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初中生校园环保意识和能力的实践研究课题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1567002 上传时间:2023-08-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初中生校园环保意识和能力的实践研究课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培养初中生校园环保意识和能力的实践研究课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培养初中生校园环保意识和能力的实践研究课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培养初中生校园环保意识和能力的实践研究课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培养初中生校园环保意识和能力的实践研究课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培养初中生校园环保意识和能力的实践研究课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初中生校园环保意识和能力的实践研究课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培养初中生校园环保意识和能力的实践研究课题(2008-09-11 14:43:57)转载标签:教育 各位专家、各位来宾、各位老师: 我代表课题组做开题报告,恭请各位斧正。报告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课题研究论证报告;第二部分课题研究设计报告。第一部分 课题研究论证报告一、本课题选题的背景和要解决的问题(一)本课题选题的背景 随着人类进入21世纪,环境恶化已成为人类发展的最大障碍。水资源的严重枯竭、土壤沙漠化程度的加深,沙尘暴的频繁肆虐,向大气中过度排放有害气体而引起的温室效应,其他如臭氧层空洞的扩大、旱涝灾害的日益加剧、生物物种的迅速减少这些已严重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我们的唯一家园地球将要毁灭在自

2、己手里!但是全人类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却是相当淡薄:如一次性筷子和饭盒仍大行其道,铺天盖地的白色污染有增无减,水电资源的浪费触目惊心,更不用说滚滚的黑烟遮蔽了蓝天,含有多种有害物质的工业废水污染了有限的可饮用水源所有这些已经向相当脆弱的生态环境频频告急,但我们却孰视无睹!大多数人还没有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环保教育迫在眉睫!如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培养每一个人的环境保护意识已经成为新世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环保教育要从青少年抓起,从课堂抓起,这无疑是新世纪教师责无旁贷的神圣使命和责任,也是环保教育至关重要的一环。然而,现实生活中教师对学生的环保教育,大都停留在口头上或只是简单的说教,

3、诸如“生物多样性日”、“世界环境日”这些象征性的短期教育,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也只能被动接受。很显然,这样的环保教育并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也不利于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 校园环境建设和学校教学与管理密切相关,良好的校园环境能使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将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对师生起到塑造美好心灵,激发开拓进取精神,约束不良风气和行为,促进身心健康等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开展此项研究旨在塑造学生美好心灵,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带领学生共同确立对校园环境的自觉保护意识,以主人翁的姿态爱护环境,绿化、净化、美化环境,发现不良行为及时制止,使校园环境的建设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据此,我们拟进行培养初中生校园环

4、保意识和能力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我们认为,该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科研意义。 (二)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环境教育活动,营造起积极的绿色文明的氛围,使师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环境意识和技能。 1、培养学生综合实践的能力,增强环保意识,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主动性。通过实践研究,使学生在思想情感、为人处世、价值观取向、学习生活等方面的素质有更大的提高,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自主的发展。 2、形成以环境教育实践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德育教育,通过科学性、实践性、开拓性的德育教育途径的探索,构建以学生生活为主题、符合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德育教育体系,切实加强和改进本校的德

5、育工作,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3、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环境教育是以学校为基地的课程创新,没有固有的模式可以照搬,也没有太多的框框条条。对教师而言,这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在课题实践研究中培养出一支具有丰富德育生活化教育教学经验和理论研究水平的骨干教师队伍。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从70年代开始,特别是80年代以来,德国公众的环境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在这之前只有少数人关心环境,且“环境”被认为等同于“自然”。70年代的德国小学课程中虽有了环保内容,但主要集中在自然保护上;1980年西德的“各州教育与文化部长联席会议”的一项声明对环境教育有下列阐述:“对于个人和全人类来说,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已成为现

6、在的重大事情,它也是学校的一项任务,提高学生环境意识,使他们具有对环境的责任感,使他们养成在校内外对环境负责的行为。”这次会议做出了“环境教育应该成为学校教学计划中的一个必修内容”的决定。在90年代初,德国大多数州中都推行了新课程,这些课程反应了新的环境教育思想:环境教育是学校整体课程的基本组成部分。 我国自9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学校开展环境教育的指导思想,并且正逐步渗透到学校日常管理的各个领域。创建“绿色学校”已成为当前学校参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行动的一个显著标志。1996年由国家环保局、中宣部、国家教委联合颁发了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1996年2010年(以下简称“纲要”)。

7、 “纲要”指出,“环境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手段”,“是各级环保、宣传、教育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并明确提出了“到2000年,使广大青少年和儿童掌握保护环境的基本知识”的目标及到2000年在全国逐步开展创建“绿色学校”活动的任务。并明确指出“绿色学校”的主要标志是学生切实掌握各科教材中有关环境保护的内容;师生具有较高的环境意识;积极参加面向全社会的环境监督和宣传教育活动;校园清洁优美。创建“绿色学校”活动将对于提高青少年的环境意识,树立良好的环境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我国自从2000年11月在深圳召开“全国绿色学校表彰大会”以来,绿色

8、学校工作在全国范围内有了长足的发展。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1、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在绿色学校背景下的活动课的开展,不但大大增加了他们的环保意识,也可以增强他们的合作学习意识。 2、创建绿色学校的需要。校园环境建设与学校教学、管理密切相关,通过开展此课题的研究,旨在改善学校的卫生环境,树立良好的校风和学风,以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3、丰富学生学习活动的需要。大力开展环境教育和开发环境教育校本课程,其意义是建立一种以学校教育的直接实施者(教师)和受教育者(学生)为主体的课程开发决策机制,使课程具有多层次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能力。只有大力开发环境教育校本

9、课程,不断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把学校办成学生幸福生活、家长放心的乐园,学校才能焕发持久的生命力。四、课题研究理论依据及遵循的原则(一)政策依据 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2003.11(二)理论依据 按照邓小平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理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了“在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中,学校应成为最好的小环境之一,并对大环境的优化作出积极贡献”。因此我们认为,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备条件,环境保护也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从小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和树立保护环境的责任感,是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才的需要。国务院关于环境保

10、护的若干问题的决定和国家环境保护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指出:环境教育工作,教育部门要起主导作用重视以学生为对象的基础教育,要把环境教育作为学生各种素质的重要载体和显现形式,提高未来人才的综合素质,让社会可持续发展。作为小学教育,更应以社会公德、“五爱”国民公德启蒙教育、常规教育和文明行为习惯培养为基本内容,努力在素质教育中体现环境教育的功能,培养他们具备善待环境的道德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三) 研究原则 1、主体性原则。实践研究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帮助学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创造能力。 2、实践性原则。通过调查、收集资料等实践活动,

11、让学生了解、学习有关环保知识,并在不断体验中增强环保意识,养成自觉保护环境资源的好品质。 3、广域性原则。在实践研究活动中,最大程度地依托社会力量,充分挖掘社区资源、校内外德育力量,做到校内校外相结合,定时与灵活机动相结合。 4、活动性原则。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是让学生在自我管理、自我组织、自主实践的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5、发展性原则。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们在自我管理,自我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经验,进一步认识学习环保知识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探索新形势下的环保意识、行为习惯。 6、合作性原则。 7、持续性原则。五、完成课题研究的的可行性论证 领导具有教育科研的经验,学校硬条件设备较好,教师整体

12、素质高,开展教育科研基础好。本人作为学校的团委书记和德育处的负责人,对课题的实施有许多便利的条件,课题组成员组织结构、能力结构合理,有具有教育科研的经验丰富的学校书记可以对课题进行理论指导,同时,课题组中有年级组长、经验丰富的班主任和部分骨干教师,研究力量强,能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我们的研究也得到了校领导的支持。学校还为课题组提供必要的研究经费和活动经费,为课题组成员参加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提供保障。相信我们学校的课题组定会有更强的教育科研能力,承担起“培养初中生校园环保意识的策略研究”这项课题研究。第二部分 课题研究设计报告一、课题的界定(一)环境保护的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

13、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这里的环境指的是自然因素,而不是社会因素,其相对的中心事物是人。(二)环境问题包括:环境污染(水质、噪声、放射光、电磁波、大气等)、环境破坏(水土流失、沙漠化、地面沉降、草原退化等)、资源枯竭(各种金属等矿产资源将在21世纪被开采殆尽。)人口剧增(人口呈指数增长,到1999年世界人口将达到60亿)。环境问题的实质:是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资源及浪费资源引起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归根到底就是由于未能做到对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的利用。(三)环境教

14、育:中小学(小学)的环境教育是使学生认识人与环境的关系,树立正确对待环境的态度,并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改善环境,以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教育过程。环境教育是一项从小学生到成人的终身教育,不是一两次的突击教育,而是一种长期性的、普遍性的全民教育。它的主要目的是加强环境意识,提高自身素质。中学的环境教育可包括:科学启蒙教育、环境教育专题、环境节目表演、教育环境设置、游戏等形式。二、研究内容设计 更新教师教育观念,培养环保意识的研究 环保教育实效性如何与学校领导、教师的环保教育观念密切相关,环保教育观念的差别,直接影响到学校环保教育目标的确立,环保教育内容和方法选择,以及环保教育的评价。 1、以人为本的

15、观念。 新课程改革中提到充分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其实就是要求教育要以人为本,当然环保教育也不例外。环保教育以人为本,是要全面认识环保教育的价值。它不仅要按照社会的要求培养人,将社会的需要的环境道德、价值观念传递给学生,而且要注意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教育目标的确定也要从抽象走向具体,从单一走向多层次。 2、确定综合发展观念。 环保教育的着眼点不仅看学生的环境道德发展,而且要通过环保教育促使全面发展;不只看他一时环境道德的提高,而且要着眼于他长远的发展。 3、确立系统教育观念。 学校要把环保教育看作一项系统工程,全方位地实施环保教育。从教育者方面看,学校的每一个教师都是环保教育工作者,人人肩负起环保教育使命,言传身教,创造一个教育环境。从制度方面看,要形成一个管理系统。从环保教育内容方面看,要求教育的内容从低到高,由浅入深,使学生的环保道德水平在不断提高、深化。 加强学科教学,构建环保教育的学科合力的研究 1、利用课堂教育,渗透环保意识 学校作为传授环保知识的主渠道,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王红旗教授认为:“环境教育是涉及各科教育渗透性的综合体”。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应采取深入研究,善于发现,灵活渗透的原则。 思品课结合讲。环保既是人类自我保护、自我发展的一种生存行为,更是一种社会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计算机辅助设计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