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优质课教案(共10页)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1491260 上传时间:2024-02-1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虞美人优质课教案(共10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虞美人优质课教案(共10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虞美人优质课教案(共10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虞美人优质课教案(共10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虞美人优质课教案(共10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虞美人优质课教案(共10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虞美人优质课教案(共10页)(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虞美人学习案 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缪塞 生命的绝响虞美人 李煜【学情分析】 本册书我们学习了近三个单元的课程,学生已经通过前两个单元掌握了“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诗歌鉴赏方法,具备了自主鉴赏的能力。本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入选的诗歌具有独特的韵律感和音乐美,通过朗读、吟咏可以感知优美的意境和内在的情感。基于以上学情考虑,特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把握诗歌的真 挚情感,反复吟诵, 领悟诗的音乐美和情 韵美。 2、学习作者“把抽象感情形象化”等 艺术手法。 3、拓展延伸,列举并赏析古典诗

2、词中写愁的名句。【学习重点难点】1、 学习通过对比来酝酿并抒发感情的写法。2、 理解文学作品将抽象的感性形象化的艺术手法。【学习策略与手段】本课教学中运用的教学模式是启发式与师生互动式,教学策略上教师适时做简明扼要的揭示,点燃学生自主鉴赏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课前准备】要求学生课前唱诵虞美人利用网络搜索走进李煜的世界,联系李煜的作品,从选材、语言、结构、表现手法等方面入手,初步把握李煜诗歌的艺术特色。【学习过程】一、 知人论世1、百代词宗,千古一帝李煜,史称李后主。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相当造诣,尤以词为甚。煜为词,善白描,攻意象,词境阔达。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

3、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王国维人间词话2、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郭磨 南唐杂咏3、无意天下,命途多舛李煜,原名从嘉,字重光。以“日以煜之昼,月以煜之夜” 改名煜。 煜为李璟第六子。其兄自二至五皆夭亡。长兄弘冀“为人猜忌严刻”,时为安定公的李煜,不参与政事。自号“钟隐”、“钟峰隐者”、“莲峰居士”,其志自在山水,无意与兄争位。公元959年,李弘冀杀死其叔父景遂(王位的可能继承人)。不久后暴卒。弘冀死后,璟封煜吴王、尚书令、知政事,令住东宫。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璟迁都南昌,立煜太子监国,令留金陵。六月璟薨,煜于金陵即位。4、风雨飘

4、摇,江南国祚五代十国,岁月峥嵘。志在山水的李煜如何看得清是谁自镇金陵遥控吴政,一朝为王?命运早已埋下伏笔,只是许多年后,我们才惊觉它的深沉。陈桥兵变,氏黄袍加身。李煜的江山,终于变成一叶飘摇的浮絮。他肉袒出降。无限江山,别时容易,又怎是他的过错。5、命如玄机一个弦月盈盈的夜晚,他没能踏碎一地清辉,却要饮下一杯名为“牵机”的毒酒。多少年里,听着浅薄的少女艳羡他生于七夕,亦亡于七夕的浪漫。然而,那不是自然灵秀巧合的机缘,那是人为暴力的安排!公元年。以王礼葬煜于洛阳北邙山。追封吴王。自此,尘埃落定。二、导入:看到虞美人这三 个字,你首先想到了什么?虞美人1、在四面楚歌时,虞姬在垓下拔剑自刎。 2、后

5、来虞姬血染之地,长出 一种鲜红的花,后人为了纪 念她,便把这种花叫做“虞 美人”。3、虞美人在古代寓意着生离 死别、悲歌 。词牌名虞美人 1、后人钦佩美人虞姬节 烈可嘉,创制词曲时,变 常以“虞美人”三字作为 曲名,以诉衷肠。“虞美 人”因此逐渐演化为词牌 名。 2、虞美人成为著名词牌 之一,又名一江春水、 玉壶水、巫山十二 峰等。双调,五十六字, 上下片各四句。三、因声求气,吟咏诗韵1.把握节奏: 根据情感的需要 来进行节奏的把握 2.找出韵脚: 了、少、风、中 在、改、愁、流 押韵特点: 两句一换韵 3.读出感情: 感情基调: 低沉、凄哀春 花 秋 月 何 时 了 ? 往 事 知 多 少

6、。 小 楼 昨 夜 又 东 风 , 故 国 不 堪 回 首 月 明 中 。 雕 栏 玉 砌 应 犹 在 , 只 是 朱 颜 改 。 问 君 能 有 几 多 愁 ? 恰 似 一 江 春 水 向 东 流 !四、合作探究披文入情把握情感1、如果用词中的一个字概括诗歌的情感, 应当是哪个字?词中哪个字最能概括产生这种情感原因?2、思考题:大家说说李煜的“愁”有哪些?往事之叹亡国之恨离家之痛思乡之苦3、作者是如何表现“愁”的?作者是 如何 来写“愁”的? 4、春花秋月何时了,春花秋月, 美景当前,谁人不爱,但作者为何偏偏诘问苍天“何时 了”呢?春花秋月何时了,春花最美,秋月最亮,春花秋月总是和最美好的事

7、物联系在一起, 但一个被囚禁的亡国之君,要忍受 无尽的屈辱,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 只是意味着这种屈辱生活的延续罢 了,这样的日子何时才是尽头呢? 可见绝望悲苦之极。以乐景写哀情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多少泪,断脸复横颐 。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肠断更无疑5、“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指什么?【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凤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锦衣玉食,后宫佳丽 欢乐、自由,风花雪月 至尊的地位对比春花秋月 景永恒不变往事知多少 情短暂无常实(现实)虚(过去)

8、往事之叹,感慨万千6、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又东风”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季节的 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四十年来家国, 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 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7、词中两次提到月的意象,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月意象的涵义 月的意象大致分为三类: 1、望月思乡 2、望月怀人 3、望月感怀月淀着词人敏锐的时间意识和绵绵 无穷的怅恨包含着物

9、是人非沧桑巨变的哀痛对比小楼东风 景永恒不变故国不堪回首 情短暂无常实(现实)虚(过去)亡国之痛,悲愁满胸8、雕栏玉砌应改犹在只是朱颜,改变的只是“朱颜” 吗?朱颜:日渐衰老, 不复当年的神韵风采 地位:一国之君 为阶下之囚 心情:尊荣显贵到忍辱蒙羞对比雕栏玉砌在朱颜改物是人非 物是人非,欲语泪流问君能有几多愁赏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9、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抒发了词人既深且重,难以遏止的愁绪。 2、 以春水来比喻愁绪,既巧妙地呼应了“春 花”“东风”等点明季节的词语,又把抽象的 愁绪形象化了。 3、境界阔大,既写出了愁绪的汹涌浩荡,奔流 不息,又写出了愁绪连绵不绝、无尽无休

10、。 4、结句以设问的形式和富有感染力的比喻,将 愁思写得既引人深省,又形象概括。亡 春花秋月 国 之 小楼东风 恨雕栏玉砌 实宇宙永 恒不变 (景)三度对比故 往事知多少 国 不堪回首 之 思朱颜改 虚人生短 暂无常 (情)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悲凉哀婉小结:整首词用了虚实结合, 情景交融,今昔对比,以乐 景写哀情,比喻,设问等艺 术手法抒发了作为一位亡国 之君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 情感真挚。同时,这首词也 反映了所有充满愁思的人们 共通的感情。因此具有的高 度的概括性和代表性,这也 正是这首词的杰出艺术成就 所在。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11、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声声慢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秦观江城子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横塘路古代以水、以丝、以雨、以柳、以山、以风等喻愁,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铸就了中国文学史上的“愁”情飞扬,可见“愁”是可知可感,可触可摸,千姿百态的。五、巩固拓展君有几多愁破阵子 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 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 玉楼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

12、 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 教坊犹奏别离歌, 垂泪对宫娥。乌夜啼 李煜林花谢了春红, 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 相留醉, 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忆江南 李煜 多少恨, 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 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相 见 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六、作业训练:王国维评价李煜的词说: ?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 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 血书者也。?试联系作者的身世, 结合这首词谈谈你对这种评价的 理解。 (课后完成,写在作业本上。)板书设计 情景交融 国破家亡之痛 朱颜 虚实相生 愁 改 身份 地位 比喻夸张 物是人非之叹 心理 三度对比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