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中(必修)阶段语文模拟测试(附答案)

人***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14.51KB
约19页
文档ID:539754892
高中(必修)阶段语文模拟测试(附答案)_第1页
1/19

高中(必修)阶段语文模拟测试语 文本试卷分两部分,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区县、学校、试室号、姓名、考生号和座位号分别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2.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必须写在答题卡的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一部分 阅读鉴赏(共76分)一、古诗文阅读鉴赏(共40分)㈠古诗文默写(8分)1.补写出下列古诗文中空缺的部分每组只选1小题,共可选4小题8分)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迢迢牵牛星》)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刘禹锡《石头城》)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饮马长城窟行》)②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 李煜《虞美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②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①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诫子书》)②业精于勤,荒于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进学解》)㈡古诗阅读(12分)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2~4题饯别王十一南游刘长卿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谁见汀洲①上,相思愁白蘋②注】①汀洲:水边或水中平地②白蘋:一种水草,花白色2.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诗人用“望”、“挥手”等动作写出为友人送行的情景,表达诗人依依惜别之情B.“飞鸟”隐喻南游的友人没何处”写出诗人深切关怀着远行的友人,烟水迷茫,前途未卜,不知何处才是友人的归宿之地C.“远”字点明凝神远眺的诗人视线久久地追随着远去的友人,“一帆”形容友人只身乘船南游的孤寂D.尾联写诗人想象友人站在汀洲之上对着秋水、白蘋出神,久久不忍离去,心中充满着无限愁思3.“青山空向人”一句描写了什么情和景?请简要分析4分)4.这首诗运用什么手法来抒写离愁别绪?请简要分析。

5分)㈢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6题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选自《项脊轩志》)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乳:喂奶,哺育B.某所,而母立于兹 而:通“尔”,你C.一日,大母过余曰 过:经过D.比去,以手阖门 比:等到6.把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⑴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3分)⑵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9题僧珍在任,平心率下,不私亲戚从父兄子宏以贩葱为业,僧珍既至,乃弃业欲求州官僧珍曰:“吾荷国重恩无以报效汝等自有常分岂可妄求叨越但当速反葱肆耳僧珍旧宅在市北,前有督邮廨,乡人咸劝徙廨,以益其宅僧珍怒曰:“督邮官廨也,置立以来便在此地,岂可徙之益吾私宅!”姊适于氏,住在市西小屋临路,与列肆杂处僧珍常导以卤簿,到其宅,不以为耻注】卤簿,侍从卫士,即仪仗队选自《梁书》)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平心率下,不私亲戚 亲戚:内外亲属B.姊适于氏,住在市西 适:到,往C.小屋临路,与列肆杂处 与:跟,介词D.僧珍常导以卤簿 导:引导,带8.把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⑴从父兄子宏以贩葱为业,僧珍既至,乃弃业欲求州官3分) ⑵前有督邮廨,乡人咸劝徙廨,以益其宅3分) 9.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加上标点。

2分)僧珍曰:“吾 荷 国 重 恩 无 以 报 效 汝 等 自 有 常 分 岂 可 妄 求 叨 越 但 当 速 反 葱 肆 耳 二、现代文阅读鉴赏(36分)㈠文学作品阅读(18分)阅读下面长篇小说《家》的两个选段,完成10~11题18分)《家》是巴金代表作《激流三步曲》中的第一部,写于1931年,巴金27岁《家》以“五四”运动高潮后二十年代初期的四川成都为背景,展现一个四代同堂的封建大家庭由盛而衰的过程主人家的第三位孙少爷觉慧与侍女鸣凤相爱了:折 梅“家,什么家!不过是一个‘狭的笼’!”觉慧依旧在屋子里踱着我要出去,我一定要出去,看他们把我怎样!”他说着,就往外面走走出房门下了石阶,进了花园的外门,一直往花园里去了他进了一道月洞门一座大的假山立在他的面前,脚下是石子铺的路,路分左右两段他向左边走去路是往上斜的,并不宽,但很曲折,路的尽处是一个山洞他走出洞来便看见路往下斜,同时一股清香扑到他的鼻端眼前一片浅红色这是一片梅林,红白两种梅花开得正繁他走进了梅林,踏着散落在地上的花瓣,用手披开垂下的树枝,在梅林里面慢步闲走他无意间抬起头,看见前面远远地有蓝色的东西晃动他披开下垂的树枝向那个地方走去。

他走了几步,便认出来那是一个人那个人正在弯曲的石桥上走着,显然是向他这一面走过来他看见了来人的全身,他还看见垂在背后的辫子这是鸣凤他看见鸣凤正在折一枝往下垂的梅花鸣凤,你在这儿做什么?”他带笑地问鸣凤的注意力正集中在那枝梅花上面,不曾看见他走近她忽然听见他的声音,不觉吃惊地松了手来看他她看见来的是觉慧,便放心地笑了笑,说:“我说是哪个?原来是三少爷她又伸手去把那根枝子折断了,拿在手里看了看哪个喊你折的?为什么在这时候才来折,不在早晨折呢?”“太太喊我折的,说是姑太太要,等一会儿二少爷带去鸣凤说着看见左边有一枝,花很多,形状也好,便伸手去折,但是她的身子短了一点够不着你看,那有一支很好的!”他高兴地说她抬起头,笑问道:“在哪儿?”“那儿不是?”他伸手向着旁边树上一指她的眼光跟着他的手指望去树上果然有一枝很好的花这一枝离地颇高,花也不少,大部分都是含苞未放枝子弯曲而有力,令人注目他几步便爬上树去一只脚站在分枝的地方,一只脚踏住一根粗壮的枝子,把近中央的那一根粗的树枝夹在两腿中间,伸出一只手去折,但是手还抓不到那枝花他便缩回手去树枝大大地动了一下,花朵纷纷地往下落他听见鸣凤在下面叫:“三少爷,当心点,当心点!”“不要怕。

他说着便放开腿,把右手紧紧挽住近中央的那根树枝,先把左脚提起,在另一树枝上重重地踏了两下,试试看树枝是否载得起他,然后把右脚也移了过去他俯下身子折那枝花,折了三下才把那一枝折断,拿在手里他又把右脚移回到先前的那根树枝上,埋头去看下面,正看见鸣凤的仰着的脸六十多岁的孔教会头面人物冯乐山看上了鸣凤,高老太爷逼鸣凤三天后嫁给冯乐山为妾第二天的晚上:投 湖鸣凤不回自己的房间,却一直往花园里走去她一路上摸索着,费了很大的力,才走到她的目的地——湖畔湖水在黑暗中发光,水面上时时有鱼的唼喋声她茫然地立在那里,回想着许许多多的往事他跟她的关系一幕一幕地在她的脑子里重现她渐渐地可以在黑暗中辨物了一草一木,在她的眼前朦胧地显露出来,变得非常可爱,而同时她清楚地知道她就要跟这一切分开了世界是这样静人们都睡了然而他们都活着所有的人都活着,只有她一个人就要死了过去十七年中她所能够记忆的是打骂,流眼泪,服侍别人,此外便是她现在所要身殉的爱在生活里她享受的比别人少,而现在在这样轻的年纪,她就要最先离开这个世界了明天,所有的人都有明天,然而在她的前面却横着一片黑暗,那一片、一片接连着一直到无穷的黑暗,在那里是没有明天的。

是的,她的生活里是永远没有明天的明天,小鸟在树技上唱歌,朝日的阳光染黄树梢,在水面上散布无数明珠的时候,她已经永远闭上眼睛看不见这一切了这时候她下定决心了她不再迟疑了她注意地看那平静的水面她要把身子投在晶莹清澈的湖水里,那里倒是一个很好的寄身的地方,她死了也落得一个清白的身子平静的水面被扰乱了,湖里起了大的响声,荡漾在静夜的空气中许久不散空气里弥漫着哀叫的余音,好像整个的花园都在低声哭了10.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6分)A.《折梅》色彩欢快明朗,作者运用圆润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青年男女青春洋溢、朝气蓬勃、热爱生活的动人情景B.“眼前一片浅红色这是一片梅林,红白两种梅花开得正繁写出了觉慧和鸣凤两人对爱情的憧憬和坚贞不渝的精神C.作者详细地描写了觉慧主动、热情地为鸣凤折取梅花的经过,从觉慧的一言一行中,读者可以了解到封建势力对青年男女的束缚D.《投湖》通过具体细致感人的行动描写,刻画了鸣凤纯洁善良的性格和不幸的命运,增添了悲剧色彩,推动了情节发展E.“空气里弥漫着哀叫的余音,好像整个的花园都在低声哭了《投湖》这样的描写,达到欲扬先抑、景与情合的艺术效果F.《折梅》和《投湖》前后对照,反映了年轻人美好的青春和追求自由的理想被封建势力摧残后的不幸,富有强烈的艺术震撼力。

11.当年巴金谈及“鸣凤”这一人物原型时,曾有这样的一段话:“……我们家里有一个叫翠凤的丫头关于这个女孩子,我只记得一件事:我们有一个远房亲戚要讨她去做姨太太,却被她严辞拒绝她在我们家里只是一个“寄饭”的丫头,她的教父苏升又是我家的老仆,所以她还有这样的自由她后来快乐地嫁了人她嫁的自然是一个贫穷的丈夫然而在我家里的人都称她有胆量撇弃老爷而选取‘下人’,在一个丫头,这的确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巴金“家”里的“翠凤”快乐地嫁人了,巴金《家》中的“鸣凤”却凄惨地投湖了对作家这样的艺术处理,有的人认为很好,有的人认为不好,你的看法是怎样的呢?请结合小说《家》或《家》的选文进行分析12分)㈡实用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一篇通讯,完成12~13。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