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进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进程(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国企改革的历史进程供稿人 规划设计部张淑华 我国国企改革的历程,是走向市场经济的历程。国企改革不断向前推进、向纵深发展的过程,是与整个经济体制的市场化过程相匹配、相适应,彼此互动的。按照我国经济体制市场化进程的推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进程,可以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计划经济下的改革。它是计划经济体制内部放权让利的改革,重点是调整政府与国有企业之间的生产管理权限和利益分配关系。这一阶段的改革,可以说是“定性质”或“定身份”的改革,即最终明确国有企业是独立自主的商品生产经营者,由此才决定了政企分开,国有企业摆脱政府的集权式管理成为这一阶段改革的主要任务。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
2、有企业,只是一个单纯的生产单位,人财物、产供销,都受到政府指令性计划的支配。企业没有生产经营自主权,也不允许从事真正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要搞活企业,政府就要放松对企业的管制,从向企业放权让利开始做起。整个经济体制,从否定商品经济,到允许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存在,再到积极鼓励企业和社会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再到确认商品经济不可逾越,我国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直至最终走上市场化的道路。回顾这一过程,可以清楚的看到,国有企业商品生产经营者的身份或性质的确认,在整个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历史进程中的关键意义。第二个阶段则是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的改革。在这一阶段,国有企业改革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3、为改革的目标模式,根本目的是使国有企业由计划经济的细胞转变为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其中心是国有企业的普遍股份制改革。这一阶段的改革,可以说是“定形式”“定产权”的改革。一方面是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的探索,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所有制关系的大调整;另一方面就是企业组织形式的探索,其核心是以构建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模式的企业公司化改制。这两个方面形式的改革,集中在一起,就是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新型产权关系及形式的形成。国有企业第二阶段改革的突出标志之一是所有制关系的大调整。国有企业的改革重点,集中表现为所有制关系、结构、实现形式等方面的改革。这种所有制关系的大调整,其结果是构建了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一系列
4、组织和制度。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以推行股份制为主,积极探索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重新确立国有经济的战略地位及进行结构调整;国有资产出资人地位的确立及其监管运营组织的建立。国有企业第二阶段改革的另一个标志,就是确立了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模式。这一阶段的改革集中于明确企业资产的资产属性、财产属性。在国有企业的股份制过程中,重点强调了投资者的权利,强调了企业的“资合”性质。强调了企业对其所经营的资产负有保值增值的责任和职能。这一阶段改革的主要成果,就是使得国有企业具有市场经济体制所要求的组织形式。通过第二阶段的改革,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
5、下运行所需要的基本制度框架已经搭建了起来。在基本制度框架已经搭建完成的情况下,国有企业改革将进入第三个阶段。这一阶段改革所围绕的重点,应该是“谋完善”“谋发展”。突出的任务可能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是理顺已有制度框架下各个方面的权责利关系,使之逐步实现契约化。第二是从运作程序、内部制度结构上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制度内部规则。第三是进一步细化改革,强调分类改革、个案改革。第四是要围绕国有企业做大做强,不断提高其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力、影响力、控制力,推行进一步的改革。loan approval and post credit approval officer/at all levels in accordance with credit approval rules, licensing and eventual exercise of credit decision power of persons or institutions. Review findings and review comments, according to the Banks credit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