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员基础知识考试试题有答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1492259 上传时间:2023-09-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保健员基础知识考试试题有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保健员基础知识考试试题有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保健员基础知识考试试题有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保健员基础知识考试试题有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保健员基础知识考试试题有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保健员基础知识考试试题有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健员基础知识考试试题有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园保健员基础知识考试试题姓名: 性别: 年龄: 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75分)1、学校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是:( )A、流行性感冒 B、流行性腮腺炎 C、水痘 D、以上都是2、学校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是:( )A、细菌性痢疾 B、甲型肝炎 C、伤寒和副伤寒 D、霍乱 E、以上都是3、学校常见的虫媒与动物传播疾病是:( )A流行性乙型脑炎 B狂犬病 C疟疾 D血吸虫病 E、以上都是4、学校疫情报告人的职责有:( )A、在校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单位传染病疫情和疑似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B、协助本单位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发现及报告相关工作制

2、度及工作流程;C、定期对全校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进行巡查;负责指导全校学生的晨检工作。D、以上均是5、为何学校容易发生传染病流行?( )A、学校是人群集中的特殊场所 B、中小学生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个体的免疫力较低C、中小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差,容易受传染 D、以上均是6、下列哪项不是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之一。( )A、传染源 B、传播途径 C、易感人群 D、流行特征7、下列哪个是乙类传染病且按甲类管理:( )A、鼠疫 B、非典 C、脊髓灰质炎 D、流行性出血热8、传染病三级预防中的二级预防又称为:( )A.病因预防 B.初级预防 C.三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D.伤残预防9、下列哪项不是

3、霍乱的主要临床表现:( )A、腹泻 B、呕吐 C、脱水 D、肌肉痉挛 E、神经损伤10、下列哪个不是肠道传染病:( )A、流脑 B、甲肝 C、伤寒 D、菌痢 E、脊髓灰质炎11、下列哪种传染病不通过呼吸道传播:( )A、非典 B、禽流感 C、乙脑 D、流脑 E、麻疹12、有关狂犬病的叙述下列哪项正确。( )A、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 B、病死率几乎100% C、是否发病与咬伤部位有关D、狂犬疫苗接种程序为0、3、7、14、28(或30)天 E、以上均对13、接种乙型肝炎病毒疫苗后,获得免疫力的指标是:( )A.HBcAg B.HBsAg C.HBeAg D.抗HBe E.抗HBs14、在传染病

4、的预防工作中,国家实行的制度是:( )A.有计划的卫生防疫 B.爱国卫生运动 C.预防保健 D.有计划的预防接种 E.以上都不是15、使人群易感染性降低的因素是:( )A、新生儿增加 B、易感人口的迁入 C、免疫人口的死亡 D、计划免疫 E、免疫人口免疫力的自然消除16、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A、支气管肺炎 B、心血管功能不全 C、喉炎 D、脑炎17、下例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是:( )A、在一个村、幼儿园、学校、工地等集体单位中7天内连续发生有联系的3例或3例以上麻疹、风疹、腮腺炎和水痘病例时B、在一个村、幼儿园、学校、工地等集体单位中14天内连续发生6例或6例以上有联系的麻疹、风疹、

5、腮腺炎和水痘病例时C、在一个村、幼儿园、学校、工地等集体单位中14天内连续发生10例或10例以上有联系的麻疹、风疹、腮腺炎和水痘病例时D、在一个村、幼儿园、学校、工地等集体单位中7天内连续发生6例或6例以上有联系的麻疹、风疹、腮腺炎和水痘病例时E、在一个村、幼儿园、学校、工地等集体单位中7天内连续发生10例或10例以上有联系的麻疹、风疹、腮腺炎和水痘病例时18、预防接种卡(簿)的保管期限应在儿童满7周岁后再保存不少于多少年。( )A、3 B、5 C、7 D、15 19、掌握各种传染病的潜伏期有助于:( )A.疾病的诊断及确定检疫期 B.疾病的治疗 C.疾病的预防 D.估计疾病的预后20、传染过

6、程的五种表现中出现最多的是:( ) A、病原体被消灭或排出体外 B、病原携带状态 C、隐性感染 D、潜伏性感染 E、显性感染21、构成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是:( )A.微生物、媒体、宿主 B.病原体、环境、宿主 C.病原体的数量,致病力,特异性定位 D.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22、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 )A.有传染性,流行性,免疫性,病原体 B.有传染源,传染性,流行性,免疫性C.有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性,免疫性 D.有传染性,流行性,地方性,易发性23、传播疟疾的主要媒介是:( )A.淡色库蚊 B.中华按蚊 C.三带喙库蚊 D.刺扰伊蚊24、HIV感染人体后主要导致下列哪个系统

7、损害:( )A、消化系统 B、免疫系统 C、循环系统 D、骨骼系统25、艾滋病患者常见的肿瘤是:( )A、霍奇金病 B、淋巴肉瘤 C、卡波济肉瘤 D、非霍奇金淋巴瘤26、对艾滋病病毒易感的人群是:( )A、静脉吸毒者 B、性乱者 C、同性恋者 D、每个人27、肺结核主要传染途径是:( )A.吸入含结核菌的飞沫核 B.与肺结核病人共餐 C.与肺结核病人握手D.吸入含结核菌的尘埃28、乙型脑炎的下列流行病学特点中,哪一种是错误的:( )A蚊子是主要的传染媒介B人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C. 发病时间为严格的夏秋季节D新生儿常不易感染E发病常呈家庭聚集现象29、麻疹典型皮疹出现的顺序是:( )A.额面部、

8、耳后发际、颈部、躯干、四肢、手掌,足底B.耳后发际、额面部及颈部、躯干、四肢、手掌,足底C.额面部、颈部、躯干、四肢、手掌,足底D.颜面部、颈部、耳后发际、躯干、四肢、手掌,足底30、病原体的侵袭力是指:( )A.病原体的繁殖力 B.病原体侵入机体并在机体内扩散的能力C.病原体产生毒素的能力 D.病原体的毒力31、传染源向其周围传播病原体所能涉及范围称:( )、疫区 、疫点 、传染地 、疫源地 32、预防人群碘缺乏病的最方便且实用的措施是:( )A在食盐中加人碘化钾或碘酸钾 B在食用油中加入碘盐C消除其他致甲状腺肿的物质 D服用含碘药物33饮水消毒的主要目的是:( )A.去除水中有机物 B.保

9、证感官性状良状 C.去除部分悬浮粒子 D.杀灭病原体34、饮用水要求在流行病学上安全,主要是为了确保( )A.不发生消化道疾病 B不发生介水传染病 C不发生食物中毒 D不发生急、慢性中毒 35、合理营养是指:( )A.摄人食物的量不多不少 B全面而平衡的营养 C.全面的营养 D.摄人含有各种营养素的食物36、饮水氯化消毒时,需氯量等于( )A.加氯量余氯量 B.加氯量有效氯 C.加氯量十余氯量 D.加氯量有效氯37、食物中亚硝基化合物含量最高的是:( )A蔬菜水果 B酸菜 C罐头食品 D鱼类食品 38、对于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细菌性食物中毒最为多见,其次为化学性食

10、物中毒B食物中毒一年均可发生,但以第二、第三季度为高发季节 C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以动物性食品占多数 D在植物性食物中毒中,谷与谷制品占首位 E食物中毒无明显地区性39、幼儿入园体检的目的是:( )A.不让有病儿童入园 B.保证教学质量 C.预防疾病 D.发现幼儿疾病,掌握幼儿健康状况40、关于SARS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近距离呼吸道飞沫传播是最重要的传播途径 B. 粪口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C.易感者的手直接或间接接触了污染物质不传播SARS D. 同室居住者不易被感染41、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描述不正确的有:( )A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级)、重大(级)、较大(级)和

11、一般(级)四级。B肺鼠疫、肺炭疽在大、中城市发生并有扩散趋势,或肺鼠疫、肺炭疽疫情波及2个以上的省份,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属于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C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禽流感病例,并有扩散趋势属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D多个省份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并有扩散趋势属于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2、下列哪项不是霍乱的预防工作:( )A. 对病人应隔离治疗 B. 霍乱流行时应该加强车辆船舶等的检疫C. 定期对水体、水产、海产、饮水等进行监测和消毒 D. 提倡新粪施肥43、通过疾病的现况调查(时间范围较短),可以得到某病的( )A发病率 B罹患率 C病死率 E患病率44、计划免疫规定儿童应

12、接种的“四苗”指得是:( )A、卡介苗、甲肝疫苗、百白破、脊髓灰质炎疫苗 B、卡介苗、麻疹疫苗、百白破、脊髓灰质炎疫苗 C、卡介苗、百白破、乙脑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 D、卡介苗、乙肝疫苗、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45、疾病的流行强度包括:( )A、散发、爆发、流行 B、流行、续发、爆发 C、续发、继发、散发 D、散发、大流行、续发46、消毒是指消除或杀灭停留在外界环境中的( )A细菌 B细菌芽孢 C病原体 D病毒 E、微生物47、漂白粉主要缺点是:( ).有腐蚀和漂白作用 .作用慢 .穿透力差 .性质不稳 E.有刺激性48、下列疾病哪项不需作终末消毒( )A、霍乱、副霍乱 B、痢疾、伤寒、副伤寒 C、流脑 D、甲肝49、下列疾病在流行期间,不能进行该病的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是( )A、流脑疫苗 B、乙脑疫苗 C、麻疹疫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