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调查报告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3858818 上传时间:2024-02-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9.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3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3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3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调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3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调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调查报告(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调查报告 当今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调查报告 一.前言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才供求的多元化,使得各级高校都进入了大势扩招期,从而圆了每年浩浩荡荡的学子梦,由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变化性,导致高校所开设专业与社会的供求不完全匹配和教育质量的下滑性,进而引来了当今大学生就业压力。2023年727万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大学生也由过去的“天之骄子”成为今日的“无人问津”!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情况,怎样才能让大学生更好的就业,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呢?带着这一问题和思考,同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我们进行了这一次调查并进行了准确 统计和深入分析。 二.调查目标:了解当前大学

2、生的就业形势 三.调查目的:主要了解在校大学生就业期望,自身素质的评价,学校就业指导,对就业形势的看法,旨在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影响;通过对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调查,更好地调节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供需关系;为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作一个新的描述;帮助大学生尽快认识自我,学校为学生提供就业引导,使学生能谋取理想职业。为同学们在今后的求职就业过程中提供参考。 四.调查时间:2023.11.10-2023.1 五.调查方式:我们采用自制的“大学生就业调查问卷”电子文档,采取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通过QQ在线、深入宿舍、网上问卷的方式进行!收回有效调查问卷份。采取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男女

3、比例24:36。 六.调查对象:被调查的学生为我校大学生和部分别校学生。 七.调查内容 1.学生的就业去向 先就业后择业成为第一选择,大学生在职业取向方面: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 不就业继续深造, 自主创业,它们分别为 40%,23%,29%,8%,调查显示,在面对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出特有的自信与成熟,在此问题的选择中,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继续深造,这选项占有过四分之一的学生希望继续学习,而且此风近年经久不衰,且愈演愈烈.进一步提高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另外还有相当大部分学生宁愿选择去往沿海等发达城市、高薪公司就业,也不去西北、农村等基层,这无疑是好高骛远,导致最终

4、的梦想破灭。 2.学生的就业态度 而大学生在对自己发展前途的态度上,一半以上选择中庸态度,占57%;在问及求职中最困扰的因素时,8%认为学校就业指导不够;16认为信息量少22认为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10%认为能力不足;9%认为优势难以发挥;17%认为求职方法技巧欠缺;16%认为对社会缺乏了解。 3.关于就业指导方面 我校应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人群中,有67.01%的人觉得就业指导很重要。给就业指导工作重新定位,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部分,作为对学生的人生指导,满足学生对于就业的需求,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既弥补以前就业指导的不足,加强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

5、作。 八.调查结果分析 1很多人没有为自己的将来做一个有效的职业规划,学习时没有目标、没有方向。而且有部分学生存在“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的现象。在校学习期间碌碌无为,所以在找工作的时候没有真本事。 通过调查分析出同学们对自己职业规划的重视程度如下图: 由图显示,一半人对自己的职业规划问题不够重视,只有5%的人对自己的职业规划的态度很好。 2大学生对自己专业的满意程度分析如下图: 由图显示,也有一大半的人对自己的专业不够满意,他们会把种种借口归咎于自己的专业。 3所学专业与工作岗位的对口程度方面总结如下图: 在谈及专业与岗位时,有近乎一半的人觉得不对口,原因还在于在校期间对自己的专业学习的扎

6、实程度不行,导致出去后找工作时,而不能胜任与自己专业接口的工作。 4毕业后的就业区域方面情况调查分析总结如下: 通过此图清晰地显示,相当大一部分同学想到北上广等大城市、繁华城市工作,而不愿去西部、农村等落后地方工作,导致大部分人群涌往发达城市,造成人员过剩,就业压力空前加大。 5调查就业单位性质方面的总结如下: 结果显示,非常大的人群希望去党政、国企、外资等待遇好、工作稳定、收益好的地方就业,而不愿去基层、地方性单位工作,从而导致就业梯度极大不平衡。 6学生在选择就业时的数据总结如下: 通过此表分析,一大半的人(51%)希望得到高待遇、高职位的职业,而30%希望找个稳定的工作,有稳定的收入,1

7、9%的人只要能找到工作就行,不在乎其他的。 7通过学校对大学生进行的职业规划指导的态度方面的调查显示结果如下: 调查显示,表态学校对大学生职业规划问题不够重视,而还有表态这与自己无关,不够重视,学校的疏忽,学生的放纵,导致大学生毕业后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一片茫然,对就业质量造成极大的危害。 8对于学校进行的职业规划,学生参加后的效果分析如下: 通过上图显示:学校进行了职业规划后,对相当大()学生没有什么效果,觉得效果不好,仅有的人感到很好。通过这可看出,职业规划对那些好学者、优秀者起到了作用。而对相当大部分的普通学生没有效果,在这方面学校应该加大力度,做好工作。 九调查的意义 1.我们的调查对于大

8、学生特别是即将踏上求职之路的大学生还是非常有实际意义的,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和水平,使他们在走出校园的那一刻起迅速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 2.对于社会来讲,这一问题是一个相当普遍的问题,急需一个解决方案的提出,而我们的调查正是针对这一问题从大学生自身出发提出的一个解决办法,毕竟社会不会因为大学生的连年增加就降低对于人才需要的标准和要求,那么只有从大学生自身方面找原因了。我们相信没有人会认为中国已经发展到了不再需要人才的程度,大学生只要知道了怎样提高和完善自己还是有就业机会的而我们的调查也正是为了这一问题而寻找答案,伴随着问题的解决社会的发展自然也会更健康、有序和稳定。 3.最后是教育意义:大

9、学生是教育出来的,大学生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教育自然逃不了干系。我们的调研就具体提出了对教育的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改革意见及建设加强教育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联系。教育关起门来搞是没有前途也是没有意义的,只有适应社会的教育才是学生们真正需要的教育。 十调查的价值: 1.使大学生能更好的给自己定位,使大学生活过得有意义。毕业后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为社会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2.社会更好的发展,学习与工作结合,促进社会的发展。 3.使教育体系更加完善,教育为社会做贡献。 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在我们调查的大学生中,有来自乡村和城镇,3来自城市,%的学生是干部,调查显示,绝大部分(92%)的人没有仔细而有条理地规划过

10、自己的就业目标。国营企业是他们的首选目标,只有不到8%的学生愿意在毕业之后选择自主创业。在我们调查的大学生中,普遍认为自己已经具备了应变能力,社会活动能力,但竞争能力和团队精神稍显缺乏。针对就业难这一现实他们仍希望工作能一步到位,不太愿意接受“先就业,后择业”这一新观念,大多数人(63%)的人对学校提供的就业方面的信息不是很了解。在自身事实方面,大多数人表示,他们参加过关于就业方面的相关培训,但只有少数人能够全部拿下这些证书。67.13%的人认为自己在大学期间所学的知识不够扎实。85%的人承认自己不能经常去自习。通过访谈调查,我们也了解到大学生的自身的素质和形象以及表达能力在就业时也是非常重要

11、的。从以上所收集的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自身因素在很到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率。 十一.结论与讨论 根据上述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得将影响大学生就业率的自身因素分为四种: (一) 知识方面: 在校期间,虽然绝大多数人参加过或有打算参加与考证有关的培训和考试,但通过率较低,还有一些含金量更高的考试(如英语四六级)通过率就更低,进而影响了大学生在就业时的竞争力。 67.13%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在大学期间所学的知识不够扎实,这直接影响他们在求职过程中熟练运用所学知识的程度;加之,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实践经验,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导致就业率下降。 85%的大学生承认自己不能坚持经常去自习,自主学习能力下降。只有在

12、临近考试时自习出勤率才有所上升,这直接导致大学生学习风气不浓,学习态度不端正,影响学习质量,导致硬件就业竞争力不高,就业率下降。 新形势下的人才标准一改过去单靠文凭或职称来认定人才的普遍做法,提出了把品德、知识、能力与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调查表明,用人单位最看重大学生的素质中前5个指标分别是:专业知识与技艺;敬业精神;学习意愿高、可塑性强;沟通协调能力;基本的解决问题能力。 由此可见,合理的知识结构是毕业生走向社会的“通行证”。所谓合理,是指毕业生所拥有的各类知识的比例要恰当,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人文知识和科学知识、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要兼顾并重。建立起既博又专,文理兼修的复合型知识结构

13、,才能适应社会灵活多变的需要。仅仅拥有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大学生更要加强各种能力的培养,如交际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学能力、运用外语和电脑等现代技术的能力等,只有具备全面的综合能力,才能把所学知识很好地在实践中应用,并在实践中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事实也一再证明,就业过程中,拥有各种证书,综合能力强的学生总是倍受青睐。部分毕业生出于多种原因自身素质难以符合工作的要求,难怪相当多的用人单位以应届毕业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较差,缺乏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在为人处事方面还存在种种缺陷为由,不要应届毕业生。 (二)能力方面: 大部分大学生认为自己不具备的能力有竞争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这些正是当今社会求职者必须

14、具备的能力,缺乏这些能力就会失去很多就业大学生应该多参加集体活动,住集体宿舍。这样有利于锻炼他们的交际能力,学习如何相处与人友善。多读书,这样可以增广见闻,提高自身素质,提高专业水平,拓展思维可能的话参加实践活动(例如打工)。现代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自理能力、独立能力差,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增强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办事能力,积累经验对以后参加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三) 就业观念: 大学期间就业目标不明确,绝大多数人没有明确规划过就业目标。大学生选择就业的公司类型比较单一,33.3%都选择国营企业,极少人选择自主创业,视野比较狭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率;大学生往往愿意选择职业声望较

15、高的职业,重视其职业地位上获得的评价和社会认可,缺乏职业平等和吃苦耐劳的意识和精神 ,就业心态不够平和,从而导致就业率下降。大多数人期望工作能够一步到位,不能很好接受先就业,后择业这一全新观念。择业观是大学毕业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就业上的反映,它直接影响和决定择业行为的产生和结果。 一是在价值主体上个人取向增强。受市场经济的某些负面影响,当代大学生在就业追求上社会价值观淡化,他们更多地看重职业的个人价值,很少考虑职业的社会价值;更多地考虑自身的利益,而很少考虑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结合。 二是在价值目标上注重经济价值,功利主义较突出。毕业生在择业时,把经济收入因素放在重要的位置,而对未来专业知识的发挥却看得较轻。 三是在地域及单位的选择上,就业观较陈旧。比如奉行“稳定高于一切”,看中的是单位姓“公”还是姓“私”,或单位的医疗、养老保障制度;普遍向往经济发达地区,追求安逸舒适的工作环境,不愿去老少边穷地区、基层单位、中西部地区,这加剧了艰苦贫困地区人才缺乏的状况。事实上,与前些年相比,大学毕业生就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