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执法信息化系统解决方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3987861 上传时间:2023-09-04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执法信息化系统解决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综合执法信息化系统解决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综合执法信息化系统解决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综合执法信息化系统解决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综合执法信息化系统解决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综合执法信息化系统解决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执法信息化系统解决方案(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综合执法信息化系统解决方案 目录 第1章背景及需求分析4 1.1建设背景4 1.2现状分析5 1.2.1装备技术较为落后5 1.2.2外场设备无法满足交通执法业务5 1.2.3实时监控能力不足5 1.2.4非现场执法应用落地不足5 1.2.5系统数据分散、业务信息化程度不足6 1.2.6系统数据分析研判能力较弱、难以有效提升现场执法效率6 1.3设计依据6 1.4需求分析7 1.4.1功能需求分析7 1.4.2性能需求分析8 1.4.3安全需求分析10 第2章建设目标12 2.1建设目的12 2.2建设内容12 第3章总体设计方案14 3.1建设思路14 3.2建设原则14 3.3总体架构设计

2、16 3.3.1技术架构设计16 3.3.2网络架构图17 第4章系统详细设计方案18 4.1智慧执法数据分中心18 4.1.1概述18 4.1.2设计思路19 4.1.3技术架构19 4.2运行监测与分析预警系统20 4.2.1系统概述20 4.2.2系统功能21 4.3监控指挥系统30 4.3.1系统概述30 4.3.2系统功能30 4.4移动执法系统34 4.4.1系统概述34 4.4.2系统功能36 4.5协同办案系统38 4.5.1系统概述38 4.5.2系统功能39 背景及需求分析 建设背景 “十二五”期间,城市快速发展造成非法营运、超限超载、占用及破坏交通公共基础设施等交通违法行

3、为大幅增多,传统交通执法监管方式面临着巡查范围大、执法人员少、执法门类多等问题,无法满足行业发展和执法管理的需求,各地陆续建设了智慧交通工程(交运通)、智能违法行为识别系统、非现场执法试点工程等智能化信息化执法系统,极大地提升了交通执法的效率和执法服务能力。但系统建设时受限于不同阶段技术发展程度,未能进行全面总体规划,各系统之间数据相对独立、未协同共享,系统数据挖掘分析能力不足,亟需进行全面提升完善,提高综合执法效率和水平。 建成以省级数据中心和信息交换平台为核心,覆盖省市县三级的道路运政、公路路政、水路运政、港口行政、航道行政等执法门类的协同执法与联网监管体系,形成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

4、同、智能便捷的全省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信息化体系,全面提升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能力、执法质量、执法效率和执法公信力;建设内容为“一中心、一平台、五应用、多终端”,即一个数据中心,一个共享交换平台,一个执法协同办案系统,一个执法监督与评议考核系统,一个执法大数据分析研判系统,一个执法信息公示和服务系统,一个移动执法综合服务系统和多种执法智能终端设施建设。 现状分析 装备技术较为落后 现有执法装备包含对讲机、执法记录仪、摄像机、交运通等设备,设备类型多、购置早,功能单一、不集成、不便携带,受执法体量增多的影响,装备性能(如待机使用时长、存储容量、网络传输等)逐渐不满足使用需求。 另外原有车辆缺乏可视化智能

5、指挥调度、应急联动等硬件条件。 外场设备无法满足交通执法业务 现有外场设备点位不足,如果引入交警的卡口设备资源则基于以下原因,无法满足交通执法业务需要: 1、交警的数据属于机密,存放在涉密网络中,权限管理和网络打通均存在诸多困难; 2、交通执法业务处理涉及大量的现场执法场景,对外场设备的数据实时性要求很高,需要及时组织执法人员基于外场设备传递和分析的情报及时进行处置。 3、在部、省大力推广的非现场执法业务上,需要增加交通执法特有的卡口gps标定信息,同时需要捕获和提取违法行为的视频信息(通常达到16秒)。 实时监控能力不足 针对当今交通安全形势较为严峻,安全事件多发的现状,交通管理部门布设了大

6、量的路面、车载的信息监控和采集设备,但是未能通过实时的运行监测分析研判数据,及时进行预警提醒,进而快速介入处置。 非现场执法应用落地不足 一是非现场执法设备布设规模较小,非现场执法案件数仅占执法总案件数的30%;二是非现场执法应用试点领域较窄,仅用于治超、营运车辆监测。 系统数据分散、业务信息化程度不足 执法相关系统功能联动不足,一是外场终端与案件处理系统(省执法系统)没有联动,无法全面实现执法信息现场核查、案件录入、案件预警实时推送、执勤状况动态监测等功能;二是案件处理系统(省执法系统)与其他相关系统不能横向对接和联动,执法员办案过程中需要跨多部门、跨多系统查询信息(如企业工商信息、法院强制

7、执行信息、路政红线信息等)。 另外案件处理系统(省执法系统)缺乏案件分析研判功能,积累的案件数据未对执法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系统数据分析研判能力较弱、难以有效提升现场执法效率 系统采集到的大量车辆、人员、事件数据呈碎片化分布,未能利用大数据分析研判能力,找出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而辅助现场执法,精准打击违法对象,提升现场执法的效率和实战成果。 设计依据 1.“十三五”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工程建设实施方案(交办法20XX118号) 2.交通运输电子政务网络及业务应用系统建设技术指南 3.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行交通运输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8、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交办法20XX96号) 4.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程序规定(试行)(20XX年12月) 5.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关于治理车辆超限超载联合执法常态化制度化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交公路发20XX173号) 6.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指南的通知(交办法20XX82号) 7.国家电子政务网络技术和运行管理规范(gb/t21061-20XX) 8.gb/t34678-20XX智慧城市技术参考模型 9.gb-t50760-20XX数字集群通信工程技术规范 10.gb8566-88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 11.ga/t367-20XX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

9、 12.gb15629.11-20XX信息技术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局域网和城域网 13.gb/t20XX9-20XX智能运输系统通用术语 14.其它相关的国家标准及规划、设计规范 需求分析 功能需求分析 结合执法信息化现状存在问题和执法业务需求,智慧交通执法管理平台的主要功能板块集中在六个方面,即移动执法、运行监测与分析预警、案件办理、勤务管理、指挥调度和信息服务。 详细需求说明如下: 表2-10需求分析表 序号 功能板块 具体功能需求 1 移动执法 n移动终端设备可以利用图像识别技术自动识别车牌号、证件号,提升录入效率 n移动终端设备可与后台案件处理系统联动,实现一线执法人员在现场录入案

10、件信息和上传证据 n一线执法人员可以接收指挥中心的调度指令 n一线执法人员可以通过执法终端查询办案所需核对的信息 2 运行监测与分析预警 n按照上级部门非现场执法规划的要求,可以接入前端点位视频,实现超限超载违法、货车扬撒违法、班车不按规定站点停靠违法、班车不按规定线路行驶违法、出租车故意绕路行驶分析预警、包车不按规定范围营运、不按规定实时传输gps定位、非法营运等场景的自动分析预警 3 案件办理 n满足我市案件处理工作规定的功能 n满足与省执法系统案件信息对接的需求 4 勤务管理 n装备、服装统一发放和配备需求管理 n执法人员排班与考勤情况 n信息发布管理 n绩效统计 n固定资产管理 5 指

11、挥调度 n一张图实时掌握全局资源的分布情况、查看现场情况 n执法人员执勤动态和统计报表分析 n案件特征分析研判、辅助决策功能 n远程指挥调度一线执法人员 6 信息服务 n满足网页公示、微信公众号、触摸屏等多渠道服务需求 n满足相对人和社会公众案件信息查询、投诉举报、法律法规查询等需求 性能需求分析 系统的性能从易用性、兼容性、系统可靠性、系统响应速度、主机及存储容量需求、支撑软件需求六方面进行性能需求的分析。 (1)易用性需求 要求系统能够提供良好的用户接口,易用的人机交互界面。要实现该性能,要求系统应该尽可能使用用户熟悉的术语和提示消息,针对用户可能出现的使用问题,要提供足够的在线帮助,缩短

12、用户对系统熟悉的过程。 Ø易理解性。程序的问题、消息和结果应是易理解的,出错消息应提供解释相应出错产生的原因和纠正措施的详细信息。 Ø易浏览性。程序使用时,宜能够辨别正在被执行的功能,并且宜以易观察易读的形式向用户提供信息,符合程序消息的设计规范,符合屏幕输入格式、报表和其他输出的设计规范。 Ø可操作性。具有严重后果的功能执行应是可逆的,或者程序应明确给出该后果的明显警告并且在执行命令前要求确认。 (2)兼容性需求 系统可以部署在windows、unix、linux等主流平台上,支持多种主流关系型数据库,并能有效支持各种主流的浏览器。 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支持

13、各种应用的接口协议,使系统具有灵活性和扩展性,并能跟其它的系统有效的进行数据交换和共享。 支持多种硬件设备和网络系统的接入或输出,适应将来的系统容量扩展,支持统一标准的软硬件接口,适应监控、预警等技术和管理发展的需要。 (3)系统可靠性需求 系统建设应采用成熟的技术架构,以保证系统的高质量和稳定性;对应用系统、数据库设计应考虑详尽的故障处理方案,在系统出现故障时,能够快速恢复应用系统以及相应的业务数据。 Ø可靠性要满足系统724小时不间断服务的要求。 Ø系统在连续一年的运行中软件故障导致停机的次数不得超过5次,单次系统修复时间不得超过5小时。 Ø系统不出现大的程序

14、错误,没有数据错误。 Ø系统在瘫痪后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恢复,系统有相应的检修和自动恢复功能。 Ø系统在用户出现错误操作时能进行提示,并自动停止该操作。 (4)系统响应速度需求 主要体现在系统的响应时间、并发用户数及数据处理能力方面,需要具有较高的并发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Ø系统需要具有高稳定性:100个并发用户访问系统,首页请求的平均响应时间小于0.6秒,web页面请求的响应时间小于1秒; Ø系统需要具有高流畅的地图应用能力:100个并发用户访问系统,车辆在gis页面定位及详细信息展示的响应时间小于0.4秒; Ø系统需要具有高性能的业务统计能力:单用户访问系统,月统计业务的平均响应时间小于0.3秒; Ø系统需要具有高可靠性的数据对接能力:数据对接超过每秒1000条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