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3856198 上传时间:2023-10-17 格式:DOCX 页数:1 大小:8.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能载舟亦能覆舟(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之我见温家宝总理在一次中外记者招待会上,谈到发扬公仆精神惩治腐败的问题时,语重心 长地引用了一句古训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语出唐太宗”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 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之说。此言合理的内核在于,它形象而深刻地揭示了人民群众具 有改变乾坤,创造历史的无穷力量。温总理于今从这个意义上引用此言,意在强调我们的一 切权力都是人民给的,一切权力归于人民。各级领导干部除了为人民服务的权力,没有其他 任何特殊的权力。温总理的引言具有极其鲜明的现实意义。但有必要指出的是,唐太宗作为一个凌驾于万民之上的一代君王,他把“人君”与“黎庶” 的关系比喻为“舟”与“水”的关系,

2、是合乎历史逻辑的。然而,他的比喻却不适用于现代由人 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人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我们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官民 关系等上下级关系,都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我们的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是人民的公仆,与 人民的关系理应是鱼水相合的亲密关系,绝非是上下分明,貌合神离的舟”与“水”的关系。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大至一个朝代的政权,小至一个政府的官员,与人民群众的关 系是否融洽和谐,能否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是关系自身生死存亡的决定性因素。甚至连 帝王李世民也深谙“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的历史规律,所以他说,“天子者, 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现实的惨痛教

3、训也同样验证了上述道 理。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相继落水没顶的一批贪官污吏,他们的蜕化变质 和违法犯罪,多半都是从脱离人民开始的,直至走向人民的对立面,遭遇“覆舟”的灭顶之灾!唐太宗“载舟覆舟”之说的糟粕,在于他把一个帝王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视为天经地义的 绝对统治与被统治的“舟”与“水”的关系,他只是把自身与其朝臣的关系视为一损俱损,一荣 俱荣的鱼水关系。他曾不加掩饰地对其下属说;“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可悲 的是,他并没有如愿以偿。嗣后继位的大唐君主终究还是脱离了人民,直至一艘凌驾于“水” 面近三百年之久的大唐帝国之“舟”,在“载舟”的农民起义怒潮中终究未能逃脱“覆舟”的厄 运!总而言之,以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与人民群众的鱼水相合的领 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之于以自身利益高于一切的封建统治集团与黎民百姓的统治与被统治的 “舟”“水”相隔的关系,有着不可相提并论的本质区别。但愿我们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干部, 都能善始善终地继承和发扬党的革命传统,永远保持与人民群众休戚与共的鱼水关系,振兴 中华的宏伟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