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利现状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2329733 上传时间:2024-02-1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水利现状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我国水利现状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我国水利现状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我国水利现状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我国水利现状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水利现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水利现状(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内是一种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治水史,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高度注重水利工作,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展了波澜壮阔的水利建设,获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今年,党中央、国务院以中央一号文献作出有关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地位、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引思想、目的任务、工作重点和政策举措,必将推动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下面,我从国内的基本水情及水利建设现状、存在的重要问题和对策措施等方面,作一简要报告。 一、国内的基本水情及水利建设现状(一)国内的基本水情 国内南北跨度大、地势西高东低,大多地处季风

2、气候区,加之人口众多,与其她国家相比,国内的水情具有特殊性,重要表目前如下四个方面: 一是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人均占有量少。根据最新的水资源调查评价成果,国内水资源总量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耕地亩均水资源占有量1400立方米,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从水资源时间分布来看,降水年内和年际变化大,%80%重要集中在汛期,地表径流年际间丰枯变化一般相差26倍,最大达10倍以上;而欧洲的某些国家降水年内分布比较均匀,例如英国秋季降水最多,占全年的30,春季降水至少,也占全年的20%,丰枯变化不大。从水资源空间分布来看,北方地区国土面积

3、、耕地、人口分别占全国的4%、60%和%,而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9%,其中黄河、淮河、海河流域GP约占全国的1/3,而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7%,是国内水资源供需矛盾最为锋利的地区。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水资源情势发生明显变化,北方黄河、淮河、海河、辽河流域水资源总量减少13%,其中海河流域减少25。从总体看,国内水资源禀赋条件并不优越,特别是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导致国内水资源开发运用难度大、任务重。 二是河流水系复杂,南北差别大。国内地势从西到东呈三级阶梯分布,山丘高原占国土面积的9%,地形复杂。国内江河众多、水系复杂,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万多

4、条,按照河流水系划分,分为长江、黄河、淮河、海河、松花江、辽河、珠江等七大江河干流及其支流,以及重要分布在西北地区的内陆河流、东南沿海地区的独流入海河流和分布在边境地区的跨国界河流,构成了国内河流水系的基本框架。河流水系南北方差别大,南方地区河网密度较大,水量相对丰沛,一般常年有水;北方地区河流水量较少,许多为季节性河流,含沙量高。河流上游地区河道较窄、比降大,冲刷严重;中下游地区河道较为平缓,某些河段淤积严重,有的甚至成为地上河,例如黄河中下游河床高出两岸地面,最高达米。这些特点,加之人口众多、人水关系复杂,决定了国内江河治理难度大。 三是地处季风气候区,暴雨洪水频发。受季风气候影响,国内大

5、部分地区夏季湿热多雨、雨热同期,不仅短历时、高强度的局地暴雨频繁发生,并且长历时、大范畴的全流域降雨也时有发生,几乎每年都会发生不同限度的洪涝灾害。例如,95年和198年,长江流域梅雨期内持续浮现9次和1次大面积暴雨,形成全流域大洪水;19年8月,受台风影响,河南驻马店林庄6小时降雨量高达830毫米,超过当时的世界纪录,导致特大洪水,导致板桥、石漫滩两座大型水库垮坝。国内的重要都市、重要基本设施和粮食主产区重要分布在江河沿岸,仅七大江河防洪保护区内就居住着全国/3的人口,拥有22%的耕地,约一半的经济总量。随着人口的增长和财富的积聚,对防洪保安的规定越来越高,防洪任务更加繁重。 四是水土流失严

6、重,水生态环境脆弱。由于特殊的气候和地形地貌条件,特别是山地多,降雨集中,加之人口众多和不合理的生产建设活动影响,国内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面积达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3以上,土壤侵蚀量约占全球的20。从分布来看,重要集中在西部地区,水土流失面积29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83。从土壤侵蚀来源来看,坡耕地和侵蚀沟是水土流失的重要来源地,.6亿亩坡耕地的土壤侵蚀量占全国的33,侵蚀沟水土流失量约占全国的0%。此外,国内约有39的国土面积为干旱半干旱区,降雨少,蒸发大,植被盖度低,特别是西北干旱区,降水很少,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例如塔里木河、黑河、石羊河等生态脆弱河流,对

7、人类活动干扰十分敏感,遭受破坏恢复难度大。 综上所述,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国内的基本国情水情,洪涝灾害频繁、水资源严重短缺、水土流失严重以及水生态环境脆弱等特点,决定了国内是世界上治水任务最为繁重、治水难度最大的国家之一。 (二)国内水利建设现状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内大多数江河处在无控制或控制限度很低的自然状态,水资源开发运用水平低下,农田灌排设施极度缺少,水利工程残破不全。60近年来,环绕防洪、供水、灌溉等,除害兴利,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初步形成了大中小微结合的水利工程体系,水利面貌发生了主线性变化。 一是大江大河干流防洪减灾体系基本形成。七大江河基本形成了以骨干枢纽、河道堤防

8、、蓄滞洪区等工程措施,与水文监测、预警预报、防汛调度指挥等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大江大河干流防洪减灾体系,其她江河治理步伐也明显加快。目前,全国已建堤防9万公里,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7倍;水库从新中国成立前的100多座增长到82万座,总库容从约20亿立方米增长到064亿立方米,调蓄能力不断提高。大江大河重要河段基本具有防御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最大洪水的能力,重要都市防洪原则达到02一遇。 二是水资源配备格局逐渐完善。通过兴建水库等蓄水工程,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问题;通过跨流域和跨区域引调水工程,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问题。目前,国内初步形成了蓄引提调相结合的水资源配备体系。例如,密云水库、潘家口水库

9、的建设为北京和天津市提供了重要水源,辽宁大伙房输水工程、引黄济青工程的兴建,缓和了辽宁中部都市群和青岛市的供水紧张局面。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国内“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资源配备格局将逐渐形成。全国水利工程年供水能力较新中国成立初增长6倍多,城乡供水能力大幅度提高,中档干旱年份可以基本保证城乡供水安全。 三是农田灌排体系初步建立。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上世纪5070年代,开展了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大力发展灌溉面积,提高下洼易涝地区的排涝能力,农田灌排体系初步建立。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2.4亿亩增长到目前的.89亿亩,占全国耕地面积的48.7%,其中建成万亩以上

10、灌区500多处,有效灌溉面积居世界首位。通过实行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发展节水灌溉,反映灌溉用水总体效率的农业灌溉用水有效运用系数,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0.3提高到0.5。农田水利建设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不到全国耕地面积一半的灌溉农田生产了全国%的粮食和0%以上的经济作物,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奉献。 四是水土资源保护能力得到提高。在水土流失防治方面,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村统筹,采用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进行综合治理,对长江、黄河上中游等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实行了重点治理;充足运用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在重点区域实行封育保护。已合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5万平方公里

11、,年均减少土壤侵蚀量15亿吨。在生态脆弱河流治理方面,通过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加大节水力度、保护修养水源等综合措施,实现黄河持续不断流,塔里木河、黑河、石羊河、白洋淀等河湖的生态环境得到一定限度的改善。在水资源保护方面,建立了以水功能区和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为重要内容的水资源保护制度,以“三河三湖”、南水北调水源区、饮用水水源地、地下水严重超采区为重点,加强了水资源保护工作,部分地区水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 二、国内水利发展存在的重要问题 国内水利发展虽然获得了很大成效,但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规定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有些问题还十分突出,重要表目前如下六个方面: (一)洪涝灾害频繁

12、仍然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 洪涝灾害是国内发生最为频繁、灾害损失最重、死亡人数最多的自然灾害之一。据史料记载,公元前06公元1949年,155年间,平均每两年就发生一次较大水灾,某些大洪水导致死亡人数达到几万甚至几十万。新中国成立以来,仅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发生较大洪水50多次,导致严重经济损失和大量人员伤亡。据记录,近来,洪涝灾害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8万亿元,约占同期P的1.5%,而美国仅占0.22%。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局地暴雨洪水呈多发、频发、重发趋势,流域性大洪水发生几率也在增大,而国内防洪体系中尚有许多单薄环节,一旦发生大洪水,对经济社会发展将导致极大的冲击。(二

13、)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仍然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 国内是一种水资源短缺国家,特别是随着工业化、城乡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加快推动,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日益突出。一是水资源需求量大。全国用水总量已近000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约占62%。为保证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国内灌溉农业的特点,决定了以农业为主的用水构造将长期存在。根据对此后用水需求预测,在强化节水的前提下,水资源需求仍将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持续增长,特别是工业和城乡用水将增长较快。二是水资源供应能力局限性。根据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成果,现状近年平均缺水量为3亿立方米,工程性、资源性、水质性缺水并存,特别是北方地区缺水严重。目前,国内人均用水量约为440立

14、方米,仅为发达国家的40%左右,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3,供水能力明显局限性。三是用水方式粗放。国内单方水粮食产量局限性12公斤,而世界先进水平已达22.4公斤;万元工业增长值用水量约116立方米,为发达国家的2倍;农业灌溉用水有效运用系数只有0.5,远低于708的世界先进水平。国内正处在迅速发展期,用水需求呈刚性增长,加之用水效率还不高,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将更加凸显。 (三)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 国内的农业是灌溉农业,粮食生产对农田水利的依存度高。目前,农田水利建设严重滞后。一是老化失修严重。既有的灌溉排水设施大多建于上世纪0年代至7年代,由

15、于管护经费短缺,长期缺少维修养护,工程坏损率高,效益减少,大型灌区的骨干建筑物坏损率近0%,因水利设施老化损坏年均减少有效灌溉面积约00万亩。二是配套不全、原则不高。大型灌区田间工程配套率仅约0,不少低洼易涝地区排涝原则局限性3年一遇,灌溉面积中有/3是中低产田,旱涝保收田面积仅占既有耕地面积的23。三是灌溉规模局限性。国内既有耕地中,半数以上仍为没有灌溉设施的“望天田”,尚有某些水土资源条件相对较好、适合发展灌溉的地区,由于投入局限性,农业生产的潜力没有得到充足发挥。农田水利设施单薄,导致国内农业生产抗御旱涝灾害的能力较低,近来,全国年均旱涝受灾面积5.1亿亩,约占耕地面积的8%。加之受全球

16、气候变化影响,发生更大范畴、更长时间持续旱涝灾害的几率加大,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面临较大风险。 (四)水利设施单薄仍然是国家基本设施的明显短板 党和国家历来十分注重水利建设,60近年来,水利基本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但与交通、电力、通信等其她基本设施相比,水利发展相对滞后,是国家基本设施的明显短板。在防洪工程体系方面,仍然存在诸多突出单薄环节。中小河流防洪原则低,全国近万条中小河流未进行有效治理,目前大多只能防御5年一遇洪水,有的甚至没有设防,达不到国家规定的10一遇以上防洪原则。小型水库病险率高,特别是小(2)型水库病险率更高,病险水库数量高达4.1万多座。山洪灾害防御能力弱,国内山洪灾害重点防治区面积约97万平方公里,波及人口.3亿人,绝大多数灾害隐患点尚缺少监测预警设施,也未进行治理。蓄滞洪区建设滞后,全国大江大河处蓄滞洪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