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作文语言表达能力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3788997 上传时间:2023-09-3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1.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作文语言表达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提高作文语言表达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提高作文语言表达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提高作文语言表达能力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提高作文语言表达能力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提高作文语言表达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作文语言表达能力(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提高作文语言表达能力 提高作文语言表达能力 v一、什么是语言表达能力? v 语言表达能力就是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v二、什么是作文语言表达能力? v 作文语言表达能力就是运用书面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v 如:写清楚一件事,描写出一个人的个性特征和思想性格,描写出一种景物的特征,抒发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三、作文语言表达能力有什么要求? v1、简明。简洁明了地表达意思是作文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 v例句: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v2、连贯。语言表达要有条理、有层次,充分体现出写作的思路、思维。 v例句:扫开一块雪,露出地

2、面,用一只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v3、得体。语言表达要合乎语境,合乎人物身份、性格特点、个性特征。 v例句:、“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v、“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 v4、生动形象。写出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心理,描绘出事物的形态特征,形象鲜明,如在眼前。 v例句:、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v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散发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

3、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v五、华丽精美。色彩感强,抒情性浓,富有诗意,富有美感。 v例句:、从未见过开的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的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v (2)、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v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v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v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四

4、、如何提高作文语言表达能力? v、打下提高作文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 v 1、多读书,多读多背。只有多读,才能善写。 v杜甫有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v 、读课本中的好文章,记诵精彩的文段,优美的词句。 v 、多读课外文章,扩大阅读量,拓宽视野,做到广泛积累语言材料。 v 鲁迅先生说过:“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 v 只有多读书,才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古今中外的大文学家,他们之所以能够写出影响深远的作品,与博览群书、广为借鉴有很大关系。 v2、摘抄欣赏。认清精妙,加深体会,提高欣赏能力

5、。走马观花、随心所欲的读无甚收效。学习文章表现技巧,吸收文章优美语言,在读中明白怎样作文,提高自己的作文语言表达能力。 v3、模仿练习。模仿是语言学习的重要途径:模仿用词,模仿句式,模仿修辞,模仿语气,模仿风格。通过模仿,把他人的语言转化成自己的语言,做到学以致用。 v例:、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v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

6、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吧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 v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v4、多写日记、随笔。欧阳修云:古人云:多读胸中有物,勤写笔下生花。 v 写日记、随笔要做到:、有题目,、有中心,、讲结构,、重修辞,、有文采。 v 语言表达必须以积累大量感性材料为基础,没有必要的积累,词语贫乏,语料单一,句式单调,便谈不上运用,相反,积累丰富,语言表达就能随心所欲,信手拈来,准确生动,精美典雅。 v(二)、加强提高作文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v 1、尝试运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 v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

7、弹琴。 v 、我本来打算趁那一阵喧闹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 v (3)、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 v2、尝试运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 v例句:、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难道这样就算了吗? v 、比起贝壳里的生命来,我在这世间能停留的时间和空间是不是更长和更多一点呢?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 v 反问句有加强语气的作用。 v 3、尝试运用修辞方法来表达,尤其是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反复、排比、引用。 v例句:、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v 、蓝

8、色的烟雾像云似的弥漫在这些黑树之间,慢慢的在水面上向远方飘去。 v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 v 、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夸张) v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v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v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v 、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 v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v 4、学会运用描写。描写是写作的基本功之一,没有生动细致的描写,就不会有形象生动、栩栩如生、让人身临其境的好文章。描写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环境描写

9、、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场面描写等。人物描写又分为肖像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 v、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 v、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v、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v、“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 v、他瘦瘦高高的,站到床前来,瞪着我:“怎么还不起来,快起!快起!” v 、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v 、我的襟上有一朵粉红色的夹竹桃,是临来是妈妈从院子里摘下来给我别上的

10、。 v 、郝叟还带着一本书边破了的初级读本,他把书翻开,摊在膝头上,书上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 v 在教室后排座位上,郝叟老头已经戴上眼镜,两手捧着他那本初级读本,跟他们一起拼这些字母。 v v 、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v 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皎洁。 v v 、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我从开着的窗子望进去,看见同学们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韩麦尔先生呢,踱来踱去,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铁戒尺。 v v五、重视语言表达的细节。 v1、注意用好动词。 v例句:、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v 、我本来打算趁那一阵喧闹偷偷地溜到

11、我的座位上去。 v (3)、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 v2、注重用好形容词。 v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v 、从未见过开的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的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v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

12、就要绽开似的。 v3、用好叠词。 v例句:、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v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v 、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 v4、用好成语、四字词语。 v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 v 、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v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v5、用好诗句、名言警句。 v例句:、“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v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跳着夏秋两季。 变化,表达复杂的情感。 v6、准确用好标点符号。标点符号不仅可以传递作者没有说出来的信息,还可以表现语气的v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v 、“放学了,你们走吧。” v 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v 、可怜的人! 悔! v 、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起这些,我多么懊v 、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楫,笑道,“请客?这是应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