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探讨与尝试.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2293832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探讨与尝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探讨与尝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探讨与尝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探讨与尝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探讨与尝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探讨与尝试.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探讨与尝试津市市白衣中学汤 丽 玲内容摘要:化学概念是化学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制约着化学其他内容的学习。本文从如何帮助学生形成、理解及掌握化学概念方面作了一些探讨与尝试。关键词:化学概念教学探讨化学概念是将化学现象、化学事实经过比较、综合、分析、归纳、类比等方法抽象出来的理性知识,它是已经剥离了现象的一种更高级的思维形态,反映着化学现象及事实的本质,是化学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对于刚接触化学的初中生来说,由于化学概念抽象难懂,给化学概念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导致教师难教,学生难懂,教学效果不佳。如何突破化学概念教学从理论到理论、从概念到概念及教育学生靠死记硬背化学概念的难题,笔

2、者结合多年的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作了一些尝试与探索。1、注重直观教学,引导学生形成化学概念化学概念最大的特点就是抽象难懂。而中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正是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形象思维多于抽象思维,对抽象概念的学习一般离不开感性材料的支持。因此讲授概念时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做到从直观入手,通过观察、感受、分析、抽象概括而引出概念。如联系生活、结合实验、利用模型及多媒体等课件,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帮助形成或理解概念。1.1联系实际,以生活实例引出概念。生活中的化学距离学生最近,所以在化学教学时联系生活实际,这样既可以把课本知识转化为生活实例,有利于知识的理

3、解、巩固和记忆,又能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例如教授化学变化概念时,可以引入日常生活中的食物腐败和瓷碗破碎等变化究竟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这个问题?帮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分析,食物腐败之前可以供食用,腐败之后不能食用。为什么食物腐败之后不能食用呢,引导学生得出食物腐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所以该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瓷碗破碎之前是陶瓷,瓷碗破碎之后还是陶瓷,只不过它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所以该变化是物理变化,由此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有无新物质生成,帮助学生加深了对化学变化概念的理解与认知。1.2结合实验,用化学现象揭示概念。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许多概念都是通过实验总结出

4、来的。因此,针对某些概念认真做好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过程和现象,经过观察、分析、归纳,得出正确结论是深化概念教学的有效手段。如“催化剂”概念的教学,让学生观察分解过氧化氢溶液的几个对比试验。学生观察到常温下过氧化氢分解很慢;用酒精灯加热二氧化锰时不放出氧气;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时,放出氧气的速度很快。这时如把混合反应后得到的剩余物进行分离,把分离得到的黑色粉末再和过氧化氢溶液混合,放出氧气的速度仍然很快,这样学生就建立了催化剂的概念。“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等概念的教学,都可以由实验现象分析、引导、归纳得出其概念。1.3利用课件,从直观模型理解概念。化学中有许多概念与微观结构紧

5、密相联,它们是看不见、摸不到的。教学中充分利用模型及多媒体课件等手段,把抽象的概念变成能看得见、摸得着的模拟实物,使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微观世界,由感性向理性发展,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理解化学概念。例如在讲授分子概念时,利用球棍模型、比例模型教具能直观、清晰地反映水分子的结构,加深学生对分子概念的理解认识。2、加强启发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概念化学概念是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常包括定义、原理、反应规律等。其中每一个字、词、每一句话、每一个注释都是经过认真推敲并有其特定的意义,以保证概念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基本概念几乎每节都有,而初中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都比较差。因此,在教学

6、过程中讲清概念,把好这一关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2.1 要把握概念的关键字和词。讲清化学概念中关键的字和词,教师既要深刻领会概念的含义,同时又要时刻注意对概念论述时用词的严密性和准确性。这样不仅有助于及时纠正学生学习过程中对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认识上的错误,同时也有助于逐渐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例如,在讲授“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化学概念时,首先要讲清和强调 “纯净物” 这三个字的关键。因为单质或化合物首先应是一种纯净物,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然后再根据它们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来判断其是单质或者是化合物,否则学生就容易错将一些物质如金刚石、石墨的混合物看成是单质(因它们就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

7、质),同时又可误将食盐水等混合物看成是化合物(因它们就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2.2 要深刻剖析概念。对一些含义比较深刻,内容又比较复杂的概念进行剖析、讲解,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例如“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学的一大难点,不仅定义的句子比较长,而且涉及的知识也较多,学生往往难于理解。因此在讲解过程中,可以将组成溶解度的四句话剖析开来,整理归纳为四个限制性句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溶解度的定义。我是这样整理和归纳的:重点掌握四要素。一是要强调在一定温度的条件下;二是要指明溶剂的量为100g;三是要一定达到饱和状态;四是要指出满足上述三个条件时溶质所溶解的克数。2.3 要正反结合

8、融会贯通。有些概念,有时从正面讲完之后,再从反面来讲,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不致混淆。例如在讲解“氧化物”的概念,即“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如果其中一种是氧元素,这种化合物叫做氧化物”之后,可从反面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如:“氧化物一定是含氧的化合物,那么含氧的化合物是否一定就是氧化物呢?为什么?”这样,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反复推敲,从而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概念中关键的词句“由两种元素组成”来分析,由此加深对氧化物概念的理解,避免概念的模糊不清,也对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3、强化实践练习,巩固化学概念教学效果化学概念教学若只停留在实验上,教师的分析、讲解上,是远远不够的;那样学

9、生只是暂时的理解,是不能真正掌握的。要想让学生对这些化学概念融会贯通、真正掌握,教师必须在每教给学生新的化学概念之后,及时、有针对性地布置给学生一定量的习题,来检验学生对所学概念的理解、掌握的程度,同时也是在引导学生对所学概念进一步复习巩固。 3.1 通过计算练习,加深理解概念。如在“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让学生计算一个氧原子的质量,对照课本56“表32构成原子的粒子的和质量”和课本53“表31几种原子的构成”进行计算,学生通过计算,觉得数值很小计算起来很麻烦。接着教师就利用这个机会讲述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其质量极小,运用起来很不方便,指出“相对原子质量”使用的重要性。然

10、后指导学生阅读“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以碳12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r),最后提出问题,依据课本中定义进行推算: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氢的相对原子质量?如果学生只注意背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尽管多次记忆仍一知半解。通过这样的计算,学生不仅能直观地准确地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还较容易地把握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值,它的单位是1。3.2 通过实际应用,加深理解概念。化学概念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对概念的理解和给概念下定义、作注释的水平上,更重要的是广泛应用概念,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加强概念教学与实际生产、生活的联系,有意识的指导学生用学过的科学概念来解决和解释实际问题,不仅能增强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能及时巩固和深化概念。如用有关概念来解释一些现象或变化,懂得有关概念在实际中的应用,能将有关概念运用于实验或生产中等等。例如学生学习了酸碱溶液后,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活动或假期对土壤酸碱性情况进行调查,最后开展本地农业基本现状的分析讨论,并提出相关措施。通过这一个尝试,不仅让学生在生产及生活实际中学到了知识,增长了才干,而且让学生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也得到了一次很好地检验,从而也加深了学生对化学相关知识的巩固与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