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对称的性质说课稿+安石校.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2011411 上传时间:2023-05-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轴对称的性质说课稿+安石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轴对称的性质说课稿+安石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轴对称的性质说课稿+安石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轴对称的性质说课稿+安石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轴对称的性质说课稿+安石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轴对称的性质说课稿+安石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轴对称的性质说课稿+安石校.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5.3轴对称的性质永年三中 安石校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轴对称的性质,现在,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说课前预设。一、说教材和学情、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轴对称的性质:冀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五章第三节的内容,是学生认识了生活中的轴对称及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有了探索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的经验基础上,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拓展和延续,为今后探索旋转、平移、中心对称、相似等有关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在学生的知识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情况分析:八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勤于思考,爱于动手,但生活经验不十分丰富,探究数

2、学的手段还不十分成熟,虽然已经认识了生活中的轴对称,但要探索轴对称的性质,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还可能有一定的困难。基于以上原因;我确定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轴对称的性质;会利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通过观察、猜想、验证、交流、归纳的活动过程,形成自我解决问题的途径,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增强学生自信。 说重、难点 基于教材内容、学生特征和学习目标的分析我确定如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3、:1、重点: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2、难点: 轴对称性质的探索过程及轴对称性质的应用。重难点突破措施:1、将抽象的文字叙述转化为图形演示,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课件演示来突破重点。2、题型重转化,精分析、并演示,师生共同完成,最后辅之以相关练习题,得以巩固。二、说教学方法和手段: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明确实验目的,通过组织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习兴趣,所以我采用尝试教学法为主的教学方法。 为了圆满完成教学目标,综合利用多媒体、 用“几何画板”课件 、纸片、小刀、刻度尺、量角器等工具,为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本节知识做好动手操作、引导和启发。三、学习方法:

4、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所以本节课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题,自主探索,小组互动,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四、课堂结构设计结合本节教材内容,怎样合理处理教材、灵活把握教材使其更加适合学生学习和探究,我安排如下环节设计课堂结构。 复习巩固 引申新课题成教学目标,综合利用多媒体、 用“几何画板”课件 、纸片、小刀、刻度尺、量角器等工具,为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本节知识做好动手操作、引导和启发。引入新课 自主探索 获得新知展现自我 体验快乐拓展创新 其乐无穷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五、教学过程设计(一)、1、复习巩固,引入新课:为了使探究活

5、动有趣有序,见成效,我首先把学生每四人一组编排研究型学习小组每组学生能力高低都有体现,是能力较低的得以提高,能力高的起到引领作用。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不光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为了实现学生知识的迁移,我先复习上一节课学生熟悉的内容,并把角平分线的一边进行折叠,提出问题让学生观察:“折叠前后,有没有一些重合的点、边和角,是否能发现期中隐藏的数量关系和等量关系?如A与A/等引入新课,这样把本节课所要探究的主要内容,都作了交代,让学生带着问题和任务进入到探索活动中。” 下面就让我们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吧! (二)自主探索,获得新知如图所示,将一张长方形纸片,用剪刀剪去一个三角形,然后将

6、纸片打开铺平。(1)、这两个三角形关于折痕l成轴对称吗?(2)、请你标出ABC的顶点A,B,C关于对称轴l的对称点A,B,C,并写出ABC的三边的对应线段和其各内角的对应角。你认为这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线段及对应角具有怎样的关系?说出你的理由。(3)连结AA,BB,CC,你认为线段AA,BB,CC与对称轴l具有怎样的关系?用刻度尺和量角器测量来验证你的结论。(设计说明:这一活动中每个小组中分发的三角形要有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这一活动一定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给学生充分观察、思考和活动的空间,小组成员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形成热烈的课堂气氛,发表见解,努力让学生用自己的

7、语言,合理表达自己的发现,说清道理。上台展示和验证自己的发现。让全班同学欣赏,并对同学的勇敢和成功以热烈的鼓励,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学生的自信,使学生多元化解决问题的思想不断提升。教学中为进一步加深对性质的理解,又加以“几何画板”的动画演示)(三)、展现自我、体验快乐(知识得到了归纳和验证,怎样进一步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张扬学生的个性,使学生感到自豪,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实现从文字语言向数学符号的转化。我安排了下面的问题,体现学生在运用转化思想中的快乐。) 通过试一试,完成习P55试着做一做和例题,完成练习题,来实现这一目标( 设计意图:学生既运用了知识又感受到了对称美。)(四)、能

8、力拓展:1、如图:ABC与DEF关于直线l对称,已知ABC=400,EDF=600,则F=?2、 (设计意图:为了充分体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和学科的衔接,设计了以上三道题,丰富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五)、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与体会?我学会了使我感触最深的我发现生活中我想我将(设计意图:基于本节的学习内容,设计了课后总结这个环节,让学生总结自己的感受、体会,谈对称的奥妙,和自己的向往,反思获得知识的途径和方法,有利于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可能只注意到对知识的归纳而忽略过程与方法的总结,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情感受,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9、,让学生学会归纳和反思。)(六)、作业布置( 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我安排了两道课后作业;第一题是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第二题是学习过程和方法的积累。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习题15.3 1、P56 习题第1、3题。 2、 课后写一篇数学活动日记。六、板书设计:15.3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成轴对称两个图形的性质:1.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2.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七、教学评价设计:为了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坚持“积极评价”的原则,将“教学反应”和“教学反馈”评价方式相结合。一方面观察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深入学生中交流协助操作;另一方面,利用课堂上师生互问反馈表现,充分发挥反馈结果的潜在功能(评价功能、调控功能、教育功能),灵活安排教学细节,从而达到教学的预期效果。以上,我从七个方面说明了“教什么”和“怎么教”,阐明了“为什么这样教”。希望各位专家领导对本堂说课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各位老师的指导!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