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音乐学院安师附属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3887348 上传时间:2023-09-1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5.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音乐学院安师附属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上海音乐学院安师附属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上海音乐学院安师附属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上海音乐学院安师附属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上海音乐学院安师附属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音乐学院安师附属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音乐学院安师附属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海音乐学院安师附属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学科试卷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2答卷前,务必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正面清楚地填写校名、姓名、准考证号。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4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一积累应用(20分)1.按要求填空。(5分)(1)诵明月之诗, 。(2) ,人亦念其家。 ,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3)思厥先祖父, , ,以有尺寸之地。( 六国论)(4)千乘之国, ,加之以师旅

2、,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5)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诗人流连山景、不知不觉已是暮色四合的两句是“ , ”。2.加点字解释。(5分)(1)冀君实或见恕也( )(2)度义而后动( )(3)永保无疆之休( )(4)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5)刑人如恐不胜( )3. 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 分) (1)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3 分)(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2 分)4.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2分)_。_;_。因此,每当我们创作作品,我们即在进行某种叙事。_。_。艺术对

3、情感的表现,并不是单纯地把情感宣泄出来但不含叙事的情感流露,难以形成作品情感必须置入一个感性的形象才能真正得到表现并且被保存只是痛苦了、流泪了、高兴了、笑了,都不是作品叙事是艺术表现和保存情感的基本方式A. B.C. D.5. 小明诚请李老师担任他的生涯导师,他提交的书面申请中语言表达不得体一处是( )。(3分)尊敬的李老师:您好!我是高一(1)班的小明。【甲】早就听说您德高望重,对学生关爱有加,指导有方,【乙】我对您十分仰慕,恳请您担任我的生涯导师。【丙】若能如愿,我将加倍努力!【丁】希望您尽早答复,不胜感激!敬祝教安!您的学生 小明2022年9月15日A.甲 B.乙 C.丙 D.丁二 阅读

4、(6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610题。(12分)算法推荐时代的“过滤气泡”2016 年,“后真相”被牛津词典选为年度热词,“后真相”的释义为:诉诸情感和个人的信念要比客观事实对形塑公众舆论的作用更大。很多学者把它与社交媒体和个性化推荐技术联系起来,认为社交媒体使用者不经查证分享来路不明的内容,推动了假新闻的泛滥;同时社交媒体所使用的算法技术,导致了“过滤气泡”效应,使公众更不易接触到与自己想法相左的信息,加剧了群体偏见。“过滤气泡”最早由互联网活动家帕里泽提出。他发现两个人使用谷歌检索同一词语,得到的结果页面可能完全不同;不同政治立场的人浏览同一个新闻事件,看到的新闻倾向也可能完全不同。比

5、如2010年发生了令人震惊的英国石油公司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帕里泽委托两位住在北部并且受教育程度相似的朋友在谷歌上搜索有关的消息。一位获得了其深水地平线漏油事件的信息;另一位获得的却是关于该公司的投资信息。由此可见,在互联网时代,搜索引擎可以精准掌握用户偏好,为用户过滤掉异质信息,打造个性化的信息世界。但与之同时,信息和观念的“隔离墙”也会筑起,令用户身处在一个“网络泡泡”的环境中,阻碍多元化观点的交流。帕里泽将此称为“过滤气泡”。尽管“过滤气泡”受到高度关注,但事实上仍属于“新瓶装旧酒”。早在十多年前,有关“信息茧房”“回音室效应”“协同过滤”等问题已经引起了学界的广泛讨论。传播学家桑斯坦认为

6、,信息的协同过滤会造成信息窄化,使群体成员倾向于加强与本群体的联系, 忽略同外部世界或者其他群体进行信息交流,导致群内同质、群际异质现象,促使“信息茧房”的产生。处于“信息茧房”之中的公众有如“把自己封闭在自我设计的回音室里,每个人听到的只是自己的回音,相同的意见会不断被重复,异质的观点会被过滤掉,这无异是一个作茧自缚的过程。也有学者把“回音室”效应与虚假新闻联系在一起,认为社交媒体上聚合了相似的信息和同样的观点, 使人们原本的态度不断被印证和强化,隔离了其他领域的信息和异己的表达。人们听到的只是封闭空间内被 放大的回声,而不是网络空间中全面而真实的声音。问题在于,随着算法推荐时代到来,大数据

7、公司通过智能技术手段获得用户的阅读搜索痕迹,总结用户的习惯、兴趣和偏好,为特定群体实现精准内容发放已经成为一 种常态化操作。新闻传播概念实现了从“人被动寻找感兴趣的内容”到“内容主动定位到感兴趣的人”的转变。用户的兴趣习惯成为内容推荐的核心要素,用户不再需要手动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机器算法代替用户完成了选择的过程。正是出于对被左右的选择权的忧虑,人们尝试开展一系列“戳泡运动”来进行矫正, 但这些措施总体上看只是一些算法逻辑上的技术调整,针对的是那些已经认识到“气泡”并意图解决“气泡”的用户。事实上,“过滤气泡”的形成非常复杂:既有算法推荐技术的推波助澜,也有人性和情感结构的内在需求,还与社会

8、结构和权力息息相关,我们对此既不能过于乐观,也不必过于夸大“过滤气泡”的负面影响。一方面如果没有算法过滤技术,我们注定会被信息洪流所淹没。另一方面从前那种传统的、非定制的新闻也未必能保证多样性。 “我们必须要弄清楚,是经过滤的媒体世界造就了我们所见的在线集结,还是本来就拥有不同信念的人建构了自我增强的过滤器”。这是一场技术与人性的较量,“戳泡运动”不仅需要不断改进算法技术,使用户可以接触到多元化的观点,还需要借助一个平等、自由、开放而理性的公共领域平台,开展协商对话,凝聚共识,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治本之道。(原文有删改)6.第段加点的“新瓶装旧酒”在文中指的是用新概念“过滤气泡”去分析、讨论内容

9、实质相同的信息过滤问题。(2分)7.根据本文文意,下列现象不属于“过滤气泡”的是( )。(2分)A.搜索引擎利用搜索数值关系向用户进行关联词推荐。B.购物平台利用历史订单信息为客户提供“猜你喜欢”个性化广告服务。C.父母师长根据孩子的个性特长为孩子制定未来发展规划。D.网络阅读平台为用户随机推荐热门文章,并记录用户阅读情况。8.对本文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假新闻的泛滥归咎于社会媒体使用者不经查证分享来路不明的内容。B. “信息茧房”导致了群内同质、群际异质现象。C.机器算法代替用户手动选择新闻内容是未来新闻传播的方向。D. “过滤气泡”是技术、人性、社会结构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10、9.不能根据本文文意做出的一项推断是( )。(2分)A.从算法逻辑方面做技术调整无法根除过滤气泡。B.“过滤气泡”会抑制理性对话,强化公众偏见。C.对算法技术进行价值探讨有助于维护公众利益。D.算法过滤技术能够使人们不被信息洪流所淹没10.有人认为当下互联网的文化环境与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所分析的乡土文化环境有相似之处,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结合下面材料,从现象和原因两方面阐述你的看法。(4分)“历世不移的结果,人不但在熟人中长大,而且在熟悉的地方上生长大。熟悉的地方可以包括极长时间的人和土的混合。祖先们在这地方混熟了,他们的经验也必然就是子孙们所 会得到的经验。时间的悠久是从谱系上说的,从每个

11、人可能得到的经验说,却是同一方式的 反复重演。同一戏台上演着同一的戏,这个班子里演员所需要记得的,也只有一套戏文。他 们个别的经验,就等于世代的经验。经验无需不断累积,只需经常保存。”(选自乡土中国之再论文字下乡)(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15分)影青瓷纪项是铜城有名的收藏家,闲着没事就爱到乡下转悠。几年下来,还真淘了不少宝。这天,纪项来到凤庄,无意中看到一户人家有只宋代的影青瓷。那是一只小瓷碗,保管得很好。虽然不是什么大宝贝,但在铜城,这种东西已经很少见。纪项就问主人丁大爷,这个碗卖不卖?丁大爷摇摇头,不卖,这是咱家唯一的宝贝哩。纪项很想得到这件宝贝,开了三千元的价钱,丁大爷还是不卖

12、。纪项只好作罢,都说宝贝与有缘人为伴,若是无缘,即使煞费苦心也只能擦肩而过啊。纪项回家后,常常想起凤庄看到的那件影青瓷。按理说这样的一个小宝贝,纪项是不屑一顾的,他家里的藏品都有半屋子了。之所以想得到这件影青瓷,是因为它另有一番深意。铜城是个千年的瓷乡,仅岭垌村在宋时就有影青瓷窑一百多座。而影青瓷是北宋中期景德镇所独创。铜城这个与景德镇相距甚远的小地方,能生产出与之相媲美的影青瓷,可见当时铜城制瓷技艺之高超。世事沧桑,现在铜城所产影青瓷存世量已极少。不久,纪项又像往常一样去城南的古董街淘宝。在街上没走几步,看到几个人围在一起,拿着一件东西谈论它的真假与来历。纪项便凑了上去,一看,那不正是他在凤

13、庄丁大爷家看到的影青瓷么?卖主是位二十出头的小伙子,长得结实憨厚。看的人大概价钱给得很低,小伙子有点着急,他从一个中年人手中拿回瓷碗,说你们都不识货,别看了,人家给了三千块我爷爷还舍不得卖呢。围观的人就发出一片不屑的嘘声。纪项问,那你要多少钱呢?小伙子说,如果你中意,一口价,五千元。纪项从小伙子手中取过瓷碗,仔细看了看,确实是那天他在丁大爷家看到的那件影青瓷。便说,这瓷器是铜城岭垌窑的产品,值不了那么多。小伙子看着他,说这是咱铜城的“土产”不假,但它与景德镇的影青瓷比,品质一点也不差。小伙子头头是道地说过,顿了顿,一脸无奈地说,如果不是爷爷病了急等钱用,我还舍不得卖呢。纪项看着小伙子,说货物要

14、以市场价格来衡量,你要的价确实过高了。也许看出纪项是个识货的行家,小伙子问纪项,那你能给多少?纪项伸出三个手指头。围观的人中有人说,三百也高了。小伙子急了,三百我拿回家去。纪项说,一口价三千元。卖,我就拿走。小伙子看了看纪项,又看着瓷器好一会儿,眉头一皱,额头上的几道皱纹变得更深了,好一会儿才点头,算是成交。小伙子拿了钱,急匆匆地向车站方向走。纪项看着焦急而又匆忙的小伙子,在他走出十几步后,把他叫住了。小伙子回转头,不解地看着纪项。纪项边迎上去边问,你在哪里工作呢?小伙子看了看脚下,说没有工作。纪项就问他愿不愿意去做古董销售,铜城最大的古董店德宝坊是他朋友开的,正缺人手。我对古董不在行,行吗?

15、小伙子诚惶诚恐地问。一个人,只要肯学肯吃苦,干什么都行,纪项笑着说。在纪项的推荐下,小伙子去了德宝坊。转眼十几年过去。小伙子已经成为德宝坊最有名的古董鉴别师,认识他的人都不叫他的名字丁二根,也不叫他丁老师,而是叫他丁一眼,因为他鉴别物品时看上一眼就知真假。一天,丁一眼来到纪项家,说想求一件事,他说,我爷爷快不行了没等丁一眼说完,纪项拉着丁一眼的手,说,走,去看看你爷爷。病床上的丁大爷奄奄一息,见到纪项,呆滞无神的双眼亮起一道光。看着气若游丝的爷爷,丁一眼说,纪老师,我爷爷一生视为宝贝的那件影青瓷,十多年前我卖给您收藏了,今天,我想把它赎回,多少钱都行,我要让它陪着爷爷。丁大爷向丁一眼招了招手,似有什么话要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