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美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差异及启示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3723067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议中美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差异及启示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浅议中美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差异及启示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浅议中美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差异及启示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浅议中美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差异及启示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浅议中美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差异及启示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议中美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差异及启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议中美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差异及启示(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议中美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差异及启示编辑: 会计职称考试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中美两国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差异,指出我国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不足,并提出了课程改革的建议与措施。 专业课程体系是一个专业的所有课程按照其内在规律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它是教学计划的核心内容。中国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应该借鉴他国成功的经验。从当前世界各国的会计教育来看,美国无疑是最发达的国家,其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一直是各国大学的关注对象。本文就中美两国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差异进行分析,并给出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我国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 我国会计专业会计课程体系源自三个方面:一是国家教委指定的课程;二是

2、大家公认的会计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相关课;三是各高校根据自己的情况增设的课程。从内容来看,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可以分为: (一)公共基础课 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毛泽东思想概论等政治思想类课程、大学语文、外语、高等数学、计算机、体育等; (二)学科基础课 包括会计学基础、财政、税收、金融、企业管理、经济法、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等; (三)核心专业课 如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会计电算化等课程; (四)一般专业课程 如会计理论、会计史、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房地产会计、外贸会计、国际会计、西方财务会计等。 二、中美两国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差异 与

3、美国相比,我国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存在着诸多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体系设计的目标不同 根据美国会计学会下属的“未来教育结构、内容、范围委员会”(又称Bedford委员会)的报告,“大学会计教育应强调技能培养,这是学生在离校之后进行终生学习所必须的,课程体系的设计要使学生能够学会如何学习、思考和具有创造性。”我国大学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目标主要还是以传授知识为主,力求使学生在校期间掌握尽可能多的会计知识,让学生毕业后成为合格的会计工作者。 (二)对文科或普通教育科目重视程度的差异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美国大学会计学专业大约有53%的课程是文科或普通教育科目;而我国多数大学会

4、计专业的教育偏重于会计和商业经营类课程,仅把30%左右的课程用于文科或普通教育方面。Bedford委员会在其报告中认为,“大学会计教育所涵盖的范围要宽,应包括人文学科、艺术、自然学科、通用信息系统等多个领域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例如,哈佛大学商学院要求会计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基础科学(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的原理,在他们毕业时应该可以看懂诸如科学、自然等这类科学杂志中的科普性质的文章。 (三)课程设计的模式不同 美国大学商学院一般前两年是基础课,在第三年由学生选择专业方向,开始本专业的主干课程和相关课程。所有课程,无论是基础课、专业主干课还是相关课,均有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形式,并且选修课占绝大比

5、例,即使是必修课专业课,也有很大的灵活性,学生可以从学校认可的科目表中进行选修。为避免学生对其选修内容是否达到学校的基本要求不清楚,美国很多大学专门设有“在校本科生指导处”,当学生学完大二的课程后,他们可以向指导处的老师请教如何选择专业方向以及该专业的相关课程,以确保他们达到该专业教学计划的基本要求。与美国大学相比,我国大学会计专业课程的设计主要区别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从入学时就划定为会计专业,自始至终按照会计专业教学计划中规定的课程体系进行上课;二是在课程体系中必修课占绝大比重,即使是选修课,也大多是限定选修课。 (四)会计专业课程内容的差异 美国会计教育的专业课程包括一般会计教育和专门会计

6、教育。一般会计教育课程主要在本科学生修完基础课之后开设,主要介绍如何确认、计量、沟通以及使用会计信息系统,包括:组织中的决策和信息、信息系统的设计和运用、财务信息和公开报告;专门会计教育是在获得学士学位后进行的研究生教育和后续教育,包括高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税务、信息系统、审计、非营利组织会计及国际会计等研究课程。相对于美国的大学教育(大众化教育)而言,我国本科学生入学前的整体素质较高,可以提供时间进行一般会计教育和专门会计教育。美国的研究生教育规模能够满足专门会计教育的要求,而我国研究生规模相对教小,不能满足专门会计教育的需要,必要的专门会计教育还必须由本科教育来承担。(五)课程设计中关于

7、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差异 相对于我国会计教育而言,美国会计专业课程设计更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主要表现在:1.重视综合分析类课程的设置。美国会计专业基础课涵盖了管理信息系统分析、管理与组织分析、财务经济分析、战略分析等课程,通过这些综合分析类课程的设置,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重视法律知识课程的设置。美国会计教育将经济法、商业组织与票据法、联邦所得税法等法律类课程与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专业课程作为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有力地提升了法律知识在会计人才培养中的地位。我国会计专业教育中也包括法律基础、经济法等法律课程,但一般作为一门普通的基础课来设置,在实际教学中往往缺乏足够

8、的重视。3.重视第一门会计课程。美国大多数大学在传统的会计课程之前先开设一门对会计学作总体介绍的课程。以南加州大学为例,其第一门会计课程称为“会计信息系统概论”,以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况模拟等多种形式,展示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税务、审计与企业的关系,并结合道德观、价值判断、沟通技能等与会计问题进行探讨。我国会计专业第一门会计课程是会计学基础,着重讲授会计的基本技术,学生只有在学完全部课程,临近大学毕业时才能对会计专业有一个总体的印象。 三、美国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对我们的启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的会计专业改革,可以借鉴美国会计教育的成果,从美国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经验中

9、,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一)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导向应由强调传授知识为主转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使学生具有终生学习的能力 美国会计专业技能课程的开设注重课程之间的逻辑联系,授课方式强调学习过程,注意交往能力的培养,树立“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地位。我国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强调具体会计实务的讲授,其目的是让学生毕业后在短期内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或者转变为熟练的会计工作者,真正让学生进行理论和原理知识分析的课程安排较少,会计专业主干课程成为现行财务与会计制度的说明书。会计理论知识是会计实务的总结和升华,我国会计专业的课程安排应突出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地位,注意各门课程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使课程体系在

10、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过程中达到内容上的先进性。其目的是鼓励学生在认真理解理论基础上把握实践,让学生多思考、多分析、多联系,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和终生学习的习惯。 (二)重视基础课的教育,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们多数大学的会计专业将教学培养模式表达为“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高素质”,然而在实践中,“厚基础、宽口径”的教学要求却未得到充分体现,培养的学生知识面狭窄、视野不够开阔,使“重能力、高素质”如同空中楼阁。在基础课体系中,除了传统的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外语、法律基础等课程外,其他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类知识很少;

11、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课程门类繁多,课时较重,很多课程内容交叉重复。会计教育应该为学生开设更多关于自然科学、历史、社会人文、文学艺术、伦理道德等方面的课程。在强化学生专业素质的同时,还应注重会计学、经济学、管理学、投资学、信息技术等相关商业学科知识的合理衔接与扩展,以期使学生拥有广博的商业背景知识,能够对企业内部与外部的环境有充分、客观地了解。 (三)整合会计专业主干课程,增设一些专业选修课 应对会计主干专业课程作如下调整:合理界定中级财务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的内容,将高级财务会计的部分内容移至研究生阶段;合理处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三门课程之间内容交叉重复的问题,可将管理会计的内容分别并入

12、财务管理和成本会计(形成成本管理会计课程);增设“会计学导论”课程,其作用可类似于美国第一门会计课程;保留会计学基础、审计学、电算化会计课程。对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设置可作以下安排:1.通开必修课:会计学导论、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学、审计学、电算化会计;2.专业方向必修课:一是会计专业方向,会计信息系统、国际会计、英文会计、会计理论、会计专题、财务报表分析;二是财务管理专业方向,中级财务管理、项目管理、战略决策、财务理论、投资学、财务管理专题、跨国公司财务管理;三是审计专业方向,财务收支审计、经济效应审计、基本建设项目审计、计算机审计、审计案例分析。此外,还应增加专业选修课的比例,开设诸如行业会计比较、内部控制学、管理咨询、财务案例分析、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会计史、税务会计、企业集团与跨国公司会计、资产评估等选修课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