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与护理管理.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22511431 上传时间:2022-09-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感染与护理管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医院感染与护理管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医院感染与护理管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医院感染与护理管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医院感染与护理管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院感染与护理管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感染与护理管理.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医院感染与护理管理报道基层医院在院内感染控制护理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针对问题制定并执行的护理管理措施。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护理人员对自身在控制医院感染工作中所起作用认识不足、对医院感染的危害性重视不够,护理人员手卫生意识不强,对院内感染监控管理相关知识仍显缺乏,部分护士长对院内感染监控管理的力度不够,医院消毒、隔离所需的基础设施不健全,护士数量达不到卫生部规定的配备标准。近10年来,针对上述问题加强护理管理,预防院内感染,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存在的问题1.护理人员对自身在控制医院感染工作中所起作用认识不足:护理器具的污染是造成医院内交叉感染的途径之一,也是危害患

2、者健康的重要因素。护理器具时刻伴随在护理操作过程中,因此,预防由护理器具污染造成的院内感染,是护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特别是在基层医院工作的护理人员,更应重视这一问题。2.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及其危害性认识不足,工作责任心不强,消毒隔离知识掌握不全面,操作中落实不到位,不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和消毒隔离制度等。3.护理人员手卫生意识欠缺,据美国2002年调查,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也只能达到5%8%,两成多医生护士洗手后在白大褂上擦干。 4.护理人员对院内感染监控管理的相关知识仍显缺乏:院内感染监控管理是近十年来兴起并迅速发展的新兴学科。因为我国现行的护理在校教育对院内感染监控相关知识的学习涉及较

3、少,而毕业后继续教育又没有将其作为护理学科的重点科目,所以目前部分护理人员还缺乏与之相应的知识和技能,造成相关理论不扎实、基本概念不清晰、常用物品消毒技术不熟练以及常规物品监测方法不准确等现象发生。5.部分护士长对院内感染监控管理的力度不够:主要是对感染监控管理中“隐性”,和“内涵”质量的管理认识肤浅,对工作“缺陷”带来的危害认识不足,因此在管理上还缺乏力度。所以,近年来院内感染监控的质量虽然有了明显提高,但质量控制达标率高低起伏不稳定,科室间发展不够平衡。6.医院消毒隔离所需的设施不健全:如住院病人没有卫生处置设施、重点病房没有气体消毒设施、洗手池太少等,致使感染源传播。7.护士配备不足:县

4、级以下基层卫生院护士缺编更为严重,护士缺编使护士只注重完成打针、输液、发药等治疗性工作,而对消毒、隔离等医院感染控制制度的落实存在不到位现象。(二)管理措施1.建立完善的院内感染管理组织:适应院内感染管理发展的需求,有效地控制医院内感染发生率,要在转变管理行为上下功夫,首先将医院感染管理列为护理管理中一个重要内容,在护理系统成立预防医院感染的“消毒隔离管理小组”,由总护士长任组长,成员包括各科室护士长。2.在各科室中建立以科主任、护士长和12名护理骨干组成的领导小组,突出“人本”管理核心,对院内感染监控工作实施“全员、全程、全面”的组织与领导。加大宣传,组织培训:提高感染监控管理意识和防控技能

5、,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广大护理人员对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视程度,克服护理人员“与己无关”的思想,树立“主人翁”意识;克服“可控可不控”错误倾向,树立“非控不可”意识。3.护士长加大对科室护理人员的思想教育力度,面对在控制院内感染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让护理人员都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员积极参与感染监控管理,发挥群体最佳效应。护理部一要组织全员培训,二要加大对护理管理人员的培训,三要与各科室护士长签定目标管理责任书。4.各科护士长结合本科工作实际以及科室护士的不同文化层次,从基础抓起,实施目标教学与管理,做到月有计划、周有安排、季有考核,考核结果与奖惩挂钩,并纳入学分管理,形成激励机制。5.院内感

6、染监控的相关知识主要包括相关理论知识如: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等。通过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观察、监测水平和动手能力,掌握感染性疾病患者预后的综合评价,及时发现院内二重感染的先兆,手术后伤口愈合等级判断等。对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必须突出相关理论知识的针对性,实践技能的实用性。6.改善护理基础设施,增加“八室”、“四房”的空气净化设备,完善消毒隔离设施,改善洗手条件。医护人员按卫生规范洗手,可降50%交叉感染率。7.按规范洗手时间不得少于2分钟,但临床护理工作繁忙,按规范洗手实际办不到,因此近两年世界卫生组织推广一种以酒精为基础的无水擦手液(其配方为酒精80%+甘油1.45%

7、+过氧化氢0.125%)这种擦手液能在几秒钟内杀死附着于手部98%以上的病菌,使用方便安全,能有效降低护理人员手传播造成医院感染的几率。8.积极争取院领导支持,使护理人员配备达到卫生部规定的配备标准。让护士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按章操作,规范洗手,不打折扣,落实制度,确保环节质量。9.及时准确地填报院内感染的相关数据。转变按经验办事的传统思维模式,坚持用数据说话的科学管理方法,以达到促进有效控制院内感染发生的目的。10加强健康教育,干预病人行为,尤其是对患有传染性疾病的病人,防止交叉感染。11.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院内感染知识的宣教是护理工作的重要职责,介绍传染病的交叉感染、相关防治知识及传播途径,

8、使病人及其家属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行为准则。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与暂时贮存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根据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对医疗废物实施分类管理。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以下要求,及时分类收集医疗废物:(一)根据医疗废物的类别,将医疗废物分置于符合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的标准和警示标识的规定的包装物或者容器内;(二)在盛装医疗废物前,应当对医疗废物包装物或者容器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漏和其它缺陷;(三) 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不能混合收集。少量的药物性废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废物,但应当在标签上注明;(四) 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药品及其相关的废物的管理

9、,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五) 化学性废物中批量的废化学试剂、废消毒剂应当交由专门机构处置;(六) 批量的含有汞的体温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报废时,应当交由专门机构处置;(七)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应当首先在产生地点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者化学消毒处理,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八)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排泄物,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消毒,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九)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使用双层包装物,并及时密封;(十)放入包装物或者容器内的感染性废

10、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不得取出。医疗卫生机构内医疗废物产生地点应当有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方法的示意图或者文字说明。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者容器的3/4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紧实、严密。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应当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处理或者增加一层包装。盛装医疗废物的每个包装物、容器外表面应当有警示标识,在每个包装物、容器上应当系中文标签,中文标签的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废物产生单位、产生日期、类别及需要的特别说明等。运送人员每天从医疗废物产生地点将分类包装的医疗废物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路线运送至内部指定的暂时贮存地点。运送人员在运送医疗废物前,应当检查

11、包装物或者容器的标识、标签及封口是否符合要求,不得将不符合要求的医疗废物运送至暂时贮存地点。运送人员在运送医疗废物时,应当防止造成包装物或容器破损和医疗废物的流失、泄漏和扩散,并防止医疗废物直接接触身体。运送医疗废物应当使用防渗漏、防遗撒、无锐利边角、易于装卸和清洁的专用运送工具。每天运送工作结束后,应当对运送工具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医疗废物暂时贮存设施、设备,不得露天存放医疗废物;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的时间不得超过2天。医疗卫生机构建立的医疗废物暂时贮存设施、设备应当达到以下要求:(一)远离医疗区、食品加工区、人员活动区和生活垃圾存放场所,方便医疗废物运送人员及运送工具、车辆

12、的出入;(二)有严密的封闭措施,设专(兼)职人员管理,防止非工作人员接触医疗废物;(三)有防鼠、防蚊蝇、防蟑螂的安全措施;(四)防止渗漏和雨水冲刷;(五)易于清洁和消毒;(六)避免阳光直射;(七)设有明显的医疗废物警示标识和“禁止吸烟、饮食”的警示标识。暂时贮存病理性废物,应当具备低温贮存或者防腐条件。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将医疗废物交由取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许可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置,依照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填写和保存转移联单。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者数量、交接时间、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

13、医疗废物转交出去后,应当对暂时贮存地点、设施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禁止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转让、买卖医疗废物。禁止在非收集、非暂时贮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禁止将医疗废物混入其它废物和生活垃圾。不具备集中处置医疗废物条件的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当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要求,自行就地处置其产生的医疗废物。自行处置医疗废物的,应当符合以下基本要求:(一) 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具和容易致人损伤的医疗废物应当消毒并作毁形处理;(二) 能够焚烧的,应当及时焚烧;(三) 不能焚烧的,应当消毒后集中填埋。医疗卫生机构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时,应当按照以下要求及

14、时采取紧急处理措施:(一)确定流失、泄漏、扩散的医疗废物的类别、数量、发生时间、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二)组织有关人员尽快按照应急方案,对发生医疗废物泄漏、扩散的现场进行处理;(三)对被医疗废物污染的区域进行处理时,应当尽可能减少对病人、医务人员、其它现场人员及环境的影响;(四)采取适当的安全处置措施,对泄漏物及受污染的区域、物品进行消毒或者其他无害化处置,必要时封锁污染区域,以防扩大污染;(五)对感染性废物污染区域进行消毒时,消毒工作从污染最轻区域向污染最严重区域进行,对可能被污染的所有使用过的工具也应当进行消毒;(六)工作人员应当做好卫生安全防护后进行工作。处理工作结束后,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事件的起因进行调查,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学习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注册税务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