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诗的世界2.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2087040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进诗的世界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走进诗的世界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走进诗的世界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走进诗的世界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走进诗的世界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走进诗的世界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进诗的世界2.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咏物诗鉴赏教学设计广西凤山县高级中学 邵先凡一、导入:课前趣猜(个人读)1.自怜结束小身材,一点芳心未肯灰。 时节到来寒焰发,万人头上一声雷。2.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二、出示课题:绘尽天下万物态,寄寓世间感慨情 咏物诗鉴赏三、介绍课堂五步骤:定向-导学-检测-小结-拓展四、定向1.明确咏物诗的概念及特点。2.初步明确欣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方法。3.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五、导学1.咏物诗的定义(讲授法)咏物诗是指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借以抒发思想感情的诗歌。例1:柳(集体读)曾逐东风拂舞筵

2、,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例2:移家别湖上亭 (集体读)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通过以上两首诗来区分“咏物诗”和“写景诗”的异同。2. 咏物诗的特点(讲授法)1.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3.手法: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例3:柳 李商隐 (个人读)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注:断肠,销魂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

3、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 (1)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声色形味、活动心理、品质特点、所处环境等)A. 外在特征:细长低垂的柳枝随风轻扬。B. 处环境: “春苑”、“舞筵” 春之柳的繁盛。“清秋”、“斜阳”、“秋蝉” 一派凄凉,秋之柳的稀疏衰落。(2) 体悟诗人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情与志。(由物及人,知人论世,抓物与情志的契合点 )少年得志,老来沉沦失意 春柳繁盛秋柳枯凋契合点诗人处境:诗人年轻时怀有远大抱负, 17岁中进士,后在牛李两党争斗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幕府当幕僚,郁郁不得志,潦倒终身。“一生襟抱未曾开。”所言之志:作者以柳自喻,借春

4、柳之荣,秋柳之衰,构成强烈的反差。叹己之少年得志,老来沉沦失意。(3)分析诗人运用的艺术手法托物言志、对比、拟人 象征 比喻情感:自伤迟暮,自叹身世。(表达作者壮志难酬、命途多舛的悲凉心境)3.鉴赏咏物诗基本步骤与方法(分组讨论法)(1)看题目,明确诗中的物象是什么。(2)整体把握物象的形态特征,紧扣文本。(第一组)(3).找“物”与“人”的契合点,联系写作背景,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不能架空分析情感。(第二组)(4)关注表现手法。托物言志为基本手法,并常用借物喻人、比喻、象征、拟人、对比、侧面描写(环境烘托)手法。(第三组)(5)注意答题规范:明物象指特点析手法知感情。例4:画 菊 (

5、女生读) 郑思肖(南宋)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元兵南下,郑思肖上疏直谏,痛陈抗敌之策,被拒不纳。 (1)看题目,明确诗中的物象是:菊(2).整体把握物象的形态特征,紧扣文本:不与百花同时开放,孤芳自赏。宁愿枯死枝头,决不被北风吹落。(3)找“物”与“人”的契合点,联系写作背景,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不能架空分析情感。孤芳自赏宁死枝头民族气节忠贞爱国 契合点 - (4)关注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借物喻人、象征、拟人六、检测(学生小组互评)注意答题规范 明物象指特点析手法知感情例5:小松 (男生读)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6、。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注:刺头:指长满松针的小松树。 蓬蒿:两种野草。 直待:直等到。 凌云:高耸入云。始道:才说。 从艺术和情感角度赏析这首诗,注意规范答题。答: 这首诗刻画小松(明物象)生长于深草、蓬蒿中却有顽强的生命力,最终挺拔高耸,有有凌云之志的“小松”形象,(指特点)托物言志,以小松喻人,借以象征出身低微的士人,(析手法)赞扬不甘埋没,坚强不屈的精神,同时也批评“时人”的以身取人,目光短浅,趋炎附势。(知感情)七、 小结1.定义:咏物诗是指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借以抒发思想感情的诗歌。2.特点:(1)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

7、处环境,求其“形似”。(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3)手法: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3.鉴赏咏物诗基本步骤与方法(分组讨论法)(1)看题目,明确诗中的物象是什么。(2)整体把握物象的形态特征,紧扣文本。(第一组)(3).找“物”与“人”的契合点,联系写作背景,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不能架空分析情感。(第二组)(4)关注表现手法。托物言志为基本手法,并常用借物喻人、比喻、象征、拟人、对比、侧面描写(环境烘托)手法。(第三组)(5)注意答题规范:明物象指特点析手法知感情。八、拓展 (教师抽查讲评)例6:蝉(男生读) 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注:虞世南原是陈隋旧臣,入唐后以文才和德行受到唐太宗的器重,他生性耿直孤傲,不合于世。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象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 问:本诗用什么样的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本诗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一只在梧桐树上鸣叫的蝉,它饮着清露,蝉声悦耳远传,但并非借助秋风。诗人用蝉自比,寓意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表达出对高洁自守品格的热情赞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