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14047920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0.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内容的现代科技竞争日趋激烈,计算机技术以及相关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已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层面, 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工作、 生活和思维方式。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使我们在异常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教育部于2000 年 10 月颁布了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从此,各地中小学纷纷开设信息技术课程,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 但是, 现在的信息技术课还只是一门刚从劳动技术课中脱离出来的新兴学科, 因此, 在信息技术教育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本人结合我县信息技术教育状况, 谈谈中学信息技

2、术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一、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1、“重主轻副”的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对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不够在高考指挥棒的指挥下, 绝大部分学校、 家长、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认识不足,导致其对信息技术教育重视不够。在学校方面,由于社会对学校办学质量优劣的评价标准是基于该校各种考试成绩的好坏,这就导致学校的精力都放在语、 数、 外等占考分比重较大的几门学科方面,从而忽视其他学科的教育质量,这其中就包括信息技术教育。在家长方面,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仍然是绝大多数家长的主要思想,每位家长都想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 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成才, 而他们认为成才的标准就是能不能考

3、上名牌大学及考到好的专业, 这无形中就让他们产生了 “重主轻副” 的思想,于是他们不支持甚至反对自己的子女花时间在副科的学习上。在学生方面,鉴于上述的成才观以及社会、学校、家长的压力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主科的学习上,这与我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的教育目的及素质教育所提倡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大相径庭, 这只能有培养出“高分低能”的所谓“人才”,是不能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的。虽然江苏省从2001 年开始要求高中学生必须参加江苏省中小学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校、 家长、 老师和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程度, 但这并没有从根本上

4、解决观念的问题。2、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导致信息技术教育开展程序不平衡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 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国家, 这就导致各地学校在信息技术教育的硬件装备、 软件配备上的投入的不平衡性。 总体来说, 东部地区好于西部地区, 沿海地区好于内地,城市好于农村。 正因如此, 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比发展水平低的地区在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方面要好,就我县为例,县城学校的计算机数量一般在100 台以上,人均约 20 人一台,与苏南等地区差距很大(苏南等地区人均约 10 人一台)。而在我县的农村学校,其装备数量一般在 2030 台左右, 有的小学甚至只有一两台, 这使得农村的学生与城市的学生在信息技术水平上差

5、距很大。 到高一, 城里的学生已经能够非常熟练地操作电脑, 甚至有的可以制作自己的主页、 动画等, 而农村的学生却只会打字,有的甚至连开机都不会。由于学生之间信息技术水平的差距之大,这又使得高中信息技术课非常难教。3、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师过于年轻化,教学经验相对不足由于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 虽然信息技术的发展有近半个世纪之久, 但把信息技术列为大专院校和中小学的一门课程却只是近十年的事,因而就导致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年轻化, 再加上目前中学信息技术教育还没有既定的模式, 也没有前人的经验, 只能自己一边教学一边探索,这对于比较年轻的信息技术教师队伍来说存在的不少的困难。4、目前还普遍存在把信

6、息技术课称为“微机课”的认识误区关于中学信息技术的开设,一般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称之为 “计算机课程” 这一阶段大致大 20 世纪 80 年代初至 90 年代中期; 进入第二阶段以后, 才改称之为 “信息技术课程” 。中学“计算机教育”实验教材统一更名为“信息技术教育”课本,遵照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的要求, 但是多数教材只注重了对计算机这一信息重要载体的技术学习,而没有注意纲要中 “克服单纯学习技术的观点” 的要求, 因此学生对自己身边的生活、 学习、劳动和娱乐相关的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的培养与学习计算机技术的比例, 在信息技术教材中相差甚远。同时,现代教育理论、现代信息环境

7、和现代教学模式中的自主、创新、协作和实践等重要环节也很难体现在新版教材中。二、主要对策1、转变观念,提高信息技术教育的相到地位信息技术教育不仅要传播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而且要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 以此来提高中小学生的素质, 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 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 应用和传输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能力及创新能力。我们的教育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要培养具备“两个素质”、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发展的人才,就必须转变观念,提高信息技术教育的相对地位, 提高对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 笔者认为在目

8、前高考指挥棒的指挥下, 要想在尽可能短时期内改变观念,不防可以试试走这三条路: 1 、在中学让学生参加全国的统一计算机等级考试, 并将其列为参加高考的必要前提之一。 2、 高考模式中增加一个X, 即 3+2+X,这个 X 即为每个学生选考内容。如:要想被大专院校的中文系录取,除3+2 以外,必须再选考语文(与3+2 中的语文不同),同样如想要报考电子专业、计算机专业、信息专业的学生必须选考信息技术这一门学科。 3、可以学体艺类招生一样,信息技术也来个单独招生。2、努力加大在信息技术教育中的硬件装备、软件配备上的投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没有好的硬件装备和软件,就不可能搞好信息技术教育。经

9、济发达地区的学校要一如既往加大对信息技术硬件装备和软件配备上的投入, 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学校要想尽一切办法,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 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支持, 尽已所能地加大对信息技术教育硬件装备和软件配备上的投入。 譬如: 我县范水高级中学在建设机房时, 让社会上的电脑公司出资在校建设机房, 允许其在规定的年限内收取一定的上机费, 若干年后设备归学校所有,这样既可以有好的设备用于教学,又能解决资金的不足的问题。3、以任务驱动为教学原则,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为了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 我们可以以任务驱动为教学原则来进行教学设计, 即每一堂课都为学生精心设计一个或多个任务

10、, 让其在完成任务后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产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平衡性, 导致学生之间的信息技术水平的差异很大, 我们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 因材施教, 根据每个学生的水平设计不同的任务, 使其都有能力完成自己的任务,从而避免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失去信心,进而失去兴趣。4、积极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技能一堂好的信息技术课, 除了要有好的硬件设备和软件辅助外, 一个好的老师也是必不可少的。因而,我们要加大对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提高其自身修养和教育教学水平和技能。同时,建立计算机学会等组织,为信息技术教师的经验交流提供条件。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的学科,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积极地去面对、探索和解决、商讨出对策, 正是出于这个原因, 本人谈了一下自己对信息技术教育中的一些肤浅的认识,不足之处,望广大专家、同仁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