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沿海地区水利工程布局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沿海地区水利工程布局研究(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沿海地区水利工程布局研究前言1江苏沿海地区水利工程布局现状评价与规划定位11.1研究区概况11.2水利工程布局现状评价21.3沿海发展中水利工程布局的定位和任务142淡水资源的保障152.1本地区水资源量与水资源利用现状152.22020年需水量预测182.3供水工程布局303防灾减灾能力的提高383.1流域性防洪建设393.2区域性洪涝治理423.3海堤建设513.4挡潮闸、治导线与河口治理554水资源保护与水环境改善674.1沿海地区水环境状况与保护、改善的目标674.2清水通道与水源地的建设和保护754.3水功能区划834.4地下水的保护854.5保障措施与建议885工程建设安排设想
2、与主要建议925.1水利工程建设安排设想925.2主要建议9327前 言 江苏沿海地区产业综合开发战略研究是由中国工程院、国家开发银行和江苏省人民政府联合立项和进行研究的。水利工程布局是其子课题。在江苏沿海从战略上作出产业综合开发布局中,本课题的任务是研究水利的支撑与保障作用,研究如何使产业综合开发对水利的需求得以满足。水利工程布局课题研究依托于江苏省水利厅。完善和科学的水利工程布局是实现江苏沿海地区工农业综合发展战略的主要基础条件和基础设施。为此、江苏省水利厅部署启动了江苏沿海地区水利综合规划工作。沿海水利综合规划的启动为水利工程布局课题的咨询研究提供了基础条件和应用平台,而课题的咨询研究则
3、有利于规划中确定目标、明确方向、分析关键、突出重点。沿海水利综合规划和水利工程布局课题研究是相辅相成的。自2006年12月中旬项目工作会议后,本课题修改完善了课题工作大纲,先后于2007年1月、3月、5月三次在江苏活动,包括专题的设置、专题工作内容的讨论、现场重点考察等。6月1日在扬州召开了课题工作会议,进行了各专题初步研究成果的交流,讨论了课题报告的框架。水利厅的有关厅、处领导参加了这次会议,也是一次课题与水利厅领导的交流。6月1819日在京召开项目中期成果汇报会,7月9日召开了项目正副组长与滩涂组、水利组和环境组的讨论会,根据两次会议对本课题研究初步成果的意见和建议,本课题在已有研究工作基
4、础上,增加水资源保护与水环境改善的内容。6月29日7月5日课题组主要成员到蚌埠(淮委)、南京(水利厅)工作、收集有关水环境资料、落实水资源保护与水环境改善专题研究的内容。1 江苏沿海地区水利工程布局现状评价与规划定位江苏沿海地区水资源条件相对较好,三大水利工程的骨干体系基本形成,水环境不断恶化,总体上尚不适应未来发展要求。沿海水利工程布局定位是沿海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任务是保障淡水资源的供给、提高防灾减灾(四防)的能力、加强水资源的保护与水环境的改善。1.1 研究区概况本项目研究区域范围为江苏沿海地区,主要是指拥有海岸线的地区,包括连云港、盐城和南通三个市区以及南通市的
5、启东、如东、通州、海门、海安,盐城市的东台、大丰、射阳、滨海、响水,连云港市的灌南、灌云、东海、赣榆等14个市(县)(内含省属8大国营盐场、18个国营农场),大体是江苏境内东起海堤,西至204国道(原范公堤)和通榆河一线的地区。沿海地区总土地面积约2.84万km2,2005年人口1712.74万人。江苏沿海地区处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属海洋性气候,具有明显的季风特性,冬干旱,夏湿热,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315,年降雨量9001050mm,南部多于北部,年际变化较大,年内降雨的6070集中在汛期69月。江苏沿海地区地处长江、淮河和沂沭泗河流域的最下游。废黄河以北属沂沭泗水系;废
6、黄河以南至328国道、如泰运河为淮河下游区;如泰运河以南属长江流域。区内除连云港境内分布有少量山丘区外,多是淤涨的海积平原区,地势平坦,地面高程多在2.04.0米左右。江苏沿海地区是长期由淤围形成的平原垦区演化而来,多已形成河网地带。历史上,淮河干流自淮阴向东入海,沂沭泗水为淮河下游的最大支流。1194至1855年黄河第四次大改道,夺淮自淮阴入海,以现在的废黄河为界,将原淮河流域分为以南的淮河干流水系和沂沭泗水系。在黄河夺淮的660多年(宋、元、明、清)时期,江苏沿海成为我国洪涝灾害最严重的地区。自1949年开始进行了五十多年的以防治水患为重点的治理,形成了淮河和沂沭泗水的新的洪水入海的骨干水
7、系,并改造区内防洪、排涝系统,南水北调东线、通榆河的建设成为沿海地区主要的供水通道,水利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支持了沿海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本研究区由于地域优势明显,气候宜人,土地资源相对丰富,基础设施已有一定规模,又有对外开放的口岸,沿海开发是大势所趋,蓄势待发,江苏沿海正迎来新的战略机遇。由于沿海地区特定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决定其易受洪、涝、旱、渍、海潮、台风暴等多种自然灾害影响,旱涝交替、洪涝并发、河海共涨、甚至一年多灾。因此,水利作为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本身如何发展以实现其支撑和服务功能,便成为实施沿海开发战略中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1.2
8、 水利工程布局现状评价对沿海地区水利工程布局现状的评价总体上是:水资源条件相对较好,水利工程三大体系基本形成,水环境状况不断恶化,水利工程布局现状尚不完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要求。1.2.1 水资源条件相对较好(1)降水量相对较丰本区多年平均(19562000年)降雨量995mm,由南向北递减,年际变化较大,丰水年1164mm,特枯年679mm。多年平均降水量约是全国平均值的1.55倍,为湿润区、属补充灌溉的地区。(2)当地人均水资源较少,但过境水量充沛沿海地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约90亿m3,人口约1712万人,人均水资源量仅约526m3,约相当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4。尽管本地人均水资源较少,但
9、本地区处于沂沭泗水系、淮河、和长江的下游,过境水量充沛。沂沭泗水系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45亿m3,淮河为451亿m3,长江为9050亿m3(下游大通站)。过境水量、特别是淮河、长江是沿海地区主要的供水水源。淮河主要是从洪泽湖引水、长江有三江营(江都)、高港(泰州)、九圩港等众多的口门引水。1.2.2 水利工程体系基本形成江苏沿海地区水利工程建设始于历史上为防浪挡潮保护农田所修建的范公堤。解放后,为了解决供水和减灾防灾(四防洪、涝、潮、台)、经过50多年的治理和建设,水利工程三大体系已基本形成,即供水骨干工程体系,防洪除涝工程体系,防潮防台工程体系。(1)供水骨干工程体系江苏沿海地区按供水水源与骨
10、干工程可分为江水北调(北调)、江水东引(东引)和自流引江(沿江)三大供水区,见图1.1。江水北调供水区江苏沿海江水北调供水区(含淮水北调、引江济淮)、主要是苏北灌溉总渠以北的地区,即连云港市主要部分与盐城市的响水与滨海。除利用本地水资源、沂沭泗水外、还实施淮水北调、分淮入沂、以及以江济淮。主要靠引淮(洪泽湖)和引江(南水北调东线),南水北调东线的供水愈来愈成为本区的重要水源。其工程布局是通过灌溉总渠、废黄河、盐河、淮沭河沭新河自洪泽湖和南水北调东线引水。江水东引区江苏沿海江水东引供水区主要是苏北灌溉总渠以南至如泰运河的地区,即盐城市的东台、盐城市区、大丰、射阳等地区、也即斗(斗龙港)南、斗北垦
11、区。除利用本地和里下河腹部水资源外、主要是通过长江水的东引。其工程布局是以通榆河为中心的两河引水、三线送水。两河引水是指利用三江营和高港口门自流引江,由新通扬运河和泰州引江河引水。三线送水是指在里下河腹部开辟西、中、东输水干线:西线由三阳河、大三王河、蔷薇河、戛粮河接射阳河组成,供水范围是沿运、沿总渠至灌区尾部和盐城北部,三阳河、潼河同时还承担向南水北调宝应站供水的任务;中线由汀河、下官河,接黄沙港组成,是里下河腹部提升全区河网水位的主要河流,兼有引排航综合利用功能。东线由泰东河、通榆河组成,供水范围是沿海垦区和渠北滨海、响水地区。目前通榆河东台至灌河响水段已全线贯通,设计流量100 m3/s
12、。沿江自引供水区沿海地区沿江自引供水区主要是沿海的南通市的启东、如东、通州、海门、海安地区。自长江引水,形成江海区三大引江供水网络:焦港、如海河引江布局,引江口门为焦港闸、如皋港闸、碾砣港闸,引水送至如皋、海安南部;九圩港引江布局,引江口门为九圩港闸,输水至通州、如东、海安东部;通吕、通启引江布局:渠首为南通节制闸、营船港闸和新江海河闸,引水送至启东、海门、通州南部及南通开发区。(2)防洪除涝工程体系沿海地区为滨海平原地区,年降水量较多且集中在79月汛期,易发生洪涝灾害。同时,沿海地区处于淮河、沂沭泗流域的下游,是流域洪水下泄出海的通道,以往水系紊乱,河道淤塞,行洪能力低,每遇流域大水,洪水肆
13、意漫流,大水大灾、小水小灾、无雨旱灾。本区西部的里下河地区、面积约2.1万km2,洪涝水依势东下、经本区的废黄河以南至如泰运河的地区,加重了区内的洪涝威胁。经50多年不懈地治理,初步建成了沿海地区的防洪除涝工程体系。流域防洪工程体系为防御流域性的洪水,先后兴建了穿越本区的5条入海泄洪河道,由南至北依次为: 苏北灌溉总渠,建成于1952年,设计行洪能力800m3/s,基本达到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 淮河入海水道,建成于2003年,按淮河防洪100年一遇标准,设计行洪能力2270m3/s; 废黄河,根据淮河流域防洪规划,分泄淮河洪水200 m3/s,考虑区间汇流后、总设计泄洪流量500 m3/s;
14、 新沂河,是沂沭泗洪水入海的主要行洪通道,沂沭泗50年一遇洪水时安排新沂河行洪75007800 m3/s; 新沭河,另一条沂沭泗洪水东泄入海的行洪通道,沂沭泗50年一遇洪水时安排新沭河行洪60006400 m3/s。 作为沿海地区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有: 里下河堤防,是沿海地区防御淮河入江水道的西部外围屏障,自淮安至扬州六圩总长168km,基本达到50年一遇防洪标准; 长江堤防,现状已能防御1954年型长江潮位加十级风浪的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区域防洪除涝工程体系沿海地区是在较长历史时期因滩涂淤涨、人工围垦而成,滨江临海,排水条件优越。因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的需要,形成了众多的东西向的排水入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