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首钢大搬迁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3781001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9.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首钢大搬迁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最新《首钢大搬迁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首钢大搬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首钢大搬迁(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迁钢是在首钢搬迁调整大战略下产生的,是实施搬迁调整的试验场和练兵场。 时光追溯到2003 年,面对首都规划和环境保护的大局,首钢决定,压产停产北京 地区钢铁业和实施搬迁调整,而迁钢就是当时首钢依托首钢迁安矿山基地,准备 建设的集成炼铁、炼钢、热轧、冷轧等多工序工艺技术创新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 是搬迁调整战略实施的先期支撑项目之一。下面这一系列高水平的技术成果可以代表这座钢厂的现代化程度。自主研发、 自主集成、自主创新的“迁钢 210 吨转炉炼钢自动化成套技术”、“迁钢优质板坯 连铸技术”分别获得中国冶金科技技术一等奖和二等奖 ;迁钢承担的国家科技部 “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新一代可循环钢铁流程

2、工艺技术项目”中的 8 个关键 课题取得突破性成果,受到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原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等国 内著名冶金专家的高度评价。几年来,迁钢先后形成了 70 多项专利技术、62 项 专有技术,初步建立起了企业核心技术创新体系。“这是一个人生一刻也不会被浪费的地方。”迁钢人正是以这种归属感和紧迫 感,始终坚持以信息化推进生产经营管理创新,以生产经营管理需求带动提升信 息化水平,通过连续三期信息化系统建设,初步搭建完成全流程一体化管理信息 化平台,构建了体现钢铁高端产品精益生产要求的产销系统,完善了以增值财务 为核心的财务管控体系,建立了市场需求下的生产物流管理模式,“信息在系统中 共享、流程在

3、系统中贯通、业务在系统中协同、资源在系统中利用、权力在系统 中受控、知识在系统中传承”正在迁钢数字化道路上展现出巨大效应。2010 年, 迁钢被工业和信息化部确定为工业信息运行形势监测分析定点联系企业,成为河 北省首家获得这一殊荣的企业。在迁钢全自动分析中心,记者看到,几台机器人有序地从连通现场的 14 条管 道中收集和分析着样品。据介绍,该系统把样品分析时间已缩短到平均每次 150 秒左右,大大提高了分析效率和准确性。正是以这种对速度的追求,迁钢瞄准高 水平、高起点、高标准的定位,历经 9 年多的三步工程建设,目前已形成了年产 780 万吨铁、800 万吨钢、780 万吨热轧板带钢的生产规模

4、。并将于 2012 年底再 增 120 万吨冷轧硅钢生产能力,成为产品、规格配套齐全的专业精品板材生产基 地。被置入再载厚望现代高效的迁钢表现出了较好的抗危机能力,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近年 来,实现利润在产量规模的扩大、产品开发与技术进步、人才培养与现代管理推 动下同步增长,使迁钢成为首钢集团的中坚力量和行业中的佼佼者。特别是面对去年以来钢铁行业日益严峻的市场竞争,迁钢通过坚持“一点一 滴、一分一毫、一板一眼、一步一脚印”的探索实践,充分发挥先进工艺技术装 备的后发优势和首钢多年积淀的管理优势、技术优势,实现了精品板材生产技术 和管理经验的快速积累。“前段时间,迁钢刚刚拿到了 38万吨西气东

5、输三线的管线钢订单,是其中最 大的一单。”首钢总工程师、迁钢总经理张功焰告诉记者,近年来迁钢已成功开发 生产管线钢、汽车板钢、船板钢、耐候钢、桥梁钢、高强工程结构钢、锅炉压力 容器钢、电工钢等 20 大类200 余种牌号板材产品,产品广泛被应用于“西气东输 二线”等国家重点工程和北汽、海尔、中集、徐工等知名企业,实现了从开发速 度到产品质量、价格等都跻身国内先进行列,提升了首钢产品品牌。无论是从产量规模、产品结构,还是从盈利能力等方面看,迁钢都已达到国 内同行业先进水平。由于迁钢的置入,首钢股份钢铁主业生产与经营规模得到全 面恢复和提升,整体盈利能力也明显改观。值得一提的是,迁钢洁净的生产现场

6、和优美的厂区环境给记者们留下了深刻 印象,改变了其中一些人对钢铁企业“傻大黑粗”的固有印象。迁钢坚持发展以 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标志的低碳经济,把大力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 环利用及治理污染的先进工艺和技术,作为自身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履行 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其中,迁钢整体环保投资达到 47.8 亿元,占到工程总投资 的 11.8%。根据国家钢铁联合企业清洁生产技术指标列举的32 项清洁生产标 准,迁钢综合能耗、高炉压差发电、富氧喷煤、污染物排放量等24 项指标达到一 级标准(为国际先进水平)。2007 年,由迁钢主导的首钢迁安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 总计安排钢渣综合利用、初选渣钢提纯、钢渣磨细粉等 12个项目,引进消化国内 外先进技术 4 项,自主开发集成核心技术和装备 11 项,形成专利和专有技术 30 余项,实现了全部回收、高效利用钢铁副产物,达到了迁钢与产业园内部固废零 排放,实现了资源化和效益最大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