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地质学试题.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2109269 上传时间:2023-08-01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2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构造地质学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构造地质学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构造地质学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构造地质学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构造地质学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构造地质学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造地质学试题.doc(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构造地质学习题集一、名词解释 1地质构造:在地壳运动影响下,地块和地层中产生的变形和位移形迹。地质构造按其成因分为原生构造和次生构造。2构造地质学:主要是研究组成岩石圈的岩石、岩层和岩体在构造作用中形成的变形现象(构造)的几何形态、组合型式及其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3岩层:覆盖在原始地壳上的层层叠叠的岩层岩层产状:用来标定岩层在三维空间的产出状态的,用其与水平参考面和地理方位间的关系来表示。走向:倾斜平面与水平面的交线叫走向线,走向线两端延伸的方向即为该平面的走向。倾向:倾斜平面上与走向线相垂直的斜线叫倾斜线,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指的平面倾斜的方位即倾向。倾角:倾向线与倾斜线的夹角。视

2、倾向:倾斜平面上与走向线不垂直的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的方位。视倾角:视倾向线与不垂直走向线的斜线的夹角。真倾角:倾向线与倾斜线的夹角。真厚度:视厚度: “”字形法则:倾斜岩层在地表的出露线或地质界线常以一定规律展布,穿越沟谷和山脊的地质界线的平面投影均呈“V”字形态的规律。露头宽度:地层出露地表的宽度。整合接触:当一个地区较长时期处于地壳运动相对稳定的条件下,沉积盆地缓慢下降,或虽处于上升、但未超过沉积基准面以上,或地壳升降与沉积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时,沉积物一层层地连续堆积,没有沉积间断,这样一套相互平行或近于平行的、连续沉积的新老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不整合接触:呈沉积接触关系的上下两套地层之

3、间有明显的沉积间断,或两套地层之间有明显的地层缺失。角度不整合: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岩层除产状不一致外,并且常见两套地层的褶皱式和变形强弱程度不同、断裂构造的发育程度和方向不同、上下两套地层的构造线方向截然不同及变质程度不同等。平行不整合:由于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产状彼此平行、且不整合面因长期受风化剥蚀,故常被夷平为较平坦的面,因此,在地质图和剖面图上,不整合面与其上下两套地层产状一致,即倾向、倾角相同,不整合线及地质界线与整合的地质界线相似。应力:当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不能产生位移时,它的几何形状和尺寸将发生变化,这种形变就称为应变(Strain)。材料发生形变时内部产生了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反作用

4、力抵抗外力把分布内力在一点的集度称为应力(Stress),应力与微面积的乘积即微内力或物体由于外因(受力、湿度变化等)而变形时,在物体内各部分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内力,以抵抗这种外因的作用,并力图使物体从变形后的位置回复到变形前的位置。主应力:物体内任一点剪应力为零的截面上的正应力应力状态:物体受力作用时,其内部应力的大小和方向不仅随截面的方位而变化,而且在同一截面上的各点处也不一定相同应力场:,构造应力场是指形成构造体系和构造型式的地应力场,包括构造体系和构造型式所展布的地区,连同它内部在形成这些构造体系和构造型式时的应力分布状况构造应力场:应力椭球体:一个六面体受到3对正应力的作用而处于平衡

5、状态,这三对正应力叫做主应力(主应力可以是压应力,也可以是拉应力),分别为1,2和3,其中123。当1,2和3符号相同时(即同时均为压应力或者拉应力),可以根据一点的主应力矢量1,2和3为半径作出一个椭球体,该椭球体代表了作用于该点的全应力状态,称为应力椭球体。应变椭球体:地质学中对岩石在构造运动中的变形作几何形象解析的一种工具。 定义:在各向性质相同的岩石中任取一立方体,假想其中存在一个圆球体,当立方体受三向不等力作用发生均匀变形时,在不超过极限的范围内,原来的圆球体即变成三轴不等的椭球体,叫应变椭球体。变形:均匀变形:一种变形方式。变形过程中各单薄层之间发生相互滑动,每层相对其邻层之运动都

6、是相同的。该变形形式通常不会导致褶皱发生。非均匀变形:非均匀变形是指变形体内非均匀变形各点的应变不等,即变形后物体内任一方向上的e(伸长度)、(平方长度比)、(角剪应变)和(剪应变)值是有变化的。标志为变形前的任一组平行直线变形后不再是平行直线。1应变:物体内任一点因各种作用引起的相对变形主应变:主应变是指应变椭球体主轴方向的应变线应变:物体受力产生变形时,体内各点处变形程度一般并不相同。用以描述一点处变形的程度的力学量是该点的应变。为此可在该点处到一单元体,比较变形前后单元体大小和形状的变化。 在直角坐标中所取单元体为正六面体时,三条相互垂直的棱边的长度在变形前后的改变量与原长之比,定义为线

7、应变,用表示。一点在x、y、z方向的线应变分别为x、x、y、z。线应变以伸长为正,缩短为负。剪裂角:共轭剪切破裂角:受同一应力场作用在岩层中形成两组相交的节理系统称共轭节理.利用共轭节理可确定点应力状态,可分析区域应力场特征.共轭节理的研究在节理构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共轭节理发育特征共轭剪裂角(2)90的共轭节理:发育在偏脆性的花岗岩中.共轭节理(2)=90的共轭节理:发育在脆性塑性偏中的沙岩层中.共轭剪裂角(2)90的共轭节理:发育在偏塑性泥质岩中.单剪应变:纯剪应变:纯剪(pure shear)是非旋转应变的特例。物体发生均匀变形,在变形期间其主应变轴方位保持不变,而只改变其长度。

8、这种应变是非旋转的,又称为纯应变(pure strain)。若主应变是沿着一个主轴伸长,而沿另一主轴纯剪(非旋转应变)缩短,但是两者的应变量的绝对值相同,则一个内接的菱形在变形后变成一个钝角和锐角互换位置的菱形。此时,其面积、体积和应变轴的方位都不发生变化,在与主应变轴呈45的截面上,只有剪应力作用而没有正应力,这种应变状态,即称为纯剪。在运动学上,剪切面内两特征方向(或非旋转方向)相互垂直,运动学涡度等于0。1递进变形:蠕变:材料在常应力作用下,变形随时间的延续而缓慢增长的现象松弛:内应力随时间增加而减少的现象背斜:地层中一种上凸的褶曲构造,其核部由老地层组成。地层时代由核部向两翼由老到新排

9、列向斜:地层中一种下凹的褶曲构造,其核部由新地层组成。地层时代由核部向两翼由新到老排列。背形:背形泛指任何形态向上弯曲(而不论地层新老)的褶皱。背形构造多用于层序新老不明的岩层褶皱或其他面状构造(如片理、劈理、节理充填脉等)形成的褶皱。向形:向形泛指任何形态向下弯曲(而不论地层新老)的褶皱。多用于层序新老不明的岩层褶皱或其他面状构造(如片理、劈理、节理充填脉等)形成的褶皱枢纽:在构造地质学中,在褶皱的各个横剖面上,同一褶皱面的各最大弯曲点的联线叫做枢纽轴面:褶皱轴面是由一组相邻褶皱面的枢纽连成的面。对称褶皱或两翼岩层厚度基本相同的褶皱中,轴面是翼间角的平分面,或是大致平分褶皱两翼的对称面。轴面

10、可以是平面或曲面,如为平面亦称为轴平面(axial plane)。1轴迹:轴迹是褶皱轴面与地面或任何给定平面的交线槽线:褶皱槽线是同一向形褶皱面的最低点的连线脊线:褶皱脊线是指同一背形褶皱面上最高点的连线。倾伏角:倾伏角是指线状构造倾伏的角度,即在包含线状构造的铅垂参考面上此斜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侧伏角:侧伏角(pitch)是指当线状构造在某一斜面内时,此线与其所在面走向线之间所夹锐角,侧伏角称为此线在那个面上的侧伏角。侧伏角所朝的方位称为侧伏向。侧伏角的记录方法如60S,表示侧伏角为60、侧伏向朝南。1等倾斜线:同沉积褶皱:同沉积褶皱:大多数褶皱是在岩层形成之后受力变形而形成的,但也有些褶皱

11、是在岩层沉积的同时边沉积边褶皱而形成,这类褶皱称为同沉积褶皱。由于同沉积褶皱是在漫长过程中逐渐变形而形成的,因此,它的形态可以反映在褶皱过程中形成沉积物的岩相、厚度及其某些结构、构造特点等方而。常具有以下的特点:(1)褶皱两翼的倾角一般上部平缓,往下逐渐变陡,褶皱总体为开阔褶皱。(2)岩层厚度在背斜顶部薄,向两翼厚度增大,向斜中心部位岩层厚度往往最大,沉积的等厚线与相应的构造等值线形态基本一致。(3)岩层的岩石结构构造明显受构造控制。背斜顶部常沉积浅水的粗粒物质,而向向斜中心部位岩石颗粒逐渐变细,反映盆地较深处的沉积。(4)常在一例或两侧伴生有同沉积滑榻褶皱或滑塌断层,滑塌一般自背斜隆起中心顺

12、两翼下滑。底辟构造:底辟构造是一种特殊的构造,是地下岩盐,石膏或粘土等低粘性易流动的物质,在构造力或浮力的作用下向上流动,以至刺穿或部分刺穿上覆岩层拱起形成的构造。底辟构造通常呈被正断层切割的穹状或长垣状构造穹窿:一种特殊形态的褶皱。平面轮廓近于等轴的背斜构造,平面上地层呈近同心圆状分布,核部出露较老的地层,向外依次变新,岩层从顶部向四周倾斜,穹隆发育地区变形一般比较微弱,地层产状平缓,常伴有放射状或环状高角度断层。大的穹隆直径可达几十公里,小的只有数米。大型穹隆一般发育在稳定的克拉通地区或造山带的前陆地区。构造盆地:由地质构造作用形成的盆地。包括由岩层倾向中心而形成的近似圆形或椭圆形的盆地,

13、和地壳构造运动,例如凹陷或断陷作用形成的盆地。隔档式褶皱:又称梳状褶皱(comb fold),是由一系列平行线状延伸的紧闭背斜和开阔平缓向斜相间排列组合而成的一组褶皱。是过渡型活动区的一种典型褶皱类型。中国标准发育地区为四川盆地东部。1隔槽式褶皱:是由一系列平行线状延伸的紧闭向斜和开阔平缓背斜相间排列而成的一组褶皱。简单的说就是向斜窄,背斜宽。其背斜形状似箱子,又称箱状褶皱。是过渡型活动区的一种典型的褶皱类型。中国标准实例见于黔北、湘西一带。滑脱构造:是岩石圈内部的一种构造。由于岩石圈本身并不是一个均质的圈层,而是由许多平行的小圈层组成,当它受到地应力作用时,相邻的小圈层之间会发生滑动、脱离的

14、现象,从而形成各种滑脱构造,两个小圈层之间也从而形成滑脱界面。岩石圈中多级分层及滑脱构造的发现是构造地质学认识上的重大突破。纵弯褶皱作用:是岩层受纵向压缩作用因力学失稳而弯曲的褶皱作用。一般假定岩层褶皱前处于初始水平状态,所以纵弯褶皱作用多是岩层受水平挤压的结果,所形成的褶皱构造称为纵弯褶皱或简称弯褶皱。横弯褶皱作用:是指受到与层面垂直的作用力而使岩层发生弯曲的作用。一般认为岩层初始产状呈水平状态,因而横弯褶皱作用的外力是垂向的,如基底的差异性升降、底辟作用等都可导致盖层发生横弯褶皱。因褶皱岩层整体处于拉伸状态,各层都没有中和面。由于褶皱顶部受侧向拉伸最强,如岩层韧性较强将形成顶薄褶皱(sup

15、ratenuous fold),又称上薄褶皱。如岩性偏脆性则可能于背斜顶部形成地堑,或者于穹状隆起顶部产生放射状或环状正断层等,以总体达到岩层伸展的效果。1弯滑作用:指一系列岩层通过层间滑动而弯曲成为褶皱的作用弯流作用:当岩层发生弯曲变形时,不仅发生层间滑动,而且某些层内部可能出现物质流动现象,这就是弯流褶皱作用剪切褶皱作用:是岩石层理或片理沿一组密集剪裂面发生有规律剪切褶皱差异滑动形成的褶皱。褶皱作用过程中层面不起运动面的作用,只作为反映差异滑动的一个标志面,所以又属被动褶皱。剪切褶皱作用是相似褶皱的主要形成方式。剪切褶皱多出现在劈理发育的强烈褶皱地区柔流褶皱作用:指高塑性岩层(或一般岩体由于高温高压而变成高塑性体),受力作用时,呈类似粘稠的流体而发生变形形成的形态复杂,产状无规律的柔流褶皱,如岩盐因塑性流动变成褶皱,深变质岩的长英岩脉流变成肠状褶皱。滑褶皱作用(又叫剪切褶皱作用)指岩层沿着一系列与层面近于垂直的剪切面,发生有规律的差异滑动而形成的褶皱膝折作用:膝折作用是岩性均一的薄层受到与层理平行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