第三联中的“诗眼”,为什么?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和“冷”。山中的泉流由于岩石的阻挡, 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 显得阴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的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 衬出作者禅寂的心境。(感情)例3: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郊兴王勃)

7、解析:看这句诗,“湿”言“光”,“疏”言“影”,本身就不寻 常,王勃写春雨,雨下的时间短,雨后日出,花上已没有雨水,在日 光照耀下更见滋润,所以说“花光湿”,这个“湿”字极为确切。这 个“光”字显得花有精神,所以说“光”字有情。风停了,在日光照 耀下,夜影清疏,一个“疏”字,显得日光从叶影透出。完全按照生 活的样子写出,又显得有诗情,用字尽妙于此。 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例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问:请分析“潜”字和“细”字的妙处。分析:好雨知时节,好就好在它应时而落,好在它润物无声。潜, 偷偷的;细,细细的,脉脉绵绵,不仅写出了自然造化之机,而且抓 住

8、了春雨的特点;拟人手法的运用,寓春雨以情趣,写出了春雨只为 润物不为人知的高尚品格,令人深感作者的喜雨之情。例2、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 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问题:试分析“忽”字的表达效果。例3: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解析: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a. 叠词: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分析:读来就能领悟,叠词之妙就在于增强诗歌的韵律感,从感情 上,抒情主人公从晨起临风开始,便觉万般惆怅,百无聊赖。于是寻 寻觅觅,希望寻找点什么以排遣自己的寂寞。可寻觅的结果

9、却是满目 萧条,冷冷清清,所以本想消减的忧愁反更增一层,而变得凄凄惨惨 戒戚了,因此叠词的另外一个效果就在于可加强感情的表达。叠词作 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1、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竹枝词其一刘禹 锡)2、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王安石)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b. 拟声词: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其出现频率很高,特单列 一条。作用有一: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1、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浪淘沙李 煜)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c. 表颜色的词:这些词有时作谓语用

10、,有时作定语用,有时作主语 或宾语用。但是作用只有一个,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 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 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两个黄裾鸣翠柳,一行白鹭上 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 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或抓 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字眼,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浓度:“流光容 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与绿道出了蒋捷感叹时序匆匆, 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就是抓住单一色彩表现的词也能 体会到诗人的浓情:“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晓来谁染霜林 醉,总是离

11、人泪!”怜惜与伤别离的情愫尽在“绿”与“醉红”中。1、过春风十里,尽养麦青青。(扬州慢姜夔)2、红藕香残玉簟秋。(一剪梅李清照)3、映阶碧草旬春色,隔叶黄褐空好音。(蜀相杜甫)意象组合的名词例1: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运用名词组成意象,可谓是一词一 景,从画面中我们分明感到这些景是自然之景,但又分明不仅是自然 之景,因为包含诗人无限情感,思乡之情,羁旅之愁。所谓一切景语 皆情语,正因为诗人感情是愁的,所以诗人目之所及:藤是枯的,树 是老的,鸦是黄昏的,甚至古道之上,西风之中的那匹马也是瘦的。 因此,这些名词性意象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种衰败、凄凉、孤寂 的氛围,而景中之人,断肠天涯也就自然可以理解了

12、。所以这首曲词 蕴含诗人很复杂的愁绪:既有凄凉无奈的悲哀,亦有是仕宦飘泊的孤 苦,更有封建文人怨世哀身的无奈。例2:黄庭坚“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诗人选择了 江湖、夜雨、十年灯,做了动人的抒写,江湖让人想起辗转和漂泊, 杜甫在梦李白中曾有“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的诗句,夜 雨更能引人的思乡之情,李商隐在夜雨寄北曾有“君问归期未有 期,巴山夜雨涨秋池”的诗句,人在江湖,又逢夜雨,使人备感萧瑟, 夜雨之时,需要点灯,所以诗人接下来选择了灯这个意象,“灯”是 个常用字,而十年灯,则是作者的独创,当它与“江湖、夜雨”组合 在一起时,就能激发人一连串的想象:两个朋友,各向漂泊,每逢夜 雨,

13、独对孤灯,互相思念,深宵不寐,而这种情景已持续了十年之 久。这也是意象组合,它以极其简省的笔墨,创设了极其丰厚的意蕴, 为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二)还原语序:还原颠倒的语序,把握诗人的真实意图与情感侧 重点。1、要点解说(1).主语后置。崔簌黄鹤楼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 萋鹦鹉洲。”意即“晴川(晴朗的原野上)汉阳树历历(可数),鹦 鹉洲芳草萋萋”,“汉阳树”和“鹦鹉洲”置于“历历”、“萋萋” 之后,看起来好象是宾语,实际上却是被陈述的对象。(2) .宾语前置。杜甫月夜诗:“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实即“香雾湿云鬟,清辉寒玉臂”。诗人想象他远在耶州的妻子也正 好在闺中望月,那散发

14、着幽香的蒙蒙雾气仿佛沾湿了她的头发,清朗 的月光也使得她洁白的双臂感到寒意。这里的“湿”和“寒”都是所 谓使动用法,“云鬟” “玉臂”本是它们所支配的对象,结果被放在 前面,似乎成了主语。辛弃疾贺新郎词:“把酒长亭说。看渊明、 风流酷似,卧龙诸葛。晋代的陶渊明怎么会酷似三国时的诸葛亮呢? 原来作者是把他们二人都用来比喻友人陈亮的,分别说明陈亮的文才 和武略,按句意实为“看风流酷似渊明、卧龙诸葛”。宾语“渊明” 跑到了主语的位置上。另如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诗:“竹怜新 雨后,山爱夕阳时。(怜新雨后之竹,爱夕阳时之山。)(3) .主、宾换位。叶梦得贺新郎词:“秋色渐将晚,霜信报 黄花。”也显然是“

15、黄花报霜信”的意思。这种主宾换位的词序表面 上仍是“主动宾”的格式,但在意义上必须将它倒过来理解。 再如白居易长恨歌“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门户 生光彩),卢纶塞下曲诗“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林暗风 惊草)等。(4) 、定语的位置。在偏正词组中,定语在前,中心语在后,这是 古今汉语的一般情况。诗词曲定语的位置却相当灵活,往往可以离开 它所修饰的中心语而挪前挪后。(5)以宾语面貌出现的状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 春风。” “笑春风”表面上是动宾词组,实际上“秋风”、“春风” 都不受“动”、“笑”的支配,而是分别表示“在秋风中动”、“在 春风中笑”的意思。这类情况在诗词中比较常见,例如:杜甫秋兴 八首之二:“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朝晖中千家山 郭静,日日于江楼翠微中坐。)李商隐安定城楼诗:“永忆江湖 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永忆江湖白发时归。)都是同类的例 子。其他:苏轼念奴娇词:“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应笑我多情。)如毛泽东词“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学生可以很快重排为“寒秋,(我)独立(于)橘子洲头,(看到) 湘江北去”:更为典型的、学生再熟悉不过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 层楼”,学生亦能很快重排为“欲目穷千里”。千古江山,英雄无觅, 孙仲谋处。2、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